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军和他的远教日记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n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是否优秀,往往不在于他取得了多少成就,而在于为了做好一件事,他到底坚持了多久。
   看到这句话的人都会对这句话产生认同,但也仅仅是认同而已,我也如此。直到认识了王立军,对于这句话,我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王立军是大连市旅顺经济开发区元宝社区的社区干部兼远教管理员,2016年他刚好七十岁。古稀之年的王立军在大连市远程教育管理员队伍中格外显眼,不仅因为他是这支队伍中的年龄最长者,还因为他对待远教工作的认真态度无人能及。
   四十年前,擅长电器维修也酷爱文艺的王立军被村里从生产队调到了文化站。作为一个多面手,王立军就像革命事业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给村里出个板报,组织村民演个剧,为村里修修这个修修那个,到处都能看到他服务的身影。村里开展党员电教工作时,由于电教跟“电”多少有些关系,因此这项工作顺理成章就交到了他手里。从了解村民的需求到给专业户下载刻录光盘、送学到家,老王忙得不亦乐乎。
   2008年,旅顺开发区大力推进社区化建设,他所在的村变成了现在的元宝社区。行政职能的转变,意味着远教工作服务方式也要变。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社区领导将已到退休年龄的王立军留了下来,因为只有他最熟悉元宝社区十几年来电教、远教工作的情况。王立军常自谦文化水平不高,关于转变服务方式的问题他也没思路。但他认定了一个理儿,不管是村民,还是居民,对知识都有需求,了解他们的需求,再到远教资源库中为他们下载相关课件,一定是干好社区远教工作的不二法门。
   王立军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老王有一本远教台账(如果加上历年台账,实际上有很多本,此处指的是他记录的近三年社区远教工作的那本台账),清晰地记录了他三年来的工作情况。有人可能会说,哪个站点管理员不记台账啊,这没什么新鲜的。的确,记台账是常规性工作,但是有多少人能每天坚持记录,又有多少人能保证自己的台账中每条记录都是真实的呢?在老王记录的台账中,这一天干了什么,整理了哪些资料以及资料的用途,都有详细的说明。即便这一天什么也没干,他也会如实记录,并注明原因。他的台账更像一本远教日记,将一条一条连接起来,社区远教工作这些年的轨迹便历历在目。
   除了远教日记,老王整理的远教学用资料也清晰有序。按照学习内容,他把课件分成必看和自选项目。必看项目主要是基层党建专题讲座和理论学习,自选项目主要是社区居民需要的健身操、保健按摩、疾病防控、安全常识等。为了适应受众需求,他还把这些资料按年龄结构进行了细分。元宝社区平均每周要搞一次集中收看活动。为把活动组织好,王立军常常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为课件制作延伸阅读内容、自制幻灯片等等,对待工作的责任心实在令人敬佩。
   王立军为社区百姓细心服务的行为不仅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也带动了很多身边人,王家峰就是其中一位。王家峰是一名工会退休干部,平日喜欢研究有关食品安全及健康饮食方面的知识。于是,这个老王就鼓励那个老王把自己研究的东西整理出来。受此鼓舞,王家峰用剪刀加糨糊的方式整理了厚厚一本健康饮食的资料集,还写了一篇大约一万字左右的讲义。这个老王负责组织,那个老王负责讲课,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先后为社区百姓开展了近二十场培训。
   旅顺开发区几次提出将他选树为远教工作的典型,但都被这位古稀老人婉言谢绝了。他认为自己干的都是职责范围内的事,没什么值得夸耀的。没错儿,他的确没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事,但在他身上我们能感受到坚守的力量,以及这个平凡岗位最需要的那种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其他文献
有一种艰辛叫做喜悦,有一种泪水叫做甜蜜,有一种磨砺叫做成长。这句话用在河北省景县景州镇七里庄村大学生村官范超的身上再恰当不过。这个个性鲜明的女孩从大学毕业后,放弃了读研深造和留在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了扎根农村,在远程教育管理员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服务农民,用实际行动放飞了属于自己的青春梦想。  遵从心灵的呼唤      2015年9月,“秋老虎”还辣辣地释放着它的余威,而这时距离范超到七里庄村担
