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探析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n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部于2013年2月颁布我国首个《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该标准从校长面临的工作挑战和社会期望着手,由六项专业职责、十八项专业领域、六十项专业要求为主要内容构成,体现了适时性、普遍性、科学性和导向性特点,在促进校长专业队伍建设、校长管理、校长培训和校长自身素质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专业标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校长专业化发展
  为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中小学校长①队伍以及加快我国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发展,2013年2月我国教育部正式颁布《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这项完善、统一的《专业标准》的问世,在相关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专业标准》产生的背景
  1.1校长面临的工作挑战
  1.1.1校长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
  人们常说,一位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而一位不好的校长则会葬送一所学校。校长的专业性是体现“好”与“不好”的一个重要方面。尽管人们对“专业性”给予不同的理解与定义,但“专业”一词的本质特征主要还是体现在拥有一套专门化的知识体系、需要长时间的专门训练、需要持续的在职成长、建立自身的专业标准等几个方面。校长作为学校的第一负责人,他既要承担学校这一专业性组织机构领导者的角色,应懂得常规的教育教学业务;同时又要承担作为科层组织领导者的角色,应懂得如何管理学校。简言之,校长要“懂业务”、又要“会管理”。因此,校长作为教育领导者,其职责的专业性要求校长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与提升自身发展,增强专业发展的自觉性,不断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1.1.2完善现行校长管理体制的需要
  学校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并非人人可为之。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思想、知识、能力等素质方面的要求。当前,我国对于校长的资格、聘任、考核、晋升、薪酬等校长管理制度只是简单地参照一般干部的岗位要求,对校长职位进行调配,并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标准,这就使得校长管理体制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同时,随着近年来基础教育的普遍重视和发展,基础教育整体水平普遍得到提升,但是校长的管理权限主要集中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其管理弊端愈加突显,这主要表现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对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统筹领导在一些学校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贯彻和落实;一些校长在当地政府不正确的政绩观的影响下,难以真正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解决这些问题,急需进一步理顺政校关系,建立和实施校长专业标准。
  1.1.3进一步加强校长培训工作的需要
  校长这一角色并不是到岗后就能自然成熟的,也不是有了校长的头衔就能办好学校的特色的,这中间需要校长专业培训的持续过程。有人把校长专业培训,比喻成是校长可持续发展的“加油站”。然而当前校长学历偏低,校长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是校长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中培训法规、制度的不完善和培训执行不得力、不到位,是校长培训诸多问题中最突出的和根本性的问题。有人评价校长培训是“借培训学习之名,行休闲度假之实。”也有一些校长坦言,自己当上校长并没有多少思想准备,上级的一纸任命就走上了校长的岗位,在前期工作实践中差不多是摸着石头过河。可见,校长缺乏系统的、持续的、有制度保障的培训,是造成校长“青黄不接”现象的症结所在。
  1.1.4落实相关政策文件的需要
  《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并具备国家任职条件的公民担任。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长负责。”《义务教育法》要求:“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完善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促进校长专业化,提高校长管理水平。推行校长职级制。”国家从宏观角度,对校长的职责、目标和发展做出了政策性的规定,充分体现了校长队伍的建设及优化对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向上发展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1.2社会对校长的期望
  1.2.1对学校领导者的期望
  校长是学校领导者,对学校的发展与变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学校的科学发展、社会的热切期望 和教育的本质内涵都对校长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后期盼。专业型的校长,应是教育领导者、终身学习者和自主创新者。作为教育领导者,校长要构建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发展愿景,要打造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要在组织机构和成员中合理分布领导职能,以期完成学校教育的最终使命。校长要成为终身学习者,这是校长实现专业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校长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目标、能力和精神,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并结合自身的专业工作,不断反思实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发挥榜样作用积极地促使全体教师、学生和自己终身学习的教育领导者。此外,校长好应具有自主创新的专业精神。只有创新型的校长,才有自主创新的教师,也才能培养自主创新的人才。因此,校长要秉承我国的文化传统,立足于学习发展的基础,准确定位学校发展的方向,打造特色学校,以实际行动培育自主创新型人才。
