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潇湘”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H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潇湘”一词,在文学作品中屡见,但是解释不一。《柳河东集》(上海人民出版社)对柳宗元《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见寄》一诗中的潇湘,其注释是:“潇湘,二水名,在永州界。”《古文观止》(清吴楚材等选注)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对潇湘一词的注释是:“潇、湘,二水名,在九江之间。”这两个注释都有一个共同点:说明潇湘是指两条江,但地理位置都交待得很笼统。《古代散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对潇湘的注解是:“湘,流经湖南的湘水。潇,潇水,湘江的支流。”也说潇湘指的是两条江。
  把潇湘作为一条江或一条江的一段来解释的,有新版《辞海》。它的解释是:“湘江的别称,因湘江水清得名。”“或指湘江中游与潇水会合后一段,即‘三湘’之一。”为了说明前一个观点,该书还引用了《山海经》前面那段话和《湘中记》里的话:“湘川清照五六丈,是纳潇湘之名矣。”把潇湘作为一条江或一条江的一段来解释的,在一些唐宋文学作品的注释中也可以找到。
  把潇湘解释为泛指某一地区的也有。如新版《辞源》,对潇湘一词,就有“泛指湖南地区”的解释。它还以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一诗来证明这个观点。在《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里,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中的潇湘,其注解是:“潇湘,水名,在今湖南省。这里以……潇湘代表南方。”
  对潇湘一词,还有其它各种各样的解释就勿庸赘述了。
  虽然古今文人对潇湘一词的运用和解释如此之多,但根据作品的时代和作品中潇湘一词前后的意思,以及我们所掌握的古今地理知识细细分析起来,还是可以基本上弄清它的运用或解释的正确与谬误的。
  把潇湘解释为一条江,我认为在某些地方作这样的解释是对的。新版《辞源》写道:潇水“源出湖南蓝山县(疑是宁远县之误)九嶷山,北流零陵入湘江。古以此水与其上游之沧江并称营水,唐人始称潇水。”这个解释很有道理。在唐杜牧《兰溪》一诗中,虽写有“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可是在楚国大夫屈原的辞赋里,并无潇湘一词。可见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潇水,潇湘这些名称。《山海经》提到了潇湘。然而我国这部最古老的地理书,虽然传说是夏禹、伯益所作,实际上并没有那么早,而且也不会是成于一时、一人之手。这部书有晋郭璞注,可见在唐以前便已成型。《水经注》三八《湘水》中也有“(二妃)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潇者,水清深也”的话。郦道元是北魏时人,也在唐朝之前。这都说明在唐朝之前,潇湘中的潇字,仅作为湘字的修饰成分而被沿用。唐元结作过道州(今道县)刺史,他写的《右溪记》,有“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的话。这营溪指的就是营水,故道州在唐朝初期曾称为营州。我们能不能这样说,在唐朝中期以前的文学作品中,潇湘一词的原意指的就是湘水呢?
  柳宗元曾贬为永州(今零陵)司马。在他的《愚溪诗序》中,有“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的话,可见到了唐朝中期,营水已改名为潇水了。这一点,作过道州刺史的吕温,他的《道州秋夜南楼即事》一诗,也可以作证明。自营水改称潇水以后,潇湘一词便为文人所广泛运用。如在柳宗元的诗中,用了潇湘一词的就有四首以上。在他的诗里,潇湘一词,一般指的是潇、湘二水。如果他单写湘水,往往是写为清湘的。如“谪居去南裔,清湘绕灵岳”(《自衡阳移桂十余本植零陵所住精舍》)及“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渔翁》)等。因此我们能不能这样说,在唐朝中期以后的文学作品中,潇湘一词的原意,大多数指的是潇、湘二水呢?
  然而,对唐朝中期以后的文学作品中的“潇湘”,是不是就不能理解成单指湘水一条江了呢?我看也不能这,样。如《唐宋词一百首》在秦观的《踏落行——郴州旅舍》一词中的潇湘,与其解释为“湘水上游和潇水合流的一段”,倒不如解释为湘水更确切一些.
