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介绍山茶花的生长习性,归纳总结出盆栽山茶花的栽培种植、修剪养护、病虫害防治等主要管理技术,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参考与技术指导,以促进我国山茶花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关键词:盆栽山茶花;栽植管理;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685.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6-125-02
山茶花(Camellia japonica),又名茶花,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原产我国,广泛分布在浙、赣、川以及长江流域。山茶花品种繁多,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观赏花卉,亦是世界名贵花木之一。山茶花迷人的魅力在于其总体花期长(10月至翌年5月),且具花色艳丽多变、花容娇媚、经冬不凋的特点[1]。近年来,随着花卉行业及年宵花市场竞争的加剧,盆栽山茶花的商品化生产日益受到广大生产、经营者和爱好者的重视。笔者对前人和自己多年盆栽山茶花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纳,提出一套栽植管理技术,旨在为广大种植爱好者提供参考与技术指导,以推动我国山茶花苗木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经营和管理,促进我国山茶花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1 山茶花的习性
山茶花多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枝叶密生,枝冠呈卵形,单叶互生,革质有光泽,缘具细锯齿,花两性,单生枝顶,蒴果近球形[2]。喜半荫忌烈日,喜温暖气候,最适生长温度为18~25℃,一般品种最低耐寒可至-10℃,最高耐热可至36℃,适宜在年降水量达1 200mm、空气湿度较高的地区种植。适合中性或微酸性富含腐殖质的肥沃、疏松土壤,pH值5.5~6.5最佳,每年有2次枝梢抽生,分别为3~4月的春梢抽生和7~9月的夏梢抽生。山茶花花朵大,色彩艳丽丰富,花期较长,多数为1~2个月,单朵花期可达7~15d。
2 盆栽山茶花栽植管理
2.1 土壤管理 植物生长的基础是土壤,土壤的理化性质决定盆栽山茶花的长势。一般山茶花适宜在中性或微酸性富含腐殖质的肥沃、疏松土壤上生长,pH值5.5~6.5为最佳。质地疏松的土壤吸水性和排水性好,保水能力强,透气性佳,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微生物的繁殖。富含腐殖质的肥沃土壤能保证氮、磷、钾及各种微量元素的供应,有益于山茶花的生长。一般盆栽的山茶花每2~3a需换盆一次,每次换用大一号的花盆,同时更换新的土壤,保持良好的土壤性质,并有效预防土壤板结,促进根系的再次生长。
2.2 水分管理 水分是植物生命的源泉,直接影响山茶花的生长和发育。水是光合作用的必备原料之一,同时也是植物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细胞间的蒸腾作用,山茶花可调控自身温度。山茶花不同品种、不同长势、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季节对水分要求均不同,浇水过度会导致烂根,抑制花芽分化;浇水不足会出现萎蔫现象,无法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由于盆栽山茶花种植在盆内,根系所吸收的水分一般难以保证枝叶和花朵蒸腾作用所需的水分供应,需遵循“不干不浇,浇必浇透”的原则,勤浇水保持山茶花体内的水分平衡,避免盆栽土干涸不易吸水[3]。需要注意的是,冬季湿度高时山茶花进入休眠期或半休眠期,对水分的生理需求减少,浇水应选择气温较高的中午,并注意防止造成盆土冻结损伤根系;夏季高温干燥,处于山茶花生长最旺盛的时期,需要大量的水分供应,浇水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早和傍晚,浇水量和次数都应增加。
