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涉外导游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现状,分析了涉外导游的基本从业素质和能力要求。指出我国涉外导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涉外导游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涉外导游;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 2016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莫高窟涉外导游跨文化培训研究”,项目编号:2016A-110
F590
近年来中国国际旅游业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 承担涉外旅游主要接待任务的涉外导游人才队伍的建设却远滞后于市场的发展,涉外导游人才稀缺已经成为全国普遍存在的现象。涉外导游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具体表象在:导游总量不足,小语种导游极其匮乏;人才队伍整体质量不高,高素质涉外导游稀缺。目前我国外语导游不足,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我国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一、涉外导游的基本从业素质和能力要求
1.基本的职业素养
导游服务人员要遵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导游职业道德规范,比如交谈时的礼节和语言;接待礼节;着装礼仪及导游语言的音调和节奏把握。了解职业的定义及國内国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等。
2.合理的知识结构
导游工作要求这类人才既要有宽广的知识面,而且还应在某一知识领域有较深的研究。导游人员应掌握政治、经济和社会知识;具备丰富的史地、文化和民俗知识;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知识;掌握和运用心理学和美学知识;熟练掌握旅行交通、食宿等业务知识;熟悉客源国(地)知识。
3.较强的业务能力
导游服务必须具备的业务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导游讲解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或紧急问题处理能力、创新和继续学习能力等。语言表达能力是做好导游服务工作的基本功。导游讲解能力是以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基础,还需要导游人员熟知所讲解的景区、景点各方面的情况。
4.健康的体魄和精神
导游服务是脑体高度结合的工作,所以,导游人员必须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身体的强壮和生理上的健康能够满足导游服务工作对体力的要求;而心理健康更为重要,因此导游人员还要有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化解和分散压力的能力。
二、我国涉外导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涉外导游人员的学科地位认可度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导游职业被确定为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而不是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这实际上是单纯强调导游职业的服务性而忽视了其专业技术性。在这种指导思想和培养体制下,涉外导游人才培养就得不到足够重视。培养导游不过是“旅游管理”专业的附产品。
2.涉外导游人才培养的专业化程度低
导游学是一门跨多门学科的新兴学科,我国高校开设导游专业的历史很短,这些新办旅游院系,受学科发展水平和其他因素影响,涉外导游培养的专业化程度较低,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其次,教师跨专业执教现象明显,缺乏行业实践经验,难以给学生实践指导;再次,导游专业应用型强的特点,对教学方式方法的要求与其他专业也不一样,其他学科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应导游专业的教学。
3.涉外导游考试不能充分反映导游人员的业务素质
近几年导游资格考试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导游资格考试重视书本知识的考核,忽视能力素养的养成,考试低要求与就业高标准形成强烈反差。令一方面,口试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社会公信度不高。口试虽然有统一的评分标准,但主观性太强,不同评委不同考室掌握尺度往往有出入,口试中打招呼、递条子现象也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导游资格考试的社会信誉。
三、涉外导游培养模式和策略。
1.调整培养目标,确定涉外导游 “技能型”人才。
目前课程设置上的混乱,与培养目标模糊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高校在培养目标上表现得摇摆不定,结果必然导致课程设置过于分散,重点不够突出,核心难以明确,自然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2.建立以外语为主干的课程结构体系。
课程设置应围绕培养“技能型”人才得培养目标,以外语为核心,同时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综合素质培养和导游服务技能的训练。 导游人员在进行实践带团的过程也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外语知识的学习,只有理论结合实际,才能更好的为游客服务。
3.调整学制,逐步形成“双语”导游培养模式。
“双语”导游是指同时具备两门外语应用能力的涉外导游。“双语”导游要接受两门外语专业训练,由于现在来我省旅游的外国游客来自不同的国家,涉外导游应该多学习几种外语,尤其是小语种,才能更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
4.调整师资队伍,发挥教师特长。
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长期目标,充分发挥三种类型教师各自特长。结合涉外导游的培养目标,涉外导游培养的师资队伍应分为三种类型:基础理论课教师群体、实践课程教师群体、专家学者和外教群体。让拥有丰富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师可以到企业从事涉外导游职业,增加实践阅历,进行更好的教学工作,培养更加优秀的旅游专业方向的学生,让其更好的为旅游企业服务。
5.建立“双向”培养流程。
应该从多方面努力,提高涉外导游整体素质,改变目前涉外导游培养主体单一的现状,发挥旅游主管部门、企业和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组成包括高校、企业、旅游主管部门和学生自身四个因素在内,各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双向培养流程建立有效的长期培训体系。
四、结语
旅游业的竞争从根本上说就是人才的竞争。 涉外导游的培养,是关系到国际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问题。高校肩负培养人才的重任,在涉外导游的培养上,应紧跟市场,根据学科特点构建独立完善的培养模式,并不断提升自身教育质量。同时可以邀请外省优秀导游与专家来我省举办讲座,与我省涉外导游人员交流经验与心得,打造高质量高素质的综合型涉外导游群体,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琼 . 高职导游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J]. 职教论坛,2011(2)
