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蚯蚓的女人:农业转型的推动者

来源 :祝你幸福·知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db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29日傍晚,刘芳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自称姓田,是专程到她的瓦力工厂考察学习的,这会儿已经到了皇城镇,打听了好多人才得知她的电话,问接下来该怎么走。虽然和对方素不相识,但眼见天色已晚,刘芳还是安排他先在镇上住下来。
  不速之客
  这位不速之客名叫田志方,75岁,来自河南濮阳,一大早从家中出发,中途转了几次车,一天粒米未沾牙。如此急迫地来找刘芳,是因为他有个无法解决的烦恼。
  老田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种了四个蔬菜大棚,养了一千多只蛋鸡,在当地三乡五里算是个能人。可是这个能人有点儿不招人待见——养鸡异味重,鸡舍建在村边上。老田常年住在鸡舍旁,有点离群索居的意思。鸡粪不能直接用来施肥,还有一个堆肥过程,这个过程中不仅味道难闻,产生的渗滤液也很难处理。看见经过的人捂鼻子,老田心里更加不是滋味儿。同样养鸡的老王更加尴尬,小孙子看见他就躲,他想抱一下门儿都没有,嫌他身上有鸡屎味儿。老田听说这事儿,跟着难受。


  蔬菜大棚也不让老田省心,虽然土壤年年翻晒、施肥,但地力还是一年不如一年。每次翻晒,老田都巴望能看见几条“地龙”,也就是蚯蚓,那标志着他的土地还算肥沃,但那小东西就像长翅膀飞了一样,连个影子也扒不着。
  往前推十五二十年可不这样,皇城镇的付建村记得,那时候种土豆、地瓜,挖的时候,经常看见拃半长的蚯蚓,一条一条的,跟着大人下地的孩子拿着当玩具,一点不稀奇。现在万分稀有了,老人看到像见了宝,小孩子看见吓得往后躲,没见过呀。
  土壤板结。这几乎是北方农民的共同感受。土壤硬了、薄了、没那么黏了,也保不住水了。
  原因几乎人尽皆知,化肥农药施用过量。为提高地力,农民大量使用化肥,而施用的化肥中,只有1/3被农作物吸收,1/3进入大气,剩余的1/3则留在土壤中。施底肥时,为了杀死地下害虫,往往也要加拌高毒、高残留农药。长此以往,不仅难以推动农作物增产,反而破坏了土壤的内在结构。
  有个中学生曾在作文中写道,我们常常把大地比作母亲,怎么能狠心往母亲身上施肥洒药呢?这不是在毒害我们的母亲吗?
  可是不施化肥农药,还有么好办法?同为庄稼人的老何觉得委屈。老何年年五村三乡地转悠着买农家肥,邻村有个养鸭厂,粪肥自己出,自己运,买肥料的仍然抢上门。老何裤腿一挽,靴子一蹬,就下了鸭圈,利索地开抢,谁抢到归谁。没办法,都知道地薄了,可有机肥却很稀缺。
  化肥农药施用越多,农业生态就越恶劣。老何最听不得人说,农民把带化肥农药的菜卖给城里人,再辟出块地种不施化肥不撒药的菜自己吃。这不是埋汰人么?可能吗?谁说这话我给他块地,看看他能不能种出菜来,我敢说没等菜苗长齐,就被虫子吃光喽。
  老何家的院子里有棵石榴树,有一年没打药,坐果的季节小石榴啪啪往下落,掰开来,一包煤黑色的粉末,也不知道是啥虫啥病。硕果仅存的几个好不容易长大了,摘下来,外皮没点损伤,正暗自高兴,掰开来,烂了一半,寸长的“小白龙”吃得正欢实呢。
  老何叹气,人类赤手空拳争不过病虫害,不打药第二年仍然没有石榴吃。
  一些地方为了增产,还会覆用地膜。那些超薄地膜,一揭就碎。人们也知道,这些膜要是留在农田里,过几年就长不出庄稼来了,所以也往外捡拾,扔在路旁的沟渠或地堰上,大风一刮,树木的枝枝杈杈和荆棘野草都挂着成条的地膜碎片。这还不包括农药瓶、农药袋等废弃物,这类废弃物每亩地上也有十个八个,每年约有10~15万吨。
