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倡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它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因其成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我国,追溯它的根源,早在2500年前的孔子就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近年来,小组合作学习被国家教育部门提上日程。《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新课程标准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以合作、竞争为主要行为方式,以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的效率。这种学习行为方式的变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了动态课堂上学生的沟通交流,营造了学生间互帮、互助、互竞争的学习氛围。如何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笔者结合近年来的课改实践体会,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优化组合、平等合作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性、合作性和竞争性。为了实现这一点,小组内合理配置人员,使小组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合理构建小组,我们一般遵循“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多方面分优良中差,合理搭配。每组学生一般为6到8人,为每组学生按照学习差异编排号数,根据“最近发展区”,互助结对,同时推选出有责任心、学习态度好、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
笔者总结出了构建小组的“七字方针”,如下:一“选”,每位同学依据老师提供标准,投票选出一定数额的小组长候选人。二“说”,由候选小组长发表“假如我是小组长”为主题的竞选演说。三“定”,选出12名同学作为每小组的正副组长。正组长侧重学习管理,副组长侧重于生活管理。四“分”,召集12名正副组长,对组员进行分配。按照学生学习基础依次取1-6名分到1-6组,取7-12名分到6-1组,依此类推,目的是达到各组之间的成绩均衡。五“调”,学生分配下去后有的不一定恰当,老师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如男女生比例,科目的平衡,性格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等。六“排”,正副组长把组员召集起来排位,一般中间座位安排弱势学生,左右两边安排中等生和优等生,同等层次的同学对坐,便于结对帮扶。七“议”,由正副组长分别针对课堂学习和生活管理两方面,带领本组制定基本的制度规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基本明确整个课堂学习过程和校园生活环节的具体职责。到此,小组构建基本完成。
二、强化培训、职责分明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手段
小组培训的目的是让组内每个成员明确各自课堂学习的职责和承担的角色,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让每位学生获得一种快乐的成功体验。小组培训的关键在于对小组长的培训。小组培训要实现小组长树立“我为我组负责”的责任感,树立“争创优秀小组”的信心,树立“团结组员、友好竞争”的意识,同时小组长又肩负着对组员进行任务分配、指导帮助、监督评价等多项义务。高效课堂是以学生“展示”为主的课堂。小组在展示过程中遵循“弱展示、中补充、优拓展”的原则。小组长依据组内成员的学习基础,分配合理的展示任务和展示顺序,共同谋划展示的方式、方法,从而实现小组人人有事做,人人是太阳、人人成焦点的学习状态。同时小组长还要定期召开小组会议,总结本小组在班级、年级的排名,总结每一位组员的表现,表扬优秀、鞭策落后,讨论小组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对组员提出希望和要求。
三、重视评价、公平竞争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保障
小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它让每个人都为小组的荣誉而战,它把学生的荣辱和全组的兴衰捆绑在一起,它促使学生不同思维、不同见解、不同方法的产生。小组评价应该遵循以下四原则:一是小组评价的多元性。高效课堂评价功能的多元性概括地讲,主要表现为评价的及时性、激励性、导向性和实效性,其次是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我校小组评价采用师评、自评、生生互评和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二是小组评价的全面性。在小组评价过程中既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又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既重视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又重视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做到量化考核小组,同时关注个体差异。三是小组评价的多样性。通过多种手段实现评价的目的,我校有的班级采用QQ升级制度,有的采用两组结对捆绑式评价,有的采用累计分值式评价等。四是小组评价的持久性。小组评价的结果不能像过眼云烟,要注重文字积累,便于定期表彰奖励。我校小组评价在尊重各班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基础上,又有统一的要求。学校为每个班级配置了三块黑板,前后两块用于学生课堂展示板书,第三块立于教室侧面,在黑板上设置了“小组快乐积分表格”,每班有专门负责记录的同学将课堂小组得分及时反馈到黑板上,并在“班级日志”上做好记录,而每组的小组长依据“小组学习制度”在“组长日志”上为每位组员做好得分记录。