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学校业余训练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ow2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从短距比赛中,可以发现许多短距运动员前程速度快,后程速度明显减慢,动作技术变形的现象。这是学生速度耐力差的表现,在我们基层学校运动员速度耐力差表现更为突出。因此,如何提高速度耐力训练是我们业余教练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研讨速度耐力训练的方法、手段,以达到提高短距离运动水平。
  
  二、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训练实践进行探讨。
  
  三、分析与讨论
  
  1.短距的供能特点
  短距离的运动成绩取决于运动员的运动过程工作肌肉群的收缩力量和肌肉收缩的速度,而这一切与肌肉的能量供应有密切的关系。
  200米的起跑,起跑后的疾跑和途中跑,肌肉收缩的能源主要是无氧代谢中ATP—CP系统(ATP三磷酸腺苷、CP磷酸肌酸)供能,它能一开始就进入工作,保证在起跑后发挥最快速度,在2—3秒时达到最大值。
  2.速度耐力训练的手段
  在训练中我从不急于求成,把跑的技术分成以下三个环节来抓。其一是认真细致地抓好跑的辅助练习,用得比较多的是A.快速小步跑,B.直腿扒地跑,C.后踢折叠跑,D.小步后踢跑,E.小车轮跑等,这些练习几乎在每次训练课的准备活动时都要做。其二是将一些辅助性练习融入到跑的过程中,如50-100m的三步一折叠跑,或三步一抬摆跑,或者在场地有氧练习训练课时,在跑道上完成一些快节奏的辅助练习,弯道上则慢跑等。其三是在其训练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在第二次训练课中途跑的过程中用“语言刺激法”提醒他们,跑的技术出现了什么毛病,让其马上加以改正,再与他们一道分析出现的错误,提出纠正的方法。
  速度耐力是指保持最高速度的能力。在短跑比赛中,后程减速、动作技术变形都是由于速度耐力差造成的,产生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无氧代谢能力下降,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疲劳,心血管系统和运动器官机能下降。因此,在进行速度耐力训练时,应着重发展无氧供能系统(磷酸源系统和乳酸系统)的能力。无氧耐力水平越高的运动员,能耐受的血乳酸水平也越高。提高速度耐力就是要提高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统和运动器官在缺氧条件下,保持长时间快跑的能力。下面是我对章伟、黎莉同学在200米的速度耐力训练时所采用的办法:
  (1)长距离间歇跑。如150m、250m、300m×2~3组,每次间歇时间2′,每组间歇10′,运动负荷控制在85%左右。
  (2)短距离间歇跑。如60m、100m、150m×3组,每次间歇时间1′,每组间歇8′,运动负荷控制在90%左右。
  (3)长短距离相结合的间歇往返跑。根据运动员特点,选择相应距离。如①300m 100m×3组;②100m 50m×4,长距离跑后间歇1′,然后全速跑短距离,每组间晚饭6~8′,运动负荷控制在85%左右。
  (4)固定距离的反复跑。如120m×组,250m×3组,800m×4组等,每次间歇时间6~4′,运动负荷控制在85%左右。
  (5)梯形反复跑。如50m 100m 150m 250m 150m 100m 50m×2~3组,每次间歇2′,组间间歇10′,运动负荷控制在85%左右。
  (6)利用龙山道路进行上下坡变速跑。如30m快 40m慢 60m快 40m慢 60m快×2~6组,组间间歇10′,运动负荷控制在90%左右。
  (7)长距离跨步跳。如60m×4组、100m×3组,组间间歇3′~10′。
  (8)计时跨步跳。如80m×4组、120m×3组,组间间歇3′~10′。
  (9)拖车轮外胎的后蹬跑、加速跑。如60m×5组、100m×4组,组间间歇6′,重量控制在10~20km。
  (10)力量练习。利用杠铃及其他器械的练习来发展上、下肢、腰腹等力量。
  3.速度耐力训练要注意的事项
  (1)计划性、渐进性、安全性、交替性
  (2)速度耐力训练的效果
  据国外文献记载,速度素质在10~13岁时间增长率最大,如不从事训练,14岁以后增长率就逐渐变慢,16~18岁以后不再出现明显增长。还有资料介绍:男生在8~13岁时速度的提高最快,15~16岁次之;女生在9~12岁时速度提高最快。高中阶段的年龄一般在16~19岁,大都已过速度发展的敏感期。因此,笔者在分析章伟、黎莉运动员的特点后,把发展速度耐力作为提高200m成绩的突破口。在近几年对章伟、黎莉的速度耐力速度训练中,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促进了200m成绩的提高。(见表一)
  
