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理论下英语演讲与辩论第二课堂实践与反思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han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学生对语言基本规则的掌握,第二语言内隐学习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语言规则的领悟和语感的培养主要依赖内隐学习。文章分析了内隐学习理论与英语演讲与辩论第二课堂对学生语言及交际能力、思辨能力的提高之间的关系,并指出英语演讲与辩论第二课堂要充分遵循内隐学习规律,以期为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内隐学习;英语演讲与辩论;第二课堂
  【作者简介】张晓梅(1979.02-),女,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基础英语、英语演讲与辩论及特殊用途英语的教学与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甘肃政法学院教改项目成果之一,项目编号:GZJG2016-A18。
  一、引言
  内隐学习( implicit learning)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阿瑟·S·雷伯( A. S. Reber)在1965年人工语法概念学习的实验中发现,他指出人们能够按照两种本质不同的模式来学习复杂的任务,一种是人们所熟悉的外显学习(explicit learning),即需要付出努力,需要利用心理资源,采取一定的决策来解决问题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另一种是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即個体自动的、无意识获得刺激环境中复杂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个体并没有觉察到或者陈述出所学知识内在的规则, 但却学会了这种规则。
  内隐学习是潜移默化中的自动发生的学习,它优于有意识的努力的外显学习效果,开发利用内隐学习这一丰富的心理资源和潜能,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之路。在我国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及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下,在外语学习的初期和中期,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外显学习是必要的。但是,随着语言基本规则的掌握,第二语言内隐学习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语言规则的领悟和语感的培养主要依赖内隐学习。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学习和提高外语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应用性的实践练习。第二课堂的学习能够让学生能依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爱好来选择参加各种活动,那种在课堂上常有的紧张、被动和胆怯的感觉大为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轻松的心态。第二课堂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动机,积极的自我意识,轻松的心境能促使学生去获取最大限度的语言信息量。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能使学生产生明确的学习动机, 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轻松机敏的学习心态,从而主动地去获取语言信息,这与内隐学习的本质不谋而合。同时,内隐学习的特点为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和支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只有把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最终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本文将以甘肃政法学院内隐理论下英语演讲与辩论第二课堂为例,分析内隐学习理论与英语演讲与辩论第二课堂对学生语言及交际能力、思辨能力的提高之间的关系。
  二、英语演讲与辩论第二课堂对学生语言及交际能力的提高
  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人逻辑思维能力、理性分析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感召能力、个人魅力的总体表现。在公众面前发表演讲是衡量一个人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标志。能用英语进行主题辩论是外语学习较高层次的要求。在我校英语演讲与辩论的第二课堂中,笔者在辩论部分采用了英国议会制辩论。英国议会制辩论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以及世界大学生辩论赛所采用的辩论模式,其赛制规定,正、反双方的所有辩手按顺序依次陈词,发言时间各为7 分钟。过程中只允许质询这一种干预形式,提出质询可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发言辩手提出质疑。这一赛制很好地考验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能够充分培养学生包括口头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在内的语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快速反应力。口头表达要求学生的准确度和流利度,让学生在活跃的第二课堂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演讲与辩论,教师督促学生有意识的纠正发音,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表达更流畅、准确。其次,在演讲与辩论中想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还需要学生掌握丰富的信息。学生在准备演讲与辩论的过程中都会主动阅读大量的中英文资料,其阅读能力会在这一过程中提升。此外,成功的演讲与辩论都是以好的演讲稿和优秀的辩论词为基础的,在撰写演讲词时,学生需要考虑如何有效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资料,学生的过往经验会对新材料产生无意识迁移。学生参加的活动越多其选择和处理语言材料的速度就越快,效率越高。学生在反复推敲修改演讲稿的过程中,将文章有条不紊、条理清晰的展开并形成逻辑鲜明、感染力强的文字,其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在学生语言能力不断进步的同时,其交际能力也在逐步改善。在英语演讲与辩论的第二课堂中,笔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小组展示与讨论让学生充分有效参与演讲与辩论活动。尤其是在辩论活动中,小组成员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决定各自在辩论中承担的角色,尽量让每个成员的长处都发挥到极致,这样小组合作才能默契,辩手也能快速准确找到对方失误。在英国议会制辩论赛中,除了面临着诸多观众及评委的判断裁决外,学生还必须应对来自对方辩友的质询,这时辩手就要克服胆怯和畏难心理及时对质疑做出反驳。而在第二课堂的学习中,学生们面临的不是赛场上针锋相对的对手,而是朝夕相处的同学,这大大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能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在第二课堂中,学生通过演讲与辩论的练习,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自信心得到提高,逐步克服了在交际中紧张和焦虑情绪。
  三、英语演讲与辩论第二课堂对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
  演讲与辩论活动是训练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推理、辩驳等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能够集语言交际、信息及思维功能于一体。议会制辩论的主题包罗万象, 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技、教育等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一般具有时代性和争议性。要想旁征博引以丰富演讲的内容,使之更具说服力,牢牢抓住观众的注意力,离不开阅读大量的材料以及个人的知识储备库的不断扩大。但是,演讲者仅仅扮演“百科全书” 的角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分析批判的思辨能力,懂得对捕捉到的大量信息进行加工与重组。议会制辩论要求辩手所提出的每个论点都必须提供论据,这不仅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形成知识储备库(如历史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社会学以及军事、文化等),还要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地筛选, 识别并归纳总结出自己的论点。辩论的这个特质有助于演讲者在撰写演讲稿时,充分对论点的鲜明度、论据的清晰度、思维的填密性、表达的逻辑性等进行考虑,从而达到深化演讲者的知识储备的目的,为演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 踏出成功演讲的第一步。在第一课堂的英语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口头表达时往往内容空洞、思想肤浅、缺乏逻辑,很难进行较深层次的观点陈述, 更不用说创造性、建设性地表达自己独到的看法。而英语演讲与辩论第二课堂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因为它在调动学生主动获取信息、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参与讨论与思考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如法律、政治、经济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主动关注, 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挖掘思维潜力。学生在收集素材整理材料时, 思辨能力即为其所用,不断问为什么及怎么样,学生要尽力做到对同一问题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以探寻不同的解答。英语演讲与辩论的第二课堂帮助学生逐渐形成了质疑、寻找富有洞察力的观点,以及运用逻辑思维的习惯性思维。
