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命富贵长命锁的文化意义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dgerfdgcvbrrgfd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的传统锁具拥有较为悠久的发展历史。经过历朝历代的演变,锁具的种类也是各式各样,较为繁杂。锁本身具有禁钳嗣、守护的含义,占时的人们将其内在含义引申,赋予其更多的使川功能,长命锁便是其中一种,人们认为新生儿将其佩戴在身上可以趋吉辟邪,使其怊:命可以不被那些外来未知的鬼怪所侵害,起到保护性命安全的作用,人们也将其视为一种护身符,佩戴于身上以祈求保命安康。
  长命锁是中国古代传统锁具中的一种首饰锁,又叫做寄名锁,多由白银或者铜打造,也有用黄金打制或州玉石雕琢的,还有布和铁制成的。长命锁的样式由传统的广锁样式演变而来,其形式一般是一根金属质的索链或者项圈下面挂坠了锁状的金属质牌。
  长命锁也被称为“长命缕”“五色缕”,关于“长命缕”,最早可追溯到汉代。根据《风俗通》、《荆楚岁时记》等古书上记载,在汉代,每逢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都会在自家的门楣上挂上:五色丝线,用以避邪。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和儿童们将这五色丝线绑在手臂上,逐渐成为一种臂饰,不再仅仅限于端午节,夏至的时候也会佩戴。在当时,由于国家连年战火不断,加之瘟疫,灾荒频繁,人们都渴求平安,于是便用这五色丝线编成绳索,缠绕在妇女儿童的手臂上,以求祛病延年,辟邪去灾。
  到了宋代,这种风俗也继续存在,不仅在民间流行,还传人了宫廷,并且也不仅限于妇女儿童佩戴,男子也可佩之以求多福平安。每到端午节前,皇帝会亲自将长命缕赐予近臣百宫以供他们在端午节时候佩戴。宋代,长命索已经不再只是五色丝线编成的绳索,其中还加入了珍珠等用以装饰,故在宋代,人们将这种饰物称为“珠儿结”、“彩绳结”,并且在当时的街市上也开始有不少店铺和商贩以出售这种饰物为生。
  到了明代,由于风俗的演变,成年男女逐渐不再佩戴,仅用于儿童。旧时的医学技术不发达,新生婴儿会因为疾病而很容易夭折,家中大人害怕新生婴儿体弱多病难以顺利成长,便将希望寄托于强大的神明,希望可以得到庇护。因此当有新生婴儿出世满百日或周岁时,家中便会举行庆祝,款待亲友,这个风俗被称为过“百啐儿”俗称“百岁儿”。长辈会给小儿佩戴上长命锁,希望可以“锁住”孩童的生命,以保佑平安,求福辟邪,使其健康成长。由此长命锁上大多都会印有吉祥的图案和文字,借此来表达祈福求贵、平安长命的意愿。
  各个地区因为地域差异风俗不同,赠送长命锁的爿俗也是不同的。在江西等地,新生儿的父母长辈会向亲戚朋友、街坊邻居赠送小红包,红包中包有七片红茶吖‘、七粒白米,亲友街坊收到之后会包以铜钱十文至百文不等作为回礼,长辈便用这些铜钱购买或打造一个长命锁送给新生儿,希望集百家的力量,借百家的福寿来增强锁住生命的神力,保佑小儿可用防病防灾;在湖南地区同样也有类似的习俗,由家中长辈请当地一位有名望的人,到百户人家筹钱,然后打成一把锁;而在北方地区则是由新生儿的家人去各家各户讨要一文钱,或是拿钱去跟乞丐换钱,因为乞丐的饯也是从百家乞讨来的,制成的锁便叫作“百家保锁”。而在江南地区,则是由外婆送给新生外孙一个银质长命锁,锁面上通常刻有。长命富贵”、“后生可畏”的字样;而在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则是认干亲,所认的干亲都是多子多福长寿之人。由于亲出饯打造一个银项圈和银锁赠与新生儿,据说这样能带来好运,使得小儿无病天灾健康长寿。
  长命锁是首饰锁,其主要的使用功能是供人们用于佩戴装饰,但它上面具有吉祥寓意的文字和图案则将其本身的使用功能拓展至内在精神层面上,使其成为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吉祥佩饰。长命锁的纹样装饰,大致可归结为两种,一种是对生殖繁衍后代的渴求,一种则是对幸福长寿富贵的追求。长命锁的纹样装饰犬部分为正面是字,背面是纹样,据说这些吉祥文字和图案,都能增强锁的保育力量。字的那一面大多錾刻着“百家保”、“百家保锁”、“百家同保”、“长命富贵”、“长命百岁”、“福”、“福奄双全”、
其他文献
通过对孙逊两部动画作品的形式和语言分析,探讨艺术家在作品中运用“魔术师”,“流言”,“历史”等元素所营造出的纯粹语境,揭示作者在作品中所倾注的话语诉求,并且向观众展示艺术家所剑造的天启世界,    孙逊似乎一直钟爱于简洁的黑白,钟爱于黑白色中的扑朔和迷离。高礼帽的翘胡子魔术师、盒子般的建筑物、阴霾不稳定的街区、一些离奇怪异的生物、争辩着的人群、自说白话转动着的机器。这些视觉元素充满了不安的情绪,这
期刊
当你伫立在马勒别墅的前面,面对这样一座充满梦色彩的建筑,不禁会心疑那拱窗玻璃的后面是否真的有童话里的公主正等着她的王子;若是进入别墅,游走在廊道,又仿佛登上了童话里的海盗船,曲折多弯的楼梯分出东西两翼,一翼通向“前舱”,另一翼可到达“后舱”。当1926年,一个小女孩在梦中见到了一座“安徒生童话般的城堡”,她伟大的父亲爱立克马勒让女儿的梦成为了现实。本文就从这个梦开始,展开这段历史旅程,描绘这座建筑
期刊