  将潇湘解释为湘江的一段,恐怕与三湘一词有关。在唐代的文学作品中,三湘一词也用得不少。多数泛指今洞庭湖南北,湘江流域一带。但也有一些地方志和辞书将三湘解释为湘水的三段的。如《湖南通志》十三《长沙府》就写道:“湘犹相也,言有所合。至永州与潇水合曰潇湘,至衡阳与水合曰湘,至沅江与沅水合曰沅湘。合众流以达洞庭。”有的辞书写道:“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潇湘,下游与水合流后称湘。总名三湘。”辞书中还有把潇湘、资湘、沅湘称为三湘的。总之都没有离开潇湘,都是把潇湘作为湘水的一段来解释的。
  有些书把潇湘解释为“代表南方”或“泛指湖南地区”,这也没有错。因为在原文中对潇湘一词的用法,起了修辞学上“借代”的作用。近年湖南电影制片厂采纳周立波同志的建议,改名潇湘电影制片厂,既保持了原意,也脱离了俗套,使人耳目一新。至于朱庆余在《南湖》一诗中,恐怕是把潇湘作为洞庭湖了。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根据原文的意思,把潇湘解释为潇水、湘水两条江,或解释为湘水一条江,或解释为湘水的一段,或解释为泛指某一地区,这都是正确的。但《唐诗小札》对潇湘一词的夹注,本人则认为值得研究。《唐诗小札》是这样写的:“古人对于雁的生活的了解,一般说来还是比较肤浅,以为雁在南方的归宿地是洞庭湖一带,所以雁和潇湘(潇水湘水汇合处,在洞庭湖南)经常连在一起。衡阳回雁峰的得名,也和这种认识有关。”这段话基本上是正确,但夹注一是把潇湘解释成潇水湘水汇合处,已属不妥;二是把潇水、湘水汇合处说成在洞庭湖南,更有地理位置上的错误。其实,潇水、湘水汇合处在零陵县城北,与洞庭湖相距数百里。从地理位置上看,如果因零陵县城是在洞庭湖以南的方向,便可以说潇水、湘水汇合处在洞庭湖南的话,那么说潇水、湘水汇合处在贝加尔湖南也是对的了?既然上文有“洞庭湖一带”,可见作者认为潇水、湘水汇合处是紧靠洞庭湖的。如果我们按照上面那段话阐述的意思,把《归雁》一诗中的潇湘解释为泛指潇水、湘水流域及洞庭湖一带,是不是会好一些呢?
其他文献
王国维《词话》素为学界重视,现就已问世的三种本子评《人间词话》笺注    一九六○年出版的徐调孚注、王幼安校订的《人间词话》是笺注本中的第一种,又叫通行本。该书的校注,主要是对《人间词话》中引用的诗词、文句一一注明出处,摘录整首诗词和引文全句段,让读者阅读时得到便利。在校注中,也触及到《人间词话》引用的诗词、文句的误写、异文之处,不过,只是在版本互校中谈到的意见,并不是校注者特意的阐发。通行本的可
一九八六年新年伊始,便传来消息,美国诗人、现年八十一岁的罗伯特·潘·沃伦(Robert Penn Warren)被指定为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桂冠诗人。  决定设立全美桂冠诗人这一称号的一项法律去年才在美国国会通过,从今年九月开始正式生效,持续一年或两年。授予沃伦这一荣誉是由于诗人对于“美国生活中的希望和毁灭所倾注的感情”,以及他的作品中所揭示出的“滑稽可笑、喜剧因素、暴力、虚饰以及崇高精神和英雄主义
一个富有性灵的作家,本身就是个文学人物,他的性格就是首动人的诗。诗作是诗人的注脚,是“血管”或“水管”的流出物。袁宏道说:“子畏诗文不足以尽子畏,而可以见子畏”(《唐伯虎全集·序》),堪称知音之论。唐寅自己也于诗文不甚为意,以为“后世知我不在此”。而能“尽子畏”的甚至也不是他的画和别的创作,而是他的人生形式。  他佯狂使酒、佻达自恣、奇情时发、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其性格就是首浪漫瑰奇的诗。“
经过漫长的居家“云备考”,推迟一个月的高考终于来了。这届考生的“人生大考”遇上了全球性的“疫情大考”,让2020年的高考显得格外不一般。为了让学生们更快放松下来、拿出更好的状态应对高考,各地学校绞尽脑汁展开各种减压方式,跳绳、跑步、吹气球,拍照、游戏、扔纸飞机 ……考生们开开心心、尽全力参加每一场减压活动。欢声笑语中不但缓解高考前的紧张情绪,也为彼此留下很多珍贵的回忆。同学们纷纷表示:“就喜欢这种