  
  四、训练中的恢复措施
  
  现代田径运动训练中的负荷不断增大,运动员有机体的疲劳也在不断加深。根据运动训练学理论:没有训练就没有疲劳,没有疲劳就没有运动成绩的提高。过度疲劳反而导致运动成绩的大幅度下降。本人在训练中以超量恢复的原理为理论依据,按运动员个人能力水平找出大负荷训练后超量恢复的时间,大量采用小周期、短节奏的安排及时掌握训练过程,及时调整。运动恢复不能简言之让队员休息,它应该使运动员在训练课每一单元每一负荷,训练课及训练周期之后用合理的正确的恢复方法,在物质构成和机能上得以更新和补充,然后再加强一系列完整程序。我主要采用了“理暗示、训练计划负荷的合理调整、变换训练环境,融入趣味内容、训练课后的放松手段”等办法进行。
  作为一名教练员,抓住项目的最根本特点,找出训练的关键和主要问题加以解决是提高该项目水平的关键所在。速度耐力训练虽枯燥、乏味,但只要教练员让运动员树立信心,明确速度耐力训练的目的意义,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速度耐力定会较快长进,200m成绩定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其他文献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成果,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关注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数学教学永恒的追求目标。    一、确立全面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科学设定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基本保证。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做到:    1 准确钻研解读教材。  教学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这表明对话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表明了教育已步入对话的世纪。    一、对对话的认识    1.涵盖现代教育  平等。平等对话
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更愿意看到小学生在美术课堂学习中自由阐述自己的想象和观点,即使其勾画可能不够清晰、推理不够严密,甚至结论可能存在谬误之处,但却是小学生个人创造的结果。在美术学习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鼓励和引导小学生对创作一幅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做出个人的判断,使学生在多样观点的交流、碰撞和融合中积极思考,更新知识,在观察中想象,在实践中创造。    一、美
公开课《线段、直线和射线》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课堂总结时,意想不到的局面出现了。  我问学生:“如果你是线段、直线或射线,你会怎样介绍你自己?”对这个问题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争先恐后地回答。  其中一位学生是这样介绍的:“在‘线’的大家庭里,住着三位好兄弟:老大叫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老二叫射线,有一个端点并且可以向一方无限延伸;老三叫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比射线长,射线比线
在语文教学当中,阅读教学是每个教师必须跨过的一道坎,传统的分析过于烦琐枯燥,学生学得痛苦不堪。怎样把它上得既有趣又能使学生学有所得?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运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然而,实际教学中。有几个教师能有条件每节课都在多媒体教室中上课?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各种手到即来的事物,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
低结构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它能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深度思考力的发展。低结构材料的投放会使美工区域游戏更加丰富多彩,让徜徉在创造天地里的幼儿拥有一个快乐、自主的童年。  一、走进低结构材料,聚焦其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一个人最需要培养的能力主要有两种,一是学习能力,另一种是创造力。学习是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创造力则更需要后天的激发和培养。美国创造性思维研究专家托伦斯发现,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齐佩尔说:“人类需要科学表达外界,也需要艺术表现内心的情感,音乐是最能直接表达人类感情的,它不需要任何媒介,比语言更为直接。”音乐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音乐教学要突出的特点是以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音乐课是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艺术课之一,它伴随着学生们健康
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教师们往往引导学生用切并的方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让学生明白求圆柱的体积的方法和长方体的一样,都是用底面面积乘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  课上,我看到同学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圆柱形物体。便问:我们已学过了求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你知道你们手中的圆柱的体积怎样求吗?我以为学生不会知道,想提出这样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出问题后,我指导学生看书,给他们演示圆柱体
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执教的《中括号》一课,华老师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创造性地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缜密的教学设计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最令我难忘、最令我感动的却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小小的细节。  为了让学生了解中括号产生的必要,华老师给大家出了一组数:18 2 3 6=81。要求学生添上适当的数学符号,使等式成立。学生很快有了答案:18÷2×(3 6)=81。这时,华老师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由于我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们学校强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改革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在新课程目标上,要求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在课程内容上,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动态,强调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统一;在课程要求上,要求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课堂教学体现了“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