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传播力的提升路径

来源 :青年记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F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版行业“融合出版”已成为发展趋势.而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由于知识专业性、话语行业性和主题业态性等特点,形成传播的封闭式循环.新媒体时代,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需要积极构建与新媒体融合的“矩阵平台”、“内容平台”、“管理平台”,以此提升自身的内容生产和刊物品牌的传播影响力.
其他文献
建构中国电影史料学的倡议,意在改变中国电影史史料贫乏的状态,但是随着史料数量的增长,如何运用史料又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本文以有关意大利摄影师劳罗的两则史料为例,探讨中国电影史料学的方法论问题.本文认为,研究者需从制作者/纪录者、介质/媒介和文本/信息三个方面进行,辨析其目的、语境和可信度,让史料从多个方面更加充分地发挥证史、论史的作用.虽然后现代主义史学已经解构了一元化的宏大叙事,但并没有解构史料学方法论的必要性.相反,只有通过对史料进行充分、严密的考证,微观的、多元化的历史叙述才拥有坚实的基础,中国电影
典型人物报道作为唤起人们对主流价值观感知进而引发认同的重要叙事文本,在新时代“时代楷模”的报道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有关“时代楷模”王继才的报道作为典型人物报道叙事策略转变的样本,为未来典型人物报道叙事提供了借鉴.
面对深度报道不“深”等问题,媒体人要在转变深度报道理念、创新采写与发布方式等方面发力,力争创作出更有影响力、更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优秀作品.深度报道能力是传统媒体的基石,是核心价值所在,媒体应通过调整绩效考核机制、改革报道发布方式等,提高深度报道策划、采写、传播能力.
新媒介技术正逐步侵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媒介内容的空间概念淡化、时间概念增强.在新闻评论表达领域,党媒的评论选题和立意开始由传统单一的“公共领域”迈向“公共领域”和“日常生活领域”并存,同时开始规划“时间”,占领用户的“睡前”时段.
龙象塔位于南宁市的青秀山上,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历史十分悠久.rn龙象塔塔顶上的琉璃瓦是绿色的,墙是白色的.它非常高,一共有九层,每层的檐上都有八个角,每一个角下都挂着一个铜铃,我在心里算了算,呀,龙象塔一共挂着72个铜铃呢,难怪风一吹,就会响起美妙的音乐.我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地向上走,发现每一层看到的风景都不一样,这让我更想尽快到达顶层,去看看能看到什么样的景色.
期刊
古往今来,无数探险家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不畏艰险,去到人迹罕至的地方进行探险,为我们揭开了大自然一层又一层神秘的面纱.现在,让我们约上两个同伴,也去开启一场惊险而刺激的探险之旅吧!
期刊
VR新闻以360度全景画面与第一人称视角的沉浸体验突破传统报道模式,大大丰富了新闻传播的内容与形式.2015年起,国内媒体开始对“VR+新闻”模式进行尝试,其中专题报道作为我国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逐渐与VR技术紧密结合.本文以央视网“VR浸新闻”栏目专题报道为例,从呈现方式、传播特点、内容特色、受众体验等方面探讨“VR+新闻”模式在当前专题报道中的应用,并对如何进一步促进新媒体新闻报道的发展、平衡VR技术在专题报道中的应用展开思考.
从技能变迁的视角来看,随着新型媒介技术的发展,主持人正面临着“去技能化”的专业危机.但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主持人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以融合的方式进行“再技能化”,并且紧跟时代趋势,注重自身“多技能化”的培养.这条技能变迁的道路为主持人保持自身核心竞争力、提升自身专业价值等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中自媒体生产发布的短视频传播广泛,以碎片的形式拼凑完整的灾难景象.因其叙事主体从专业新闻生产的全知视角转为灾难经历者第一人称的内聚焦叙事,加之影像视听元素的放大效应,极易唤起观众的现场体验感并产生恐慌等负面情绪.专业新闻从业者在灾难短视频的影像叙事中要加强把关,对自媒体信息进行鉴别与释义,塑造英雄与仪式,凝聚民族共同体.
发展迅速的抖音影视类短视频建构起迥异于传统影视作品以及其他一般短视频的文化机制.它在传播群体上呈现出明显的分群和破壁特点,在传播影像上形成主位影像和客位影像兼备的特性,在传播形态上具有将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融为一体而又能加以区分的“别现代”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