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赋权下草根支教组织公益传播的发展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j1990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以逐渐进入公众视野的草根公益组织为研究对象,开展新媒体赋权语境下草根支教组织公益传播的研究,了解民间支教组织运用新媒体技术的基本状况,掌握新媒体技术对于草根支教组织获取社会资源和发展机会的意义。
  关键词 新媒体赋权;草根支教组织;公益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7-0019-02
  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公益传播越来越成为促进解决社会问题的助推器。公益传播作为一种以谋求公众利益为出发点,推动社会进步为目的的非营利性传播活动,有助于实现阶层间的良性互动,满足弱势群体需求并解决长期性社会问题。随着新媒体的兴起,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个人与个人、组织、社会的互动方式发生变化,社会关系与权力结构的转变使过去不占主导地位的组织和人有了获得权力、机会与资源的可能。新媒体赋权语境下草根支教组织公益传播的研究有助于社会组织进一步适应新兴传播环境,对其完善组织架构、建设组织文化和提升行动效能均具指导意义。从媒介技术角度理解新媒体技术的工具性对公益传播的作用,更是有助于冲破功能主义的研究范式,从根本上揭示公益3.0时代公益传播发展的新面向。
  1 新媒体环境下赋权理论的发展
  自学者弗莱雷和阿林斯基始,赋权被视为一种传播过程,在信息传播与沟通协商的过程中促进了赋权。学者罗杰斯和辛戈尔追随这一主张,将赋权的根本视为一个传播过程,这个过程产生于小群体内众多个体间的相互交往。至此,以媒介技术作为切入点,从传播角度研究赋权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兴起,赋权理论在新媒体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找到了新的结合点。学者师曾志认为,新媒介赋权的“新”不仅体现于新媒介,更指向新媒介使用者所构建的新的社会关系网络。这种新的社会交往网络具有动态、多元等特性,使人们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有了更多的表达和行动的可能。此时,传播不仅是渠道更是权力,推动社会生活不断进行解构与重构。她还提出了新媒介赋权的三个层面,即信息、表达、行动。第一,它赋予我们获知信息的权利,信息的相对对称赋予人们自我判断的可能;第二,在获取异质性资讯时有了表达的可能,话语权力赋予行动者能力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第三,表达本身就是一种行动,这里的行动强调权力与能力相统一,强调行动中的改变。
  2 新媒体赋权下草根支教组织公益传播的发展
  本研究采取个案研究法,选取“微光支教”组织作为研究个案,通过对组织成员的深度访谈、组织支教活动的田野调查及相关互联网民族志的梳理等方法进行分析。“微光支教”成立于2014年5月,是由三名大学生发起的、面向全国在校大学生志愿者的草根公益支教组织。目前微光组织已筹划七期支教活动,共发展支教志愿者500余人,从它身上,可以观察到草根支教组织如何利用新媒体充分获取资源、实现组织赋权的过程。
  1)信息赋权。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使得个人与组织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畅通,浏览信息的门槛降低,为弱势群体提供了一个“增权赋能”的场所。信息赋权赋予了组织及成员获知高质量信息的权力,促进完善内部架构,为组织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传统模式下草根支教组织内部人员的发展通常倚靠血缘、地缘连接,受时空限制较大,组织结构主要依靠熟人式团队构建,基于发起人形成有明显中心节点的“轮式”信息交流网络。而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借助新媒体的信息赋权,众多价值观相近、兴趣爱好相同的人们实现了跨时空的平等交流。微光组织就充分利用了新媒体平台获取相关信息并在社交媒体上开展志愿者岗位选拔和培训活动,与同类型的支教组织相比,获得了覆盖面更广、志愿者结构更多元的良好效果。在志愿者岗位选拔层面,报名志愿者需进行三轮选拔,包括预报名、问卷填写、线上视频单独面试和群体面试,三轮均通过才能参与最终的支教活动。新媒体技术使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大学生不受学校、地域和时间的限制,都能参与选拔,这对组织成员结构的异质性和开放性具有促进作用。在志愿者管理层面,微光也做出了新的变革,例如借助直播平台进行志愿者培训。直播的培训方式既解决了QQ或微信群组线上通话人数有限、质量不高的问题,又迎合了现代大学生的喜好,更能体现团队年轻化特质,吸引更多志愿者加入。同时,微光还建立起同一支教点各批次志愿者的交流群,新老志愿者可以在群内就支教地的自然和人文情况互通有无,这有利于固定支教地点的维护,规避短期支教给孩子们带来负面影响。
