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运用问题教学,而问题串更具有独特的作用,不仅能够把教学内容串联起来,还能将知识转变成能力。在问题串的引领下,逐步深入知识本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大的提升,從而使高中物理课堂熠熠生辉。
一、趣味问题串,激发学习兴趣
只有让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有了兴趣,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才能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教学时,可以利用问题串进行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问题的带领下掌握知识,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参考系和坐标系》时,教师首先让学生从视频中看到坐在车里的人看路旁的树,然后运用带有趣味性的问题串,进行新课导入:在刚刚的视频中,你看到了怎样的场景?学生对视频中的场景非常熟悉,提出树在向后运动,而车是向前运动的;也有学生提出车里的人没有运动,而是树在向后运动;教师顺势提出:为什么感觉到车里的人没有运动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学生一时理不出头绪,于是教师引导学生模拟车和树之间的运动,学生发现自己在看向“树”时,感觉树就在动,这时教师就向学生提出要想明确地说物体的运动,就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参考系,只有清楚了这个概念,才能更好地表述物体是如何运动的,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新知的探究中。
二、阶梯问题串,培养探究能力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利用问题串模式进行教学时,应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阶梯型的问题串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逐渐进入学习状态,然后把重点内容进行分解,强化学生的思维,促进对新知的理解。
如在教学《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教师就利用了阶梯型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设计验证守恒的实验:机械能守恒定律指的是什么?学生根据理论的学习,很容易回答出动能增加多少,那么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教师接着提问:既然要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那么动能增加了多少,要如何利用实验来得到?重力势能减少多少,又将怎样得到呢?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既然动能与某时刻的速度相对应,那么就要想办法测量某时刻物体的速度。教师提出:如何测量物体的速度呢?学生根据前面直线运动的内容,想到可以利用打点计时器来测得某时刻的速度值。教师接着提出:重力势能的测量又将如何呢?学生通过重力势能的公式,注意到需要测量两个位置的高度差。这时教师就提出总的问题:根据分析,请你设计一个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过程。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讨论、交流的平台,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实验步骤的深入探究,最后找到了验证实验的正确步骤,进而顺利完成了实验,同时对实验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情境问题串,培养思维能力
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图像、图片、文字结合的问题,学生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总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使学生产生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时,首先教师提出: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是怎样的?学生对初中阶段学习过的位移公式进行了复习,接着教师提出: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怎样的?这个知识点是前面学习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很容易就能解答出来。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位移公式和v-t 图象,你能说出v-t图象所包围的面积代表什么物理含义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怎样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数学知识和物理公式相结合得出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t图象包围的面积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根据前面所讲述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学生清楚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应当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教师接着提问学生:位移公式又是怎样推导的呢?这时教师就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领会书本中利用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包围的面积这一规律和数学中的极限方法推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对于数学在物理中的应用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时教师让学生分别利用位移公式和v-t图象的方法做相应的练习题,使学生对位移公式和v-t图象有了清晰的理解和认知。
总之,教师要利用问题串进行有效的教学,用问题串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问题中寻得解决的方法,在强烈的学习兴趣中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物理课堂熠熠生辉。
作者单位 甘肃省灵台县第一中学
一、趣味问题串,激发学习兴趣
只有让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有了兴趣,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才能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教学时,可以利用问题串进行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问题的带领下掌握知识,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参考系和坐标系》时,教师首先让学生从视频中看到坐在车里的人看路旁的树,然后运用带有趣味性的问题串,进行新课导入:在刚刚的视频中,你看到了怎样的场景?学生对视频中的场景非常熟悉,提出树在向后运动,而车是向前运动的;也有学生提出车里的人没有运动,而是树在向后运动;教师顺势提出:为什么感觉到车里的人没有运动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学生一时理不出头绪,于是教师引导学生模拟车和树之间的运动,学生发现自己在看向“树”时,感觉树就在动,这时教师就向学生提出要想明确地说物体的运动,就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参考系,只有清楚了这个概念,才能更好地表述物体是如何运动的,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新知的探究中。
二、阶梯问题串,培养探究能力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利用问题串模式进行教学时,应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阶梯型的问题串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逐渐进入学习状态,然后把重点内容进行分解,强化学生的思维,促进对新知的理解。
如在教学《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教师就利用了阶梯型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设计验证守恒的实验:机械能守恒定律指的是什么?学生根据理论的学习,很容易回答出动能增加多少,那么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教师接着提问:既然要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那么动能增加了多少,要如何利用实验来得到?重力势能减少多少,又将怎样得到呢?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既然动能与某时刻的速度相对应,那么就要想办法测量某时刻物体的速度。教师提出:如何测量物体的速度呢?学生根据前面直线运动的内容,想到可以利用打点计时器来测得某时刻的速度值。教师接着提出:重力势能的测量又将如何呢?学生通过重力势能的公式,注意到需要测量两个位置的高度差。这时教师就提出总的问题:根据分析,请你设计一个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过程。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讨论、交流的平台,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实验步骤的深入探究,最后找到了验证实验的正确步骤,进而顺利完成了实验,同时对实验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情境问题串,培养思维能力
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图像、图片、文字结合的问题,学生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总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使学生产生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时,首先教师提出: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是怎样的?学生对初中阶段学习过的位移公式进行了复习,接着教师提出: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怎样的?这个知识点是前面学习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很容易就能解答出来。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位移公式和v-t 图象,你能说出v-t图象所包围的面积代表什么物理含义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怎样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数学知识和物理公式相结合得出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t图象包围的面积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根据前面所讲述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学生清楚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应当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教师接着提问学生:位移公式又是怎样推导的呢?这时教师就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领会书本中利用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包围的面积这一规律和数学中的极限方法推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对于数学在物理中的应用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时教师让学生分别利用位移公式和v-t图象的方法做相应的练习题,使学生对位移公式和v-t图象有了清晰的理解和认知。
总之,教师要利用问题串进行有效的教学,用问题串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问题中寻得解决的方法,在强烈的学习兴趣中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物理课堂熠熠生辉。
作者单位 甘肃省灵台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