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背景的绿色街道景观设计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apple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近年来城市建设和城市景观规划建设速度过快,很多规划和设计工作不到位,所以城市在大的降雨天气之后容易出现严重的城市洪涝灾害。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雨水资源,201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自此,海绵城市的概念逐渐进入到公众视野,成为城市建设和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指导性思想。“生态海绵”景观设计的方法是对雨水进行利用的一种规划理念,从城市规划层面合理地提出利用雨水把城市打造设计成一个“海绵体”,使其能够在对雨水进行吸收的同时也能把雨水储存起来对其合理循环利用。文章就以济南市的绿色街道景观设计为例,分析绿色景观街道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应有的设计手法。
  关键词:海绵城市;绿色街道;景观设计
  一、海绵城市理论提出的背景
  当今中国面对的危机之一就是水资源危机,包括一系列因为水资源短缺、严重污染、洪水等引发的现象,并且水资源方面的危机对水生生物多样性及其栖息地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对这些问题不能听之任之,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造成这些问题的关键原因所在。这并不只是市政、水利等某一部门单独的问题,而是一个比较复杂、需要综合性考虑的问题,需要及时提出较为完善的解决方案,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就是基于我国现代的实际情况。
  二、海綿城市的概念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的经济基础以及城市化工作的实际需求,使得建筑行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与此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也开始在技术的支持下得到发展。当前城市中的道路建设基本都采用的是沥青等传统建材,并且这些建材自身的透水程度都极差。这种类型建材的大面积覆盖使得城市地表不能对雨水进行储存吸收,城市系统中的偏向于自然形式的调节遭到破坏。一旦出现暴雨雪天气,城市的排水系统因为自身承载能力的问题无法对此期间的雨水做到全部排出,就会直接导致城市内涝现象的发生,从而进一步造成相应的经济损失或者是人员伤亡。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的存在,海绵城市理念得以提出以及推广。这项新型城市建设理念的提出,不单单指明了未来城市规划以及发展的全新方向,同样也为解决城市系统中各种生态环境危机提供了全新的方式。
  海绵城市作为当今城市规划以及建设方向上的全新理念,本质上就是将城市打造成一块“海绵”,使其在面对自然环境灾害以及环境变化的时候可以像海绵一样具备一定的“弹性”。具体来说就是城市系统可以对雨水进行相应的吸收、储蓄、渗透以及净化等工作,并且可以在城市需水的时候将这部分储藏水分进行释放以及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和人工方式的有机结合就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方法,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在保证城市自身排水系统正常运行并且稳定的前提下,确保雨水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限度,保障城市内部生态系统的稳定。
  三、传统城市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开发,传统的城市基础地面一般都采用的是不透水的材料制成,下垫面占比加大,这样导致雨水的径流量也随之增加,短时强降雨或长时间持续降雨时,雨水不易及时排走,极易积聚在城区低洼地域,从而导致城市发生内涝灾害,同时也会造成水污染。当雨水落在城市中诸如屋顶、路面等透水性极差的材料垫面上的时候,这些物体表面上的油脂、重金属材料等污染物在相应的冲刷作用下,与雨水一起进入城市的排水系统之中,最终这些污染物就会直接进入自然界中的河流、湖泊以及地下水系统,造成水体污染。同时,城市连片的不透水硬化地面使得地面缺乏像天然土壤和植被那样的吸水蓄水能力,极易导致城市的近地面的空气不能通过土壤和植被的蒸发过程获得持续的水分补给,这样很容易形成“干岛效应”。
  四、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绿化景观设计
  (一)水生态基础设施需要以景观作为“海绵”
  在当前的“生态系统服务”理念之中曾经明确指出,完整性质下的土地生命系统自身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复杂以及丰富的特点。这一理论也就是对城市系统中土地自身应该具备的涵养水源、净化雨污等功能予以明确。同样,这一点也是架构海绵城市的理论基础所在。但是,绝大多数的城市基础建设工作都是采取硬质材料对地面等其他基础设施的表面进行建筑,这样的表面不具有吸收调节雨水的功能。海绵城市自身与之前刚性施工下的具备工程性的各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对比,二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首先其自身拥有着良好的生命力,它综合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通过实地考察制定出综合、系统、持续性的建设方案,将城市系统中的雨水问题予以解决。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下的城市建设工程可以将最为基础的生态系统服务提供给人们,同时这也是城市得以健康长远发展不可或缺的刚性骨架。站在整体的水资源安全格局上来看,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水生态基础设施可以将城市生态系统中涉及的调蓄雨涝、涵养以及保护水源、回补地下水等重要环节予以维护和修补,而且还可以对其进行科学性的规划以及设计。由此看来,海绵城市理念则是对应的实际存在的景观格局设计,并不是如同海市蜃楼一般的存在。