1945年11月出生的林学善,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州市特级工艺美术名艺人。福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福州市有突出贡献的技术拔尖人才”光荣称号。1966年毕业于福州市工艺美术学校雕刻专业,师从著名雕刻师阮宝光先生。1982年—1984年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结业。中国工艺美术艺术学会高级会员。第四届、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专业委员
期刊
前不久,我朋友的太太在“电视购物”上花了5800元买了一只白玉手镯,证书上写着“和田白玉”,上面的检测数据与以新疆白玉为代表的软玉基本一致。她兴冲冲拿着手镯给我看,嘴里还不停地嘀咕太便宜了。她说曾到城隍庙的几个大店家去看,白玉手镯好一点的要几十万,最低的也要二、三万,问我为什么这么便宜,会不会是假货?  我问她,你知道所买的白玉手镯的原料产地是哪里的?她说当然是新疆和田的。我说不是,她一脸的疑惑,
期刊
圣达菲是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首府。意思是“圣方济的神圣的信仰的皇家城市”。2005年圣达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称号。著名的艺术博物馆、画廊、壁画和雕塑,将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  2011年7月8日是“第八届圣达菲国际民间艺术市场”开幕日,平静的小镇顿时热闹非凡,位于半山坡的米尔纳广场上,人流汇聚而至,为能一睹民间艺术的“圣达菲风格”而聚集。用彩条布搭建的帐篷,展位简单整洁
期刊
施森彬  中国玻璃艺术大师、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上海康宇玻璃科技艺术馆馆长、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建筑艺术琉璃创始人。  施森彬潜心研究近十余载,将传统玻璃制作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开创玻璃艺术与室外环境融合的先例,突破了玻璃艺术在室内装饰运用的局限、打破玻璃艺术与大型雕塑融合的瓶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玻璃艺术风格 — “大之美”。  根据玻璃艺术应用的方向不同,施森彬的玻璃艺术作品主要
期刊
由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上海工艺美术学会、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宝山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联合主办,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守白艺术文化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的“首届上海民间艺术成果展”,于6月18日-7月23日在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成功举办。在各主(协)方通力合作下,展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好评,吸引了一万三千多名观众进展参观。观众中,有家长带着
期刊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于7月5日-17日组织京、沪、赣、豫、鄂、川、渝等七省市的行业大师、工艺美术工作者,一行33人参观在美国举办的“第八届圣达菲国际民间艺术市场”。上海代表团共有7人组成,分别由上海工艺美术协会、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上海工艺美术》杂志和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代表,各自怀着期盼,踏上美国圣达菲之旅。    一、美国圣达菲    圣达菲,西班牙语的意思是“神圣的信仰”。它位于新墨西哥州北
期刊
走进世博会“生命阳光馆”,扑面而来的就是聋人雕塑家曹瑞强创作的仿汉白玉巨型浮雕“生命之墙”,这座长11.8米,高3.5米的浮雕呈现了男女老少,或单或双,通过各自的神情和肢体动作,表露着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人生百态让人一目了然。作为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的镇馆之宝,充分体现残疾人士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精神风貌,也表达了人与生命的永恒主题。参观了“生命之墙”,人们记住了曹瑞强这个名字,为浮雕的内涵和
期刊
由上海博物馆和新西兰奥塔哥博物馆合作举办的“毛利人的世界·新西兰奥塔哥博物馆珍藏文物展”,旨在将新西兰的原住民毛利人的历史与文化引荐给中国观众,展期为2011年7月21日至2011年11月6日。  展览主题以整个新西兰最大的毛利部落:塔胡部落为中心展开,分为十个部分,分别是:长白云之乡的毛利族、西方文明的介入、塔胡人——南岛的毛利部落、木器、石器、玉器、玉器贸易、编织物、骨器和当代毛利艺术。33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