  1.2.2对教育家型校长的呼唤
  近年来,对教育家和教育家办学的讨论,成为教育理论界的热点话题。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可能成为教育家。教育家需要在理念与价值观、知识和能力、以及专业和成就等方面满足一定的条件。教育家办学则更需要具有高远教育追求、鲜明教育思想、渊博知识、卓越的教育教学和办学能力、取得显著教育成效的教师、校长提出独特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尝试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对于校长而言,成为教育家的过程是极富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历程。校长成为教育家,既是社会发展对校长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校长的神圣使命和殷切期望。但是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办学管理过多、统得过死、干预过强的局面没有得到真正改观,束缚学校自主办学的各种体制性因素依旧存在。因此,社会各界对校长寄予的期望与校长缺乏宽松的办学、管理、领导等体制环境形成矛盾局面。   1.2.3国际校长专业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及全球教育改革的浪潮,肩负教育成败的校长应具有怎样的专业定位、发展怎样的能力,其专业发展道路如何展开等成为各国教育部门关注并急需解决的重要研究问题。与之相适应的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纷纷建立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校长专业标准体系,把专业标准作为衡量与评价校长专业发展的重要依据。我国作为世界教育大国,理应也应该像其他国家一样尽快制定并实施建立校长专业标准,为校长的发展寻求一条科学、合理、可持续的专业之路。
  2《专业标准》的内容
  从结构上看,本标准主要分为: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和实施要求。在“基本理念”部分,开篇指出校长应具备的五种基本理念,即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在“基本内容”部分,指出校长应具备的六大专业职责,即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和调试外部环境。在“实施要求”部分,明确规定了各地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高等学校和校长培训机构和校长自身在落实本标准时的相关要求和期望。
  从内容上看,基本内容部分是《专业标准》的核心部分。基本内容包含“专业职责”、“专业领域”和“专业要求”三个层次,即“六项专业职责、十八项专业领域、六十项专业要求”。“六项专业职责”是“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和“调试外部环境”;在每项专业职责下,确立三项专业领域,即专业理解与专业认知、专业知识与方法和专业能力与行为;三项专业领域中又涵盖了十项专业基本要求。作为《专业标准》的核心部分,其基本内容明确界定了校长专业标准的立场及定位。
  2.1价值领导:规划学校发展和营造育人文化
  价值领导是指校长通过组织和实施,使学校组成成员拥有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观,以构建民主、开放的学校文化,共同创建学校教育的价值目标。校长实施价值领导是以理解学校意义为核心的,校长把学校的意义作为管理学校的重要方面。《专业标准》要求校长在价值领导层面上是要明确学校办学定位,履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工作使命,提炼办学理念,办出特色学校;要确立、落实和监测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要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重视学校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要凝聚学校文化建设力量,发挥教师、学生及社团的主体作用等。校长的价值领导是校长构建学校发展愿景,创建学校教育价值目标的重要指标。在学校价值目标的引领下,全体师生及学校周围社区、家长力求要共同认可学校价值,并能自觉遵守学校价值目标的规范,按照学校价值目标去评价学校教育行为,与校长共同完成学校教育任务。
  2.2教学领导:领导课程教学和引领教师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学校的领导者,只有把教育以及研究和了解儿童这些学校工作中最本质的东西摆在第一位,他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成为一个有威信的、博学多识的‘教师的教师’”。②教学领导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领域,也是校长教育领导的重要方面。校长的教学领导包括领导课程教学和引领教师成长两个方面。《专业标准》在领导课程教学这一专业职责上,要求校长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智慧等。因此对于当代校长来说,在领导课程教学方面,需要确立把教学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坚持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校长必须充分重视学校的课程教学工作,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领导学校的课程教学不断改革和创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改革发展中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校长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应尊重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激发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引领教师成长。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校长必须从理念、品行、知识、能力、行为等诸方面承担起教师专业成长的责任,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倡导者、指挥者、服务者和引领者。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学生、学校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引领教师成长是教学领导的另一重要方面。
  2.3组织领导:优化内部管理和调试外部环境
  组织领导是实施价值领导和教学领导的重要保障。组织领导的核心工作领域包括优化内部管理和调试外部环境两个方面。优化内部管理要求校长坚持依法治校,自觉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崇尚以德立校,处事公正,严格律己,廉洁奉献;倡导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校长作为学校组织的管理者,应具有较强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应当善于经营和管理学校,建立健全学校人事、财务、资产管理等规章制度,提高学校管理规范水平,努力打造平安校园,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做好各项工作。
