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架起品德与生活的彩虹桥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ts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多年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笔者深切感受到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以活动为纽带,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让体验成为架起品德与生活的彩虹桥。
  关键词:品德 生活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154-01
  如何从真实生活源头出发,引导学生用自己感官去认知、感悟生活,笔者从以下几点分了简要分析。
  1 走近生活,让学生获得体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鸟的世界是树林,教育的世界是整个社会生活。”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应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知识世界中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并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儿童在生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
  教学《品德与生活》二上《我爱秋天》一课时,通过课前了解,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虽然生长在农村,但对于果实的成长经过只略知一二,对于劳动人民为了果实的成长所付出的艰辛毫无体会。于是,课前我让学生利用双休日时间跟父母下田劳动半天—— 割稻子,观察劳动过程,回家向家长讨教水稻的生长过程,了解从一株小秧苗到香喷喷的白米饭,需要花多少时间,多少精力。上课时,我让学生联系调查经过谈一谈,很快学习气氛高涨。有了事先的调查作为基础,我又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我们平常是怎么对待粮食的,面对浪费粮食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经过一番讨论,孩子们明白了平时浪费粮食的行为是不对的,理解了书本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含义,纷纷表示要做一个爱惜粮食的孩子,有个孩子甚至当场念出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此时的孩子思想已比之前迈进了一大步,这是单靠教教科书无法达到的。
  2 模拟游戏,让学生获得体验
  低段孩子处在天真烂漫的时期,对生活的向往充满神话色彩,对于他们没有接触、亲身体会的事情,他们没法理解。比如生活待人接物的一般礼节,在紧急时刻如何自救和求救、交通安全标识的认识、如何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等,在他们意识里,对这些知识和事物还没形成概念。针对学生好奇爱学的特点,笔者根据教学情况,常常创设一些特定情景,让学生模仿情景亲身体会,从而让他们认知一些事物,领悟生活。
  例如,在教学《他们需要关爱》前,我校正好组织观看电影《一样的人》,讲的就是残疾人的故事。在看电影时,那些让人感动、落泪的场景在学生看来却是滑稽可笑的,这让我心情很沉重。因此,在上本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让他们扮演自己见到的残疾人。上本课时,学生各自进入自己的角色,有的演盲人,有的演一只手或一只脚坏了的殘疾人。一节课上,演盲人的小朋友连简单的从讲台走到自己的座位都足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了。同时,其他学生也感受到了作为一个“残疾人”的不方便和内心的苦楚,意识到了作为一个“残疾人”是多么不幸!
  3 创设情境,让学生获得体验
  情境可以传递情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课堂情节,适当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
  在上《我在慢慢长大》这一课时,笔者事先让学生准备好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在课堂上相互展示,通过照片中的表情、动作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长大。
  教师要善于挽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逐步培养学生善感的心灵,让学生真正地感动,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不良的行为。
  4 参与实践,让学生获得体验
  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师就要善于利用课外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中学习、体验,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本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设计。
  在教学二上《假期生活真重要》一文时,学生对于夏天防溺水可是听得够多了,但如何让这一教育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自律行为。我向孩子们提供了近几年本地学生溺水事故的真实案例,由班里一位学生通过多方面渠道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再让学生调查自己身边同伴的暑期行为,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溺水的危害从表面认识升华,主动表示要珍惜生命,注意安全。之后,通过定期的黑板报宣传,让教材中的施教内化为学生的良好的品德自律,达到了德育的实效。
  又如教学第二册《别把花草弄疼了》时,教师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单位、街道及校内的绿化区进行调查,了解树木的管理生长情况。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组内分工:1号同学负责采访提问;2号同学负责画下被养护的花草树木;3号同学负责记录养护的方法;4号同学负责拟订意见;5号同学负责聘请活动指导者。学生在活动中团结合作,用许多办法了解到了小组所关心的问题,找到了种养花木的方法和知识,并从中了解到花草树木对我们人类的功劳非常大,是人类的好朋友。
  5 注重合作,让学生获得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处于迷茫状态时,教师要适时、正确的给予指导,让学生从疑惑中走出来。同时,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参与到学生中,让学生在愉悦中吸收知识。
  如教学二下《社区的文明》这一文,课前我带领孩子沿着学校周围的小渠走了一圈,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状况。原来清澈见底的小渠被各色塑料袋、包装纸、菜叶、死去的动物填满了,水已变得浑浊不堪,有些地段甚至发出令人恶心的味道,成了一滩死水。这一幅幅真实的画面充斥着孩子的心灵,为他们敲响了警钟,让他们意识到:保护家园,刻不容缓。因此,学生自觉发起了“我为家乡尽一份力”的活动,有的从家里带来了工具,和同伴一起一路清除小渠里的堵塞物;有的几人一组写出了保护环境的倡议;还有的在家长的配合下做了“禁止倒垃圾”的木牌。让我们感到了合作的力量真是无穷的,团队精神的可贵。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亲身经历,亲自观察,自主发现,自觉参与,对事实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和判断,这样的道德教育才是有效的、持久的。
  体验是维系品德与生活的重要中介环节,没有体验,德育过程就不完整。正如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所说的: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就理解了。因此强化体验是增强小学品德与生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 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建议30条[Z].
  [2] 品德与社会(生活)[Z].课程标准.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vascular cell molecule-1, VCAM-1) 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分别于再灌注后6h、24h、36h、48h 和7d
一、教师对初中的教材要有一定的了解.如能达到熟悉的程度。则更好对于这一点,我本人是有深切体会的。2007年9月,在带完了一批初三毕业生后。我开始担任高一的教学工作。在现在
不久前,中国电信发布了“天翼畅游3G”的3G业务。配合中国电信3G业务的开展,智能手机厂商多普达推出了国内首款CDMA2000 lx EV-DO3G高端WindOWS手机S900C。
真菌性鼻窦炎引起神经系统损害的病例较少见,临床上往往忽视、误诊,以致耽误治疗,出现严重后果.现将1例报告如下.
听力教学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是说、读、写、译能力提高的坚实基础。听,不是一个完全被动地接受过程,它需要听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听者在听
期刊
笔者根据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并结合2006年、2011年中国气象局组织的两次大规模远程培训,对利用远程培训做好基层台站成人继续教育工作的发展进行了思考。
在新课程全面展开的新形势下,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了学生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每个教师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
期刊
一、形成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正确认识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更加关注学习过程。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它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是一种专门行业的工作用语。教学语言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政
摘 要:在现代教育中,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渐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学中引进多媒体,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探讨的就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多媒体 现代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c)-0127-01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计算机的日益普及,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