2.3 光照管理 光照是植物光合作用和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伴随着山茶花生长的全过程,决定其花朵品质。不同品种对光照也有着不同的要求,一般红花山茶较白花、淡色、杂色山茶能耐阳光直射。山茶花的叶面有趋光性,需光但不耐强光,最好能具备充足的阳光照射,同时辅助一定的直射光照,忌烈日暴晒灼伤叶片,可采取50%左右的适当遮荫措施。多数品种在短日照(低于8h)条件下,枝茎处于休眠状态;花芽分化需每日光照达13h以上;花蕾的开放则需要短日照,日照太长易导致花芽大量脱落。
2.4 温度管理 每种山茶花的生长期都需要适宜的温度。大多数山茶花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5~25℃,夏季最高不超过36℃,冬季最低不低于-10℃,否则容易严重失水和遭受冻害。一般温度上升到10℃以上时开始萌芽,30℃以上停止生长。若控制昼夜温度均为27℃,可产生大量花芽;昼夜温度达16~18℃时,开花状况最好。在南方炎热地区,夏季高温时要注意采取喷水和遮荫措施,降低小环境温度;在北方寒冷地区,冬季需防冻,可使用温室、大棚、地面覆盖物等设施保护盆栽山茶花安全越冬,否则山茶花叶片、花芽、枝条会被冻伤、掉落甚至枯死,严重时茎干和根系也会受冻害而造成整株死亡。
2.5 施肥管理 合理施肥对山茶花的开花数目有决定性作用。盆栽山茶花,由于盆土量少,肥力有限且易消耗,须不断补充施肥以满足山茶花各生长过程的营养需要。种植山茶花一般以有机肥为主,如饼肥、人畜粪尿、堆肥等,这种肥料养分释放缓慢、肥效长、不易流失、使用安全。但有机肥须经充分腐熟后施用,施肥时应以少量多次为原则。施用化肥,养分释放快但不持久、浇水后易流失、施用过量易造成肥害。根据山茶花不同的生长阶段,应选用不同成分的肥料,氮肥能促进山茶花叶芽和花芽的生长,磷肥能促进山茶花根的发生和花色的鲜艳度,钾肥能促进山茶花生长健壮和根系的发展。有研究表明,若施用复合肥料,氮、磷、钾含量分别为26%、20%、20%时,特别适合山茶花的生长发育。施肥需注意,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要适时、适量、适法配合施用氮、磷、钾和各种微量元素肥料,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例如,春梢萌发前的3月份,应多施氮肥,促进幼苗迅速、茁壮地生长;花芽形成期的6月份,应多施磷肥,促进花芽分化;花蕾形成和开花期的9月份后,应多施磷肥和钾肥,施肥间隔期应大于10~15d,促进花蕾壮实,花色鲜艳。
2.6 花期控制 花期控制主要通过品种选择、温度控制和激素处理等手段来实现提早开花或延迟开花的目的。为实现提早开花,须选择早花品种,通过重施肥加激素处理:在春季山茶花生长停止、花芽形成后,追施重肥,使花后嫩枝及早充实成熟;在7、8月时点涂0.05%~0.1%赤霉素至花蕾上,每3d 1次;9月份视花蕾肥大状况再点涂赤霉素,并喷水追肥,可提早至9~11月开花。为实现延迟开花,须选择晚花品种,对其进行低温控制,并适当减少肥量,可延迟30d左右开花。 3 修剪养护
3.1 修剪整形 修剪可分为疏剪和矮化。疏剪是在植株内部枝条过密时,从基部疏剪枯枝、病枝、密枝、交叉枝、重叠枝、平行枝等,疏剪时剪口应与分枝基部相平,加快伤口愈合。矮化是为了限制枝条无休止的生长,促使剪口下的腋芽萌发,侧枝生长,增加着花部位,使株形更加丰满。修剪时需注意保证各主枝间的均势,使干、枝、叶都获得生长空间。定型修剪时,要注意选择枝条向外的侧芽,修剪后株形会更紧凑;对于长势杂乱无章的山茶花品种,则要勤于修剪,不宜一次修剪过重。
3.2 摘心和剪梢 摘心是将枝条的顶芽或嫩梢摘除,剪梢是将老化的枝梢剪去。主枝的生长点被摘除后,就可限制植株继续长高,又能刺激腋芽萌发生出更多侧枝,侧枝摘心后,可形成更多的二级侧枝,使着花部位成倍增加,有利于调整植株的整体生长趋势,同时矮化树体。通过几年的修剪整形,可使山茶花的枝、茎、叶分布更合理,株形美观,花开齐整,花朵大而艳,提升了山茶花的整体观赏价值。
3.3 抹芽和疏蕾 抹芽是将山茶花枝条上的腋芽摘除,保留有利于树形长势的个别萌芽,集中营养供其萌发侧枝并分化成花芽,结蕾,开花。疏蕾是为了保证开花质量,减少整株的花蕾数量。一般一个枝条上只保留一个主蕾,将其他侧蕾摘除,对于着生在内膛枝上和向心枝上的花芽、花蕾也将其摘除,以免分散营养,这样可使花蕾充实,花色艳丽。
