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实行“三扣三停三禁”,强化综合施治措施
近年来,潍坊市以实施“双保工程”为总抓手,以规范土地执法监管为目标,以落实共同监管责任为重点,在建立健全共同监管“五项机制”的基础上,采取“三扣三停三禁”综合施治措施,对土地违法案件发现不及时、报告不及时、整改不到位的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动真的、来实的,采取组织、经济、政策“三管齐下”,从根本上解决各级党政领导和部门主要负责人责任不明晰、履职不到位的问题,增大了土地违法单位或个人的风险、成本,做到预防与惩治并举,收到了明显成效。
“三扣”。一是扣减建设用地指标。潍坊市委、市政府规定,对违法用地面积大、不能按时整改到位的县市区,严格按照15号令实施问责,同时扣减建设用地指标,违法占用耕地1亩扣减1亩,违法占用基本农田1亩扣减2亩,把扣减的指标优先安排使用到重点项目和依法集约用地先进单位。近四年全市扣减建设用地指标2900亩。二是扣减财政办公经费。立足管住、管好土地,积极运用经济手段遏制违法用地行为发生。2012年,安丘市政府出台办法,将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与乡镇财政经费使用相联系,按增减挂钩项目补助标准的2倍扣减财政经费,即镇街每发生1亩违法用地扣减财政经费42万元;对违法用地整改不力、违法问题突出的镇街,由纪检监察部门给予相关负责人党纪政纪处分。峡山生态发展区出台规定,对因违法用地问题被上级扣减建设用指标的街道,每扣减1亩计划指标从财政拨款中扣减20万元经费,同时对列入全市违法用地重点街道的主要负责人实行约谈问责,一年内不得提拔使用。三是扣减村干部工资。村(居)是遏制违法违规用地的最前沿,也是薄弱环节。去年以来,潍坊市积极探索将违法用地责任分解到包片干部和村“两委”成员,从源头上杜绝违法用地发生。昌邑市各镇街与包村干部、各村(居)支部书记或村主任签订《土地使用管理责任状》,将土地违法情况与干部使用、工资相挂钩。近三年,昌邑市根据“责任状”规定,因为制止违法用地不力,共有10名、5名和2名村支书(主任),分别被扣发1到6个月的工资,在全市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峡山生态发展区王家庄街道出台办法,规定街道年度工作千分考核中,出现违法占地的实行一票否决,并扣减村“两委”干部工资1000元、扣减包村干部500元。
“三停”。一是停止申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凡是发生土地违法问题的县市区和乡镇街道,一律停止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申报;二是停止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市级验收。对违法用地案件查处不力、整改不到位的,坚决停止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申报和市级验收;三是停批一切土地审批业务。对违法用地问题突出、整改不力的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停办一切土地审批业务。
“三禁”。一是禁止用地项目观摩点评。凡纳入观摩点评项目的用地必须经过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审查,未经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项目,一律不得列入观摩点评。潍坊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严格审查观摩点评项目用地严禁弄虚作假行为的通知》,把制止违法用地作为确定观摩点评和招商引资项目认定的前置条件。二是禁止招商引资项目认定。在招商引资项目认定中,凡无合法用地手续或手续不全的项目,一律不得纳入招商引资项目考核。近三年,分别有74个项目因用地审查不合格被取消。三是禁止干部提拔重用。对市县党委管理的干部,在任职期间违法批地、违法占地被立案处理的情况,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潍坊市委组织部、潍坊市国土资源局等十二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干部监督信息沟通暂行办法》,因涉嫌土地违法和整改不到位的干部,一律不得提拔,不得评先树优。近三年,因涉嫌土地违法和整改不到位先后有6名县级干部、74名科级干部受到处理,取消了提拔使用资格,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促进了监管责任的落实。
二、注重管理方式创新,全面提升执法监管水平
