《我的光辉生涯》与《简爱》中女主人公自卑感及其补偿方式的对比分析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huo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自卑情结”理论,来分析《我的光辉生涯》与《简·爱》两位女主人公的性格及命运,发现西比拉与简.爱有着相似的自卑情结。虽然两位女主为了补偿自身的自卑感都采取了措施,但不同的补偿方式决定了两人最终不同的命运。
  【关键词】阿德勒 个体心理学 自卑情结 《我的光辉生涯》 《简·爱》 西比拉 简·爱
  一、 引言
  《我的光辉生涯》是十九世纪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迈尔斯.富兰克林(Stella Miles Franklin)的作品。该小说描绘了一个富有反叛精神的主人公西比拉从童年到成年的成长故事。《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的代表作。该小说讲述了拥有叛逆精神与自尊独立意识的女主人公简·爱从自卑到自强与自信的故事。
  二、 用阿德勒理论分析两部作品女主的自卑感
  1.形体上的自卑。根据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一个人由于生理上的缺陷或少年时期受到过创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积聚成难以排遣的自卑情结。”由此可见,自卑情结的形成与个人的生理缺陷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外表的缺陷。
  《我的光辉生涯》中西比拉自卑情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外表丑陋,相貌平平:“事实上,我觉得做姑娘十分快活,直到我明白了一个可怕的真理—我长得丑。这个真理使我的生活变得苦涩,使我日夜感到伤心。” 丑陋像一把刀,无情地割宰着西比拉,成了她的一个敏感的伤痛,永远也无法愈合。当外婆在信里说她相貌平平时,她觉得遭到了嫌弃而失望痛苦至极。比如,她一直生活在妹妹格蒂的阴影中,因为妹妹漂亮而深得所有人的怜爱;而与冷美人德里克小姐相比,她“仿佛一块白色小手帕与一块用丝绒精心整饰过的大披肩作比较。”正是因为对自身形体有着这样的认识,西比拉认为自己注定与幸福无缘,得不到男人的青睐。这种由相貌平庸引起的自卑感在西比拉的内心滋生蔓延,操纵着整个内心世界,最终形成难以排解的自卑情结。
  《简·爱》中的女主人公也有着类似的自卑情结。她常常感到自己身材矮小,五官不匀,并因此而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每当她被舅妈虐待关进红房子的时候,她的自卑之心由然而生:“我知道如果我是个聪明美丽的孩子,哪怕我还是一样靠人养活,一样地没有朋友,里德太太见了我一定会高兴一些,她的孩子们一定会像伙伴那样对我真诚一些,佣人们也就不会那么动不动就叫我在婴儿室里代人受过。”而当她看到美丽的英格拉姆小姐时,便已经认定了矮小又丑陋的自己是配不上魁伟英俊的罗彻斯特先生的。此外,自卑使她感到不安,总是将自己永远置于暗处,不愿引起别人注意,比如她常挑选窗台或其他被遮住的幽暗角落。由此可见,因为外貌上的一些缺陷,简·爱心里也无时无刻不被自卑感包围。
  2.身份地位及经济状况的自卑。西比拉的自卑情结还与贫困落后、社会地位低下的家境有关。“一般来说,贫困的家庭氛围容易导致对孩子的忽略,反过来会增加孩子的自卑情结。”西比拉童年时过着幸福优裕的生活,后来家道中落让她感到从此失掉了上等人的尊严,而感受到了比普通穷人更多的屈辱。在见到哈罗德之前,西比拉就听别人谈起这位富甲一方的绅士,对他殷实的家产感到不自在,后来还讥讽他不要以为自己有钱就不可多得。“他们(自卑者)已默认了自己的软弱和无能,他们隐藏起来而不为人所见的,则是超越一切、好高骛远的目标和不惜任何代价以凌驾别人的决心。” 从这里可以看出,西比拉通过对钱财的蔑视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高人一等,其实正是她内心自卑的表现。
  经济上的贫穷和地位上的卑微也造成了简·爱的自卑心理。故事开头,自幼父母双亡,不得不寄居在舅母家的简手指和脚趾都冻僵了,还在担心会挨保姆的责骂。当舅母一家围坐在火炉边享乐时,简却溜进一间处于客厅边缘的早餐室,用厚厚的窗幔遮盖使自己更隐蔽。一个身份显赫的人怎么会害怕一个保姆,也绝对不会“溜”,更不需要“隐蔽”。由此可见,简在舅母家的身份卑微,以及她内心的胆怯与不安。而当她来到了学校后,其卑微地位也并没有得到改变。一次因为不小心打破了石板,简受到了当众惩罚和侮辱:“她不是羊群中真正的羔羊,而是一个闯入其中的冒牌货。你们大家一定要提放她,且不要学他的坏样……这个生活在基督徒国土上的孩子,居然比小异教徒更坏”
  三、不同的补偿方式与最终不同的命运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实的低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也就是说当自卑感造成人的紧张状态时,争取优越感的补偿行为会同时出现。一般通过一定的思考及行动,这种紧张状态是可以克服恢复正常的。但是,如果一个人在挫折面前气馁,他就会采用极端的方式争取优越感来摆脱自卑。西比拉与简.爱有着相似的自卑情结,但两位女主人公所采用的不同的补偿方式决定了两人最终不同的命运。
