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高校心理咨询刍议

来源 :管理学家·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sa0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咨询已成为高校心理教育服务体系中的主要形式,各种流派的心理咨询技术在对话形式的治疗中得到了综合运用。本文通过阐述心理咨询技术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现实,借助两者间的相融互补关系,试析在高校心理咨询技术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去解释 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及优势,力求在现行的高校心理咨询实践中探寻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高校;心理咨询
  一、心理学与哲学的前生之源
  从心理学诞生的第一天起,它的体内就流淌着哲学的血液,在心理学的发展史上,哲学被称为心理学之父,生理学被称为心理学之母,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过:“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为人类对自然、环境、自我都拥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人们对于发生在自身或他人身上的生活事件在脑中不断涌现出各种属于个体的理解,并进而产生出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在心理学诞生之前,中外的哲学们在研究物质与意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时,也发现了存在于人内心中的心理现象,并开始用一些哲学性的思想去解读这些规律的心理现象。比如,在公元前300之前,古希腊博物学家和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对学习和记忆、动机和情感以及知觉和人格产生了浓厚兴趣,进行了大胆的设想,他曾认为人之所以在饭后瞌睡,是因饭菜的香味和温暖的感觉会暂时留在人们的心脏里,并对其形成了一种包裹,虽然这种说法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有些好笑,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从那时开始人体的心理现象就已经纳入到哲学家思考的范畴之内了。再如,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认为人的本质应当一样,只是后天的环境对每个人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改变,最终形成每个不同的个体,这一观点现在也渗透在各种心理学流派的理论中。
  哲学家们对心理学的思考一直延续到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之日,19世纪以前,心理学一直是隶属于哲学的范畴,直到1879年威廉·冯特教授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学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正式成为了一门实证性的科学,并顺利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所以,纵观心理学的发展史,我们无可争辩的看到,心理学拥有着大量哲学的思想脉络,这些思想的留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心理学各个流派的理论产生和发展,并隐身于现代的心理咨询技术之中。
  二、高校心理咨询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之根
  科学心理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便从单纯的心理现象理论和实验研究逐步衍生出多领域的实践应用,以各种理论为基础的心理学流派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人们不再满足于仅仅探索内心心理现象的局限性研究,而更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缓解内心困扰、修正行为模式、改善情绪状态的实用性方法,心理咨询则应时而生。随着心理学理论传入我国,心理咨询也开始在专业医院和高校环境中生根发芽。与其同时,心理学也开始对一些旧的哲学思想存疑。此时,有别于某些旧哲学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对新生的心理学及高校心理咨询有了更多的现实性指导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类世界产生的一切问题都源于人类本身,哲学和心理学都是从“人”的角度出发来解读世界的。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曾指出:“自然科学往后将包含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含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谈到对旧哲学的批判时指出:“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念—人性观,则更符合高校心理咨询预设的目标。
  (一)人的本质。马克思的人性观是对旧哲学人性观的一种扬弃,他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历史发展的核心所在,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形式,任何人离开了社会的环境都不能独立地生存,人的自我实现是要放在社会和集体中去完成的。高校心理咨询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回归到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调整甚至重塑自身人格,扮演好自身的社会角色,并在其中完成个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人的价值。在马克思看来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即改造世界的能力,人们有为自身、他人、社会、国家贡献的能力、意愿和需要,当这种意愿得到实现时,人的价值也会得到满足。这种思想和罗杰斯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格理论较为相近,他认为个体最深切的需要之一就是与社会、他人建立起一种亲近的关系,并希望得到社会、他人的肯定和爱。对于承担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载体高校而言,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成为一个高度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而高校咨询的目标则在于让学生认同并接纳人的价值,不仅仅是满足于个体的利益需求,而在于服务社会、他人的过程中,并在此过程中得到人的个体性发展,实现人的价值。
  (三)人的需要。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在马克思看来,人的需要是存在三个层次的,即自然的、精神的和社会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心理需求分为五种,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在高校心理咨询的实践中,我们也常会遇到大学生个人发展性心理问题,如升学还是就业、如何择业、如何选择专业等,针对个案的实际情况,心理咨询老师可以借助人的需求理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目标,让其充分了解到个体的心理需要是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以人的生存需求为提前,进而逐步完成更高层次的需求,即精神和社会方面的。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高校心理咨询原则的拟合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对象与高校心理咨询的对象同为现实中的人,这种对象的一致性,决定了在一定程度上两者间的互通性。所以,两者在研究的技术手段和原则上也有其相近之处。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高校心理咨询都认同并强调客观性原则。马克思主义表述为物质第一、意识第二;心理咨询则认为不能根据咨询师个人的喜好或是借用某一理论假设,对求助者的心理现象进行主观的推论和臆断。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高校心理咨询都共同遵守着辩证发展的原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事物是具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特性。心理学将这种特性放在了心理咨询中的个体身上。它要求作为高校咨询的主要承担者的老师,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必须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明白人的心理是会随着时间、阶段、环境的不同而产生和发展的,他们的心理甚至是人格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同时学生的心理现象产生又是同过往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事物间总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高校心理咨询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别于旧哲学思想的根本所在,即实践的观点。在高校心理咨询可分为两个层面去理解:一是咨询老师将心理学理论技术运用在实际的个案身上;二是在心理咨询中,鼓励求助大学生在现实的生活环境中去实践个体的目标。比如,有的大学生有人际交往的问题,心理咨询老师则要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技术,让其在现实的人际情景下创造新的人际模式。换言之,心理咨询就是把求助学生的现实冲突加入心理学因素,然后再让其回到现实中去解决。
  四、在高校心理咨询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优质之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根基的深厚性。高校的大学生一般从初中开始就正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可以说每个学生都经过几年的系统的教育,很多哲学观点都已成为他们分析和处理问题的一种潜在的能力。特别是有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身已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深切的认同感和崇敬感。反观,心理学在我国的教育模式下还未成为基础性学科,大部分学生在没有机会全面而系统的了解心理学及其相关知识。所以,在高校心理咨询技术中,融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可以让学生从内心里消除对心理学陌生感,帮助他们更容易从理性上接受心理咨询,从而达到心理咨询的效果。
