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不只是躯壳

来源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tan0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卡文化,好比正在种植一株橘子树。橘子皮软,色黄温润,也味浓尽兴。但它甜不甜,好不好,终究还是取决于其内核的种植之道。
  对于打卡,我想说华丽从未只是躯壳,我们该拿出橘子本真的甜来,将打卡意义化、丰实化,而非只是一张橘子皮,内底酸到透。打卡的盛行,反映了人们对精致生活的极致向往,是一种对美的追求。的确,有一些人认为打卡是在作秀,但我认为这一观点本身就流露出了一丝“酸葡萄”气息。前者是对打卡的表象追求,一种浅向理解,后者还未深刻体验打卡便妄冠“表演”,二者均有其道理,但也的确不够深刻。
  打卡的存在本身是为了考勤工作,被推而广之,也成了记念流、形态流。我们不能否认橘皮之美,也不能一味追求“网红景点”“展览馆”“健身房”,这一系列的场所都流露出一种高级感,我们处于物欲横流的浮躁社会,对能彰显自己“有趣”“丰润”的做法确会心生向往。但对于打卡,如果只是浮光掠影一般,为自己的形象而打卡,失去精神内核,可谓人财两空。甚而,被称作虚荣作秀。去景点走过场,去一味欺骗大众视野,除了将自己包裹在打卡的华丽橘皮下,其他可能都会是“一无所有”。你营造的是假象,是自认为的“督促”“形象”“记录”,躲在伪装的声张背后,该好好思考。我们不要这样的“声嘶力竭”。
  但是,打卡最初之源还是在的,它本质在“考勤”。有的橘子不仅皮囊漂亮,内在更是甜润。关于打卡,让自己学得更久,养成更好习惯的例子比比皆是。对于年轻人而言,撕破“假华丽”的外壳,在“真灵魂”的人生航行中必能走得更远。对于能真正做好打卡,栽好属于自己的那一棵橘子树的有心人,我们不必为掩饰自己的“酸”而怪笑说其“表演”。讥讽有心人,是在打自己“酸”的卡,本质在固执,认为自己不行,别人也不行。
  微博、B站上均有学习类打卡,我羡慕过博主们认真的学习之景,也曾看到过博主因自己的粉丝数为了打卡而打卡,导致成绩下滑。我们年轻一代,不应该只让自己的橘子漂亮,这颗橘子该是能让我们解渴甚至悟道的。因此,打卡在自己,修行在个人。
  只用我们饱含期盼的双眸,换来的是橘皮之美;但在期盼下引我们悟得种植之法,能助我们的橘子更为丰实。所以打卡之道,重在于“质”与“核”,绝非表象之“皮”。
  点评
  本文有两个突出优点:一、辩证思维突出。讨论打卡这个话题我们或许比较容易去否定它,然而作者在自己真实的观察与思考中挖掘出了打卡中蕴含的希望自己更有趣丰润的渴望,是对美的追求的体现。另外,作者对于打卡的弊病也有充分论述,最后一段中作者更是收束全文,將两者关系表述得完整清晰。二、形象。作者用橘皮与橘子来包裹全文,在理性思辨之美中又兼具形象之美。
其他文献
大家都听过那个都市传说:某员工家中举办派对,饮料不够。他去公司的免费冷饮柜,可乐,雪碧,沙士,芬达,左手右手满得像八爪章鱼。走到停车场时,公司警卫把他拦下,说:你 LDAP 是多少?隔天他卡刷不进门,账号也登入不了,人资把他的家私全塞进一大一小两个纸箱,堆在门口。到这边分成两个版本,一说是他后来和公司缠讼四年,每次都从东南亚某岛国搭十四小时飞机出庭,后来当然败诉,但因此上了纽时的地方趣闻版。另一说
期刊
入眼溪光得翠先,登楼曾见水云连。蟏蛸在户谋无定,燕于飞竟未旋。久忆山门如阜立,十方花雨破蚕眠。客中谁识多情者,不独伊人看可怜。  特邀点评|江合友  此诗之妙,在不动声色,含蓄之中,便至情深之境。而词句之妙,亦颇堪玩味涵泳。七律铺陈对仗,易于壅滞,而作者能一气流畅,灵动变化,故造高境。  先看题目。题目取得极为巧妙,并留下线索。诗要写的是访寺道中的情景,故寺不是表现的中心。至于是哪一座寺,就不重要
期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高中议论文的写作中,引用论证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引用论证归属于道理论证,是指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观点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一个好的引用论证,可以拓展文章的时空维度,增强文章的逻辑力量,提升语言的整体格调。反之,如果引用论证使用不当,语言就会干瘪无力,论证就会没有力度,甚至牛头不对马嘴,失掉逻辑之美。本文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学情,谈谈引用论证使用的一
