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第二学段习作教学与劳动体验的有效融合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pan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是学生的起点,如何提高习作教学质量,一直都是教师探讨的重点话题。文章尝试把劳动体验与习作教学融合起来,通过具体的课例操作:调查为引,激发欲望;动手操作,有话可说;堂上交流,有话要说;笔尖若试,有话要写。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动笔,乐在其中;体验、积累、交流、运用,进行综合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效地提高了习作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习作教学;劳动体验;《中华传统节日》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明确: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当下让语文教师感到最难的是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对于半数的学生来说,由第一学段的写一段话,到第二学段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作文是一个难度的飞跃。学生执笔久思,两节课下来,依旧没动笔。“最难,难不过作文”,这也是不少学生的焦虑。
  第二学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自制能力,减少依赖性。他们喜欢动手,喜欢模仿,爱尝试,以证明自己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当前的劳动教育,笔者把习作与劳动体验相融合,让学生习作由难转为易,以达到“乐”写的教学目的。
  二、课例的操作
  下面以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的课后拓展习作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把劳动体验与写作相结合。
  (一)调查为引,激发欲望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开篇《古诗三首》,向学生介绍了元日、清明、重阳三大传统节日的习俗。课后布置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习俗。小组制定活动计划,明确各自的调查内容。之后,学生开展了第一次综合性活动。
  堂上学生交流各个传统节日的习俗结束后,笔者选择距离最近的节日——端午节作为切入点,特别详尽地介绍了该节日的习俗,尤其是包粽子:粽子的来由、形状、味道等。说到味道,学生们都垂涎三尺,紧接着布置任务:亲手包粽子。学生兴奋不已。
  (二)动手包粽,有话可说
  以周末亲子活动的形式布置亲手包粽子的作业。学生兴致高,家长们早早就准备好所需材料。笔者要求学生把包粽子的过程拍下来,把相片打印下来,贴在提供的模板上,简单记录制作过程。提供模板,目的是让学生理清包粽子的步骤,提醒他们注意观察,以便下一步能够有条理地汇报。实际上,这不仅仅是亲子活动,家长们自发地把住在同一小区的学生召集在一起,开展了小组活动。这不但为习作积累了材料,还有效地促进了亲子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
  (三)堂上交流,有话要说
  会做,会说,才会写。“说”是做的延续,写的前提。动手包粽子,准备了说的材料,该怎么说才条理清楚,具体可感,堂上交流的环节要步步相扣,层层深入。
  1. 展成果,由个体到全员
  周末布置动手操作作业,按要求完成展示板的剪贴。周一安排学生把自己的成果贴在相应的展示栏上,实现个体体验向全员呈现转换。展期为一天,这一天里,学生在展示栏前围绕包粽子的话题自发交流。这个环节有利于堂上交流互动,也不宜太长,否则学生提不起“说”的兴趣。
  2. 说步骤,由简单到具体
  由于学生们已经全部动手操作过,初步呈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简单讲述了包粽子的过程。讲述前,笔者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然后”“最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目的是使学生的汇报条理清晰。其次,要求倾听者认真聆听别人回答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操作补充或发问。这是为了完整地呈现包粽子的步骤。
  步骤清晰后,结合观察所得,把内容说具体。例如,第一步是准备材料,其中有糯米和鸡蛋,要求学生补充对糯米和蛋黄的细节描写,如此类推。具体描述过程是为了教会学生观察与运用。笔者随机板书学生补充时运用的优美词句,作为堂上动笔写作的参考。
  3. 说过程,由具体到深刻
  习作需要表达真情实感,情感来自于所思所感。包粽子的步骤是大致相同的,情感却是独特的。说过程就是在步骤里加进自己的情感,这样才能充分表达个人的独特体验。
  第二次的交流主题是“包粽子,我感觉最什么的是什么”,要求讲清楚原因。交流顺序是先全班进行,再到小组交流。第二学段的学生交流需要一个指引,否则小组交流会扣不准主题,浪费时间,没成效。全班交流,具体操作是先请一个同学来回答,比如:某同学觉得包粽子时最难的是放馅料,打开话匣子后进而发问。
  生:“学着奶奶把粽叶叠成漏斗形,第一次放馅料,粽叶包不住。”
  师:“是什么原因呢?”
  生:“我仔细看了一下,发现漏斗太浅了。”
  师:“想到了什么?”
  生:“把漏斗做深一点试试。”
  师:“成功吗?”
  生:“我把漏斗做深了,放完馅料一包,还是漏了。”
  师:“当时怎么想的?”
  生:“不是吧,又失败了?”