  各类污染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东北黑土地有机质明显下降,南方耕地酸化,北方耕地碱化,地力下降。更可怕的是,土壤酸化每增加一个单位,重金属镉的活性就会提升100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闻名全球的“骨痛病”事件就由此引起。
  所以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说,我国的土壤污染已经到了较为危险的程度,若放任不管,一些地方吃饭将成问题。
  这些大道理老田不懂,也不怎么关心,他焦虑的是,怎么样改善土壤板结,提高产量。
  另一个让老田忧心的问题是今年鸡蛋价格下降。他想生产绿色无公害鸡蛋,通过提高鸡蛋品质来增收,可是又没有山林可放养,于是就想在饲料上下工夫。喂啥呢?他不知道,愁肠百结。
  就在他着急上火的时候,他在电视报道中看到了刘芳的瓦力蚯蚓工厂。工厂位于山东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没留联系方式。管不了那么多,第二天老田就迫不及待地坐上了去山东的车。
  种蚯蚓,未所未闻哪
  瓦力,在电影中是一个机器人清洁工,在这里,它代表蚯蚓。
  刘芳大学毕业后,和丈夫冯宁一起开了一家装饰公司。冯宁学的是美术,刘芳学的是法律,小两口珠联璧合,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攒得第一桶金后,他们到内蒙古做起了煤炭生意,最火的时候开了两家洗煤厂,称得上日进斗金。可到了2010年,煤炭行业遭遇“寒冬”,小夫妻的生意一落千丈,只好结束洗煤厂返回老家临淄。
  那是一段黯淡的日子,刘芳照顾孩子,冯宁伺候花草,就像与世隔绝的“闭关”。
  花草也不好伺候,干了不行,湿了也不行。有盆滴水观音就莫名其妙地蔫巴了。冯宁没种过地,刘芳也没有,不知道哪里出了错儿。冯宁去泡花卉论坛。有网友诊断,应该是土壤板结肥力不够了,建议他放几条蚯蚓。
  下楼遛弯的时候,刘芳手里就多了把铲子,冯宁手里多了只桶。他们在小区的树下“寻宝”,挖了好几天,才得三五条,回家放进花盆里。可是,不见效哇。挖开盆土找蚯蚓,那小东西早没影了。
  再问花卉论坛,说是土里腐殖质不够,蚯蚓没有充足的食物,逃了。能逃到哪里去?不知道,反正盆里盆外都扒拉了,找不到。
  网友建议冯宁专门养一箱蚯蚓,收集蚯蚓粪,添到花盆里。   蚯蚓还能自己养?咋养?问了度娘,问了知乎,又看了动画片《小猪佩奇》,终于知道国外用蚯蚓处理厨余垃圾已经很成熟。
  学着养吧。养殖箱倒是好弄,可是蚯蚓哪儿找去呀?难不成还去树底下花池里边挖?
  再问论坛,得知渔具店有卖,鱼饵,活的。买回10盒,一盒20条,就这么当宠物一般养起来。这帮小东西倒是不挑食,剩菜叶、菜根、西瓜皮、馒头渣、纸屑,投放什么吃什么,而且食量惊人,家里连垃圾袋都省了不少。产出的蚯蚓粪投进滴水观音,原本蔫巴的植株,不几天,好了,甚至比以前更精神。
  好东西啊!
  好东西得分享,不能只用来种花,还得用来种菜、种粮、种瓜果。冯宁想把养蚯蚓做大,刘芳举手赞成。
  起先在近郊租了七分地,摸索。先挖水窖,小两口一人一把铁锨,一锨一锨地掘。没干过,很笨拙。盛夏中午四十多摄氏度,农民都回家歇晌了,两口子互相打气,咱不回,午饭就在地边垫吧垫吧。实在太热了,他们心里清楚,若真回到空调房,肯定就不愿再出来了。
  地里蚊子很多,刘芳穿着牛仔裤都挡不住,浑身上下被咬得没块好地儿。幸好免疫力很强大,如此一段时间后,再被咬就只起一个小红点了,也不痒也不难受了。
  水窖挖完,就铺蚯蚓床,湿乎乎的牛粪,连带着苍蝇,一起下到地里,屏住呼吸摊匀堆好——这是蚯蚓的主要饲料。
  再铺水袋引水,不会。水袋拧着麻花,水过不来,两节对不紧,水一过来,哗一下,被冲开,呲一身,漏一片。
  如此折腾了多半年,地里愣是没长出一根苗来,地邻们按捺不住好奇了,这小两口整天忙忙叨叨的,饭都顾不上吃,到底种的啥,这么长时间了咋还不发芽呢?