期刊
偶尔会有一种感觉:自己是这个世界的旁观者,看着身边的人经历种种事情,而自己只是静静站在一旁,无法与周遭的事物产生连接。就像是将头埋在水池中,开始还咕噜冒几个泡,渐渐也就没有了声响。当我翻看匡扶的新书《纳闷集》的时候,我发现,原来不只我一个人有过这样的念头。  匡扶的创作载体是漫画,但在翻完整本书后,我却觉得这更像是一本现代小说或者说现代诗集。书里出现的人或事看着有些魔幻,却又充满了真实感,就像是我
期刊
提起莎士比亚,我们最熟悉的可能是他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或者《哈姆雷特》,它们是莎剧四大悲剧中的经典作品。而在那之后,他进入了喜剧创作的阶段,这期间诞生了包括《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在内的作品。其中有一部《仲夏夜之梦》,直到今天世界各地仍常年上演,经久不衰。近年来在中国和日本,我都看过《仲夏夜之梦》的舞台剧,其中在中国观看的那一版还出自“大导”林兆华之手。当然不仅限于舞台,它也曾数次被搬上银幕。美
期刊
好几年前就开始关注一位青年时评家的公众号——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光看这个公众号的名字,你首先感觉到的是“接地气”——“吐槽”嘛,大家都喜欢的;其次感觉到的是“正气”——“时政观察”,有些俯瞰全球的味道。其实他的时评也就是这种风格,从来都是语言新潮,一针见血,紧跟时事,海纳百川。对当下正在发生的鲜活事件反应迅速,评论的角度还别出心裁,常常会刷新你的三观。后来发现,他竟然是《中国青年报》的编委,
期刊
有哪些瞬间让你感觉到温暖?  有哪些画面让你回想起来就热泪盈眶?  生活的碎片拼凑起来成了现在的我们。有怅然,有微笑,也有苦痛和挣扎。  周三下午我请了假去看牙医,预约的下午两点,吃完中饭还有两个小时的时间,不喜欢漫无目的地逛街,再加上天那么热,一层一层的热浪涌上来直让人头晕目眩,便坐在当当书店地下厅,随手拿了一本三毛的书。其实我此前的27年都没有看过她的书,只不过从众多人口中听说了她的传奇爱情,
期刊
在我走上通往欧洲战场之路以前,我感到很幸福:莱纳·马利亚·里尔克将与我会晤。年轻的蕾吉娜·乌尔曼那浸透力量的诗篇与短篇小说当时已经引起许多人的兴趣,她曾经鼓励我,要我到工作室去探望这位诗人,他大多是在工作室度过下午的;他已经有准备,无须再通知。当我来到房前时,正好他也向这屋子走来。他用一种敏锐的但同时又十分心不在焉的目光看了我一眼,这使我觉得推迟这次访问是不得体的,因为我本是想这样做的。这位丝毫不
期刊
兄弟。村野上,遇到一个农民兄弟。大地上  我看清楚了,我的亲兄弟。一个衣衫褴褛的  拎着袋子捡拾大豆的兄弟。原来,除了写诗的我  四面楚歌,还有一个捡拾大豆的兄弟  与我栉风沐雨。阳光在空中铺陈金子  我们,捕捉劳动的快乐:诗歌和瘪豆  我妈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弯腰捡拾大地的人  叫我想起自己已经置身亲爱的故乡  世上哪片土地是故乡的?  一定有个人在你眼中弯腰捡拾田野中的什么东西  特邀点评|少
期刊
【作品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前108年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发愤著书,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  原文  李将军列传(节选)  司马迁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①孝文帝十四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