一是大力加强执法监察信息化建设。2013年以来,在考察学习外地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潍坊市实际,把执法监察信息系统建设作为创新性工作抓紧抓牢,加快建设以GPS技术运用、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库管理、三维图形处理等技术开发为主要内容的实时监控系统和业务办公系统,实现了动态巡查执法车辆和人员的实时监管,工作任务通知的实时发送和接收,巡查报告的实时管理,外业现场的实时视频传输,用地类型的实时数据分析,卫片核查任务的实时下发及核查结果实时上报,12336违法线索的实时登记受理七大“实时监控”功能。目前,该系统在执法监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省乃至全国国土资源执法监管中处于领先水平。二是推广采取经济手段遏制违法用地措施。市土地矿产执法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制度建设作为加强土地管理的重要措施,认真学习借鉴安丘等县市区的有效做法,结合实际制定出台有关文件规定,采取层层签订土地监管目标责任书、扣减乡镇财政经费、冻结土地审批业务、取消挂钩项目资格、对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问责等综合施治措施,强力推进监管责任落实。目前已有14个县市区已制度出台了相应的文件规定,营造了严格监管氛围,有效遏制了违法用地行为。近两年,部分县市区共扣减乡镇财政经费1.4亿元。三是不断创新基层执法监管手段。近几年,潍坊市借助开展土地例行督察和卫片执法检查,不断探索创新执法监管手段,形成了一系列好的方式和办法,重点地区严防死守,重点案件挂牌督办,当年违法当年整改,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取得了好有成效。县乡级执法监察机构按照动态巡查、“零报告”制度和“网格化管理”要求,认真开展动态巡查,做到了早发生、早制止、早报告和早处理。市国土资源部门定期开展督导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总结推广好的做法。高密市围绕部省市县四级12336联创共建“为民服务示范窗口”,专门成立了国土资源管理信息服务中心,依靠科技手段,实施“天鹰工程”,将违法用地查处与“网格化”监管、网上举报、实时巡查等系统有机结合,有效地遏制了违法,提高了执法效能。坊子区围绕健全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效能,全力打造“433”土地执法监管模式,努力将违法行为消灭在初始,处理在萌芽状态,基本实现了违法占地“零存在”。诸城市积极探索创新,把国土资源纳入社会管理全过程,提升了土地执法监管层次,取得了明显成效。
李求军/责任编辑
近年来,潍坊市以实施“双保工程”为总抓手,以规范土地执法监管为目标,以落实共同监管责任为重点,在建立健全共同监管“五项机制”的基础上,采取“三扣三停三禁”综合施治措施,对土地违法案件发现不及时、报告不及时、整改不到位的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动真的、来实的,采取组织、经济、政策“三管齐下”,从根本上解决各级党政领导和部门主要负责人责任不明晰、履职不到位的问题,增大了土地违法单位或个人的风险、成本,做到预防与惩治并举,收到了明显成效。
“三扣”。一是扣减建设用地指标。潍坊市委、市政府规定,对违法用地面积大、不能按时整改到位的县市区,严格按照15号令实施问责,同时扣减建设用地指标,违法占用耕地1亩扣减1亩,违法占用基本农田1亩扣减2亩,把扣减的指标优先安排使用到重点项目和依法集约用地先进单位。近四年全市扣减建设用地指标2900亩。二是扣减财政办公经费。立足管住、管好土地,积极运用经济手段遏制违法用地行为发生。2012年,安丘市政府出台办法,将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与乡镇财政经费使用相联系,按增减挂钩项目补助标准的2倍扣减财政经费,即镇街每发生1亩违法用地扣减财政经费42万元;对违法用地整改不力、违法问题突出的镇街,由纪检监察部门给予相关负责人党纪政纪处分。峡山生态发展区出台规定,对因违法用地问题被上级扣减建设用指标的街道,每扣减1亩计划指标从财政拨款中扣减20万元经费,同时对列入全市违法用地重点街道的主要负责人实行约谈问责,一年内不得提拔使用。三是扣减村干部工资。村(居)是遏制违法违规用地的最前沿,也是薄弱环节。去年以来,潍坊市积极探索将违法用地责任分解到包片干部和村“两委”成员,从源头上杜绝违法用地发生。昌邑市各镇街与包村干部、各村(居)支部书记或村主任签订《土地使用管理责任状》,将土地违法情况与干部使用、工资相挂钩。近三年,昌邑市根据“责任状”规定,因为制止违法用地不力,共有10名、5名和2名村支书(主任),分别被扣发1到6个月的工资,在全市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峡山生态发展区王家庄街道出台办法,规定街道年度工作千分考核中,出现违法占地的实行一票否决,并扣减村“两委”干部工资1000元、扣减包村干部500元。