4 病虫害防治
4.1 炭疽病 主要危害长叶和老叶,病斑呈不规则圆形或水渍状褐色轮斑,半径5~15mm,病叶变黄、干枯、极易脱落。一般5~7月发病,发现后应及时剪除病枝、叶并烧毁,注意做好松土、除草、修剪工作,保持通风透光,降低环境湿度。发病植株可用7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喷洒,每7d一次,连续喷施4~5次即可,喷药前先摘除老叶、病叶可提高防治效果[4]。
4.2 褐斑病 叶上初生针头大小浅绿或红褐小点,逐渐扩展成圆形或不规则大斑,叶片正面色深背面色浅,潮湿的病部表面有灰黑色霉点,边缘红褐色,稍隆起。潮湿环境下可从霉点中挤出褐色粒孢子团,病斑组织可撕裂叶片或呈穿孔状脱落。发现后应及时摘除病叶、病枝并集中烧毁。夏季炎热需注意保持通风透光,发病期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波尔多液(1:100),每7d一次,连续喷施3~4次;亦可用50%代森铵800~1 000倍液,每3~4周喷洒一次,喷3次即可治愈。
4.3 介壳虫 个别枝条或叶片上的介壳虫,可用旧牙刷或竹片刮除,危害过重时应剪除受害叶片烧毁,平时可喷洒40%氧化乐果1 500倍液或8%阿维菌素2 500倍液,每7d一次,喷3~4次即可治愈。
4.4 红蜘蛛 主要因气温高、湿度低引起,夏季为发病最盛期,应注意保持通风,喷水增加环境湿度,平时可喷洒40%氧化乐果或40%三氯杀螨醇1 200~1 500倍液防治。
参考文献
[1]李洁,朱晓国.盆栽茶花的栽培管理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3(1):150-151.
[2]刘四叶.山茶花生长习性及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0):254-255.
[3]陈华,潘宏,林方喜,等.山茶花[M].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张随榜.园林植物保护[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87-88.
(责编:陶学军)
关键词:盆栽山茶花;栽植管理;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685.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6-125-02
山茶花(Camellia japonica),又名茶花,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原产我国,广泛分布在浙、赣、川以及长江流域。山茶花品种繁多,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观赏花卉,亦是世界名贵花木之一。山茶花迷人的魅力在于其总体花期长(10月至翌年5月),且具花色艳丽多变、花容娇媚、经冬不凋的特点[1]。近年来,随着花卉行业及年宵花市场竞争的加剧,盆栽山茶花的商品化生产日益受到广大生产、经营者和爱好者的重视。笔者对前人和自己多年盆栽山茶花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纳,提出一套栽植管理技术,旨在为广大种植爱好者提供参考与技术指导,以推动我国山茶花苗木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经营和管理,促进我国山茶花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1 山茶花的习性
山茶花多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枝叶密生,枝冠呈卵形,单叶互生,革质有光泽,缘具细锯齿,花两性,单生枝顶,蒴果近球形[2]。喜半荫忌烈日,喜温暖气候,最适生长温度为18~25℃,一般品种最低耐寒可至-10℃,最高耐热可至36℃,适宜在年降水量达1 200mm、空气湿度较高的地区种植。适合中性或微酸性富含腐殖质的肥沃、疏松土壤,pH值5.5~6.5最佳,每年有2次枝梢抽生,分别为3~4月的春梢抽生和7~9月的夏梢抽生。山茶花花朵大,色彩艳丽丰富,花期较长,多数为1~2个月,单朵花期可达7~15d。
