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383-(2010)12-0019-03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2009年度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集到的128例ADR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 结果:128例ADR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65岁以上老年患者占总例数的57.8%。给药方式中,静脉滴注引发的ADR最多,口服第二。涉及的药品种类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是心血管药物,中药位列第三。引起ADR的抗感染药中,喹诺酮类药物占首位,头孢菌素类药物居第二位,依次是林可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类。ADR的临床表现形式呈多样化,但以过敏、消化系统反应比较多见。结论:我院ADR的发生以女性、老年患者居多,其临床表现多样,发生因素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相关。应加强对ADR的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统计分析
Analysis on 128 Adverse Drug Reaction Case Reports
Zhu Li-ming,Jin Jian,Jin Zhi-gui,Wu Fei-hu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occurrence of ADR in our hospital and analyze its correlative factors. Methods: The 128 case reports of ADR collected from Jan 2009 to Dec 2009 in our hospital and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Of the 128 patients, Females were more than males. There were 57.8% of patients who were older than 65.Most of them were resulted from i.v which accounted for 61.72%(79 cases),induced by p.o which accounted for 36.72%.Antimicrobial drug was the first of all the drugs involved in the present study, and the next one was cardiovascular drugs. The third category wa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all the antimicrobial drugs, Fluoroquinolones was accounted for 48.08% of that of ADR induced by Antimicrobial drug. The second were Cephalosporins. Various ADR were discovered. Of the 128 ADR cases, most commonly manifested itself in the anaphylactic reaction. Conclusions: The ADR of female and older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occurs commonly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ADR varies. The occurrence of ADR is related to many factors, such as age of patients, administration route and category of drug. ADR monitor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knowledge of ADR should be publicized so as to lessen and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ADR.
【Keywords】 adverse drug reactions;monitoring;analyzed statistically 近年来,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危害的严重性正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1],发达国家纷纷加强了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我国于2004年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以来。ADR的监测得到不断加强,广大医护人员越来越认识到报告和监测ADR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质量和医疗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确保人们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我院为三级甲等医院,已将ADR的监测纳入到临床药学的日常工作中。现将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我院呈报的128例ADR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本文资料来源于我院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期间,各科室自发呈报,剔除内容填写不完整和内容重复的,并上报符合要求的128例ADR。采用描述性的分析方法,对发生ADR的患者在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多项指标进行分析处理。
2结果
2.1ADR发生率与患者年龄性别的关系:从表1看出,不同年龄段患者均有ADR发生,其中65岁以上患者发生率最高,占57.8%。男性患者52例,占总例数40.63%;女性患者76例,占总例数的59.37%。女性多于男性。
2.2ADR涉及药物品种及分布:根据《临床用药须知》分类方法,将收集的128例ADR涉及的药物进行分类统计,引起ADR的药物分布广泛。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高,为40.63%;其次是心血管药物,占23.44%;中药和营养药物分别为第三、四位。ADR发生少见的有抗疟药物、解热镇痛药物和消化系统药物等。详见表2。