  1.过度追求自身优越感而带来心理的极度扭曲最终与孤独为伴。对于自身的自卑情结,西比拉采取的策略不是凭着努力去改变自己,而是过度的获取优越感。平庸的外貌让她意识到自己将在爱情和婚姻中处于劣势地位。于是,为了防止自己受到伤害,她对婚姻产生了厌恶。因为自己经济地位上的自卑,她故意表现出对财富的极度蔑视来获取优越感。西比拉一次又一次拒绝别人的求爱,甚至包括她自己所喜欢的哈罗德在内。阿德勒曾用“用‘防御倾向’来形容人们用各种行为来保护被放大的自尊情绪,从而对抗他人的侮辱。” 为了维护被自我放大的自尊,在哈罗德向她求婚要吻她时,她一把夺过马鞭,奋力地打在了他的脸上。并且在她接受求婚时,还警告他同他订婚只是为了以后拒绝他,在他身上制造挫败感。起初,当哈罗德拥有巨额财产的时候,西比拉对他三番两次的考验,说要打消他的“傲气”;当哈罗德破产时,西比拉对他不离不弃,这正是她争取优越地位的表现。在经济地位相当的情况下,她才会获得自卑的补偿。然而,当哈罗德意外地得到财产时,又脏又穷的西比拉那种无法自拔的自卑感迫切需要争取到更多的优越感来麻痹自己,所以她选择了拒绝哈罗德,也选择了永远与孤独为伴。   2.自卑激发出自强和自信最终赢得幸福。简·爱虽一直活在自卑的阴影中,但她却清晰地认识到,要改变自己的处境,就必须依靠自身的努力。当她意识到一味地讨好并不能得到舅母一家的认同时,便勇敢地反抗,赢得了去学校学习的机会。在学校,身心的折磨非但没使她沉沦,内心的自卑反而激发出自强使她变优秀。在爱情方面,简也一直保持着自强与自爱。她不接受罗贵重的礼物,不愿做他的附庸品。为保持人格的独立,作了罗的未婚妻后,她在婚前仍以教书为主,自食其力。当罗已婚的真相被揭穿时,简选择了离开而不是苟且偷安做他的情妇。而后来在与罗保持平等的姿态下她重新回到了罗的身边。就这样,简爱性格中的自卑激发出了她内心的自强意识,最终使她收获了幸福。
  四、结论
  根据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分析,可以发现两部作品的女主人公都因外貌、身份地位及经济状况上而自卑,也都采取了相应的补偿策略。但西比拉因为自己相貌平平,家道中落,对爱情和婚姻既渴望又冷淡,她故意贬低爱情和婚姻,排斥异性憎恨男人,使自己最终永远与孤独为伴。正如阿德勒所言,当自卑感造成人的紧张状态时,争取优越感的补偿行为会同时出现,甚至会采取极端的方式争取优越感来摆脱自卑感。但是这种过分争取优越感的补偿行为不仅没有帮助西比拉从自卑中解脱出来,得到自己的幸福,反而让她的自卑感越积越多,最后完全地悲观失望。但阿德勒并没有否定自卑感的积极作用,他把追求优越感的行为仅限于神经症患者,而把成功的努力看成是对自卑感的积极补偿。虽然简·爱也有相似的自卑情结,但她却采取了自立自强来摆脱自卑。她敢于和舅母一家反抗,为自己赢得去寄宿学校的机会,在学校里虽然受到身心的折磨依然自强不息。陷入爱河中的简也时刻保持理智,保持人格独立与自主,拒绝成为罗的附庸。但后来与因伤致残的罗经济与地位都平等时,她选择了与罗结合。正是通过自我奋斗,最终简·爱走出了自卑的阴影获得了自信,收获了幸福。
  按照阿德勒的理论,自卑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情感,人们总会在某个阶段对自己的生存状态感到不满。而对这些自卑感寻求补偿方式几乎是每个人的本能反应,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积极地寻求补偿会收获成功,赢来幸福;而一味的寻求优越感来麻痹自己,却不做任何改善的努力,最终必然只会使情况更糟。
  参考文献:
  [1]阿德勒.李心明译.自卑与超越[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6.
  [2]弗兰克林.黄源深译.我的光辉生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28-174.
  [3]徐庆红.身体.性别.缺乏——论《我的光辉生涯》中的女性自卑[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58-63.
  [4]杨梅.《我的光辉生涯》中西比拉的自卑与优越[J].宿州学院学报,2014(1):64-67.
  [5]朱光潜.变态心理学派[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6:96.
  [6]周立华.论《简·爱》中女性的自卑与觉醒[J].作家与作品研究,2012(28):93-94.
其他文献
【Abstract】This thesis is aimed to conduct a concise analysis of the double life in Wilde’s play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to find out how Wilde uses double identities to foster the characters an
期刊
【摘要】JK·罗林凭借《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创造了文学故事创作与销售的奇迹。尽管作者的初衷只是写一部童话但事实上它不仅赢得了几乎全世界孩子的喜欢甚至还虏获了一大批成年人的心。本文便试图在女性视野下探讨《哈利·波特》中的女主角赫敏这一形象的女性意识,进一步试分析《哈利·波特》中所反映出的性别意识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赫敏 女性意识  一、引言  哈利·波特在一岁时失去了父母后被神秘地送到
【Abstract】Robert Frost is one of the great poets in American literary history. Frost’s poems take New England as their setting, and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familiar speaking voice. His subjects are a
期刊
【Abstract】In this research paper two empirical methodologies are used for study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cigarette price and cigarette consumption in America with availabl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Th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