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护理效果研究

来源 :当代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630228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手术室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本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1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6月进行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7—12月进行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600例.收集可能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手术性质、有无参观人员、手术类型、切口类型、是否有用引流管、备皮至手术时间、是否预防应用抗生素、手术时间、是否为接台手术等,根据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制定的相应预防护理方案.比较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 600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69例,感染率为11.5%;观察组发生手术切口感染12例,感染率为2%,两组手术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43.015,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切口感染与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性质、有无参观人员、切口类型、是否有用引流管、是否预防应用抗生素、手术时间、是否为接台手术、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备皮至手术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体重指数(≥24 kg/m2)、手术性质(急诊手术)、有参观人员、切口类型(Ⅱ类、Ⅲ类)、手术时间(≥3 h)、接台手术、备皮至手术时间长是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手术室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较为复杂,包括高龄、高BMI、急诊手术、Ⅱ~Ⅲ类切口、备皮至手术时间长、手术时间长、术中有参观人员、接台手术,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可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促进产后盆底组织器官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12月本院收治的100名顺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配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名。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照组采用常规锻炼方式,比较两组盆底肌收缩力评分、排尿状况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盆底肌收缩力评分(4.65±1.21)分高于对照组,排尿状况评分(1.16±0.03)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89.54±1.63)分、社会功能(90.2
目的观察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给予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术后患者肛门功能及疼痛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肛瘘切除术,观察组进行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情况、疼痛程度及肛门功能差异。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创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创面分泌物评分低于对照组,创面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
目的探究大剂量胰岛素治疗超重或肥胖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恩格列净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于本院内分泌科就诊的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30例。B组采用胰岛素治疗,A组在B组基础上采用恩格列净治疗。比较两组BMI、血糖、血脂、尿蛋白/肌酐比值、胰岛素日用量、血压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每天胰岛素总用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CR)、体重指数(BMI)、舒张压(
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CAP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用药组与单一用药组,每组39例。单一用药组予以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联合用药组在单一用药组基础上予以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病原菌清除率及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结果联合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单一用
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作为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认为其发生与血管壁缺血性损伤、闭塞血管再通及侧支循环建立等机制相关,近年来通过对临床危险因素、神经影像学及血液生物标志物对HT发生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及预测,可较好的指导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对于预防HT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认知功能训练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9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44)和对照组(n=47),对照组予以认知功能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认知功能,θ波、β波、SMR波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连线测量、逆行得分、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HVLT-R)、简单视觉空间记忆测验(BVMT-R)、定步调听觉连续加法测验(PA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位于股骨颈基底部至小转子之间的骨折,好发于60~79岁的老年人群,1年内死亡率高达15%~20%[1]。在治疗上,以长期卧床固定为主的保守治疗方式不仅延长患者住院周期,还易造成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对不稳定性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 rotation,PFNA)闭合复位内固定为常用术式。然而,传统康复治疗中患者术后2~3个月的卧床治疗会大大增加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社会秩序、民众心理、医院运行造成巨大冲击和影响。医务社会工作者不但帮助医院整合资源,且通过专业工作方法直接作用于个体、家庭乃至社会,凸显疫情防控中独特的社会工作介入视角。本文在介绍医务社工在本次与以往疫情中发挥的功能与角色、归纳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的基础上,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及灾病管理提供建议。
目的探讨焦虑障碍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特点及抗焦虑治疗对心电图变异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焦虑障碍患者80例作为焦虑组,并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80例无焦虑障碍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分析两组心率变异情况。焦虑障碍患者采用舍曲林治疗,比较两组及焦虑组治疗前后心率(HR)、心率变异系数(HRV1)、NN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比(PNN50)、相邻NN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及N间期标准差(SDN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及压力源的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N-ICU工作的护士44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和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通过微信平台问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4名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倦怠平均得分为(154.48±40.29)分,为轻、中度职业倦怠;压力源量表平均得分为(87.83±14.49)分,为中度压力。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倦怠各维度、压力源各维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