四百多年前,有一位亲王世子,在父王遭诬获罪后,筑土屋于宫门之外,席蒿饭蔬,孑孑独处十九年;及父死,他又力辞王爵,视名利如草芥,淡泊自处。在朝野引起极大震动,被称为“天潢中之异人”。他以执着的毅力、拖久病之躯,毕生从事科学和艺术探索,在乐律、天文、数学、计量、舞蹈等许多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我们留下了百数十万字的文化遗产。他一人独创六个世界第一,尤其是他创立的十二平均律理论,深刻地影响了世界音乐文化
自由本来是个美好的字眼。欧美有“不自由毋宁死”的说法,早在清末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传入我国了。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自由一词似乎成为一个贬义词了。西方有所谓“自由世界”。帝国主义国家搞过什么“自由欧洲”和“自由中国”之类的电台向我们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颠覆、破坏活动。在我们革命队伍内部,早在抗战初期,就曾批判过涣散组织、削弱纪律的“自由主义”,近几年来则是反对所谓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总之,
读了张德信同志和我商榷的《海瑞罢官事件真相》(载《读书》一九八二年第十期),使我得知有一康熙刻本《高文襄公文集》,而且也收录有我引用的《高文襄公全集》中的材料,有所得益。  我在那篇短文中就说到,过去只是根据一些正史以及徐阶、海瑞、张居正诸人的文集来探索海瑞罢官事件的真相,没有利用主要当事人之一高拱的书信等资料,所作判断,很不全面。张文认为我“仅凭高拱的一面之辞来判断这一历史事实”,这就误解了我的
近年来,词学研究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假若我们作个总体考察,可以发现,词学研究的范围基本上还局限在作家作品方面。对词学理论,特别是对有清一代大量词学理论著作的研究,除《人间词话》外,几乎还是空白。最近,齐鲁书社出版的《白雨斋词话足本校注》,为后人开展研究,作了相当有益的基础工作,正如程千帆先生在《序》中说的:“上不负作者之苦心,下有益于来学之佳事。”  本书的出版提供给我们一本迄今为止最完备
美国作家马丁·马尔蒂(MartinMarty)新作《在自己土地上的朝圣:美国宗教五百年》(PilgrimsinTheirOwnLand:500YearsofAme-ricanReligion)在美国受到好评。评论者认为,本书反映出他文笔优雅的特点。他从欧洲殖民者在美洲扎根一直讲到七十年代,讲述了各种各样宗教的传统,把一本美国宗教史讲得淋漓尽致,即使是了解这些材料的读者也会被吸引住。这本书唯一的缺陷
“我们的一切改革,都必须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利于调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和个人进行智力开发的积极性,有利于鼓励广大青少年,广大工人、农民和积极分子加速提高文化技术水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了求得有益的知识,更好地进行智力开发,可以有多种途径。《读书》编辑部就阅读中外古今的基本著作的问题,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五日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向在京的专家、学者请教。各位同志发言要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