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的古典新生《人体文化——古典舞世界里的中国与西方》读悟

来源 :戏剧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lianl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典舞”,当今舞蹈界备受关注的一个名词,由它引来的种种思考成为整个舞界讨论的焦点。发展也好、回归也好,人们众说纷纭,喋喋不休。一个中国首届“中国古典舞高峰论坛”竟然也无法明晰地给出答案,但是由此带来的对众多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则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古典舞未来发展的希望。作者通过对《人体文化——古典舞世界里的中国与西方》一书的读解,深受启发,从而产生了对中国古典舞发展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人体文化——古典舞世界里的中国与西方》一书由谢长、葛岩著,1987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从文化的角度出发,运用对比的方法,通过大量的资料,揭示了中西古典舞蹈在历史演化中呈现的逆反取向和形态差异及这种差异类似产生的审美意识和心理追求等方面的文化根据,展望了在文化冲突、融合的大趋势下,中国舞蹈的未来命运,对于舞蹈研究、比较文化研究工作具有重要启示和参考价值。在当前这种形势之下,更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扬长避短借鉴发展——中国古典舞的突破
  
  全书内容齐整、结构明晰、观点鲜明。作者从影响中西舞蹈发展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出发对中西古典舞的差异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阐释。在回溯舞蹈文化演进中的逆反现象时,作者以中西古典舞在其历史进程中的侧重表现与侧重再现为线索,论述了中西古典舞在其发展历程中的“扬弃”与“被扬弃”。进而阐明了舞蹈是一门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的艺术形式,在本质上,其观念应是表现性的,在其自身发展及与其他艺术的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中,舞蹈应保持自身的本质特色,绝不能消融在其它艺术形式之中。而后,作者找寻了导致这一逆反现象的内在成因,即对比形态水平下的心理差异,从心理的层面阐释了中西方文化和审美的差异所带给中西古典舞本质的差别。作者明确指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审美角度的不同,导致了中西古典舞有着不同的形态,即“内聚性”形态和“外拓性”形态,直观上表现为外在姿态上的“拧、倾、圆、曲”与“开、绷、直、立”。作者在书中运用了大量的动作典范来说明其形态上的差异性,并且通过对中西方在诗歌、戏剧、绘画、书法、建筑等艺术方面以及哲学意识方面的分析、对比和总结,指出“它们是两类不同的文化精神在人体动作姿态上的投光,是两种不同的身体的文化”。在分析了中西古典舞在历史演进中的逆反现象和其形态上的心理差异之后,作者更为关注的是中国古典舞的现状与未来。通过对古代舞蹈的两次复兴运动的回顾,分别从舞蹈动作形态、舞蹈教育领域以及涌现出来的大量的舞蹈作品等方面介绍了中国古代舞蹈在当代中国的盛况,与此同时,也指出在这兴盛的背后所暗含的挑战,即西方芭蕾和第二次复兴运动的产物——新古典舞所带给古代舞蹈的巨大冲击,并指出未来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既要面向西方又要寻溯远古,从而走出一条既追求自身个性又能多方位汲取的兴盛不衰之路。
  
  二、立足本色 纵向挖掘——中国古典舞的延伸
  
  时下,中国古典舞正面临着如何既面向西方又寻溯远古的问题,这条既要追求自身个性又要多方位汲取的兴盛不衰之路显然正在遭遇坎坷,如何摆脱这种境地,求得正确地发展方向已经成为人们思考的焦点。而在读过本书之后,我也有了些许浅显的感想。
  中国古代舞蹈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在从先秦到汉唐,从宋元到明清,随着时代的变化,随着戏曲艺术的产生发展,舞蹈逐渐失去了其往日的辉煌和独立地位,最终只得在被戏曲的吸收和扬弃之后存活下来。虽然新中国的舞蹈家们将其从戏曲中发掘出来,并尽力使之再度独立出来,以中国古典舞的名义出现在当代中国的舞台上,但事实上正如作者所说:“他已经是一种被戏曲依据自身的要求选择过的、咀嚼过的舞蹈,它是往日光荣的记忆,是被滤化过的遗迹。”因此说中国古典舞蹈是一种“被扬弃”了的舞蹈;而西方芭蕾则恰恰与之相反,虽然从其诞生伊始它便与强大悠久的西欧戏剧传统结合起来,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地借助于戏剧,但是它却能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如文中作者所讲:“以戏剧的名义,改革家们摈弃了歌唱、对白等非舞蹈的表现手段,摈弃了哑剧化的倾向,使音乐、服装、布景等表现手段都服务于舞蹈、统一于舞蹈这一中心下面,并不断地抵制着芭蕾空洞浮华、炫耀技术等陋习。”西方芭蕾在这种不断标举“戏剧化”的进程中,非但没有被再现的叙事的戏剧所吞没,反而借助于戏剧,不断地“扬弃”着非舞蹈的因素,不断地纯化自己,直至使自己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的境地足以引起人们的深思。对于任何一种事物的发展而言,它都必须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之上去吸收和借鉴其他事物,即“扬弃”与“被扬弃”之间存在着如何去把“度”的问题。“过”与“不及”都是不合乎事物的发展规律的。设想如果在当时中国古代舞蹈不从“表现性”滑向“叙事性”,而是始终保持自己长于抒情的本质特色,依据合乎自身发展的需求去吸收、去借鉴,那么就将是另外一种全然不同的情况了。所以说,舞蹈艺术之间以及舞蹈艺术与其他艺术之间的横向吸收要以中国古典舞为戒,要向西方芭蕾学习,在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同时。把握住其中的尺度,要有坚强的意志力,永远保持其自身的特色,从而达到获得自身“纵向”拓进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向它者的消融,也只有这样才能永远做自己。
  
