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忘却自己,才能装下他人
一位作家称:称职的作家应该具备两只翅膀——幽默和悲悯。
其实,做人也需要这样。幽默是乐观的智慧,悲悯是至爱的善良。
在交往中,我很看重心有悲悯的人。悲悯绝不是“厚黑学”鄙视的“心慈手软”,而是孕育各种美德之花的肥沃土壤,是对一个人乃至一群人的最后拯救。内心丧失悲悯的人,也许会变得前所未有的坚强。但这种坚强有可能就是一种执迷不悟,一种失重的无望跌落。这种人,他可以永远对人间的贫穷无动于衷,弱势也只是衬托出他自己的强大,即便他不会接连不断地伤害和侮辱他人,也会有意无意地持久地伤害和侮辱其他生命。比如动物在他眼里永远是美食和交易的工具,花草永远可以被践踏、被粗暴地干涉(让南方的树木“背井离乡”,孤零零地移居到北方,成为荒谬而孤苦的炫耀赏玩对象)。他虽然不会制造不公,但一定会在各种不公中麻木不仁、随波逐流。甚至载歌载舞,在暗中坚持不懈地为自己捞取好处、攫取利益。心里没有悲悯的人,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间不公的“帮凶”,将更多人和生命拖入不堪的境地。
悲悯携带着其他美德在人与人之间寻找良知、希望、救助、和谐与公平,它比智慧更有力量——丧失悲悯的智慧是近妖近魔的智慧;它比意志更可靠——意志是个人的,悲悯是公德的。一个悲悯的人天然地让人亲近,再复杂纠结的问题在这里都会找到一个至简精准的答案。悲悯是再生的永不枯竭的心灵资源,它纯净而美好、安全而包容,它让一个人跟许多假的、丑的、恶的东西区分开来;它让眼睛看得更远,让耳朵听得更真。让肌肤变得更敏感。让灵魂变得更温煦、润泽和圣洁。
悲悯是一个整体的联接、一个宽大的出口、一个不分彼此的提升。悲悯的人从来不会看重金钱、地位和名誉,他不会作茧自缚,他会热忱地帮助别人脱掉枷锁、远离不幸。他喜欢朝人群里走,向其他生命致敬,而当他安静独处时,心里也有他人和其他生命。他不剥夺而习惯给予,他不伤害而习惯抚慰,他不侮辱而习惯敬畏,他只想着帮助别人,却在最后得到了最多的帮助。原来他的手就是众人的手,他的路就是众人的路。
日本明治维新时的大功臣西乡隆盛,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上野为其树立了一尊铜像,據说惟妙惟肖。雕刻出了这位大人物的精气神。但一位前来瞻仰西乡隆盛,却没有见过他本人的西方雕塑家却认为。这尊铜像与西乡隆盛本人并不像。闻者大为吃惊,他解释说:
“数万青年为他献出了生命,这样的人眼角、嘴角理应露出慈祥。而这尊像却没有一点慈祥之意,只有坚强的一面,简直像一个恶棍,没有什么人会为这种人奉献生命的。”据后来一些见过西乡隆盛本人的老一辈人讲,这尊铜像确实不像。
没有悲悯,只有坚强,这样的人在西方雕塑家眼里无异于恶棍。换言之,对众人的悲悯远比自己一个人的坚强重要得多。何为得道,何为失道,缘何多助,缘何寡助,问一问有无悲悯便可立刻判明了。
一位作家称:称职的作家应该具备两只翅膀——幽默和悲悯。
其实,做人也需要这样。幽默是乐观的智慧,悲悯是至爱的善良。
在交往中,我很看重心有悲悯的人。悲悯绝不是“厚黑学”鄙视的“心慈手软”,而是孕育各种美德之花的肥沃土壤,是对一个人乃至一群人的最后拯救。内心丧失悲悯的人,也许会变得前所未有的坚强。但这种坚强有可能就是一种执迷不悟,一种失重的无望跌落。这种人,他可以永远对人间的贫穷无动于衷,弱势也只是衬托出他自己的强大,即便他不会接连不断地伤害和侮辱他人,也会有意无意地持久地伤害和侮辱其他生命。比如动物在他眼里永远是美食和交易的工具,花草永远可以被践踏、被粗暴地干涉(让南方的树木“背井离乡”,孤零零地移居到北方,成为荒谬而孤苦的炫耀赏玩对象)。他虽然不会制造不公,但一定会在各种不公中麻木不仁、随波逐流。甚至载歌载舞,在暗中坚持不懈地为自己捞取好处、攫取利益。心里没有悲悯的人,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间不公的“帮凶”,将更多人和生命拖入不堪的境地。
悲悯携带着其他美德在人与人之间寻找良知、希望、救助、和谐与公平,它比智慧更有力量——丧失悲悯的智慧是近妖近魔的智慧;它比意志更可靠——意志是个人的,悲悯是公德的。一个悲悯的人天然地让人亲近,再复杂纠结的问题在这里都会找到一个至简精准的答案。悲悯是再生的永不枯竭的心灵资源,它纯净而美好、安全而包容,它让一个人跟许多假的、丑的、恶的东西区分开来;它让眼睛看得更远,让耳朵听得更真。让肌肤变得更敏感。让灵魂变得更温煦、润泽和圣洁。
悲悯是一个整体的联接、一个宽大的出口、一个不分彼此的提升。悲悯的人从来不会看重金钱、地位和名誉,他不会作茧自缚,他会热忱地帮助别人脱掉枷锁、远离不幸。他喜欢朝人群里走,向其他生命致敬,而当他安静独处时,心里也有他人和其他生命。他不剥夺而习惯给予,他不伤害而习惯抚慰,他不侮辱而习惯敬畏,他只想着帮助别人,却在最后得到了最多的帮助。原来他的手就是众人的手,他的路就是众人的路。
日本明治维新时的大功臣西乡隆盛,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上野为其树立了一尊铜像,據说惟妙惟肖。雕刻出了这位大人物的精气神。但一位前来瞻仰西乡隆盛,却没有见过他本人的西方雕塑家却认为。这尊铜像与西乡隆盛本人并不像。闻者大为吃惊,他解释说:
“数万青年为他献出了生命,这样的人眼角、嘴角理应露出慈祥。而这尊像却没有一点慈祥之意,只有坚强的一面,简直像一个恶棍,没有什么人会为这种人奉献生命的。”据后来一些见过西乡隆盛本人的老一辈人讲,这尊铜像确实不像。
没有悲悯,只有坚强,这样的人在西方雕塑家眼里无异于恶棍。换言之,对众人的悲悯远比自己一个人的坚强重要得多。何为得道,何为失道,缘何多助,缘何寡助,问一问有无悲悯便可立刻判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