2 盆栽山茶花栽植管理
2.1 土壤管理 植物生长的基础是土壤,土壤的理化性质决定盆栽山茶花的长势。一般山茶花适宜在中性或微酸性富含腐殖质的肥沃、疏松土壤上生长,pH值5.5~6.5为最佳。质地疏松的土壤吸水性和排水性好,保水能力强,透气性佳,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微生物的繁殖。富含腐殖质的肥沃土壤能保证氮、磷、钾及各种微量元素的供应,有益于山茶花的生长。一般盆栽的山茶花每2~3a需换盆一次,每次换用大一号的花盆,同时更换新的土壤,保持良好的土壤性质,并有效预防土壤板结,促进根系的再次生长。
2.2 水分管理 水分是植物生命的源泉,直接影响山茶花的生长和发育。水是光合作用的必备原料之一,同时也是植物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细胞间的蒸腾作用,山茶花可调控自身温度。山茶花不同品种、不同长势、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季节对水分要求均不同,浇水过度会导致烂根,抑制花芽分化;浇水不足会出现萎蔫现象,无法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由于盆栽山茶花种植在盆内,根系所吸收的水分一般难以保证枝叶和花朵蒸腾作用所需的水分供应,需遵循“不干不浇,浇必浇透”的原则,勤浇水保持山茶花体内的水分平衡,避免盆栽土干涸不易吸水[3]。需要注意的是,冬季湿度高时山茶花进入休眠期或半休眠期,对水分的生理需求减少,浇水应选择气温较高的中午,并注意防止造成盆土冻结损伤根系;夏季高温干燥,处于山茶花生长最旺盛的时期,需要大量的水分供应,浇水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早和傍晚,浇水量和次数都应增加。
2.3 光照管理 光照是植物光合作用和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伴随着山茶花生长的全过程,决定其花朵品质。不同品种对光照也有着不同的要求,一般红花山茶较白花、淡色、杂色山茶能耐阳光直射。山茶花的叶面有趋光性,需光但不耐强光,最好能具备充足的阳光照射,同时辅助一定的直射光照,忌烈日暴晒灼伤叶片,可采取50%左右的适当遮荫措施。多数品种在短日照(低于8h)条件下,枝茎处于休眠状态;花芽分化需每日光照达13h以上;花蕾的开放则需要短日照,日照太长易导致花芽大量脱落。
2.4 温度管理 每种山茶花的生长期都需要适宜的温度。大多数山茶花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5~25℃,夏季最高不超过36℃,冬季最低不低于-10℃,否则容易严重失水和遭受冻害。一般温度上升到10℃以上时开始萌芽,30℃以上停止生长。若控制昼夜温度均为27℃,可产生大量花芽;昼夜温度达16~18℃时,开花状况最好。在南方炎热地区,夏季高温时要注意采取喷水和遮荫措施,降低小环境温度;在北方寒冷地区,冬季需防冻,可使用温室、大棚、地面覆盖物等设施保护盆栽山茶花安全越冬,否则山茶花叶片、花芽、枝条会被冻伤、掉落甚至枯死,严重时茎干和根系也会受冻害而造成整株死亡。
2.5 施肥管理 合理施肥对山茶花的开花数目有决定性作用。盆栽山茶花,由于盆土量少,肥力有限且易消耗,须不断补充施肥以满足山茶花各生长过程的营养需要。种植山茶花一般以有机肥为主,如饼肥、人畜粪尿、堆肥等,这种肥料养分释放缓慢、肥效长、不易流失、使用安全。但有机肥须经充分腐熟后施用,施肥时应以少量多次为原则。施用化肥,养分释放快但不持久、浇水后易流失、施用过量易造成肥害。根据山茶花不同的生长阶段,应选用不同成分的肥料,氮肥能促进山茶花叶芽和花芽的生长,磷肥能促进山茶花根的发生和花色的鲜艳度,钾肥能促进山茶花生长健壮和根系的发展。有研究表明,若施用复合肥料,氮、磷、钾含量分别为26%、20%、20%时,特别适合山茶花的生长发育。施肥需注意,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要适时、适量、适法配合施用氮、磷、钾和各种微量元素肥料,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例如,春梢萌发前的3月份,应多施氮肥,促进幼苗迅速、茁壮地生长;花芽形成期的6月份,应多施磷肥,促进花芽分化;花蕾形成和开花期的9月份后,应多施磷肥和钾肥,施肥间隔期应大于10~15d,促进花蕾壮实,花色鲜艳。