  三、汲取营养 横向拓宽——中国古典舞的深化
  
  众所周知,现象是本质的外在表现。中西古典舞形态上的差异溯其源头应在于它的内在心理差异,而这种差异是由巾西方文化意识和审美角度的不同而产生的。中国在古代是一个封建大国,其政治、经济与文化意识等诸多因素造就了其特有的那利,含蓄、保守、内敛的民族传统与审美意识。而西方国家经济的相对发达则导致其政治、文化以及大众心理的开放与豁达。因此在两种不同的时代环境下所产生的那种人文意识与审美心理也就截然不同。表现在舞蹈上即形态的“内聚性”与“外拓性”。如巾西古典舞蹈的标志性动作“射燕”与“Arabesque”,其表现形态与所蕴含的韵味迥然不同,从而导致风格各异。由此可见,地域之问、民族之间,欲异于它者,走自己特色之路,就必须抓住自己的灵魂,不断地从自身的文化底蕴中汲取营养,从而获得发展的不竭之力。当下的中同古典舞亦是如此。巾国独特的传统文化定是它的根基,切不可脱离它而独自谋生,否则只会逐渐凋零、逐渐枯竭。
  在当前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高度发展社会背景之下,舞蹈艺术的发展受到了包括社会思潮的演变、社会环境的变迁等等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下舞蹈艺术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已经呈现出种种劣势,突显出种种问题。例如,当前的社会发展盲目地效仿西方,而在这一追随的过程中丢失了自己诸多极具价值的东西,这种境象在舞蹈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也依稀可见。之所以现在对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倍加关注,也正是因为意识到了中国古典舞自身特色的渐趋消融。因此对于舞蹈艺术,特别是中国古典舞而言,必须要调整好自己的位置,以自身的文化底蕴为源泉,从中不断汲取、不断成长壮大,从而在自身纵向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而又充分的横向吸收,以保证长足的繁荣的发展。
  总而言之,眼下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是具有挑战性的,只有让我们的古典舞在现代的发展语境中,突破束缚自身发展的传统桎梏,大胆借鉴,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不断延展完善自身体系,才能使我国古典舞重获新生。
其他文献
介绍了建德市自然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资源与野保管理工作的现状,指出野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去年底,平武县县人民政府出台《平武县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实施办法》,并下发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遵照执行。
近年来,我们在审计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如内部控制薄弱、财务混乱等。对此,我们特提出下列对策:
人生若只如初见,首次的相遇总是美好而又充满惊奇.无论是人与人,还是人与其他的事物。就像一个人遇到演戏这个职业,或许就在那么一瞬间,就在她还似懂非懂、懵懂于世的年纪,那初见的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指导演员创作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以“体验艺术”为创作目标的演员创作。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我们必然会涉及到一个与此直接相关联的复杂的问题,即科学地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为高科技中小企业增添了新的融资方式.但目前看来该贷款方式在运作中存在很大问题。我们认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推广的难点在于对知识产权的估值和知识产权的变
一、基层“城市低保”工作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在对“城市低保资金审计中发现.此项资金管理存在不少问题
自信、热情、大方,追求完美,乐于倾听,这是山东省话剧院演员王玉娇对生活中的自己的评价:而对待话剧和舞台艺术,王玉娇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这种认识和理解,都源于她对话剧艺术发自
采用知识竞赛方式,将其运用于方剂学教学改革中,并用问卷调查形式对知识竞赛法在方剂学教学改革中的运用进行量化评估,以期了解该教学方法在学生层面的认同度、支持度,为进一步探
近年来,我们对国有投资的建设项目进行审计时发现,建设单位购建固定资产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交通局在修建公路时,施工单位将购买的压路机、洒水车、混凝土拌和车、灌浆机等计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