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化工原理课程体系在材料工程基础中的融合与实践

来源 :山东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tx4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家“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现有专业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均面临挑战.本文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的《材料工程基础》课程为例,针对课程特点、课程现状、关键问题分析,结合应用化学专业开设的《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特点等,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方式,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考核机制的改革,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培养符合“新工科”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其他文献
《生物药物分析与检验》线上课程教学设计新颖、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反馈数据化、师生互动广泛,线上教学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学生能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这种新颖学习方式,对于从小接触电子产品长大的这批大学生是容易接受并能够快速适应的.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性考核和评价指标,通过课前预习时的章节小测、课中的直播提问、课后的话题讨论和作业以及期末的考试等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估,逐步完善线上教学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体系.线上教学是公共卫生危机情况下的产物,是高校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手段,为推动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通过以多孔钴酸锌的快速合成及其对高氯酸铵的热催化性能研究的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项目,从催化剂材料的设计合成,结构表征,对AP热催化分解催化性能和催化机理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结果表明,科研创新训练项目可以使学生在文献查阅,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论文撰写等方面得到系统的锻炼和提高.
《有机化学》是化学、化工、药学、生物、材料等专业的基础课程,根据《有机化学》课程性质和学习规律,结合多年来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提出了“讲解-实做-探索”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化学、化工、药学、生物、材料等专业中进行了教学实践.多年来教学实践证明,该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从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两方面进行阐述,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传统为创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思考与创新能力,综合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的深入应用,希望能为广大一线化学教师提供帮助.
化工仪表课程的知识点多,涉及各种检测仪表和控制系统,理论抽象且实践性强,本研究采用“互联网+真实岗位情境”的教学,通过互联网将企业岗位的真实职业情境引入课堂,使教学过程精准对接企业岗位生产过程,人才培养满足对应岗位(群)需求,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职业教育适应性.
为解决《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堂教学与实践应用相脱节的问题,在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仪器装置的基础上,基于污水性质和水处理技术的前沿问题结合我专业的科研特长,通过查阅资料、设计计算的教学手段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设计整理了一套《水污染控制工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和创新性的培养.
分离工程是化工类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本文在总结分离工程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得出了该课程难度大、工程性强、计算强度大等特点.鉴于以上特点笔者提出了注重迭代算法的讲解、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点内容、注重跨学科知识的对比讲解等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是高分子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应用型人才重要的教学载体.本文首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就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改革、实验实训项目开发以及课程成绩考核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课程实用性,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时也为其它同类型课程的教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为高校化工、食品、医药、环境、生物等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仪器分析实验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仪器的主要构造,熟悉不同仪器的测定特点及应用范围,学会使用相关仪器对待测试样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但当前高校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还存在诸如仪器设备数量不足、更新较慢,实验课时偏少,仪器与教材匹配性差,教学模式单一、内容陈旧,考核方式欠合理等问题亟待改进;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尝试提出相应的合理改进措施.
工业锅炉燃烧产生的烟气中主要危害气体之一为SO2,在锅炉尾部除尘后至烟囱的烟道加装脱硫设备,采用氧化钙或氧化镁两种药剂进行烟气脱硫,是目前控制SO2 和酸雨污染最普遍也是最成熟的两种技术手段.熟知工业锅炉利用氧化钙法和氧化镁法烟气脱硫的原理,并以燃用神府地区发热量为6000 kcal/kg、含硫量为0.4%烟煤的29 MW工业煤粉锅炉为例,计算分析选用两种不同脱硫技术的经济性,选择合理的烟气脱硫方式,提高锅炉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