全校分年级组对小组得分、排名,做到每日一公示、每周一汇总、每月一表彰。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创造力。优化分组、落实培训、重视评价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高效课堂的奠基石。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以合作、竞争为主要行为方式,以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的效率。这种学习行为方式的变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了动态课堂上学生的沟通交流,营造了学生间互帮、互助、互竞争的学习氛围。如何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笔者结合近年来的课改实践体会,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优化组合、平等合作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性、合作性和竞争性。为了实现这一点,小组内合理配置人员,使小组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合理构建小组,我们一般遵循“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多方面分优良中差,合理搭配。每组学生一般为6到8人,为每组学生按照学习差异编排号数,根据“最近发展区”,互助结对,同时推选出有责任心、学习态度好、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
笔者总结出了构建小组的“七字方针”,如下:一“选”,每位同学依据老师提供标准,投票选出一定数额的小组长候选人。二“说”,由候选小组长发表“假如我是小组长”为主题的竞选演说。三“定”,选出12名同学作为每小组的正副组长。正组长侧重学习管理,副组长侧重于生活管理。四“分”,召集12名正副组长,对组员进行分配。按照学生学习基础依次取1-6名分到1-6组,取7-12名分到6-1组,依此类推,目的是达到各组之间的成绩均衡。五“调”,学生分配下去后有的不一定恰当,老师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如男女生比例,科目的平衡,性格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等。六“排”,正副组长把组员召集起来排位,一般中间座位安排弱势学生,左右两边安排中等生和优等生,同等层次的同学对坐,便于结对帮扶。七“议”,由正副组长分别针对课堂学习和生活管理两方面,带领本组制定基本的制度规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基本明确整个课堂学习过程和校园生活环节的具体职责。到此,小组构建基本完成。
二、强化培训、职责分明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手段
小组培训的目的是让组内每个成员明确各自课堂学习的职责和承担的角色,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让每位学生获得一种快乐的成功体验。小组培训的关键在于对小组长的培训。小组培训要实现小组长树立“我为我组负责”的责任感,树立“争创优秀小组”的信心,树立“团结组员、友好竞争”的意识,同时小组长又肩负着对组员进行任务分配、指导帮助、监督评价等多项义务。高效课堂是以学生“展示”为主的课堂。小组在展示过程中遵循“弱展示、中补充、优拓展”的原则。小组长依据组内成员的学习基础,分配合理的展示任务和展示顺序,共同谋划展示的方式、方法,从而实现小组人人有事做,人人是太阳、人人成焦点的学习状态。同时小组长还要定期召开小组会议,总结本小组在班级、年级的排名,总结每一位组员的表现,表扬优秀、鞭策落后,讨论小组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对组员提出希望和要求。
三、重视评价、公平竞争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保障
小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它让每个人都为小组的荣誉而战,它把学生的荣辱和全组的兴衰捆绑在一起,它促使学生不同思维、不同见解、不同方法的产生。小组评价应该遵循以下四原则:一是小组评价的多元性。高效课堂评价功能的多元性概括地讲,主要表现为评价的及时性、激励性、导向性和实效性,其次是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我校小组评价采用师评、自评、生生互评和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二是小组评价的全面性。在小组评价过程中既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又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既重视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又重视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做到量化考核小组,同时关注个体差异。三是小组评价的多样性。通过多种手段实现评价的目的,我校有的班级采用QQ升级制度,有的采用两组结对捆绑式评价,有的采用累计分值式评价等。四是小组评价的持久性。小组评价的结果不能像过眼云烟,要注重文字积累,便于定期表彰奖励。我校小组评价在尊重各班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基础上,又有统一的要求。学校为每个班级配置了三块黑板,前后两块用于学生课堂展示板书,第三块立于教室侧面,在黑板上设置了“小组快乐积分表格”,每班有专门负责记录的同学将课堂小组得分及时反馈到黑板上,并在“班级日志”上做好记录,而每组的小组长依据“小组学习制度”在“组长日志”上为每位组员做好得分记录。全校分年级组对小组得分、排名,做到每日一公示、每周一汇总、每月一表彰。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创造力。优化分组、落实培训、重视评价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高效课堂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