3.1 ADR与年龄的关系:上述统计结果显示,2009年来我院ADR发生的人群分布主要集中在中老年患者,以65岁以上患者最多,共74例,占57.8%。由此可见,年龄是影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与老年患者血浆蛋白浓度减少,与药物结合能力降低,同时肝、肾功能减退,特别是肾小球率过滤的降低和分泌功能的减弱,使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速度减慢,易引起药物蓄积导致ADR发生。许多老年患者常患有多种疾病,多种药物联合应用较为常见,药物相互作用及各种原因导致的用药依从性差,也是引起老年患者ADR和ADR加重的主要原因[2]。虽然儿童患者也是ADR发生率较高的人群,但由于我院为一家综合性医院,儿童患者较少,所以儿童患者ADR上报例数较少。
3.2 ADR与性别的关系:从性别来看,我院女性患者ADR发生率明显多于男性患者,在中老年患者中特别明显,但具体原因不明。考虑到医院流动人群数较大,这些数据并不能说明女性ADR较男性发生率高。
3.3 ADR与药物品种的关系:抗感染药引起ADR有52例,占40.63%,与李铮[3]等的报道基本一致。这主要与抗感染药种类多、应用范围广、用药频率高有关。在引起ADR的抗感染药中,以喹诺酮类药物与头孢菌素类药物居多,这两类抗生素ADR的比例高达82.69%,主要与这两类药物抗菌谱广、高效、品种繁多、新药层出不穷、临床使用广泛有关[4]。其中喹诺酮类药物由于不用皮试,患者使用方便或因个人用药习惯而经常被使用,所以ADR发生率较同样高发的头孢菌素类药物高。因此,应切实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尤其是广谱抗菌药物的管理,以减少ADR的发生。
其次应引起重视的是中药的不良反应,在128例ADR中,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共有14例,占总例数的10.94%。虽然ADR发生率不算高,但考虑到我院主要以西医治疗为主,故ADR发生率相对较高。由于中药来源于大自然,中药的不良反应常常被人们忽视,通常认为无不良反应或不良反应较西医少且轻。中药引发的不良反应多种多样,主要以过敏反应比较多见,轻者仅表现为皮疹,但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近年来,全球中药的ADR事件不断出现,中药制剂也成为关注焦点。国家ADR中心报道[5],其10年来收到的与中药相关的ADR病例数和死亡人数,约占全部ADR报告总数的5%,而其中又以中药的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最为常见也最为严重[6]。在我院发生的中药不良反应中,以注射剂所致者多见,如参麦注射液、灯盏花素等。因此,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重点监测,加强用药监护。
3.4 ADR与给药途径的关系:给药途径与ADR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调查显示,静脉滴注的ADR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口服给药,前者明显高于后者,这与国内其他报道[7]相符。静脉滴注时大量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静脉注射液的pH值、渗透压等都可能成为引起ADR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静脉滴注见效较快,医生经常用于急诊患者,但由于配伍问题、溶解后的稳定性问题、给药速度问题,使应用静脉滴注给药途径的ADR发生率高于其他给药途径。因此我们提倡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能口服给药就不注射给药,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给药,这对减少ADR的发生及预防严重的ADR大有益处。
3.5 ADR的临床表现:我院2009年发生的128例ADR的临床表现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8]。其临床表现多样,又以过敏反应多见,占34.38%,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大多数的ADR的临床表现较轻,危害较小,如皮疹、恶心等,经过医生的相应治疗,不良反应症状都逐步渐轻。但个别药物能引起较严重的ADR,如过敏性休克、溶血性贫血等。严重不良反应以抗感染药物(如头孢菌素,大环内酯及林可霉素)和部分中药为主,但经过医生的积极抢救,不良反应症状均好转,未出现后遗症。这进一步提示我们,特别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对药物少见的ADR及有过敏史的患者应详细询问用药史,在患者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出现用药后的所有不适,都应尽快查明发生原因,并及时停药和对症治疗[9]。
4结语
药品是一把双刃剑。ADR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等相关,由此可见,合理并正确使用药品,是确保用药安全的前提。为此,医务工作者们必须正确认识ADR的危害,积极探索和总结ADR发生的规律,加强安全用药意识,确保药物正确、合理、安全的使用。尤其要加强和重视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中药等药品,加强和重视儿童、女性和老人患者的监测,谨慎合理地选择用药,以有效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Wolfe MM,Lichtenstein DR,Singh G.Gastrointestinal toxicity of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J].N Engl J Med,1999,340(24):1888-1899
[2]何伟珍,吴丽兰,应小飞,等.浙江丽水市2004年5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5,16(10):74-75
[3]李铮,张亚同,纪立伟,等.我院2007年31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9,20(5):376
[4]蒋宇利,冯琳,欧宁.2003年我院40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6):313-315
[5]周筱青,周践.我国开展ADR监测工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误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J].中国药房,2004,15(3):134-135
[6]梁月晴,韩旭革,张涛.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不良反应[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10):42-44
[7]林向华,周杰华.358例中药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业,2004,l3(4):62-63
[8]张士勇,程军,王儒强,等.我院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26):2468-2470
[9]杨君,黄仲义.我院184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房,2005,16(6):455-456
