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艺术化教学的实践运用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l198603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台营镇麻姑营中学,河北 秦皇岛)
  
  [摘 要]:夸美纽斯曾说,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而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其教学过程中彰显艺术性的必然。语文学科教育如果缺乏艺术式的教育,将是贫乏、枯燥的教育。
  [关键词]:语文 艺术化教学 实践
  
  夸美纽斯曾说,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而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其教学过程中彰显艺术性的必然。语文学科教育如果缺乏艺术式的教育,将是贫乏、枯燥的教育。语文艺术化教学,亦称为语文审美化教学,是一种经过美学加工的语文教学。其过程是施教者按照一定时代的审美理想,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审美教学媒介,引导学生认识语言世界、建构和完善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过程。
  在艺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造学习语文的愉悦氛围,使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同时获得感官享受,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切实把教学活动真正变为学生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
  
  一、注重导入,先声“夺”人
  
  导入是语文教学的首要环节。精心设计导语,以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学习《论语》十则这一天恰好是孔子诞辰。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同学们谁能告诉我特别在哪呢?(有学生回答)这位同学说得很对,今天是孔圣人的生日。每年的今天,都会有许多人到我们山东的曲阜市朝圣,今年是孔子诞辰2558年了,我们要上课,所以不能去孔庙拜祭孔子了。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第10课《论语》十则来纪念孔子诞辰,继续将孔子的儒家思想发扬光大,也许这就是对他老人家最好的纪念。”学生们都怀着虔敬的心打开课文,这一节课每个同学都学习得很认真。
  在讲授公开课《三峡》时,我先通过多媒体展示祖国风光,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并让学生说出自己心目中最美的地方,而后引出有关作家余秋雨的一则小故事:一位外国友人问余秋雨,中国值得去的地方有很多,如果只能推荐一个你会选哪一处胜地呢?余秋雨毫不犹豫的回答:三峡。自然而然地突出了三峡在众风景名胜当中的独特地位,吊起学生的胃口,让他们情不自禁地联想三峡到底有多美,美在何处,由此展开教学。
  
  二、训练朗读,以情感人
  
  在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朗读环节里,教师要创设艺术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流露出与作品共鸣的某种情绪,振动心灵的琴弦。在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时,播放凄婉哀伤的古筝曲××,让学生闭目聆听,我缓缓地朗读:“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鸦在树梢上盘旋即将归巢;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远处人家,炊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心碎肠断,更添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如泣如诉的乐声和朗读让许多同学留下热泪。之后要求学生自己来朗读此曲,学生未经我的指导就自然而然读出了思乡的寂寥韵味。
  又如,针对何其芳的《秋天》所设计的朗读训练,我学习余映潮老师的设计方法:
  朗读基调设计:轻声,女声清脆,男声厚实。
  情感基调设计:第一、二节喜悦,第三节留恋。
  配乐主体乐声:短笛声。
  特别处理:最后一句三步轮读,声音渐慢渐小。
  在三步轮读之后,教室里寂静很久,学生们沉醉在诗意之中并为自己所读出的美感而自豪。在这样的朗读训练中,我做到了通过声音引导声音,通过声音唤醒心灵,通过声音点燃激情,把学生带入了真实而动情的语言情境中。
  
  三、借助多媒体,以形引人
  
  现代课堂已经普及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利用先进的电脑技术和设备,使一节原本枯燥的课变得生动形象起来,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也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在我的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获得了充分运用,课堂艺术效果非常明显。
  例如,《故宫博物院》中,观看教育频道曾经播放的故宫专题节目,更加直观地感受故宫的宏大壮丽;《说屏》一文中,观赏精美屏风,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屏、屏的艺术价值;《城南旧事》感人泪下的影视效果,让学生们唏嘘不已;一曲激荡人心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们更深刻理解了贝多芬这位音乐巨人在丧失了听力以后的顽强斗志;在学习《观舞记》时引入印度电影《大篷车》中女主角在宴会上的精彩舞蹈表演,让学生们看得如痴如醉,从而更好的把握住了课文对印度舞蹈的精彩描写;
  