“三停”。一是停止申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凡是发生土地违法问题的县市区和乡镇街道,一律停止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申报;二是停止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市级验收。对违法用地案件查处不力、整改不到位的,坚决停止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申报和市级验收;三是停批一切土地审批业务。对违法用地问题突出、整改不力的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停办一切土地审批业务。
“三禁”。一是禁止用地项目观摩点评。凡纳入观摩点评项目的用地必须经过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审查,未经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项目,一律不得列入观摩点评。潍坊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严格审查观摩点评项目用地严禁弄虚作假行为的通知》,把制止违法用地作为确定观摩点评和招商引资项目认定的前置条件。二是禁止招商引资项目认定。在招商引资项目认定中,凡无合法用地手续或手续不全的项目,一律不得纳入招商引资项目考核。近三年,分别有74个项目因用地审查不合格被取消。三是禁止干部提拔重用。对市县党委管理的干部,在任职期间违法批地、违法占地被立案处理的情况,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潍坊市委组织部、潍坊市国土资源局等十二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干部监督信息沟通暂行办法》,因涉嫌土地违法和整改不到位的干部,一律不得提拔,不得评先树优。近三年,因涉嫌土地违法和整改不到位先后有6名县级干部、74名科级干部受到处理,取消了提拔使用资格,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促进了监管责任的落实。
二、注重管理方式创新,全面提升执法监管水平
一是大力加强执法监察信息化建设。2013年以来,在考察学习外地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潍坊市实际,把执法监察信息系统建设作为创新性工作抓紧抓牢,加快建设以GPS技术运用、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库管理、三维图形处理等技术开发为主要内容的实时监控系统和业务办公系统,实现了动态巡查执法车辆和人员的实时监管,工作任务通知的实时发送和接收,巡查报告的实时管理,外业现场的实时视频传输,用地类型的实时数据分析,卫片核查任务的实时下发及核查结果实时上报,12336违法线索的实时登记受理七大“实时监控”功能。目前,该系统在执法监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省乃至全国国土资源执法监管中处于领先水平。二是推广采取经济手段遏制违法用地措施。市土地矿产执法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制度建设作为加强土地管理的重要措施,认真学习借鉴安丘等县市区的有效做法,结合实际制定出台有关文件规定,采取层层签订土地监管目标责任书、扣减乡镇财政经费、冻结土地审批业务、取消挂钩项目资格、对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问责等综合施治措施,强力推进监管责任落实。目前已有14个县市区已制度出台了相应的文件规定,营造了严格监管氛围,有效遏制了违法用地行为。近两年,部分县市区共扣减乡镇财政经费1.4亿元。三是不断创新基层执法监管手段。近几年,潍坊市借助开展土地例行督察和卫片执法检查,不断探索创新执法监管手段,形成了一系列好的方式和办法,重点地区严防死守,重点案件挂牌督办,当年违法当年整改,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取得了好有成效。县乡级执法监察机构按照动态巡查、“零报告”制度和“网格化管理”要求,认真开展动态巡查,做到了早发生、早制止、早报告和早处理。市国土资源部门定期开展督导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总结推广好的做法。高密市围绕部省市县四级12336联创共建“为民服务示范窗口”,专门成立了国土资源管理信息服务中心,依靠科技手段,实施“天鹰工程”,将违法用地查处与“网格化”监管、网上举报、实时巡查等系统有机结合,有效地遏制了违法,提高了执法效能。坊子区围绕健全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效能,全力打造“433”土地执法监管模式,努力将违法行为消灭在初始,处理在萌芽状态,基本实现了违法占地“零存在”。诸城市积极探索创新,把国土资源纳入社会管理全过程,提升了土地执法监管层次,取得了明显成效。
李求军/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