[10]冯春丽,李青.我院65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26):2471-2472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2009年度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集到的128例ADR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 结果:128例ADR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65岁以上老年患者占总例数的57.8%。给药方式中,静脉滴注引发的ADR最多,口服第二。涉及的药品种类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是心血管药物,中药位列第三。引起ADR的抗感染药中,喹诺酮类药物占首位,头孢菌素类药物居第二位,依次是林可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类。ADR的临床表现形式呈多样化,但以过敏、消化系统反应比较多见。结论:我院ADR的发生以女性、老年患者居多,其临床表现多样,发生因素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相关。应加强对ADR的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统计分析
Analysis on 128 Adverse Drug Reaction Case Reports
Zhu Li-ming,Jin Jian,Jin Zhi-gui,Wu Fei-hu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occurrence of ADR in our hospital and analyze its correlative factors. Methods: The 128 case reports of ADR collected from Jan 2009 to Dec 2009 in our hospital and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Of the 128 patients, Females were more than males. There were 57.8% of patients who were older than 65.Most of them were resulted from i.v which accounted for 61.72%(79 cases),induced by p.o which accounted for 36.72%.Antimicrobial drug was the first of all the drugs involved in the present study, and the next one was cardiovascular drugs. The third category wa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all the antimicrobial drugs, Fluoroquinolones was accounted for 48.08% of that of ADR induced by Antimicrobial drug. The second were Cephalosporins. Various ADR were discovered. Of the 128 ADR cases, most commonly manifested itself in the anaphylactic reaction. Conclusions: The ADR of female and older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occurs commonly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ADR varies. The occurrence of ADR is related to many factors, such as age of patients, administration route and category of drug. ADR monitor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knowledge of ADR should be publicized so as to lessen and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ADR.
【Keywords】 adverse drug reactions;monitoring;analyzed statistically 近年来,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危害的严重性正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1],发达国家纷纷加强了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我国于2004年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以来。ADR的监测得到不断加强,广大医护人员越来越认识到报告和监测ADR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质量和医疗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确保人们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我院为三级甲等医院,已将ADR的监测纳入到临床药学的日常工作中。现将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我院呈报的128例ADR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本文资料来源于我院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期间,各科室自发呈报,剔除内容填写不完整和内容重复的,并上报符合要求的128例ADR。采用描述性的分析方法,对发生ADR的患者在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多项指标进行分析处理。
2结果
2.1ADR发生率与患者年龄性别的关系:从表1看出,不同年龄段患者均有ADR发生,其中65岁以上患者发生率最高,占57.8%。男性患者52例,占总例数40.63%;女性患者76例,占总例数的59.37%。女性多于男性。
2.2ADR涉及药物品种及分布:根据《临床用药须知》分类方法,将收集的128例ADR涉及的药物进行分类统计,引起ADR的药物分布广泛。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高,为40.63%;其次是心血管药物,占23.44%;中药和营养药物分别为第三、四位。ADR发生少见的有抗疟药物、解热镇痛药物和消化系统药物等。详见表2。
3.1 ADR与年龄的关系:上述统计结果显示,2009年来我院ADR发生的人群分布主要集中在中老年患者,以65岁以上患者最多,共74例,占57.8%。由此可见,年龄是影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与老年患者血浆蛋白浓度减少,与药物结合能力降低,同时肝、肾功能减退,特别是肾小球率过滤的降低和分泌功能的减弱,使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速度减慢,易引起药物蓄积导致ADR发生。许多老年患者常患有多种疾病,多种药物联合应用较为常见,药物相互作用及各种原因导致的用药依从性差,也是引起老年患者ADR和ADR加重的主要原因[2]。虽然儿童患者也是ADR发生率较高的人群,但由于我院为一家综合性医院,儿童患者较少,所以儿童患者ADR上报例数较少。
