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149-01
摘 要 中职数学教学应该为学生的技能培养与走上社会服务,所以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观念与方法上改进,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根本转变。本文拟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指导三方面对中职数学教学的改革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求教于同行。
关键词 中职数学;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
中职学生数学相对比较差,而且数学内容的抽象性使得学生学习数学始终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学生对数学常常存有一种畏惧的心理,在学习上甚至产生了一些抵触情绪。我们通过分析发现在中职学校数学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数学中的公式没有作研究,这就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数学的课时较少,这使得教师与学生对学好数学,缺少压力与动力。按照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实用型的第一线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理论课和实操课正在逐步走向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达到和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数学课必须进行改革,数学课不仅要学到数学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就业打好基础。
1 改革教学内容
1.1 针对中职教学过程中的特点,我们应对数学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在主体内容保持不变,不影响数学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要根据不同专业作必要的调整或内容方面的增补,如电子专业的学生,对集合,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等方面的知识用的比较多,计算机专业更注重集合,逻辑数学,线性代数,图论等方面的应用,会计专业对数列,排列组合,概率统计的应用比较多,可根据各专业的数学课时量适当的选择课程和确定教材,由于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严密性和逻辑性,教材选定后,只可适当的降低难度,可略去证明和理论推导,注重结论的应用,而不应做大量的章节删减的处理,以免破坏教材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也会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知识不连贯而造成学习困难,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
1.2 注重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结合,增强数学与生活的贴近程度。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与数学有关的有趣的问题。由于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中职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因此教师应先由实际例子引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并使学生感到数学有广泛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 改革教学方法
2.1 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学生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认识不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能否对数学产生兴趣,主要依赖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和实际应用密切相关,因此、加强数学的实用性教学,拓宽对数学的认识,让学生懂得数学的价值,这无疑是诱导、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2.2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长处,任何长处都没有的孩子是没有的,问题的关键是要在每个人身上发现他独一无二的长处,帮助他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产生自豪感。”成就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动力源泉,它是一种内在的积极的情感因素,它能够引导进一步的深入的探索,也能够推动人在各个方面展开新的突破。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课堂内容的难易分配,更为重要的是用心发掘学生的优势和长处,哪怕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失败的现象,也要在适当的时候挽救学生受创的心灵,给他们继续探索的信心和勇气。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喜悦,享受知识带来的成就感和欣喜。
2.3 重视与专业联系。 中职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技能的掌握,而不是空洞的丰富的理论知识,所以中职数学教材必须要实事求是,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编制符合本专业的教材。例如:测试机械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就给学生一张图纸,要求学生理解图纸所表达的意思,然后利用数学知识通过运算,如计算角度、距离等,得出一些相关的数据,然后再按要求在车床上做一个工件,并可要求学生计算成本等。对工件的评价既测试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又使学生对车床的基本操作能力进行了测试,一举两得,让学生在学习和测试中感受到乐趣,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4 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悬念,有意创造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困惑,让学生去积极的思考,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工整清洁的板书、合理恰当的教学顺序都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的最佳途径。
3 学法指导
3.1 让学生愿想。教学时需要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愿意学。首先可以通过介绍问题的重要性来吸引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的好胜心来用特别方式解决问题,最后用激情的教学方式来增加学生的热情。
3.2 让学生能想。在学生愿意想问题之后教师则需要为学生创造想的条件,让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去思考,教师设置的问题必须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以免打击学生的自行心。
3.3 以练促使学生多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摆脱原来的那种“灌输式教學”方式,应该鼓励学生多家联系,并与学生互动,积极解决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
3.4 让学生会想。教师在讲解各类问题时,不能仅仅直白的至告诉学生解决办法,而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通过积极引导,介绍方式,鼓励学生自行研究解决。
3.5 课内外结合,引导学生想象。想象是创造的开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各种可能的机会来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对某一问题的开放性思考老促使学生想想思考,从而得到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灵感。
总而言之,针对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改革原有的教学方法,尝试新的教学内容,并创新教学指导方式,以此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明珠:中职数学教学探微,教育探索,2008年第5期.