  听说是种的蚯蚓,眼睛瞪得溜圆,听都没听过。年轻人点子真是多。
  蚯蚓种上了,肥料产出来得有地儿试用啊。刘芳又租了五分地,种菜。蚯蚓粪施下去,栽上苗。连缓苗期都没有,倍精神儿,且越长越精神。把种出的菜和粪肥一起送到省农科院检测,全是好。养蚯蚓这事儿,成了!
  最大胆的创意是用秸秆饲喂蚯蚓。全国养蚯蚓的也有几家,没这么干的。刘芳不以为然,既然菜叶子、西瓜皮、废纸都能行,秸秆为什么不行?
  皇城镇是蔬菜大镇,所产的西红柿、西葫芦全国知名,秧蔓秸秆多得是,没人要,随处扔。要是秸秆能成为养蚯蚓的原材料,不仅成本降低,对生态环境也是一大贡献。
  小两口决定试试。
  刘芳开着轿车到人们常扔秸秆的桥下去拉废弃物,把去扔秸秆的人吓一跳,这是上级来检查的么?怕罚款,掉头就走,撒腿就跑。
  拉来的秸秆用铡刀一点点铡碎了,沤烂了,铺到蚯蚓床上。嘿,蚯蚓没逃,照常繁殖,并产出肥料。这法儿,可行。后来,这一创新为她赢得两座奖杯:2015年淄博市首届创客大赛一等奖和淄博市农业创业创意大赛一等奖。
  也有试错的时候。比如,有茬蚯蚓被放进新鲜牛粪里,不长时间,全死了。原来,牛粪必须先腐熟。还有一回,本着有限土壤最大利用的原则,在蚯蚓床旁边种上了猕猴桃树苗,结果一棵也没活——被蚯蚓床上冲下的牛粪水,烧死了。
  不管成与不成,这些都是宝贵经验。
  有了实打实的经验,就不怕干不成事儿。小两口筹资租了475亩地,建起养殖厂,注册了公司,取名瓦力。他们希望,小小的蚯蚓能像电影中的瓦力那样,清理垃圾,改善环境。
  蚯蚓屎是有机肥
  老田被接到了瓦力蚯蚓工厂。工厂就在皇城镇崖付村村头,这里毗邻三镇,交通便利。厂内一道道蚯蚓床,一眼看上去和整好的地瓜床没有什么分别。一座奇怪的建筑杵在工厂一边,那造型老田只在电视里见过,怎么说呢,就像个集装箱,但通体透明。后来老田知道,那是办公区,玻璃洋房,冯宁自己设计的。最近的农户和工厂只有一场之隔,红顶瓦房,早晨有袅袅的炊烟升起,饭菜香越过院墙飘过来,让老田忍不住咽了几下口水。
  这哪里有一点粪肥生产厂的样子?干净,明亮,静谧,空气清新。
  这就是蚯蚓粪的特点之一:没有异味儿。烘干了还可以用来除甲醛,和竹炭差不多。
  走近蚯蚓床,上面都横着一根水管子,管身上有很多小孔往外喷水花,给蚯蚓床保湿。用耙子掀开表层粪土,一团团红色的小东西正在忙着做功咧。那就是蚯蚓了,被达尔文称为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
  可不是,这小东西虽然没有尖利的牙齿,却能锐利地凿动泥土,像犁耙一样不停地耕耘,使坚实的土壤变得疏松,使空气和水分更多地深入土中。耕耘的同时,它还能把细土翻到上面,粗土盖到下面,这样就能减少土壤水分的挥发。
  它有多勤奋呢?一条蚯蚓一年能翻转20~40吨泥土,每天能消灭和它体重等量的垃圾,并能降解污染物。这干劲,可不就和电影中的瓦力一模一样么?