  (二)以跨尺度的生态规划理论和方法体系为基础进行海绵城市规划建设
  大多数人将海绵城市片面地理解为雨水资源的使用以及管理,都比较关注雨水的处理以及处理雨水的场地设计和基础设施。关于对雨水的利用情况,毫无疑问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之一,但仅仅从雨水利用的角度去考虑有失偏颇。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水问题解决的前提条件就是系统自然水循环环节的维护以及修补,因而真正的解决方案就是需要跨尺度结合多方面的工程设计方案,也就是海绵城市的构建需要不同尺度的承接、配合。
  首先是宏观方面的承接配合。海绵城市的构建的设计工作重点是对水系统在区域或流域中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将水生态循环安全格局设计在土地的总体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之中,建成区域性的生态基础设施体系。同时,在设计方法上,可以通过对景观安全格局方法的借鉴,进而实现对水资源的保护,对洪涝灾害的预防以及对水质的管理等功能,通过合理地对景观要素进行设计以及合理安排景观设计的空间位置,以生态系统服务为理念来构建综合水安全格局。这样能够对水环境进行合理保护,通过景观设计格局维护水循环过程的完整性,借此将城市建设工作以及土地开发工作破坏相应的水系统中的功能以及结构的可能性予以降低,并且水系统的合理布局可以很好地实现相关的雨水调蓄、雨污净化等功能,真正意义上为随后的海绵系统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空间基础保障。   立足于中观层面上予以分析,主要指的就是以城区、乡镇尺度或者是城市建设新区的功能做出合理的分析。这一层面的研究重点就是将区域内部的河道等水流途径方面予以综合规划形成一个全面立體的海绵系统,借此来实现控制性的土地规划使用,最终将区域内部的水生物栖息地予以恢复,做到水资源上的平衡使用。
  从微观层面来分析,海绵城市最后必须要落实到具体的“海绵体”,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公园、小区等区域和局域集水单元的建设。这一尺度指的是一系列的水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主要包括:防止城市在强降雨天气出现洪涝灾害的生态防洪技术、加强雨水循环的人工湿地净化技术、城市雨洪管理绿色海绵技术以及模仿生态系统自我调剂修复的仿生修复技术等。这些技术重点是通过研究出好的具体可行的景观设计方法,让水系统的生态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五、济南城市景观设计背景情况
  目前济南市已经开始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进行城市的基础景观设计施工工程,如今海绵城市建设已在济南市区的道路、园林、河道、小区等多个系统展开。比如济南市的凤凰路建设项目部的工作人员在施工时还自创了手绘示意图,并且制成展板,安放在道路沿线,让市民更好地理解海绵城市的原理。手绘示意图直观浅显易懂,方便市民理解,同时不少市民表示这些示意图画风可爱,在看了之后对海绵城市的概念有了一个整体清晰的认识。目前,济南的凤凰路建设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凤凰路建设完全按照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施工,现场可以清晰地看到八大部件汇聚在这条“海绵”道路上,分别是透水人行道、植草沟、生态水塘、下沉式绿化带、溢流井、齿状沿石、PP蓄水模块和旱溪,这种海绵城市的设计施工能够使得城市具有蓄水保水的作用。此外,凤凰路中段有一棵百年老槐树,为避免对树木的损害,还借此打造了一处古槐雨水公园,这样既起到保护古树的作用,同时又能体现“海绵”元素,真正体现了海绵城市的优势。
  同时,在济南位于济大路的海绵城市道路施工也已经完工,沿线新建的整体式雨水暗渠可以通过绿化带及下水井来对雨水进行收集。在未来该条道路具有出现洪涝之后能够迅速排水、旱时蓄水存水的关键作用,助力城市真正实现海绵功能。
  六、海绵城市旨在综合解决城市生态问题
  海绵城市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城市中的雨水吸收循环以及水污染等问题,通过构建跨尺度的水生态基础设施为核心的海绵城市,来综合解决城市出现的种种生态问题,包括对于区域性的城市防治洪涝灾害出现的基础设施的构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问题,同时也包括对水质净化、地下水补充、棕地修复、生物栖息地的保育、公园绿地营造,以及城市微气候调节等问题。
  七、结语
  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对雨水利用进行合理规划,通过对城市的基础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完善对雨水的利用规划。由于一直以来城市涉水规划中雨水排出与利用规划情况并不是特别合理,且雨水利用规划同其他规划之间缺少联系,因而通过海绵城市设计思想,将雨水资源化思想融入城市规划、水系统规划、环境规划及综合防灾等规划中,才能够实现未来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善峰,王剑云.让自然做功——融合“雨水管理”的绿色街道景观设计[J].生态经济,2011(11).
  [2]朱晓栋.绿色街道景观设计内容与目标探析[J].科学时代,2014(9).
  [3]徐吟.绿色街道景观设计[D].重庆大学,2013.
  [4]张善峰,王剑云.绿色街道——道路雨水管理的景观学方法[J].中国园林,2012(1).