[2] 贾庆华:现代教学中的学生观与教学观探讨,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年第11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149-01
摘 要 中职数学教学应该为学生的技能培养与走上社会服务,所以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观念与方法上改进,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根本转变。本文拟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指导三方面对中职数学教学的改革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求教于同行。
关键词 中职数学;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
中职学生数学相对比较差,而且数学内容的抽象性使得学生学习数学始终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学生对数学常常存有一种畏惧的心理,在学习上甚至产生了一些抵触情绪。我们通过分析发现在中职学校数学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数学中的公式没有作研究,这就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数学的课时较少,这使得教师与学生对学好数学,缺少压力与动力。按照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实用型的第一线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理论课和实操课正在逐步走向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达到和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数学课必须进行改革,数学课不仅要学到数学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就业打好基础。
1 改革教学内容
1.1 针对中职教学过程中的特点,我们应对数学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在主体内容保持不变,不影响数学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要根据不同专业作必要的调整或内容方面的增补,如电子专业的学生,对集合,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等方面的知识用的比较多,计算机专业更注重集合,逻辑数学,线性代数,图论等方面的应用,会计专业对数列,排列组合,概率统计的应用比较多,可根据各专业的数学课时量适当的选择课程和确定教材,由于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严密性和逻辑性,教材选定后,只可适当的降低难度,可略去证明和理论推导,注重结论的应用,而不应做大量的章节删减的处理,以免破坏教材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也会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知识不连贯而造成学习困难,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
1.2 注重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结合,增强数学与生活的贴近程度。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与数学有关的有趣的问题。由于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中职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因此教师应先由实际例子引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并使学生感到数学有广泛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 改革教学方法
2.1 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学生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认识不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能否对数学产生兴趣,主要依赖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和实际应用密切相关,因此、加强数学的实用性教学,拓宽对数学的认识,让学生懂得数学的价值,这无疑是诱导、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2.2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长处,任何长处都没有的孩子是没有的,问题的关键是要在每个人身上发现他独一无二的长处,帮助他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产生自豪感。”成就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动力源泉,它是一种内在的积极的情感因素,它能够引导进一步的深入的探索,也能够推动人在各个方面展开新的突破。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课堂内容的难易分配,更为重要的是用心发掘学生的优势和长处,哪怕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失败的现象,也要在适当的时候挽救学生受创的心灵,给他们继续探索的信心和勇气。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喜悦,享受知识带来的成就感和欣喜。
2.3 重视与专业联系。 中职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技能的掌握,而不是空洞的丰富的理论知识,所以中职数学教材必须要实事求是,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编制符合本专业的教材。例如:测试机械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就给学生一张图纸,要求学生理解图纸所表达的意思,然后利用数学知识通过运算,如计算角度、距离等,得出一些相关的数据,然后再按要求在车床上做一个工件,并可要求学生计算成本等。对工件的评价既测试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又使学生对车床的基本操作能力进行了测试,一举两得,让学生在学习和测试中感受到乐趣,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4 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悬念,有意创造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困惑,让学生去积极的思考,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工整清洁的板书、合理恰当的教学顺序都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的最佳途径。
3 学法指导
3.1 让学生愿想。教学时需要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愿意学。首先可以通过介绍问题的重要性来吸引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的好胜心来用特别方式解决问题,最后用激情的教学方式来增加学生的热情。
3.2 让学生能想。在学生愿意想问题之后教师则需要为学生创造想的条件,让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去思考,教师设置的问题必须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以免打击学生的自行心。
3.3 以练促使学生多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摆脱原来的那种“灌输式教學”方式,应该鼓励学生多家联系,并与学生互动,积极解决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
3.4 让学生会想。教师在讲解各类问题时,不能仅仅直白的至告诉学生解决办法,而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通过积极引导,介绍方式,鼓励学生自行研究解决。
3.5 课内外结合,引导学生想象。想象是创造的开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各种可能的机会来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对某一问题的开放性思考老促使学生想想思考,从而得到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灵感。
总而言之,针对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改革原有的教学方法,尝试新的教学内容,并创新教学指导方式,以此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明珠:中职数学教学探微,教育探索,2008年第5期.
[2] 贾庆华:现代教学中的学生观与教学观探讨,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