  (二)高校心理咨询老师的特殊“角色”性。高校心理咨询目标与任务与一般的社会心理咨询机构略有不同,甚至于伦理设置也不径相同,而高校心理咨询老师也有其特殊的“角度”定位。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求助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形象更强于咨询师的角色,所以在高校来心理咨询的主要人群不是严重心理问题者,往往是一般心理问题学生,他们更希望从心理咨询老师那里得到相对直接的人生经验,与正规心理咨询相比,他们更愿意接受作为有人生经验老师给予的建议。二是,高校心理咨询老师在咨询中不能只固守着咨询师这一重身份,而因看到学校老师对在校学生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所负有的教育责任。所以,在高校心理咨询中,咨询老师因善于利用这种角色的特殊性,引导求助大学生用一种正确思维方式来分析和处理事物,而马克思主义的主旨思想就是在于为人们提供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现实自我的方法论和实践观。
  纵观马克思主义和高校心理咨询的研究内容,可归纳为三个问题: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作为大学生,在享受校园生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会因为各种社会事件、生活事件、遗传因素影响,进而产生或引发各种心理问题,集中表现为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情绪情感、亲子关系以及各类神经症。这些问题的应对及处理上更多依赖于心理咨询技术的运用,而运用符合大学生理性认识的理论才是心理咨询效果的保证。所以,在高校心理咨询技术运用融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不仅有其理论依据,更有其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6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
  [2] 许波,论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9月。
  [3] 杨宏飞,心理咨询的哲学基础初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9月。
  [4]冯周卓,论哲学咨询与心理咨询的互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二期(总218期)。
  [1]解释:即运用某一种理论来描述求助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实质等。《心理咨询师(三级)》 民族出版社 2005年8月第一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128.
  [3]《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54页.
  [4]Carl Rogers:羅杰斯(1902-1987),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其他文献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现代化企业规模逐渐扩大,同时对于市场会计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同时更加要求会计人才不仅仅要有着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更要有着基于实践中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电大开放教育而言,关于如何加强会计实践教学环节始终是电大开放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对电大开放教育会计实践环节加强进行研究时,首先分析了电大开放教育会计实践环节加强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电大开放教育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活跃,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增加知识的容量与建构,提高教学效果以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高效课堂的开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高效课堂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基础性、多样性和发展性的原则,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受中国历来官本位思想的影响,社会、家长和学生本人都对高职院校存在一定偏见和误解,加上高职院校大都是专科院校,学生就业压力大,且生员大都来自农村,经济条件差等几方面的原因,使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问题突出。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问题的表现和特征入手,给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指导,思想政治教师队伍提升素质等对策,对解决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大有帮助和借
期刊
摘要:随着英语学习在中国的盛行,许多学校开设了专门的实用英语课程,越来越多的成人也与时俱进地加入到实用英语学习的队伍中,电大《开放英语》教育在成人英语教育从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成人学习;开放英语;特点  成人教育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英语则是随着20世纪六十年代西方的科技进步和商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人们蜂拥而至学习英语以便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成人英语教
期刊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而作为大学生的中的特殊群体,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地方高校德育的良性发展和高校德育理论的深入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当前地方高校贫困生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出发,系统分析了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为加强地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地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当前地方高校已逐步建立了以奖学金、助学金、国家
期刊
摘要: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是我国成人教育体系的两大组成部分,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瓶颈期的到来,职业教育却因更加贴近市场而显得更有活力。但职业教育在发展定位、社会地位、社会观念、办学层次、办学质量、政策扶持等方面与高等教育仍不可同日而语,这极大限制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很不利于中国制造和中国质量的提升。2014年的两会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改革重点进行专题讨论,并出台了一些列相关政策,提出办现代职业教育,为职业
期刊
摘要:软件工程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传统的理论-实验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时代的进步,笔记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提出了在软件工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相结合的方法;  关键词:软件工程;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和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软件工程的重要性及其对信息产业的支撑作
期刊
摘要: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知识型人才趋于饱和的新时期,高校发展也面临着巨大压力与挑战,面对这样的情况,建立战略性管理制度,显得更加重要。而在战略管理进行的过程中,高校文化必须要参与其中,可以说,高校文化是其战略管理的依据,也是各种管理制度制定和确立的前提保障。文章首先将高校文化管理的基本理论进行了阐述,进而又将两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旨在提高教育管理工作者对高校文化与高校战略管理关系的正确认
期刊
摘要:现阶段,我国经济的正迅猛发展,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加大,过去大学的“精英教育”早已被如今的“大众教育”所取代。我国职业教育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面对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职院校的许多大学生还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正确的自我认识、坚定的职业理想等,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十分必要。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在学生职业
期刊
摘要:随着上世纪90年代的高校扩招,我国大学生就业人数逐年上升,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党和国家政府将大学生就业问题列为国计民生的大事,并出台了相应的保障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本文试着从大学生就业形势、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国家现有的就业保障政策出发,提出完善大学生就业保障政策的更多建议,以期进一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保障机制  根据教育部的官方数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