[2]卫青等. 广西涉外导游人才需求现状分析及培养对策[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10(2)
[3]李勇.曾志光等.论高校涉外导游培养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4(2))
关键词:涉外导游;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 2016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莫高窟涉外导游跨文化培训研究”,项目编号:2016A-110
F590
近年来中国国际旅游业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 承担涉外旅游主要接待任务的涉外导游人才队伍的建设却远滞后于市场的发展,涉外导游人才稀缺已经成为全国普遍存在的现象。涉外导游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具体表象在:导游总量不足,小语种导游极其匮乏;人才队伍整体质量不高,高素质涉外导游稀缺。目前我国外语导游不足,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我国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一、涉外导游的基本从业素质和能力要求
1.基本的职业素养
导游服务人员要遵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导游职业道德规范,比如交谈时的礼节和语言;接待礼节;着装礼仪及导游语言的音调和节奏把握。了解职业的定义及國内国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等。
2.合理的知识结构
导游工作要求这类人才既要有宽广的知识面,而且还应在某一知识领域有较深的研究。导游人员应掌握政治、经济和社会知识;具备丰富的史地、文化和民俗知识;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知识;掌握和运用心理学和美学知识;熟练掌握旅行交通、食宿等业务知识;熟悉客源国(地)知识。
3.较强的业务能力
导游服务必须具备的业务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导游讲解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或紧急问题处理能力、创新和继续学习能力等。语言表达能力是做好导游服务工作的基本功。导游讲解能力是以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基础,还需要导游人员熟知所讲解的景区、景点各方面的情况。
4.健康的体魄和精神
导游服务是脑体高度结合的工作,所以,导游人员必须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身体的强壮和生理上的健康能够满足导游服务工作对体力的要求;而心理健康更为重要,因此导游人员还要有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化解和分散压力的能力。
二、我国涉外导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涉外导游人员的学科地位认可度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导游职业被确定为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而不是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这实际上是单纯强调导游职业的服务性而忽视了其专业技术性。在这种指导思想和培养体制下,涉外导游人才培养就得不到足够重视。培养导游不过是“旅游管理”专业的附产品。
2.涉外导游人才培养的专业化程度低
导游学是一门跨多门学科的新兴学科,我国高校开设导游专业的历史很短,这些新办旅游院系,受学科发展水平和其他因素影响,涉外导游培养的专业化程度较低,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其次,教师跨专业执教现象明显,缺乏行业实践经验,难以给学生实践指导;再次,导游专业应用型强的特点,对教学方式方法的要求与其他专业也不一样,其他学科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应导游专业的教学。
3.涉外导游考试不能充分反映导游人员的业务素质
近几年导游资格考试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导游资格考试重视书本知识的考核,忽视能力素养的养成,考试低要求与就业高标准形成强烈反差。令一方面,口试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社会公信度不高。口试虽然有统一的评分标准,但主观性太强,不同评委不同考室掌握尺度往往有出入,口试中打招呼、递条子现象也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导游资格考试的社会信誉。
三、涉外导游培养模式和策略。
1.调整培养目标,确定涉外导游 “技能型”人才。
目前课程设置上的混乱,与培养目标模糊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高校在培养目标上表现得摇摆不定,结果必然导致课程设置过于分散,重点不够突出,核心难以明确,自然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2.建立以外语为主干的课程结构体系。
课程设置应围绕培养“技能型”人才得培养目标,以外语为核心,同时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综合素质培养和导游服务技能的训练。 导游人员在进行实践带团的过程也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外语知识的学习,只有理论结合实际,才能更好的为游客服务。
3.调整学制,逐步形成“双语”导游培养模式。
“双语”导游是指同时具备两门外语应用能力的涉外导游。“双语”导游要接受两门外语专业训练,由于现在来我省旅游的外国游客来自不同的国家,涉外导游应该多学习几种外语,尤其是小语种,才能更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
4.调整师资队伍,发挥教师特长。
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长期目标,充分发挥三种类型教师各自特长。结合涉外导游的培养目标,涉外导游培养的师资队伍应分为三种类型:基础理论课教师群体、实践课程教师群体、专家学者和外教群体。让拥有丰富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师可以到企业从事涉外导游职业,增加实践阅历,进行更好的教学工作,培养更加优秀的旅游专业方向的学生,让其更好的为旅游企业服务。
5.建立“双向”培养流程。
应该从多方面努力,提高涉外导游整体素质,改变目前涉外导游培养主体单一的现状,发挥旅游主管部门、企业和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组成包括高校、企业、旅游主管部门和学生自身四个因素在内,各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双向培养流程建立有效的长期培训体系。
四、结语
旅游业的竞争从根本上说就是人才的竞争。 涉外导游的培养,是关系到国际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问题。高校肩负培养人才的重任,在涉外导游的培养上,应紧跟市场,根据学科特点构建独立完善的培养模式,并不断提升自身教育质量。同时可以邀请外省优秀导游与专家来我省举办讲座,与我省涉外导游人员交流经验与心得,打造高质量高素质的综合型涉外导游群体,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琼 . 高职导游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J]. 职教论坛,2011(2)
[2]卫青等. 广西涉外导游人才需求现状分析及培养对策[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10(2)
[3]李勇.曾志光等.论高校涉外导游培养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