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剖宫产护理中运用医护一体化模式的效果分析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在刨宫产护理中应用医护一体化模式的临床价值与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于我院接受刨宫产的产妇70例,采取数字1:1随机法分为对照组35例与实验组35例,对照组采取一般刨宫产护理模式,实验组采取医护一体化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疼痛得分相当,且p>0.05,无统计学差异,在接受不同方式护理后,实验组对比对照组疼痛得分明显下降,p<0.05,有统计学差异;术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产科针对刨宫产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患者的心理,身体等多方面都有较好的改善,值得推广。
  关键词:刨宫产;医护一体化;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刨宫产是现阶段临床医学中常见的一种针对产妇难产的有效的医疗手段。产科为分体式的管理模式,医护人员分管不同区域,导致患者的需求不能第一时间为其解决[1]。因此采用医护一体化,即组建特定的医护人员,进行专门护理,保证患者、医生、护理人员之间的及时沟通,从而达到使患者减少疼痛,早日康复。本文以在本院收治的2019年3月-2021年5月刨宫产产妇70例,进行分组护理后的情况进行探究,现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刨宫产的产妇70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35例,年龄分布在24-32周岁,平均年龄在(26.230.35)岁,孕周在36-42周,平均孕周为(38.120.53)周;实验组35人,年龄分布在23-33周岁,平均年龄在(26.170.46)岁,孕周在37-41周,平均孕周为(38.350.65)周。经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两组产妇的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医生正常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身体等其他日常情况,护理人员按照医嘱进行护理,两者间各司其职。
  实验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1、医护协同干预。首先在产妇入院时,由护理人员帮助产妇办理入院手续,带产妇熟悉住院环境,提供家一般的关怀,请妇产科主任、护士长共同来对产妇进行刨宫产前的沟通,让患者了解医疗团队的专业程度从而消除顾虑[2]。其次根据产妇的妊娠情况由医生和护理人员共同参与为其制定详细的、有针对性的剖宫产方案。最后要在产妇生产后的恢复期,制定合理的调班计划,确保24小时有专人陪伴患者,密切观察产妇身体各项指标,以免发生紧急情况。
  2、认知教育干预。医生和护理人员要依据产妇的文化程度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共同制定最佳的教育方式,通过对产妇生产前对剖宫产的过程及产后的反应进行讲解,使产妇放松紧张焦虑的心情,增加依从性[3],对产妇生产后进行科普,预防和快速恢复疼痛的方法,加快产后恢复。
  3、质量改进干预。在产妇出院后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等形式的走访,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及时提出护理中出现的问题,由医生和护理人员共同参与讨论,以便积极改进和完善护理制度。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在护理前后的疼痛指数,以0-10为区间,数值越大代表越疼。
  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包括便秘、切口感染、肠粘连等情况的发生。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以SPSS23.0统计学软件为主,疼痛评分比较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代表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
  通过对患者的疼痛感进行评分,在护理前,对照组和实验组疼痛评分相当,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在护理后,实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对比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1.42%,p<0.05,有统计学差异。见表2。
  3 讨论
  由于近年来国家开发二胎、三胎政策,高龄产妇日渐增多,而高龄产妇在生产中的风险也是略高于低龄产妇,并且他们的恢复期长[4],选择剖宫产的产妇也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刨宫产后,产妇常由于麻药过后切口疼痛,行动不便等情况,导致产妇心理、生理等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速度。
  传统的护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患者在护理方面的需求。而医护一体化,则是将医生、护理人员调动整合起来,在护理中,护理人员可以更好更快速地了解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保证每一点都能快速落到实处[5]。保证患者可以得到更好的护理效果。通过本文研究表明,患者在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来看,均是实验组即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的产妇,更优于对照组即采用常规护理手段。
  综上所述,针对刨宫产产妇,采用医护一体化的护理更为有效,可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因此,医护一体化的护理方式更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吴阿侠,王海霞.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产科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贵州医药,2021,45(7):1151-1152.
  [2]王舒,陈兰. 外科免缝拉链联合医护一体化护理对改善剖宫产切口美观度的效果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21,30(8):167-170.
  [3]杨柳影.医护一体化模式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切口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0,33(5):188-190.
  [4]李思梦.分析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剖宫产产妇对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家有孕宝,2020,2(9):48.
  [5]张录明.医护一体化模式在产科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32):226,22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了解人性化管理措施实施后对护理人员以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取我院工作的20名护理人员以及30例患者进行研究,20名护理人员分为甲乙组,各10例;30名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15例,分别及不同护理管理措施。对比护理人员满意度以及环境管理质量、安全管理质量人文关怀质量评分。结果:乙组患者的人文关怀质量、环境管理质量、安全管理质量评分高于甲组患者(P<0.05);两组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相比
目的 通过建立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大鼠模型,探讨产前补充牛磺酸对FGR胎鼠脑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的影响,为临床产前应用牛磺酸防治FGR脑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15只孕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FGR模型组及牛磺酸组,每组各5只孕鼠.后2组自妊娠第1天开始饲以对照
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匆忙中送走玉兔,即将迎来龙年.《中华围产医学杂志》是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成立后创刊的惟一一本专业杂志,承载着众多人的期盼和梦想.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是否距离我们的梦想更近?
期刊
摘要:正念减压疗法是以佛教冥想为基础,是现代心理学及临床医学等多个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随社会不断进步,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生活习惯也不断变差,民众身体基本处于亚健康状态。加之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不断提升,加大了人们患病的概率,住院的人数也屡增不减。疾病在严重威胁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与患者生命健康的同时,可能会对部分患者家庭带来巨大负担,致使部分患者具有悲观、消极的心理特征。为此,住院患者患
目的 评价二维超声四切面法,即四腔心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和三血管平面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筛查中的价值. 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四切面法对孕21~25周的2419例胎儿进行CHD筛查,并对所有2382例活产新生儿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并计算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结果 2419例胎儿中产前筛查
22q11.2缺失综合征(22q11.2 deletion syndrome,22q11.2 DS)主要包括了以临床特征定义的DiGeorge综合征(DiGeorge syndrome,DGS)、腭-心-面综合征(velocardiofacial syndrome,VCFS)和圆锥动脉干-异常面容综合征(conotruncal anomaly face syndrome,CAFS)等,上述综合征均
期刊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于2011年10月12日至14日在山东济南召开了“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围产医学学术会议”.这是围产医学领域的盛会,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围产医学工作者近60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大会共收到国内外专家的大会专题报告20篇,护理专题报告5篇;大会论文303篇,其中66篇参加青年论文比赛,精选出优秀青年论文24篇.现将本次大会的主要内容汇报如下。
期刊
孕妇28岁,因"停经38周,发现胎儿心脏异常,要求引产"于2010年5月10日入院.孕妇平素月经规律,定期产前检查.妊娠24周时行胎儿心脏彩超检查未见异常.孕期顺利。
期刊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疾病,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痉挛,全身各脏器灌流量减少,严重影响孕产妇和围产儿健康.但其病因仍不甚明了,目前有关氧化应激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1]。
期刊
患儿男,44d,2009年7月30日因呼吸困难9h入院.入院前9h无明显诱因出现呼吸增快、口周青紫,症状逐渐加重,病程中无异物吸入史,无发热、流涕、咳嗽、咳痰,无抽搐,伴有烦躁不安及哭闹.其母孕40周临产,因胎心增快剖官产分娩,羊水量少,浑浊,新生儿出生体重3800 g.否认生后窒息史,既往健康.入院体检:一般状态差,烦躁,全身皮肤苍白,口周及甲床青紫,呼吸促,70次/min,三凹征阳性,左侧胸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