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下,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而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政教育的践行者,其角色定位、工作开展以及教育成果对于大学生的思政素质培养影响深远。本文将结合现行《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针对高校辅导员在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下的非对称工作状况展开阐述。
关键词:辅导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教育
所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即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方面的内容紧密联系,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是当前我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理论指导依据。而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具体落实者,其工作岗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紧密相连。概括的讲,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教育部也相当重视高校辅导员群体的建设工作。
本文将从教育部所颁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出发探讨,进而结合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本问题与角色重塑方向,为如何有效提升高校辅导员岗位工作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一、探究《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我国教育部在2014年3月推出《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该标准主要针对目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概况、职业等级划分以及职业基本要求做出规范性要求。具体的,该《标准》指出,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应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标准》要求,高校辅导员应将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作为职业守则,应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方面不断拓宽储备,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同时,《标准》从初、中、高三个职业能力等级,对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等九方面辅导员职业功能的工作内容进行了梳理和规范,对辅导员在不同职业功能上应具备的能力和理论知识储备提出了明确要求。
本文认为,教育部之所以推出该标准规范性条文,旨在规范化高校辅导员的职业作用与职业发展方向,其颁布主要目标可以概括为如下三点:首先,该标准条文的推出,能够加强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在社会中的认同感,能够进一步确认岗位的职业意义,提升辅导员在高校内部以及社会层面的职业公信力,从而侧面推动高校辅导员教育辅导工作的开展;其次,该标准的颁布能够强化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能够从岗位准入、岗位考核、岗位培养以及退出机制等方面完善高校辅导员一职的岗位管理工作;再者,标准所提出的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内容也将其岗位内容进行了明确化的导向,旨在引导辅导员主动化学习相关职业理论知识,更加明确自身岗位意义与岗位职责,在加强自我岗位归属感的同时也提升其辅导教育工作的水平与效率。
尽管《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颁布,为高校辅导员一职从岗位角色、岗位内容及岗位意义等方面都做出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但是就高校辅导员的实际工作落实情况而言,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陷与不足,导致实际工作无法从真正意义上达到标准要求。具体的,主要体现在目前高校辅导员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工作的落实中,而这一工作内容不仅是高校辅导员岗位主要职责所在,更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背景之下,高校大学生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可以说,如何有效地寻找适合的教育开展方法,在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有效地向新一代大学生传输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也成为了众多高校辅导员的难题与工作瓶颈所在。本文所论述的高校辅导员非对称工作表征,亦是指代其工作落实环节与标准条文所出入之处。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与角色重塑方向
(一)现阶段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乏力
现阶段高校内辅导员队伍建设乏力,可谓是其岗位履职情况与标准不对称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急需改进的发展现状。具体而言,在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中:首先,部分高校辅导员选聘机制不完善,选聘标准不严格,选聘程序不规范,难以从源头上保证辅导员的素质;其次,辅导员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辅导员基本上处在一种"多人用、少人管"的状态,辅导员在某种意义上充当着学生的"高级保姆"甚至是高校"打杂人员"的角色;最后,輔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乏力。美国的高校辅导员分类较细,既包括全职的心理辅导员、职业辅导员、学习辅导员、生活辅导员,也包括兼职的学习辅导员、生活辅导员、住宿辅导员等,分工较细,职责也很明确,但在我国,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清,职责不明确。
2.部分辅导员与大学生角色矛盾突出
就我国现行的高校辅导员体制而言,辅导员往往同时承担多种角色,既扮演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又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相较于高校的其他管理者,辅导员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较之于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又肩负着更多的管理职责。这两种角色在辅导员身上应该是相辅相成、统一的,事实上,有很多辅导员也能将这两种角色统一起来,能够很好地承担教育和管理职责。另一方面,由于现阶段高校辅导员所接触的为90后大学生群体,其思维、行为特征偏于新奇,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既不能单纯地从传统教育模式出发考量,也不能忽视其作为新一代所呈现的活力与学习能力,因此如何有效调节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角色关系,提升辅导员工作质量,使其工作效能不断向标准靠近,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如何有效重塑高校辅导员的岗位角色
1.重塑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的岗位角色