  这一问一答,学生边做边想就把过程讲述清楚了,这就是独特的内心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后,学生把全部内容连在一起口述,那就是一篇真实、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有了教师引导为例,接着分小组讨论,聆听、发问,叙述、补白,最后连接成文。叙述过程要求具体,帮助学生从全部材料中提取最有价值的主题,所感所想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交流,突出表述的重点。
  4. 说收获,由深刻到提升
  学习提倡一课一得,学习所得来自学后反思。上一交流环节,唤醒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体验深了,感悟也就随之而来。这个“悟”就是劳动所获得的,下面看看几个学生的心中所感。
  生1:包粽子,看似容易,做起来却并不简单。
  生2:失败是成功之母,多做几次最终还是会包好的,千万不能放弃。
  生3:自己動手包的粽子味道最好,自己的劳动成果最香。   生4:不会就学,只要用心,肯定能学会的。
  这些简单的话语放在文末,就成了全文的中心句了。
  (四)笔尖若试,有话要写
  经过四个环节的交流,一篇完整文章雏形已成,最后只需要把它写下来。要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兴趣,教师的引语非常重要。笔者对学生说:“包粽子真有意思。听了大家的交流,我感受到了你们的快乐与满足。你们愿意把你们体验与收获分享给更多人吗?现在就把你们刚才所交流的内容,用笔写下来。在写作的时候,如果用上老师推荐那些写作方法,文章就会更具吸引力。”
  这个环节重点的是方法点拨,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表达,懂得谋篇布局,学生下笔就轻松了。
  三、课后的反思
  (一)以“动”贯穿,保持快乐状态
  第二学段的学生好奇心强,爱动手尝试。此拓展习作的设计,從动手操作开始,学生就兴趣盎然,体验了包粽子的过程,不管成功与否,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心中都是欢喜。因为有体验,所以想分享,分享交流是传递快乐,更是为写作做好准备。互相补充后能点燃学生的思维。接着把教师指导的写作要点运用到写作中去,学生就能轻松下笔了。在准备、交流、下笔的过程中,充满了快乐。
  (二)以说促写,降低习作难度
  平时的习作教学,从单元的习作要求开始,先审题再选材,接着是小结单元课文习得的写作技巧,最后运用技巧动笔写作。这种方式更适合第三年段的学生,因为他们有积累,并初步具备逻辑思维能力。但第二学段的学生审题能力较弱,尽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却不懂得如何写成一篇习作。这种就习作而习作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无从下手,更使他们刚接触写作的时候就感到焦虑与困难。此拓展习作,打破了从题目入手的常规,而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动手操作入手,准备材料后,重点在于课堂交流。在交流的环节,教师应一直引导,从简单的句子,到具体描写,再到补充内心活动,最后由感悟提升到中心思想,一篇真情实感的文章就水到渠成了。
  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与劳动体验相融合,动手、动口、动脑、动笔,学生乐在其中。体验、积累、交流、运用,进行综合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效地提高了习作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美]安德森.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M].皮连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莫雷.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诗词鉴赏教学中采用形象化方法,有助于學生真正地了解诗歌的形象,更好地领会诗歌的思想。文章结合诗歌教学的现状分析,从诗的形象化方法谈谈诗歌的教学问题。教师从人物的内心世界入手,把握人物的鲜明形象,同时分析叙事诗、哲理诗、咏物诗等诗歌的形象,让学生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诗歌教学;诗歌鉴赏;形象化  诗歌鉴赏一直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而考生得分率较低。究其原因,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把握
期刊
摘 要: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采用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机械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严重脱节,从而使得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感到无趣并产生了厌学现象。文章对当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尝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等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问题探讨  教学生活化能够实现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
期刊
摘 要:在“双减”背景下以东莞某中职学校为例,根据中职家长的分层需求,文章提出中职家长学校课程设置五大理念构想及“S+2+n”模块化课程开发,建立从“自然家长”“合格家长”再到“优秀家长”的成长路径,实现“普及”“发展”“提升”三重功能。  关键词:中职学校;“双减”;“S+2+n”模块化课程;家长学校课程  长期以来,国内教育文化的短视化和功利化倾向严重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影响了社会教
期刊
摘 要: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你知道吗”栏目是很好的数学阅读材料,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这些阅读资源不重视,甚至忽略带过,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充分发挥这些阅读材料的功能?教师应以“读”促“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文章主要阐述以“读”促“学”的四个策略:情境创设,加入阅读,激发兴趣;新课讲授,引入阅读,加深理解;课后延伸,拓展阅读,实现迁移;单元整理,推广阅读,形成系统。以“读”促“学”,加强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和发展,其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启蒙部分,要求教学要从小学生的生活出发,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在低年级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当中,采取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是十分有必要且有价值的,既符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贴合小学生的生活,又能有效帮助小学生创建立体化、丰富化、全面化的教学环境。基于此,文章深入探究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
期刊
摘 要:小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重要阶段。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少,在写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缺乏写作素材的问题,教师可以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融合在一起,实现以读促写,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写作教学;阅读教学;以读促写  众所周知,要想学生的作文出色,最重要的就是多读多写。“读”是指广泛阅读各种书籍、报纸、杂志。“写”
期刊
摘 要:小学班级管理是一项繁杂的管理工作,班主任更要肩负起职责,除对学生的学业负责之外,还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紀律、健康、安全以及心理发展等的状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对待学生要细心、耐心、有爱心,努力培养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并且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赞扬与批评,努力做到细小处见真情。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学生成长  一、细心、耐心、爱心要做到  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是一件最
期刊
摘 要:文章主要阐述小学音乐教师改变和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将葫芦丝引进课堂。在葫芦丝吹奏教学中,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吹奏出简谱中各种音符,掌握节奏、力度与速度、装饰音等,还能提高对音乐的表达和创造力等音乐素养。通过葫芦丝读谱吹奏,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读谱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  关键词:葫芦丝吹奏教学;小学生读谱能力;策略研究  读谱是学生学习音
期刊
摘 要:学困生是学校内的特殊群体,他们往往因为学业成绩不理想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产生许许多多的不良心理。这些不良心理不仅严重地干扰到学困生的正常学习,还极大地危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有时甚至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团结。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困生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探索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问题的方法,大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成为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未来接班人。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问题;
期刊
摘 要:知识可视化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传授知识,让学生容易理解,打破了传统课堂依赖文字传授知识的局限性。教师借助智慧课堂、钉钉平台、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工具,运用图片、视频和动画等多种手段和策略开展小学语文阅读可视化教学,可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知识可视化;教学策略  一、思维可视化  思维本是看不清摸不着的,但是如何使思维可视化呢?这就需要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