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是从事教育工作者的奋斗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关键词:有效性;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如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呢?初中各年级有其侧重点,怎样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有效指导,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大致有这样一个规划:
一、初一: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小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要求等方面的不同,产生了数学学习的障碍。摆在我们初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初一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与教法改革同步,指导学生过好“读”“听”“思”“记”“做”五关,应从开学第一天抓起,持之以恒,协调开展,实现素质教育的宏伟目标。
1.指导学生“读”课本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读课本的指导,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翻译,帮助学生建立、转换与使用数学语言,让学生理解数学内容,而且还应重视指导学生怎样去读。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1)粗读。粗略懂得教材内容及其重点、难点所在,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记号(以便求教);(2)细读。根据每章节的学习要求,仔细阅读教材内容、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的实质及因果关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3)研读。对例题的学习要求“做”(尝试解题)、“核”(解题方法比较)、“归”(归纳步骤,领悟原理)、“变”(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完整认知结构,在阅读过程中要做到把一个个句号变问号,再把一个个问号变句号,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
2.引导“听”,开导“思”,传导“记”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入及知识的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要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做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務的。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
3.指导“做”
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备教改辅,却忽视对学生做作业的指导。很多学生的作业书写条理混乱,究其原因是教师在起始时不重视作业的指导。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精心指导学生做作业有助于其驾驭知识、正确解决问题。为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四点:(1)要指导学生学会将数学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因为数学符号是数学演算推理的前提;(2)要善于指导学生在学会推理的同时学会书写表达,以使他们在反复训练中熟练掌握常用的书写格式(尤其是几何证明的推理格式);(3)要指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分析作图,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直观图形,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4)要指导学生经常自我检查作业,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找出缺点及原因。
二、初二:有效防止学习的两极分化,转化数学差生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中学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相当一部分“差生”,特别在初中二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如何防止学习的两极分化,转化“差生”?
1.教师对“差生”的尊重和接纳,是使他们轻松愉快学习的重要条件
一般来说,差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经受不住刺激,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不揭短。差生有一个怕遭冷落的共同心理。因此,只有对差生抱有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热爱学生,融洽的师生感情是转化差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爱生的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
2.改进教法,加强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差生思维能力差,因此根据教材的不同特征,教法上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讲课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量降低学习坡度,分散难点,给予模仿性练习的机会。
3.加强思想教育,培养激发差生的学习动力
一般说来,差生的学习动力不足,他们往往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经常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也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更缺乏学习的信心,认为“努力也学不会”,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
4.降低要求,减轻作业负担,帮助差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对于数学作业,应以课本为主,不搞偏题、怪题,不搞题海战术。题量要适中,可以结合学生能力,拉开档次,不搞一刀切。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三、初三:注重新课中渗透旧知,复习中寻找新突破口
初三上学期,讲新课,听课时一定要紧跟着老师,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要着重听,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到了下学期系统复习,课堂上要积极地独立思考,把整理的知识框架、解题思路,转化为自己的思维,并通过一些练习题加以巩固。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问,不留问题过夜。
1.教师要熟读大纲,研究教材,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仔细推敲,精心钻研,吃透要领,并对所学过的知识重新组合梳理,精心研究教法,在掌握学情基础上,设计出适合学生的独特教学方案
2.应加深对概念的记忆和理解
数学的特点是由大量的概念、定理、公理组成的知识体系,新教材的编排是把知识点分散到各个阶段。因此,复习时应要求学生熟记定义、定理,明确概念的内涵外延,掌握辨析各个概念之间的本质和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纠正原来模糊的认识。上课应将各章节内容重新组合,分条划块,纵横结合,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3.要合理设置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例题和练习题
对于概念定义法则的复习,选例题时应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紧扣定义、定理、法则。
4.例题设置要有一定的拓展性和变通性
如对于命题“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加上条件“对角线互相垂直”可改为“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再加上“对角线相等”的条件可得“对角线互相平分、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去掉“垂直”后可得“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要通过条件或结论的改变使问题步步深入,层层递进,从而得到更深层的结论方法。
5.练习题设置要有针对性
由单一到综合,训练难度要小,要有层次性,使学生不感到特别困难为宜,做完要有成就感,以便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要进行综合训练
学习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仅为了巩固,更重要的是提高。在对知识的理解运用上,教师要立足课改,以新的教学理念,设置综合训练题,促进学生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总之,有效教学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与创新,熟练地运用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课标所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数学:初中版[J],2005(3)-2005(10).