如上文所述,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可谓是最重要的骨干力量,是思政教育的直接组织者、指导者和落实者。因此为了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高校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力量,辅导员自身应当充分发挥自身力量,激发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以及对思政教育学习的热情。尽管目前高校中都有专门设立思想政治理论专业课程,学生也能够通过课程的学习系统化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论内容,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要想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目的,就必须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践行。而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校方教师队伍内人员,其对于大学生的教育辅导工作将能够在课堂之外更渗入生活之中。例如,高校辅导员为了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组织三下乡、重走红色之路等极具意义的活动,能够在学生在体验中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最终使高校辅导员的传播工作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
2.重塑高校辅导员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角色
此处所强调的需重塑高校辅导员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角色,本质上是强调高校辅导员自身的榜样力量,要通过以身作则来教育与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具体的,本文认为高校辅导员应当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其中“真学”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真学”就是要端正学习态度、不带任何功利地、踏踏实实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高校辅导员不能把自己囿于行政事务以及学生日常工作事务中,要意识到教育者首先要被教育,首先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才能影响和带动学生学习;“真懂”就是在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上,真正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渊源、核心思想和实践运用;“真信”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信不疑,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真用”是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所以可以说“真用”是“真学”“真懂”“真信”的最终目的。由于目前高校辅导员的队伍也日益年轻化,因此要想落实其思政教育工作,要想大学生能够配合辅导员的教育工作、接受辅导员的教育理念,高校辅导员自身就必须要从实际行动上加以引导和示范。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切实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策略
正是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强大的导向、凝聚和稳定作用,因此高校辅导员的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紧密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针对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在思想和工作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新时期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辅导员教育工作的落实,提高辅导员教育工作的水平,需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去推进:
首先,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来充分武装高校辅导员的头脑,这不仅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思想教育的根本保障,也是因为其也是高校辅导员岗位职责得以切实履行的立场保障。具体而言,高校辅导员队伍应当正确对待当前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在充分认识和充分尊重多元化思想潮的基础之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统领性思想,在一主多元的前提下,进一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政治理念和思维价值观。
其次,应当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念来激励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因为在共同的理想追求下,一支团结共进的队伍才能成为民族思想团结奋进的巨大精神支柱。在刚过去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国家再次提出并明确了我国下一个五年计划的发展内容,而无论是五年经济计划的发展细节,还是2020年全面小康的任务,都需要全民族人民携手共进,朝着一个共同的大方向迈步前进。辅导员作为引导年轻下一代思想教育的主力军,其自身应该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并内化为强大的工作动力和凝聚力、战斗力,在育人工作和管理工作中发挥更为充分积极的作用。如此一来,才能够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设输出更多更优秀的年轻一代人才。
再者,应当鼓励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领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开拓创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及提倡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都是其价值体系的基本所在,因此高校辅导员工作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之下,就必须始终坚持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继承性和创造性的统一。从弘扬民族精神的角度而言,作为新一代辅导员队伍,现阶段高校辅导员应该在标准文件的指导下,加强对自身、对大学生群体的民族精神的灌输;从时代精神的角度而言,高校辅导员无论是在教书育人还是行政管理工作中,都应该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推动高校学生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最后,应当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辅导员队伍的道德情操,因为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胡锦涛曾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中提出的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讲话,讲话内容明确了当今社会中关于荣辱观最基本的准则与取向,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下社会发展对于荣辱观内容的基本风尚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紧密结合。而高校辅导员队伍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直接践行者,其自身对于荣辱观的认知将直接影响国家下一代社会建设人才的荣辱观,因此我们必须强调以社会主义正确的荣辱观引导高校辅导员团队的建设。
四、结语
长期以来,高校辅导员在先进思想和理论的阐释、传播和践行中处于边缘者、观望者角色状态。当前,高校辅导员要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契机,充分发挥自身作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公民个体的研究者、传播者和践行者角色效应,正确领悟自身角色,带头阐释和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加强角色实践,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有效传播。
参考文献:
[1]何文静.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张洁.需要理論视角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J].人民论坛,2013.