2.6 花期控制 花期控制主要通过品种选择、温度控制和激素处理等手段来实现提早开花或延迟开花的目的。为实现提早开花,须选择早花品种,通过重施肥加激素处理:在春季山茶花生长停止、花芽形成后,追施重肥,使花后嫩枝及早充实成熟;在7、8月时点涂0.05%~0.1%赤霉素至花蕾上,每3d 1次;9月份视花蕾肥大状况再点涂赤霉素,并喷水追肥,可提早至9~11月开花。为实现延迟开花,须选择晚花品种,对其进行低温控制,并适当减少肥量,可延迟30d左右开花。 3 修剪养护
3.1 修剪整形 修剪可分为疏剪和矮化。疏剪是在植株内部枝条过密时,从基部疏剪枯枝、病枝、密枝、交叉枝、重叠枝、平行枝等,疏剪时剪口应与分枝基部相平,加快伤口愈合。矮化是为了限制枝条无休止的生长,促使剪口下的腋芽萌发,侧枝生长,增加着花部位,使株形更加丰满。修剪时需注意保证各主枝间的均势,使干、枝、叶都获得生长空间。定型修剪时,要注意选择枝条向外的侧芽,修剪后株形会更紧凑;对于长势杂乱无章的山茶花品种,则要勤于修剪,不宜一次修剪过重。
3.2 摘心和剪梢 摘心是将枝条的顶芽或嫩梢摘除,剪梢是将老化的枝梢剪去。主枝的生长点被摘除后,就可限制植株继续长高,又能刺激腋芽萌发生出更多侧枝,侧枝摘心后,可形成更多的二级侧枝,使着花部位成倍增加,有利于调整植株的整体生长趋势,同时矮化树体。通过几年的修剪整形,可使山茶花的枝、茎、叶分布更合理,株形美观,花开齐整,花朵大而艳,提升了山茶花的整体观赏价值。
3.3 抹芽和疏蕾 抹芽是将山茶花枝条上的腋芽摘除,保留有利于树形长势的个别萌芽,集中营养供其萌发侧枝并分化成花芽,结蕾,开花。疏蕾是为了保证开花质量,减少整株的花蕾数量。一般一个枝条上只保留一个主蕾,将其他侧蕾摘除,对于着生在内膛枝上和向心枝上的花芽、花蕾也将其摘除,以免分散营养,这样可使花蕾充实,花色艳丽。
4 病虫害防治
4.1 炭疽病 主要危害长叶和老叶,病斑呈不规则圆形或水渍状褐色轮斑,半径5~15mm,病叶变黄、干枯、极易脱落。一般5~7月发病,发现后应及时剪除病枝、叶并烧毁,注意做好松土、除草、修剪工作,保持通风透光,降低环境湿度。发病植株可用7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喷洒,每7d一次,连续喷施4~5次即可,喷药前先摘除老叶、病叶可提高防治效果[4]。
4.2 褐斑病 叶上初生针头大小浅绿或红褐小点,逐渐扩展成圆形或不规则大斑,叶片正面色深背面色浅,潮湿的病部表面有灰黑色霉点,边缘红褐色,稍隆起。潮湿环境下可从霉点中挤出褐色粒孢子团,病斑组织可撕裂叶片或呈穿孔状脱落。发现后应及时摘除病叶、病枝并集中烧毁。夏季炎热需注意保持通风透光,发病期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波尔多液(1:100),每7d一次,连续喷施3~4次;亦可用50%代森铵800~1 000倍液,每3~4周喷洒一次,喷3次即可治愈。
4.3 介壳虫 个别枝条或叶片上的介壳虫,可用旧牙刷或竹片刮除,危害过重时应剪除受害叶片烧毁,平时可喷洒40%氧化乐果1 500倍液或8%阿维菌素2 500倍液,每7d一次,喷3~4次即可治愈。
4.4 红蜘蛛 主要因气温高、湿度低引起,夏季为发病最盛期,应注意保持通风,喷水增加环境湿度,平时可喷洒40%氧化乐果或40%三氯杀螨醇1 200~1 500倍液防治。
参考文献
[1]李洁,朱晓国.盆栽茶花的栽培管理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3(1):150-151.
[2]刘四叶.山茶花生长习性及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0):254-255.
[3]陈华,潘宏,林方喜,等.山茶花[M].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张随榜.园林植物保护[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87-88.
(责编:陶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