  [5]孟月玲.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要点浅析[J].山西建筑,2008(29)8.
  [6]刘安琪.基于海绵城市背景下绿色街道景观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
  作者单位: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计算机、网络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艺术也随之不断壮大。新媒体装置作为新媒体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公共艺术领域。它的互动性、实验性、娱乐性、跨学科性以及综合性,使我们的公共空间充满神秘、诗意与温度,在当今人们的生活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文章通过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新媒体装置案例,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新媒体装置以及技术创新如何给人带来充满温度的人文关怀与思考。  
期刊
摘 要:在现代社会,户外公益广告是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它既是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公德的重要途径,它天然地具有真善美的特质。在城市户外公文学益广告设计中,要以求真为根据,引导人们向善爱美,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中培养和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传播。  关键词:公益广告;户外广告;真;善;美  基金项目:本文系池州学院校级科研项目《“中国梦”公益广告区域传播策略研究——以池州
期刊
摘 要:在竞争和压力日益增长的今天,人们对于精神消费的需求更加迫切,对生活及消费环境的要求愈来愈高。餐饮店尤其是品牌餐饮空间不仅要具备基础的就餐功能,还需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及休闲娱乐功能来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星巴克作为咖啡行业中的佼佼者,通过其室内装饰及陈设传达出北美家庭式咖啡馆的文化情感,营造出除家庭和工作外的“第三空间”。餐饮空间的舒适度和设计感、精神内涵和文化诉求也成为企业家的追求目标。 
期刊
摘 要:随着城市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与自然更加亲近,人们放松的场所也在不断变化,城市公园逐渐成为更多人休闲放松的地方。公园里的休闲座椅作为服务设施,应承担居民多样化的休闲模式,关注居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提升城市公园的整体形象。目前,公共座椅不仅局限于简单座椅的功能,同时结合其形式、材质、呈现色彩以及寓意等等因素,更多地融合了设计师们的精神感受,具备浓厚的人文气息。另外,公共座椅的设计也更注重座椅的材
期刊
摘 要:大学校园景观作为校园文化重要的物质承载体,在进行相应的建设过程中,自然渗透有深刻的校园文化内核因子,故而对一个大学校园的文化考察,需要关注的一点就是对其校园景观进行必要的考察,而考察的关键就是对于本身规划进行有效的分析与总结,通过对规划体系整体的分析与总结,提炼出现有规划体系的意图以及文化出发点在结合学校整体文化氛围与历史传承进行景观规划与文化内涵的融合认识。文章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对郑州西
期刊
摘 要:目前国内一线大城市已普遍进入存量发展时期,城市更新、旧区改造、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工作愈发重要。因此,文章在对广州市城市更新近年来主要工作成效总结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案例分析,探究城市更新工作如何在不同层面传导落实,如何显著提升人居环境水平。  关键词:城市更新;住区微改造;规划传导;政策研究  一、引言  1988年以前,广东省处于计划经济时代。1988-2008年,以土地财政
期刊
摘 要:饰品产业是义乌市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义乌饰品业兴起于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初。借助当地小商品市场分布的優势,义乌饰品得到了迅速发展。义乌与广东和青岛一起被列为中国饰品的三大产业基地。对义乌饰品企业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然后结合目前义乌饰品企业的发展路径从原有的加工生产代销转向资源融合、自主设计的产业升级可以试图理解目前义乌制造和销售企业产业发展现状。  关键词:空间集聚;饰品产业;义乌
期刊
摘 要: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与面向人群为师生读者,所以它的馆内空间设计也应该遵循环境行为学理论内容,强调围绕读者行为特征与心理需求组织设计空间,第一体现高效学习整体空间结构有效架构,第二满足私密性要求,第三创造物境、情境与意境三位一体人性化学习空间。文章结合这三点展开论述,重点深入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建筑的空间设计创新理念内容,希望为师生读者创建可满足物质需求、心理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双向沟通与交流空
期刊
摘 要:2014年以来,两年一度的“中国最美期刊”遴选活动契合了人民群众对美好期刊的新需求,并形成创新驱动力促使期刊《南腔北调》从2001年以来追求单一的美丽好看到如今锐意进取追求整体设计美好与和谐,这一观念的蜕变,把期刊的装帧设计创新、印刷工艺、丰富多元的材料以及个性化品牌的新思维融入到期刊的制作工艺各个环节之中。期刊的内容和整体设计是互为呼应、有机统一的。从编辑对期刊内文的字号、字体的使用,行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理解日本建筑文化、建筑中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结合对安藤忠雄光之教堂中传统文化的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探析我国本土建筑对于继承传统文化的缺失。以这种方式,为我国建筑赋予新的活力,为我国建筑提供传承传统文化的新方式。  关键词:安藤忠雄;传统文化;建筑设计  一、背景  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有源远流长的联系。在历史发展中,同属东方国家的日本完好地保留了传统文化,并与时俱进,以包容的态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