[3]初中数学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振华中学)
关键词:有效性;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如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呢?初中各年级有其侧重点,怎样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有效指导,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大致有这样一个规划:
一、初一: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小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要求等方面的不同,产生了数学学习的障碍。摆在我们初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初一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与教法改革同步,指导学生过好“读”“听”“思”“记”“做”五关,应从开学第一天抓起,持之以恒,协调开展,实现素质教育的宏伟目标。
1.指导学生“读”课本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读课本的指导,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翻译,帮助学生建立、转换与使用数学语言,让学生理解数学内容,而且还应重视指导学生怎样去读。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1)粗读。粗略懂得教材内容及其重点、难点所在,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记号(以便求教);(2)细读。根据每章节的学习要求,仔细阅读教材内容、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的实质及因果关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3)研读。对例题的学习要求“做”(尝试解题)、“核”(解题方法比较)、“归”(归纳步骤,领悟原理)、“变”(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完整认知结构,在阅读过程中要做到把一个个句号变问号,再把一个个问号变句号,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
2.引导“听”,开导“思”,传导“记”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入及知识的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要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做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務的。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
3.指导“做”
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备教改辅,却忽视对学生做作业的指导。很多学生的作业书写条理混乱,究其原因是教师在起始时不重视作业的指导。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精心指导学生做作业有助于其驾驭知识、正确解决问题。为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四点:(1)要指导学生学会将数学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因为数学符号是数学演算推理的前提;(2)要善于指导学生在学会推理的同时学会书写表达,以使他们在反复训练中熟练掌握常用的书写格式(尤其是几何证明的推理格式);(3)要指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分析作图,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直观图形,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4)要指导学生经常自我检查作业,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找出缺点及原因。
二、初二:有效防止学习的两极分化,转化数学差生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中学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相当一部分“差生”,特别在初中二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如何防止学习的两极分化,转化“差生”?
1.教师对“差生”的尊重和接纳,是使他们轻松愉快学习的重要条件
一般来说,差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经受不住刺激,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不揭短。差生有一个怕遭冷落的共同心理。因此,只有对差生抱有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热爱学生,融洽的师生感情是转化差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爱生的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
2.改进教法,加强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差生思维能力差,因此根据教材的不同特征,教法上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讲课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量降低学习坡度,分散难点,给予模仿性练习的机会。
3.加强思想教育,培养激发差生的学习动力
一般说来,差生的学习动力不足,他们往往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经常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也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更缺乏学习的信心,认为“努力也学不会”,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
4.降低要求,减轻作业负担,帮助差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对于数学作业,应以课本为主,不搞偏题、怪题,不搞题海战术。题量要适中,可以结合学生能力,拉开档次,不搞一刀切。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三、初三:注重新课中渗透旧知,复习中寻找新突破口
初三上学期,讲新课,听课时一定要紧跟着老师,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要着重听,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到了下学期系统复习,课堂上要积极地独立思考,把整理的知识框架、解题思路,转化为自己的思维,并通过一些练习题加以巩固。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问,不留问题过夜。
1.教师要熟读大纲,研究教材,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仔细推敲,精心钻研,吃透要领,并对所学过的知识重新组合梳理,精心研究教法,在掌握学情基础上,设计出适合学生的独特教学方案
2.应加深对概念的记忆和理解
数学的特点是由大量的概念、定理、公理组成的知识体系,新教材的编排是把知识点分散到各个阶段。因此,复习时应要求学生熟记定义、定理,明确概念的内涵外延,掌握辨析各个概念之间的本质和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纠正原来模糊的认识。上课应将各章节内容重新组合,分条划块,纵横结合,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3.要合理设置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例题和练习题
对于概念定义法则的复习,选例题时应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紧扣定义、定理、法则。
4.例题设置要有一定的拓展性和变通性
如对于命题“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加上条件“对角线互相垂直”可改为“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再加上“对角线相等”的条件可得“对角线互相平分、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去掉“垂直”后可得“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要通过条件或结论的改变使问题步步深入,层层递进,从而得到更深层的结论方法。
5.练习题设置要有针对性
由单一到综合,训练难度要小,要有层次性,使学生不感到特别困难为宜,做完要有成就感,以便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要进行综合训练
学习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仅为了巩固,更重要的是提高。在对知识的理解运用上,教师要立足课改,以新的教学理念,设置综合训练题,促进学生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总之,有效教学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与创新,熟练地运用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课标所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数学:初中版[J],2005(3)-2005(10).
[3]初中数学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振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