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腔内治疗:附16例报告

来源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1983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RSA)为主动脉弓部的一种先天畸形,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合并ARSA是一种罕见且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既往临床上对其处理通常采用开放手术或杂交手术.随着血管腔内技术的飞速发展,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已逐渐被应用与TBAD合并ARSA的治疗,并展现出其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由于ARSA与夹层破口相对位置的不确定性,如何处理夹层破口与ARSA成为了影响其腔内治疗的主要因素,完全腔内治疗这一复杂主动脉弓部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本文旨在探讨TBAD合并ARSA的腔内修复治疗方法,总结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管外科采用TEVAR治疗的16例TBAD合并ARSA患者资料.其中男14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56.1±11.3)岁;13例患者破口位于Z3区,3例位于Z4区;左椎动脉优势14例,右椎动脉优势1例,双侧椎动脉均势1例.根据主动脉夹层破口位置与双侧锁骨下动脉开口位置、椎动脉形态制定手术方案.结果:技术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95.2±38.9) min,无围手术期死亡.2例患者保留双侧锁骨下动脉,5例患者封堵ARSA,7例患者采用烟囱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SA),1例患者采用烟囱技术重建LSA并采用潜望镜技术重建ARSA,1例患者采用开窗技术重建LSA.弓部分支动脉重建的患者,术后服用拜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3.2(3~66)个月.无内漏、支架移位等;右上肢缺血2例,保守治疗后逐渐恢复;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的主动脉CTA,降主动脉最大直径从(37.1±9.6)mm降至(33.9±8.9)mm,假腔与真腔之比从1.03±0.62降至0.21±0.31.长期随访,所有烟囱支架均保持通畅,未出现弓部分支动脉缺血、锁骨下动脉窃血、脊髓缺血等症状.结论:TEVAR辅以“烟囱”、开窗等技术治疗合并ARSA的TBAD安全可行,可以在保留LSA和(或)ARSA血流的同时良好封堵主动脉夹层破口,且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具体的手术方式应由夹层破口与双侧锁骨下动脉的相对位置来决定,应至少保证椎动脉优势一侧锁骨下动脉的血流供应.
其他文献
通信系统发展中,概念系统至实体系统制作间存有极大的落差,将建立一个可重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用以支持各式通信系统信号处理信道的快速实现,以缩短系统发展时程.所以本研究
会议
目的探讨经腹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术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 方法本组62例.男55例,女7例.年龄41~73岁,平均59岁.临床表现均为无痛性肉眼血尿,病程1天~13个月.62例均为浸润
会议
本文采用高亮度单色发光二极管作为颜色识别系统的光源,使得有充足的光线照射在被测物体上,这有利于实现光电探测,结合模糊聚类识别方法组建的颜色识别系统,按颜色信息隶属归
胃癌的新发病例排在恶性肿瘤的第5位,而结直肠癌是世界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和第四大癌症死亡原因.组蛋白乙酰化的动态平衡由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
背景与目的:尽管结直肠癌的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目前其疗效仍难令人满意,因此继续筛选和鉴定在结直肠癌起始和进展中发挥调控作用的关键分子,揭示其功能和机制,是开发诊疗
本文探讨了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的若干重要问题,介绍了估计麻醉剂对自动调节和CBF发对CO2影响的方法,探讨了幕上肿瘤手术、幕下肿瘤(后颅凹)手术要注意的问题.
本文基于一种局部网格渐变的共形FDTD技术(ConformalFinite-DifferenceTime-Domain)分析了一种新型的渐变开缝的波导缝隙天线.通过对不规则缝隙边缘进行精确的数值建模,仔细
背景与目的:胃癌其因具有恶性程度高、易早期转移等特点而导致患者往往具有较差的临床预后,其中胃癌肝转移(GCLM)更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然而,目前对于GCLM的预后评价手
本文对重庆市轨道交通较新线总体设计进行了反思.文章阐述了加强前期工作评审工作的必要性,指出了选择缓和曲线长度时应避免的误区及车辆限宽3.0m的启示.
本文扼要的介绍了重庆城市发展规划及354km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以及其中的99km长的单轨交通规划,详细的介绍了单轨交通的技术标准与特点,技术关键及其国产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