  但蚯蚓并不是他们的主打产品。蚯蚓需要大量食物,如今土壤经过化学肥料的催化和压榨,已经十分瘠薄,即使把蚯蚓放进地里,它们也呆不住。所以一开始,他们就没把目标放在饲养蚯蚓改善土壤上。
  土壤改良是一项长期工程,第一步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他们生产有机肥——蚯蚓粪。
  虽然蚯蚓能做钓饵,能做狗粮,能做饲料养鱼养鸡,能提炼蚓激酶治疗心血管疾病,但那都是次要的。刘芳以服务基础农业为目标,要生产有机食品,要建设生态农业。
  皇城镇有大小蔬菜合作社70多家、蔬菜大棚6万多个,产生的秧蔓秸秆让镇上头疼。之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统计过,全国18亿亩农田每年生产7亿多吨秸秆,用作饲料的占23%,0.5%用来生产沼气,4%被工业利用,其余的被直接焚烧或扔掉。皇城镇的利用率还达不到这个标准呐。如今,全国又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农村畜禽粪便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当真是压力山大。
  刘芳工厂的落户让事情有了转机。围绕大型蔬菜合作社,工厂建了12个秸秆回收点,回收的秸秆经过蚯蚓转化,生产蚯蚓粪有机肥。每年能消化秸秆30万方呐。喊了多年的秸秆还田口号,在这里落地,成为现实。   不仅秸秆,以皇城镇为中心,周围几百里内牛羊猪鸡鸭鹅养殖厂的粪便也被清理消耗了。
  蚯蚓粪让种植户稀罕。付建村首先尝试用了蚯蚓粪。他相信蚯蚓,爱屋及乌。肥料施下去,7天不到,西红柿的长势就加快了,没有死棵,产量增加,上市早。上市时间有多关键?看看大街上的樱桃就知道了,最早上市的,几十块钱一斤,后来的几块钱都卖不上,烂大街。付建村总结,一斤蚯蚓粪,至少能顶10斤农家肥。
  效果一出来,大型种植合作社就动心了。当地最大的东科蔬菜种植合作社最先找刘芳合作,在蔬菜大棚旁试建了蚯蚓床,菜叶秸秆喂蚯蚓,蚯蚓粪种地,老年蚯蚓由工厂回收加工,做鱼饵、饲料,或卖给药材公司。
  农业废弃物回收,种植方式转变,皇城镇农业转型开始,生态环境治理也驶入快车道。皇城镇信心十足地提出,要建设全省乃至全国富美小镇。
  小小蚯蚓成就生态农业
  刘芳承接了农业部清洁生产技术示范项目、山东省农业厅耕地质量提升项目和山东省环保厅利用蚯蚓处理畜禽粪便及农业废弃物工程,还是几所科研机构和高校的试验基地。生产出的粪肥也从来不愁卖,连国外客商都慕名找上门来。但刘芳小夫妻并不觉得自己成功了。他们更想做的,是普及生态农业的理念。
  生态农业,对于没多少文化的传统农民来说,太大了,也太抽象了,像个美丽的泡泡,在头顶上飘着,好看,却不知道如何让它落地。刘芳夫妻想做的,就是把这种理念变具体,细分到种植的每一个环节,转变实际生产方式。
  皇城镇不是有6万蔬菜大棚么?可以在棚边上堆建蚯蚓床,把大棚蔬菜垃圾转化成有机肥,肥料再回到大棚。
  畜禽养殖厂的粪便不是需要堆肥么?可以直接堆成蚯蚓床,清洁转化还能提升肥力。
  刘芳的工厂和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合作,已经成功从蚯蚓粪中提取出黄腐酸水溶液,当叶面肥使,不仅抗病毒、抗极端天气,还对蔬菜植株修复有特效。
  就地采用原料就地生产,有机肥代替化肥,不仅可以降低种植成本,也不占用更多耕地,还能涵养土壤和空气。这样做的最终结果是,“舌尖安全”有保障。
  安全、高产、增收,这不就是现代农业的根本目的吗?
