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华传统师德的继承与当代师德的创新

来源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anw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传统师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传统师德是当代师德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当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当代教师个人品德修养的动力源泉.当代师德建设应继承"自我修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私无隐"等优良师德传统,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恪尽职守、服务学生,严谨笃学、不断创新等师德观念,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严谨治学、教学相长等师德内容和师德建设领导体制、评估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上创新.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WISC-Ⅲ的介绍和WISC-Ⅲ对美国天才、弱智儿童评 估的探讨,说明使用WISC测验,应注意:WISC的总体智商分数并非总具有实 际意义;言语智商与操作智商显著性差异的识别
都市文化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努力营造适应时代精神的人文环境 ,大力提升以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为重要内容的人文素质 ,积极倡导能够满足精神需求的人文关怀 The emphasis o
人类的认识不仅是理性因素的展开和实现,同时伴随着非理性因素的参与和渗透.非理性因素在认识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具体体现在选择作用、驱动作用、调控作用、创新作用
古典自由主义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面临着无法用其基本理念解脱的困境.密尔在秉承古典自由主义基本理念的同时,从社会这个更广阔的层面重新审视个人自由,提出了相对节制的个
社会规范或国家的意识形态何以转变为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人们颇为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农民流动为例,以分析社会评价体系为解释框架,得出社会评价是这两者进行转化的桥梁这一结论.
维新变法时期,在康有为、谭嗣同等都对理学展开了大力的批判和解剖的同时,宋恕却对理学的实质进行探讨和批判,他提倡恢复儒学的"经世"真义和以西学来发展儒学.这是儒学近代化
福山在中提到三个普遍史论者,却混为一谈,近代关于普遍史的论证方式至少有三种,这些论证都建立在对人性改造具有可能性的基础之上,也是文艺复兴以来高扬人性的产物.人类对于
五年制高职又称五年一贯制高职或五年制大专,是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培养的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由于这部分学生处在可塑性很强、充满情绪情感冲突的年龄阶段
回顾了算术能力发展的证据,用数量概念来描述算术能力的发展.从对数量及其意义理解深刻性的增加,操作数量熟练程度的增长来看出算术的发展.并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在和谐社会的视角下,培养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既是高校德育的职责所在,更是现实的需要.移情是个体由于理解了真实的或想象中的他人的情绪而引发的与之一致或相似的情绪体验,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