3.2 ADR与性别的关系:从性别来看,我院女性患者ADR发生率明显多于男性患者,在中老年患者中特别明显,但具体原因不明。考虑到医院流动人群数较大,这些数据并不能说明女性ADR较男性发生率高。
3.3 ADR与药物品种的关系:抗感染药引起ADR有52例,占40.63%,与李铮[3]等的报道基本一致。这主要与抗感染药种类多、应用范围广、用药频率高有关。在引起ADR的抗感染药中,以喹诺酮类药物与头孢菌素类药物居多,这两类抗生素ADR的比例高达82.69%,主要与这两类药物抗菌谱广、高效、品种繁多、新药层出不穷、临床使用广泛有关[4]。其中喹诺酮类药物由于不用皮试,患者使用方便或因个人用药习惯而经常被使用,所以ADR发生率较同样高发的头孢菌素类药物高。因此,应切实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尤其是广谱抗菌药物的管理,以减少ADR的发生。
其次应引起重视的是中药的不良反应,在128例ADR中,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共有14例,占总例数的10.94%。虽然ADR发生率不算高,但考虑到我院主要以西医治疗为主,故ADR发生率相对较高。由于中药来源于大自然,中药的不良反应常常被人们忽视,通常认为无不良反应或不良反应较西医少且轻。中药引发的不良反应多种多样,主要以过敏反应比较多见,轻者仅表现为皮疹,但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近年来,全球中药的ADR事件不断出现,中药制剂也成为关注焦点。国家ADR中心报道[5],其10年来收到的与中药相关的ADR病例数和死亡人数,约占全部ADR报告总数的5%,而其中又以中药的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最为常见也最为严重[6]。在我院发生的中药不良反应中,以注射剂所致者多见,如参麦注射液、灯盏花素等。因此,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重点监测,加强用药监护。
3.4 ADR与给药途径的关系:给药途径与ADR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调查显示,静脉滴注的ADR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口服给药,前者明显高于后者,这与国内其他报道[7]相符。静脉滴注时大量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静脉注射液的pH值、渗透压等都可能成为引起ADR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静脉滴注见效较快,医生经常用于急诊患者,但由于配伍问题、溶解后的稳定性问题、给药速度问题,使应用静脉滴注给药途径的ADR发生率高于其他给药途径。因此我们提倡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能口服给药就不注射给药,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给药,这对减少ADR的发生及预防严重的ADR大有益处。
3.5 ADR的临床表现:我院2009年发生的128例ADR的临床表现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8]。其临床表现多样,又以过敏反应多见,占34.38%,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大多数的ADR的临床表现较轻,危害较小,如皮疹、恶心等,经过医生的相应治疗,不良反应症状都逐步渐轻。但个别药物能引起较严重的ADR,如过敏性休克、溶血性贫血等。严重不良反应以抗感染药物(如头孢菌素,大环内酯及林可霉素)和部分中药为主,但经过医生的积极抢救,不良反应症状均好转,未出现后遗症。这进一步提示我们,特别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对药物少见的ADR及有过敏史的患者应详细询问用药史,在患者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出现用药后的所有不适,都应尽快查明发生原因,并及时停药和对症治疗[9]。
4结语
药品是一把双刃剑。ADR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等相关,由此可见,合理并正确使用药品,是确保用药安全的前提。为此,医务工作者们必须正确认识ADR的危害,积极探索和总结ADR发生的规律,加强安全用药意识,确保药物正确、合理、安全的使用。尤其要加强和重视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中药等药品,加强和重视儿童、女性和老人患者的监测,谨慎合理地选择用药,以有效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Wolfe MM,Lichtenstein DR,Singh G.Gastrointestinal toxicity of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J].N Engl J Med,1999,340(24):1888-1899
[2]何伟珍,吴丽兰,应小飞,等.浙江丽水市2004年5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5,16(10):74-75
[3]李铮,张亚同,纪立伟,等.我院2007年31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9,20(5):376
[4]蒋宇利,冯琳,欧宁.2003年我院40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6):313-315
[5]周筱青,周践.我国开展ADR监测工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误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J].中国药房,2004,15(3):134-135
[6]梁月晴,韩旭革,张涛.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不良反应[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10):42-44
[7]林向华,周杰华.358例中药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业,2004,l3(4):62-63
[8]张士勇,程军,王儒强,等.我院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26):2468-2470
[9]杨君,黄仲义.我院184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房,2005,16(6):455-456
[10]冯春丽,李青.我院65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26):2471-2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