  同时,蚯蚓作为副产品,也是一个增收来源,促进农户脱贫致富。
  生态农业在一些西方国家早已不是新鲜事。比如德国,1924年就有了生态农业的概念,不使用化学合成的杀虫剂、除草剂,而使用有益天敌或机械除草;不使用易溶的化学肥料,而使用有机肥或长效肥;利用腐殖质保持土壤肥力;采用轮作或间作等方式种植;不使用化学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等。法国的蚯蚓生态滤池也发展得很好,利用蚯蚓对有机物的吞食功能处理污水,安全环保。美国截至目前有9万多个蚯蚓养殖场,成千上万个家庭利用蚯蚓分解废弃物。
  而我国,更多人还在观望,农户的参与意识还不强。十几二十年形成的习惯是不容易改的,刘芳觉得,也许等大伙儿都看到实际效益就好了。
  他们还想推广蚯蚓家庭养殖箱,把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理念,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输送到千家万户的生活中。家长和孩子一起DIY养殖箱,一起饲养小动物,一起处理生活垃圾改善家庭环境,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儿童快乐成长。
  这是公益项目,需要钱,更需要人力。
  蓝图已经绘好,路就在脚下,只要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刘芳相信,越往前走这条路上的人就会越多,等到所有人都走到这条路上来,我国的生态农业也就全面实现了。
  有文化,有远见,有追求,又不乏闯劲、干劲,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皇城镇副镇长邵建英眼里,刘芳夫妇最能代表新时代的新农民。
  几天后,老田返程,颇有些依依不舍。他来学习蚯蚓养殖技术,免费吃住在厂里,连厂里收留的几只流浪狗都认识他了。刘芳见不得小动物受苦,每每遇到无家可归的,就接到厂里来。
  刘芳毫无保留地把技术教给了他,有蚯蚓做串联,他就可以建成一个生态循环农场了:菜叶秸秆和鸡粪喂蚯蚓,蚯蚓粪种菜,鸡吃蚯蚓。鸡蛋也能卖个好价钱。
  老田没来得及向刘芳告别。因为头一天是儿童节,刘芳下午陪孩子去了游乐场,第二天一早还没赶过来。送他到车站坐车的是瓦力蚯蚓工厂的员工小房。小房19岁那年父母双亡,她带着9岁的妹妹一起生活。刘芳听说后,主动上门为她提供岗位,现在她在厂里一月也有3000多元的收入,姐妹俩的日子总算稳定了。
  路上经过一片玫瑰园,开得耀眼,是镇上规划建设的十里玫瑰谷,小房指着说,有600万棵呢,用的都是我们提供的蚯蚓粪。语气里是大写的傲娇。
  老田看着车窗外的玫瑰,脑海里浮现的是刘芳夫妻俩的笑容,真好看啊,眼睛有点潮。
  (采访支持:临淄区妇联 皇城镇宣传部)
  你也可以试试
  用蚯蚓处理厨余垃圾
  ◎准备两个泡沫箱(或者两个桶),其中一个在底部和盖子上打孔,底部的孔用于漏液体肥料,盖子上的孔儿用来透气。打孔的箱子摞在未打孔的上面。
  ◎打孔的箱子里铺上一层纱网,防止蚯蚓外逃,上面铺一层陶土粒,用于透气和透水。
  ◎铺一层木屑层,洒些水,用于保湿。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如果买不到木屑,用报纸也可以。
  ◎木屑上覆盖一层土,洒水保湿。
  ◎放入蚯蚓。可到花鸟市场或渔具店购买。
  ◎放入发酵过的生活垃圾,无论杂草木屑、兽骨鱼刺、菜叶果皮、破布烂纸,只要有机质都可以,小东西不挑食。一周投放一次即可。不经发酵直接投放也可以,不过要等到腐熟后蚯蚓才会吃。腐熟会释放热量,夏天太热的话,蚯蚓就会太憋闷,不利健康。
  ◎上覆一层湿报纸。
  ◎盖上打了孔的盖子。盖子用纱网包起来,防虫透气。
  2000条蚯蚓就能处理1个普通家庭的生活垃圾,如果你能养2000条,会发现家里连垃圾袋都省啦。你问那得养多长时间?很快滴!一条蚯蚓一年能繁育200条呐,所以起初买三两盒就好啦。
其他文献
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养成的习惯,每天早上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我都会到自己的咖啡厅去喝上一杯咖啡。  坐在二楼窗边,俯视着窗外的车流如梭、人来人往,品着那褐色液体在口中释放的过程,想想《金刚经》上的禅诗:“独坐一炉香,金文诵两行;可怜车马客,门外任他忙。”幸福的感觉就来了,带着这种感觉去干一天的工作,予别人是如沐春风,予自己是美丽自信。  我喝咖啡是不加糖和奶精的,这于别人也许是种习惯,对我而言却与第一次