期刊
由于工作原因,笔者经常拜读各地远教干部写作的各种体裁的稿件。我们的远教干部能吃苦也能战斗,不少人写的文章都文采斐然,令人惊艳。不过,也有不少文稿显得差强人意,有的套话连篇、语言空泛,有的词汇贫乏、亮点不彰。也有不少文稿在文理、言辞上无可挑剔,但通篇都是总结汇报味道,不适合新闻媒体的宣传口吻。还有不少文稿追求大而全,不符合新闻媒体的表现要求。而且在来稿中,总结经验式的机关材料多,形式灵活的通讯文稿少
期刊
南宁市兴宁区各驻村“第一书记”深化拓展远教平台“高清互动”功能,大力推动远程教育“进屯入户”工作。一是站点建设“精准帮扶”。部分“第一书记”将村党员活动室建成远教高清互动模式站点,大大方便了党员群众收看远教节目。二是服务群众“精准到户”。远教“进屯入户”使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时学习远教节目。目前,全区已完成二百余户远教高清互动电视安装。三是信息传递“精准务实”。“第一书记”担任村远教管理员,利
期刊
唐戴叔伦诗云“近南风景不曾秋”,有岭南美玉之称的千年古郡玉林市四季常青,确实找不到秋天的痕迹。优越的气候条件不仅为玉林造就了别致的天然美景,也给远教工作提供了创新的蹊径。近年来,玉林市远程办积极引导远程教育走向室外、走向地头、走向更广阔天地,为此实施了具有玉林特色的“三进全覆盖”工程,使以往局限于活动室内、局限于党员干部中的远程教育,真正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进农家党校 学用转化有平台  
期刊
迸发“闽南金三角”的发展优势,尽展“东方夏威夷”的开放情怀。自2010年以来,福建省厦门市委组织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发展理念,立足本地夏长冬短、气候宜人的自然条件和城市化程度、人口密集度较高的有利条件,着力破解远教传统模式相对封闭、学习辐射面窄、播出时间受限等问题,按照将远程教育“由户内场所拓展到户外广场、由封闭型转向为开放式、由少数党员学习延伸至广大党员群众受益”的创
期刊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今年以来,中央组织部组织开展了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征集推出了一批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符合传媒规律的优秀党员教育电视片,收到了预期效果。   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踊跃参与,102家单位报送作品526部(1074集)。经过初评、专家集中观摩点评、网上观摩点赞等环节,共评选出特别奖作品4部,一等奖作品6
期刊
盛夏时节,跟着张猛走进他的葡萄园,听他如数家珍地介绍起自家培育的新品种,再看着大车小辆前来采摘的人群,不禁为他那丰收的喜悦所感染。“这葡萄园就是我的淘金地呀,”张猛感慨道,“而远程教育,就是我淘金最称手的工具!”   别看张猛现在满脸欢笑,可当初为了种葡萄也真吃了不少苦头呢!那时候别说笑了,就连哭都找不到调儿。你想了解原委,那就听我好好讲讲他种葡萄的一路艰辛吧,好知道他的“淘金路”是咋走过来的。
期刊
“来,爷爷奶奶看这边,大家一起说‘茄子’。”咔嚓、咔嚓,随着照相机快门快速按动的声音,一张张抓拍的笑脸自然地定格在画面中。2015年12月16日,青岛地铁3号线正式运营通车,李沧区李村街道首先组织社区老党员试乘地铁。在这支试乘队伍中,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不停地忙前跑后,不仅给老人们全程进行讲解,还时不时用相机记录下一路上的精彩瞬间。这个小伙子就是李村街道的远教站点管理员吕世锋。自从2012年走上远
期刊
《梯田王国党旗红》电视栏目于2012年6月在庄浪电视台正式开通,按照“全年制作、集中展播”的原则,于每年七一前后的每晚8:00左右播出,时长8~10分钟,已累计播出320余期。同时,在庄浪党建网设立相应专栏,同步播出节目。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甘肃省庄浪县三十万干部群众万众一心,不畏艰险,征山不止,治水不休,坚持不懈地兴修水平梯田。经过三十多个春秋的苦战实干,移动土方量达2.96亿立方米
期刊
走进重庆市丰都县的关圣场村,举目望去尽是成片的花椒林,一行行九叶青花椒树郁郁葱葱,枝头上成串的嫩花椒迎风摇曳,散发出淡淡的椒香。椒农杜辉林自豪地介绍道:“这就是我们嘛匠合作社的花椒林,今年啊花椒肯定又是大丰收!”   说起杜辉林种花椒的故事,那话可就长了。前几年,老杜一直在外打工,漂泊不定的生活让他倍加思念家乡,于是在2010年,他回到了家乡关圣场村,准备在乡创业了。创业固然是好事,可是选择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