  四、结论
  英语演讲与辩论第二课堂不仅提高学生的语言及交际能力,更多注重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提升。内隐学习是无意识地获得语言知识规则的过程很大程度上与兴趣与动机有关系。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只要是在非规则教授或主动学习情况下, 都包含了内隐学习。如果说外显学习是认知的基本途径, 那么内隐学习就是认知必要的有益补充。如果说对于外语学习初级阶段的人来说,主要以外显学习为主,那么到了学习后期,内隐学习必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当然,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并不存在截然分开的、纯粹的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 每个阶段都含有这两种学习方式的结合,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此外,内隐学习可以巩固外显学习的结果, 并可以扩大学习的范围。根据认知心理学所揭示的原理,人的一切经验和体验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认知模式和范畴能力。在无意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的语言现象和知识, 这些东西都会以某种方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之中,在具体的外语环境中,人们可以根据直觉判断多种因素,这种体验都会作为背景知识保存下来, 在今后的语言活动中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快速阅读是高效获取信息的途径之一。本文主要是探讨英语阅读速度的主要障碍,并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阅读任务。全文主要分析英语学习者在阅读中遇到的主要障碍并在文化背景、思维模式、语言障碍和阅读习惯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阅读速度。  【关键词】英语快速阅读;障碍;对策  【作者简介】施鹏希(1995- ),男,长春光华学院英语系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语言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教育教学中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信息技术,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其中微课教学便是主要代表。高校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微课,对于教学成效的提升是有着极大的积极意义。本文将明确高校英语教学中应用微课的优势,以及探究高校英语教学中微课的有效应用途径。  【关键词】高校英语 微课 优势 应用途径  【作者简介】邢思(1986.02-),女,汉族,湖北宜昌人,四川国际标榜
【摘要】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在初中英语课堂上采取愉快教学,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和提高英语能力的好方式。  【关键词】激发兴趣;定位主体;激情评价  【作者简介】谭艳萍(1975.10- ),女,汉族,本科,广东省肇庆市第六中学,初中英语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英语教育教学。  我从事了多年初中毕业班的英语教学。每当学生进入初三学年的时候,我发现有相当一部
【摘要】随着小学英语课堂的不断普及,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农村地区,由于多种因素存在,英语教学的开展必然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针对当前农村地区英语教学的现状,不断探寻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本文在分析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改善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有效措施,旨在为广大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摘要】为了以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尝试把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大体安排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交流”三阶段教学模式,而英语复习课要和三阶段有机的结合,就仍然要以培养语用能力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话题为主线,以任务为中心,实行课堂复习生活化、任务化,课外作业项目化、过程化,而复习是否做到优化有效,生本是关键。  【关键词】话题整合;生活化;语篇化;任务型复习模式  【作者简介】
【摘要】众所周知阅读的重要地位,而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广大英语教师的使命。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小学英语课本教材为阅读载体,Sight Words和Phonics教学为推手,三位一体共促小学生的英语阅读发展。  【关键词】Sight Words;Phonics;课本教材;英语阅读  【作者简介】梁杏弟,广州市番禺区毓秀小学。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
【摘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为了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优秀翻译人才,有必要将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到现代高校翻译中去,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变化的高级翻译人才。鉴于此,本文就计算机辅助翻译与教学模式设计展开详细探讨,并提出具体的研究思路,供广大教育研究者借鉴。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英语教学;教学模式设计;问题研究  【作者简介】王婷,山西工商学院。  引言
澳大利亚James Cook大学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R. M. W. Dixon是享有盛誉的语言学家,著作等身,尤其擅长对语言现象进行忠实的记录和详细的描写,该研究方法被称为语言学基本理论(basic linguistic theory)。作者常年致力于语言类型学和澳大利亚土著语言的研究,对本族语英语亦有深入研究。2014年,Dixon出版了他的新作Making New Words: Morph
【摘要】视频教学资源具有互动性、自主性、便捷性、高效性的特点,在英语学习中有很大作用。教师采用视频资源,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视频;教学资源;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辜从林,江苏省涟水县外国语中学。  微视频教学资源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简化课堂教学内容的难点与重点,将课本中枯燥的文字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化,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到
【摘要】我国一直比较关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英语阅读是高中英语学习中的重点,但是实际情况下我国的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不高。英语阅读作为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方面,加强对英语阅读的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通过在教学中运用语篇分析理论,可以更好的指导英语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英语阅读,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的能力,改善学生的阅读效果。本篇文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