  学校是一个开放系统,它存在于一定的社区和环境中。因此,学校的发展和运作不可避免地受到社区和其他外部环境的影响。校长应当调试外部环境,应当坚持把服务社会(社区)作为学校的重要功能,坚持把合作共赢作为学校对外关系准则,坚信学校与家庭、社会(社区)的良性互动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通过与社会各个方面的沟通和协调为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努力争取社会(社区)的教育资源对学校教育的支持,这些都是学校获得持续的发展的不竭动力。
  3《专业标准》的特征
  3.1《专业标准》的适时性
  为什么要制定校长专业标准?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校长专业标准?这是提出和制定校长专业标准首先要解答的问题之一。研究和建立校长专业标准是校长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校长专业发展的行动框架和现实路径。《专业标准》提出的五大基本理念——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适时地体现了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专业标准》首次系统建构了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的6项专业职责,其中,“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体现了校长的价值领导,是校长专业职责的灵魂;“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体现了校长的教学领导,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优化内部管理、调试外部环境”体现了校长的组织领导,这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管理保障。六项专业职责着力体现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和倡导教育家办学的导向。此外,《专业标准》里提出的专业要求致力于着力推进义务教育领域若干现实问题的解决,如“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专业标准》的适时问世,不仅对校长的素质要求提出规范,更为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地解决提供了制度保障。   3.2《专业标准》的普遍性
  我国地域广袤,学校校长差异性剧烈。《专业标准》在基于统一普遍适用基础之上,不仅适用于东部发达地区的学校,也适用于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它适用于国家和社会力量举办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学校的正、副校长。换言之,它适用于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合格校长。它从“五大基本理念、六项专业职责、六十项专业要求”对校长所应必备素质规定了基本标准,并对校长的专业素质提出要求和期望,并强调通过《专业标准》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队伍建设,完善校长管理,加强校长培养培训,帮助校长成长。同时,从校长自身而言,《专业标准》被看作是其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仅就《专业标准》的内容设定而言,它不存在任何偏倚,它没有“特权”倾向,也没用“降格”指标,它是所有义务教育阶段校长应共同遵循的行业准则。
  3.3《专业标准》的科学性
  近入21世纪,教师教育面临各种严峻的挑战。2007年11月,在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研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为主题的全国教育年会2007学术年会暨教师教育发展研讨会上,全国教育年会和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校长研修中心就携手开展我国中小学校长研修合作达成共识。自此,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校长研修中心从“中国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研究”项目立项开始,经历了开展研究进程、落实研究任务,到最终取得研究成果等一系列阶段。项目组通过开展调研(问卷调查、座谈会、深度访谈)、国际比较研究、文献研究、标准的文本研制等具体过程,最终形成了校长专业标准的基本框架。在这些指导过程中,相关人员还广泛听取了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等多方意见,并对标准进行评估和试验,最后得以颁布,保证了推广和普及,体现了科学性和严谨性。
  3.4《专业标准》的导向性
  专业标准是职业发展道路的标志和尺度,也是衡量职业发展是否成熟的重要指标之一。《专业标准》不仅在校长的专业认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校长所应必备素质方面规定了基本标准,还具有发展性功能。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以此标准来衡量校长职业所达到的专业阶段和个体发展程度,严格校长任职资格标准,规划校长队伍建设,推行校长职级制;各级高等学校和校长培训机构要将此标准作为校长专业培训的理论依据,在培训课程上,要将本标准作为制定校长培训课程标准的参照标准,科学设置校长培训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义务教育学校校长要将本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认真学习标准内容,领会专业精神,充分发挥好教育领导者、终身学习者和自主创新者的专业角色品质,实现教育领导理论创新,不断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努力成为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专家。
  注释:
  [1] 本文中的校长若无特别说明均指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校长。
  [2] 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译.和青年校长的谈话[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87.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EB/OL].(2013-02-04)[2013-09- 21].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 moe/s7148/201302/ xxgk 147899.html.