期刊
我开始怀疑,身为女人,人生的最大目标是什么。   说完这句话,又开始抽自己——为什么要说“身为女人”,而不是“身为人类”?如此强调性别,还是因为习惯弱势。   我妈妈很愁苦,看着我身边的朋友一个个嫁掉了,为生了个砸在手里的祸害而忧心。有时,她接到我朋友的电话,会非常不好意思地求人家:“你们帮她找个好男人吧,你们自己都找到了。”然后还语带威胁:“你们可是她最好的朋友哦——”听得我火冒三丈。  我也在
期刊
1  卖蒜了  什么蒜  青皮萝卜紫皮蒜  卖糕了  什么糕  鸡蛋糕  高几丈  高三丈  三丈几  三丈三  搭个小门钻一钻  上中学的女生在仲夏夜的路灯下玩跳绳,齐声唱着。两个女生各自抓住绳子的一头,悠起来呀!其余的排成一溜,瞅准了绳子落地的一瞬,双脚一跳过了绳子,有一点点小惊险,也有一点小惊喜,一个接着一个,鱼贯而过,没踩准点儿乱了方寸的,下来悠绳子。  换下来的女生,排到队伍的后面,摩拳
期刊
夕阳西下,暖暖的阳光洒向大地,老人们悠闲地坐在一起,轻摇蒲扇,闲散地聊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老人们如此安详,是因为他们不用为慢性病发愁。在兰陵,卫计系统有一套完善的慢病治疗体系,这套体系,护佑的不仅是老年人,而且是每一个患有慢性病的兰陵人。  在县卫计局的指导下,兰陵县各级医院统一兴建了自助式“健康小屋”,病人可以自主进行血压、血糖、骨密度、心电图等十几项健康检查。自助性检查将原先繁琐的挂
期刊
深夜是让完美的性爱与冲刺式性爱结合的最佳时机。在深夜里,女人用温湿的阴道压住男人的腿,并用裸露的酥胸轻揉他的胸膛,用这样的方式唤醒男人是一种极美的感受。   当女人有想做爱的感觉,她可以先爱抚自己20~30分钟,直到她快要达到高潮,然后再爬到男人身上。由于男人只需要几分钟刺激就可兴奋,这样,他们就可一起达到高潮。假如男人想在深夜里与伴侣做爱,那情形就不同了,因为女人无法在醒来的几分钟之内就达到兴奋
期刊
我妻的自我感觉良好。  那天,她在报上看到这样一篇报道,说男人喜欢看美女,除了男性的本能反应外,其实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男人每天凝望美女几分钟,可以延长寿命四五年。   妻子看了,当即对曾经深恶痛绝的我上街看美女的“恶习”表示理解。我大喜,没想到妻子接着宣布:既然看美女有如此功效,那么,从今天开始你就每天看我5分钟。   “你?你又不是美女。”这话差点儿就脱口而出了,可是我只能苦笑着点头。妻子
期刊
两年前,妻子重病去世,留下刚满3岁的女儿。妻子在世前,女儿一直由岳父母照看。我工作忙,经常出差,最近几年,岳父母一直帮忙照看女儿。去年,由于工作关系,我认识了晓玲,我们在相处中产生了感情,她不介意我带着女儿,愿意与我结婚,共同抚养孩子。我很高兴,把女儿从岳父母家接回来,准备结婚。岳父母知道后,很伤心,和我商量能否把女儿交由他们继续照看。  如今,我工作也有了调整,不需要常年出差,想抽出时间来陪伴女
期刊
常有困惑的男人打电话给心理医生:女人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达到性高潮?自己总是七八分钟便一泄千里,如何是好?   女人对时间的要求不可能有一个统一标准,同一个女人也不会总在同样的时间里达到高潮。高潮体验是个挑剔的“孩子”,爱抚是否充分,兴奋值是否达到极限,都决定着它到来的早晚。   一个关心女人感觉的男人应该做的,首先是在女人高潮到来之前“坚守阵地”。男人会说:说起来容易,到时候却难以自持。还是那句
期刊
他穿着内裤在你面前走来走去    身体语言:这天晚上,他从浴室里出来,身上飘着沐浴露的芳香。你正在忙于照顾孩子,或者忙着做家务,你可能心思过于集中在孩子身上,没有注意到他焦灼地在你身边走来走去。他围着一条浴巾,红色的内裤性感而耀眼,他甚至不经意间做些亲热的小动作,比如当你在厨房洗碗时,他偷偷地从身后抱住你,然后将头埋在你的秀发里。你明白他在想些什么吗?  分析:大多数男人是用身体语言示爱的。婚姻专
期刊
做爱时如能暂时停止呼吸,无论男女均可抑制性兴奋,推迟快感的来临。然而,可能是上帝的安排,女性往往不易调节自己的呼吸,做爱时很快会感到呼吸急促,即女性会以短促的呼吸向男性表示自己已达到性高潮。男性经过一定的训练则可自由控制呼吸,除了能做剧烈的活塞运动,来促使女性达到性高潮外,更可于射精之前紧急控制住自己。这种技巧是男性的专利。   经由男性对呼吸的调节来延长性爱时间,这便是古人所说的“神仙之法”,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