[3]朱欢.《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初探》,《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10
关键词:辅导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教育
所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即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方面的内容紧密联系,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是当前我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理论指导依据。而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具体落实者,其工作岗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紧密相连。概括的讲,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教育部也相当重视高校辅导员群体的建设工作。
本文将从教育部所颁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出发探讨,进而结合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本问题与角色重塑方向,为如何有效提升高校辅导员岗位工作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一、探究《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我国教育部在2014年3月推出《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该标准主要针对目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概况、职业等级划分以及职业基本要求做出规范性要求。具体的,该《标准》指出,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应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标准》要求,高校辅导员应将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作为职业守则,应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方面不断拓宽储备,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同时,《标准》从初、中、高三个职业能力等级,对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等九方面辅导员职业功能的工作内容进行了梳理和规范,对辅导员在不同职业功能上应具备的能力和理论知识储备提出了明确要求。
本文认为,教育部之所以推出该标准规范性条文,旨在规范化高校辅导员的职业作用与职业发展方向,其颁布主要目标可以概括为如下三点:首先,该标准条文的推出,能够加强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在社会中的认同感,能够进一步确认岗位的职业意义,提升辅导员在高校内部以及社会层面的职业公信力,从而侧面推动高校辅导员教育辅导工作的开展;其次,该标准的颁布能够强化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能够从岗位准入、岗位考核、岗位培养以及退出机制等方面完善高校辅导员一职的岗位管理工作;再者,标准所提出的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内容也将其岗位内容进行了明确化的导向,旨在引导辅导员主动化学习相关职业理论知识,更加明确自身岗位意义与岗位职责,在加强自我岗位归属感的同时也提升其辅导教育工作的水平与效率。
尽管《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颁布,为高校辅导员一职从岗位角色、岗位内容及岗位意义等方面都做出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但是就高校辅导员的实际工作落实情况而言,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陷与不足,导致实际工作无法从真正意义上达到标准要求。具体的,主要体现在目前高校辅导员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工作的落实中,而这一工作内容不仅是高校辅导员岗位主要职责所在,更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背景之下,高校大学生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可以说,如何有效地寻找适合的教育开展方法,在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有效地向新一代大学生传输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也成为了众多高校辅导员的难题与工作瓶颈所在。本文所论述的高校辅导员非对称工作表征,亦是指代其工作落实环节与标准条文所出入之处。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与角色重塑方向
(一)现阶段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乏力
现阶段高校内辅导员队伍建设乏力,可谓是其岗位履职情况与标准不对称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急需改进的发展现状。具体而言,在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中:首先,部分高校辅导员选聘机制不完善,选聘标准不严格,选聘程序不规范,难以从源头上保证辅导员的素质;其次,辅导员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辅导员基本上处在一种"多人用、少人管"的状态,辅导员在某种意义上充当着学生的"高级保姆"甚至是高校"打杂人员"的角色;最后,輔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乏力。美国的高校辅导员分类较细,既包括全职的心理辅导员、职业辅导员、学习辅导员、生活辅导员,也包括兼职的学习辅导员、生活辅导员、住宿辅导员等,分工较细,职责也很明确,但在我国,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清,职责不明确。
2.部分辅导员与大学生角色矛盾突出
就我国现行的高校辅导员体制而言,辅导员往往同时承担多种角色,既扮演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又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相较于高校的其他管理者,辅导员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较之于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又肩负着更多的管理职责。这两种角色在辅导员身上应该是相辅相成、统一的,事实上,有很多辅导员也能将这两种角色统一起来,能够很好地承担教育和管理职责。另一方面,由于现阶段高校辅导员所接触的为90后大学生群体,其思维、行为特征偏于新奇,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既不能单纯地从传统教育模式出发考量,也不能忽视其作为新一代所呈现的活力与学习能力,因此如何有效调节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角色关系,提升辅导员工作质量,使其工作效能不断向标准靠近,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如何有效重塑高校辅导员的岗位角色
1.重塑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的岗位角色
如上文所述,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可谓是最重要的骨干力量,是思政教育的直接组织者、指导者和落实者。因此为了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高校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力量,辅导员自身应当充分发挥自身力量,激发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以及对思政教育学习的热情。尽管目前高校中都有专门设立思想政治理论专业课程,学生也能够通过课程的学习系统化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论内容,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要想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目的,就必须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践行。而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校方教师队伍内人员,其对于大学生的教育辅导工作将能够在课堂之外更渗入生活之中。例如,高校辅导员为了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组织三下乡、重走红色之路等极具意义的活动,能够在学生在体验中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最终使高校辅导员的传播工作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