  [2] 陈永明.《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7,26,46,62,23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EB/OL].(2006-06-09)[2013-09-21]. http://www.gov.cn/ziliao/flfg/2006-06/30/content_ 323302.htm.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EB/OL].(2006-06-29)[2013-09-21]. http://www.gov.cn/ziliao/flfg/2006-06/30/content_ 323302. htm.
  [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2010-07-29)[2013-09-21]. http://www.gov.cn/jrzg/ 2010-07/29/c ontent_ 1667143.htm.
  [6] 江雪梅.校长专业发展的里程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解析 [J].重庆:今日教育,2013(3):19-21.
  [7] 多专业才能当好校长——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谈《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J].重庆:今日教育,2013(3):18.
  [8] 陈永明,许苏.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亟待建立[J].北京:人民教育,2010(2):22—25.
  [9] 赵国忠.优秀校长最重要的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7.
其他文献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小学生学习方式在新课改实验中仍占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它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特点,被广大教师认同和采用。语文课程改革要求老师教学方式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老师创造性的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因此将"合作"
期刊
【摘 要】教学管理工作的合理有序开展是学校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宽容教育是尊重和耐心,是包容中的促进,是承认人性美、未来更美好的理念。现代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应当分析其中的问题研究其中的规律,对我们的管理工作进行改进甚至改革以期达到一个优质的教学管理。在教学管理中,正确的教学管理方向性,对于整个学校的所有工作都至关重要,思想引导却是我们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教学管理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为它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使得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我们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经常出现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小组合作。导致这种低效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小组合作教学本身,而在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  1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
期刊
【摘 要】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对每一个孩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可挖掘班级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创建愉快上进的班集体,从而实现班集体、学习环境和人文素质的和谐。  【关键词】班级文化;班集体;上进;和谐  在学校开展的班级文化建设中,我所带班取名为“乐学班”。本着“我学习我快乐,我努力我进步”的班级誓言和“超越自我,实现梦想,让理想腾飞”的班级理念,把机会让给有准备的人,使学生能
期刊
【摘 要】中小学多媒体教学系统应如何制定配置方案?学校多媒体教学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应如何进行管理、维护?本文首先厘清了制定配置方案的思路,并给出了三种配置方案,然后结合自己的管理与维护实践,提出了班级财产责任制、班级常规考核制、设备管理档案制、系统管理学生参与制、系统使用培训上岗制、系统状态网上公布制的管理方法和充实后台、夯实网路、以防为主、备足预案、安全舒适等维护手段,并提出了面向未来、慎重决策,
期刊
【摘 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但目前的作文教学令人担忧,本文从师生两方面深入剖析了制约学生作文提高的自身因素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作文教学;制约因素; 症结 剖析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的阴影仍笼罩在教学过程中。其表现在语文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往往重视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大搞题海战术,而忽视了写作能力的培养,认为教写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从而导致了学生作文水平的参差不
期刊
【摘 要】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它不仅仅要培养学生们,正确地运用文字以及掌握文字,而且还要通过文字这个工具,为后续的学习与各项门科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一直以来,我国小学语文的阅读教程在整体上,却存在着只注重理解认识,却忽略了语言方面的真实情感,只重视语句与段落之间的分析,却忽略了整体章篇的综合感性理解,实际反映出了以学科知识为主体,而非以学生思想的发展为主体的课程观。  【关键词】小
期刊
阅读是一种能力,一项技能,更是贯穿生命始终的良好习惯。而高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更有其特殊的重要性。高中语文阅读对《高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广大师生都应注重对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综合教学实践分析,学生的阅读方式大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各项学习能力、学习习惯都需要教师的认真观察、细心培养。新课改将学生放在了课堂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及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注重对于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以便为他们日后的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造性;习惯;培养  1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习惯  质疑提问是创新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已从以往的单纯传授文化知识转向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亦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教育要从小做起,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进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教学界备受关注的热议话题。  审美意识和能力将是伴随学生一生的财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新课改不断发展与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