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民俗文化教育的渗透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b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着教育事业的前进。而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民俗文化教育的渗透,在一定程度上能使我国民俗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生动化、兴趣化。文章作者从自身的经验出发,从增强小学语文教师的民俗文化意识出发,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民俗文化教育的渗透以及在课外教学中延伸民俗文化教育、开设民俗选修课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民俗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1-17
  课题项目:此文系湖南省“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基于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小学生汉语教学策略研究”(XJK016CZXX04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 芳(1978—),女,湖南常德人,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一、增强语文教师的民俗文化意识
  小学语文教材主要实现的是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教育与积累,其中对民俗文化的教育主要包括节日风俗、民居建筑、少数民族服装等。这些文化都是我国传统人民智慧的结晶以及传统知识的延续,在现阶段这些文化不仅仅代表着我国层次化、多样化的传统文化内容与形式,还代表着为人处世的准则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蕴藏着我国人民所传承下来的审美理念。民俗文化在近千年的时间中不断被融入新的文化知识,逐渐形成如今包罗万象的民俗文化,更是我国人民的精神支柱。以上民俗文化所包含内容在小学语文课本知识中得到体现,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我国对民俗文化教育的重视。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对教学中民俗文化教育的实施、结果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民俗文化意识,切实提升对民俗文化教育的认识与理解程度,将小学语文教学与民俗文化教育进行结合,进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民俗文化教育的渗透。特别是近代的发展中,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等的发展,都将对我国文化教育带来影响。最为明显的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结合,对民俗文化教育带来了挑战与发展,对此,小学语文教师更要将民俗文化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当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我国民俗文化所蕴含的魅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承。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民俗文化教育的渗透
  1.灵活把控教学内容
  教师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的了解,发现其中民俗文化教育的内容大多数都分散在课文重点内容之后,在结合教材对文章进行讲解时很容易忽略掉后文中民俗文化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对教学主要内容进行教学时,要兼顾后文中对民俗文化所描写的内容,并将前文与民俗文化内容结合进行教学,实现对教学内容的灵活把控,进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正文与民俗文化教育内容,要分清两者间的主次关系,从中寻找两者和谐相处的关键点,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下对教材中相关的民俗文化知识进行不断的过滤、重组、归纳、结合,将其中的重点挑选出来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框架,对课堂上教材的使用进行科学的安排,恰到好处地将民俗文化教育渗透到教学中。
  2.将民俗知识与体验相结合
  我国近千年的发展史中,每一个民俗节日、风俗等都有具体的由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上课当天遇上民俗节日,那么教师可以将民俗文化与之相结合进行简短的讲解。这种民俗文化教育的方式不仅能抓住将教学与民俗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契机,还能在课堂开始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可根据民俗节日来开展一日教学,在当天对节日的由来、风俗、习性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并且可以举办民俗主题班会、民俗赏析课等,让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对民俗文化知识进行了解,进而让学生提高对民俗文化学习的兴趣,并更加深入地去了解民俗文化。
  3.在作文教学中体现民俗文化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几个作文写作就是关于民俗文化的,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将写作教学与民俗文化教育相结合,并向学生展示出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在学生进行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加强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关注度。比如,在小学三年级的作文写作中,有个题目是《说说端午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时,可以从端午节的由来、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等进行讲解,使学生在主观意向上加深对端午节的了解,进而运用图片、谜语、成语等形式来深化主题,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而且教师可以准备“下水文”进行读议,进而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写作方式等进行实质性的分析,并让学生根据其中优秀片段进行仿写,发挥学生本身所具有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对文章进行“改造”,之后要对学生所仿写的句子进行反馈、评价,并鼓励将端午节描写得具有创意且内容清晰的学生。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又提升了学生对民俗文化的了解。
  三、在课外教学中延伸民俗文化教育
  課外教学中,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阅读的开拓,以及对学生视野的开阔,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民俗文化,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促进民俗文化在新一代中的传承。而所谓的延伸性阅读是指在课文教材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对课外知识的学习,使得学生通过更多的学习方式去掌握更为丰富的汉语字、词、成语等的基本使用,进一步提高理解、学习文本的能力,进而将这些学习到的能力运用在教材的学习过程中。比如,王维曾写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中描写的是重阳节,重阳节在农历的九月初九,在民俗文化中每逢重阳节人们要登高,因此又被称为“登高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一起被称为我国四大祭祖节日,在重阳节中民间的风俗有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等。教师可结合以上的基础内容让学生学习王维的这首诗,在学生具体掌握后可以让学生对相关的诗、词、文段进行寻找并自学,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加深对重阳节的认识,从而感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开设民俗选修课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认识与记忆的阶段,因此,在现阶段小学语文课本的使用中,教师会发现小学语文课本包罗万象,涉及的知识面也非常的广,可以说是全方位的知识培养。但是小学生的心智发展不成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也非常的有限。学校可以开展与民俗文化相关的选修课程,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对教师的知识面进行拓宽,加深教师对民俗文化、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促进教师有关民俗文化教育方向的发展。而小学生在选修课中切身地对民俗文化进行体验,可拓宽知识面,感受民俗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所沉淀出的魅力、精髓。学校在开展民俗选修课程前要制订一个良好的教学模式,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形成鲜明的民俗文化教育特色,并推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民俗文化教育的发展。
  五、结语
  伟大的哲学家休姆曾说过:“习俗是人生的伟大的向导。”因此,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有必要不断将民俗文化渗透其中。学校是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主渠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优秀的民俗文化,让学生建立更加健全的人格,继承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另外,教师在将民俗文化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时,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增强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何 芬.关注民俗文化 丰富文章底蕴[J].学语文,2015(4):36-37.
  [2]张海霞.将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中[J].中国校外教育,2015(25):100.
  [3]陈惠忠.民俗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基础教育研究,2015(6):26.
  [4]梁春莲.小学语文教学中民俗文化教育的方法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51-152.
其他文献
摘 要:现今社会,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网络已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网络技术可应用于教学,丰富教学手段与内容。小学生已初步形成自身价值观与学习习惯,在语文课堂上也有了自己的学习侧重点与方法,教师想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需要从内容与手段上进行创新。文章就小学语文的课内扩展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网络环境;课内扩展阅读;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
参与民主因具有保护性功能、教育功能和整合功能而备受赞誉,但是参与涵盖了从“决策”到“在场”的多层含义,不同层次的参与,其发挥的功能及其程度也不相同.我国的城市社区参
共享发展理念为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思维导向。文章从共享理念的意蕴出发,分析共享发展理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内在切合性,结合当前
高中阶段,遇到一位润物无声的班主任是学生的幸福,能够获得学生的信任也是老师的幸福。高中班主任,应该真正拥有理性智慧的管理、幽默亲和的气质、尊重个性的胸怀、面朝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