  四、巧用板书,提纲絜领
  
  精心设计的板书是一种艺术创造。文图并茂的板书以其传神形象,给人以艺术的享受。语文教学就是寓教育于艺术的享受之中,通过艺术的形象唤起学生的情感与共鸣,使其在赏心悦目中自愿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知识,接受教育。如余秋雨的《信客》板书设计可先将年轻信客及年老信客的品质概括在黑板上,最后将几个关键字圈成“人”字形,以突出“大写的人”之意。鲁迅名篇《风筝》则可在黑板上画一只蝴蝶风筝,蝴蝶的两只触角分别圈出“我”和“弟”;在身体中间椭圆处写上“亲情”二字。左右翅膀分别填上概括“我”与“弟”的词语。在《爱莲说》教学中,将板书设计为一朵莲花,爱——莲作为主瓣,左右各写菊和牡丹,并将主要写法置于瓣中,既形象又美观,让学生叹为观止。
  
  五、丰富教具,生动悦人
  
  思想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形象的教具可以帮助避免课堂的枯燥无味、单调呆板。如在准备汪老的《端午的鸭蛋》这一课时,我便事先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研究编织文章中提到的鸭蛋络子,并准备了香角子、百索子这些富有节日特色的教具。而讲授这一课又恰好在端午节这一天,最后我将这些教具奖励给课堂表现出色的学生,和学生一同过了一个开心的节日。这样的教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还能够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又如,在硬笔书法教学中,请同学欣赏教材附录中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并将自己绣制的《兰亭集序》十字绣作品展示给学生看。这幅长3米、宽1.5米的巨幅绣品着实吸住了学生的眼球。学生在感受到书法魅力的同时,都下决心把钢笔字练好。看到他们跃跃欲试的样子我很是欣慰。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个人魅力来增强语文教学的艺术性。教师是课堂的灵魂人物,教学本身要求教师应具备在丰富知识和一定的艺术修养积淀之上的个人魅力。一个有魅力的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诗化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富有感染力的手势吸引学生,让他们随着教师的节奏一同在知识的海洋信步,让他们打开形象思维的大门,进入神秘的境地,从而努力地去探索,积极地去求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语文教学的艺术化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笔者会一直努力地走下去。
其他文献
<正>小城很老了,它安静得就像要睡着了一样,而我的青春就在这样的节奏里开场,懵懂又迟钝。初中女生的友谊是很奇妙的,人际圈基本取决于你所处的"地理位置"。所以,前桌的芝芝
又是一个冬天的早晨,刺骨的寒风在偏僻的小山庄撒野,学生小龙家的门关闭着。小龙不在家,只有他的那位七十多岁的奶奶躺在一张简易而并不保暖的床上。  小龙没有到学校上课,会到哪里去呢?教他的杨老师来了,学校领导也来了。目睹着小龙的家:一间低矮的小屋,屋内除了一个土锅灶外,就是一张床了,没有其它家具。小龙的奶奶见到老师,便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诉说起来:  原来小龙有爸也有妈。爸爸是个好吃懒做、顾己不顾家的浪
物流业作为现代物流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2007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但其发展中的体制性约束现象不容忽视……
呼伦贝尔本土文化丰富多彩,本专辑首次收入了鄂温克民族索伦、通古斯、雅库特三大部落不同风格的民歌精品,并邀请到各部落的歌手用本地区方言来演唱。这不只是一张音乐唱片。而
尽管古典音乐是我们这个时代公认最伟大、最完整、最隽永的音乐艺术,但是古典音乐在当代日薄西山的景况趋势却似乎始终未能得到实质性的扭转。事实上,不仅是古典音乐的情况是如
<正> 在以往的研究报道中,对马铃薯高产品补(无性系)的数学模型及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已有报道,但对实生种子群体方面还未见有详细报道。马铃薯群体产量是一个复杂的数量性状,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前苏联著名钢琴家吉列尔斯首次到美国演出,技惊四座。然而,吉列尔斯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更是一语惊人:“我的演奏不算什么,我们国家还有位伟大的钢琴家里赫特
B&W为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的现场感重播效果的要求推出一款超级“小监视器”。CMI为二路二单元系统,由1个25mmNau(i)us (TM)管道式铝质单元和1个130mmKevlar(TM)低音驱动单元组成
这张由美籍华裔钢琴家陈克兰演奏的专辑因刚刚获得“最佳古典乐器独奏奖”而成为新鲜出炉的大热门。陈克兰(Gloria Cheng)向来以现代钢琴作品演奏卓著于美国乐坛,在出版多张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