2.重塑高校辅导员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角色
此处所强调的需重塑高校辅导员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角色,本质上是强调高校辅导员自身的榜样力量,要通过以身作则来教育与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具体的,本文认为高校辅导员应当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其中“真学”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真学”就是要端正学习态度、不带任何功利地、踏踏实实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高校辅导员不能把自己囿于行政事务以及学生日常工作事务中,要意识到教育者首先要被教育,首先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才能影响和带动学生学习;“真懂”就是在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上,真正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渊源、核心思想和实践运用;“真信”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信不疑,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真用”是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所以可以说“真用”是“真学”“真懂”“真信”的最终目的。由于目前高校辅导员的队伍也日益年轻化,因此要想落实其思政教育工作,要想大学生能够配合辅导员的教育工作、接受辅导员的教育理念,高校辅导员自身就必须要从实际行动上加以引导和示范。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切实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策略
正是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强大的导向、凝聚和稳定作用,因此高校辅导员的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紧密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针对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在思想和工作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新时期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辅导员教育工作的落实,提高辅导员教育工作的水平,需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去推进:
首先,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来充分武装高校辅导员的头脑,这不仅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思想教育的根本保障,也是因为其也是高校辅导员岗位职责得以切实履行的立场保障。具体而言,高校辅导员队伍应当正确对待当前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在充分认识和充分尊重多元化思想潮的基础之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统领性思想,在一主多元的前提下,进一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政治理念和思维价值观。
其次,应当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念来激励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因为在共同的理想追求下,一支团结共进的队伍才能成为民族思想团结奋进的巨大精神支柱。在刚过去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国家再次提出并明确了我国下一个五年计划的发展内容,而无论是五年经济计划的发展细节,还是2020年全面小康的任务,都需要全民族人民携手共进,朝着一个共同的大方向迈步前进。辅导员作为引导年轻下一代思想教育的主力军,其自身应该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并内化为强大的工作动力和凝聚力、战斗力,在育人工作和管理工作中发挥更为充分积极的作用。如此一来,才能够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设输出更多更优秀的年轻一代人才。
再者,应当鼓励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领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开拓创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及提倡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都是其价值体系的基本所在,因此高校辅导员工作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之下,就必须始终坚持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继承性和创造性的统一。从弘扬民族精神的角度而言,作为新一代辅导员队伍,现阶段高校辅导员应该在标准文件的指导下,加强对自身、对大学生群体的民族精神的灌输;从时代精神的角度而言,高校辅导员无论是在教书育人还是行政管理工作中,都应该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推动高校学生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最后,应当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辅导员队伍的道德情操,因为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胡锦涛曾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中提出的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讲话,讲话内容明确了当今社会中关于荣辱观最基本的准则与取向,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下社会发展对于荣辱观内容的基本风尚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紧密结合。而高校辅导员队伍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直接践行者,其自身对于荣辱观的认知将直接影响国家下一代社会建设人才的荣辱观,因此我们必须强调以社会主义正确的荣辱观引导高校辅导员团队的建设。
四、结语
长期以来,高校辅导员在先进思想和理论的阐释、传播和践行中处于边缘者、观望者角色状态。当前,高校辅导员要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契机,充分发挥自身作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公民个体的研究者、传播者和践行者角色效应,正确领悟自身角色,带头阐释和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加强角色实践,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有效传播。
参考文献:
[1]何文静.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张洁.需要理論视角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J].人民论坛,2013.
[3]朱欢.《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初探》,《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