  2)表达赋权。新媒介赋权为社会组织的自我表达提供空间,促进网络公共空间的协商对话,进而推动组织掌握话语权。在表达赋权层面,“微光支教”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自我发声,积极建构组织内部文化与外部形象,并通过情感动员的方式使公益精神深入人心。在组织内部文化的建设上,组织的价值取向与意义建构是形成群体凝聚力的关键。良好的团队文化使得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增进组织对个体的吸引及个体对群体的认同。微光借助网络多元传播与符号化建构形成完整的团队文化建设,LOG0和口号成为微光组织新媒体传播的核心,作为重要活动和信息发布时强调的象征性符号,使组织成员心中形成隆重的仪式感。借助新媒体赋予的自主表达权,“微光支教”组织个性化与仪式化的符号表达将公益精神高度凝练化、特殊化,形成特定群体共识,增强组织凝聚力。在组织外部形象的构建上,微光组织借助官方微博、QQ和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进行“自我发声”。微光组织下设宣传部,广泛吸纳有良好传播技能和媒介素养的志愿者。微光还充分把握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通过“志愿者手记”“微光故事汇”等专题文章及宣传短片、精品图集等可视化元素,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元内容结合多样渠道针对不同受众群体进行有效传播。
  3)行动赋权。新媒介的出现使得组织的日常话语实践有了更大的行动空间,线上线下联动对现实社会发挥持续性影响。这使得公共性的问题引发全社会的关注,直接影响政府对公共事务的决策及公民的实际行动。在行动赋权层面,“微光支教”借助新媒体平台开拓新型募捐形式并与公益组织进行对接,以更为公开透明的环境博取了民众的信任,激发民众自主参与的热情。组织的前期发展阶段,微光面临着资源动员乏力和资金匮乏的巨大困境,当众多支教组织还停留在捐款义卖的募捐方式时,微光开拓了众筹募捐、手机微店等新型公益形式。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微光利用腾讯公益平台发布了5次筹款项目,每一笔善款的流向和成果都及时在网络募捐平台上更新状态,让所有捐款人都能及时跟进项目开展情况。新媒体技术手段的利用使完善的众筹程序和反馈制度得以有序施行,通过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升组织行动效能,有利于组织获得更广大爱心人士的信任,汇聚更多民众力量。微光组织也在新媒体传播层面积极谋求和公益领域诸多组织的对接。微光团队成员在参加“长江青年公益论坛”后与邓飞结缘,加入了由邓飞联合网易客户端在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发起的公募计划——“拾穗行动”。2016年4月,微光还主办了武汉地区公益支教组织交流会,推动形成公益支教领域开放式信息流通平台,突破现今大学生支教组织广泛面临的“孤岛化”发展困境。新媒体环境下组织间互动与合作机会不断增多,源源不断地向支教地汇聚社会资源。
  3 结束语
  通过对“微光”组织的个案分析说明,新媒体语境下众多媒介技术的应用赋予了以社会组织主动作为的空间和权力。新媒体赋权体现在信息、表达和行动赋权三个层面,第一,通过多元信息的获取和发布,为高质量的组织决策打下基础,推动组织内部架构的完善;第二,通过自我发声积极建构组织内部文化与外部形象,使组织获得高度自主的话语权,形成独特的意义符号;第三,线上线下活动的结合使公益支教组织的公信力和行动力有效提升,成功汇聚起民众微力量,自下而上推动教育事业的变革。一股前所未有的民间力量通过组织的形式在新媒体语境中迅速崛起,其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共政策和權力机构的疏漏,通过对偏远地区教育力量的补充与支持,为弱势群体摆脱发展困境提供了契机与可能。
  参考文献
  [1]马晓荔,张健康.公益传播现状及发展前景[J].当代传播,2005(3):23-25.
  [2]师曾志,胡泳,等.新媒介赋权及意义互联网的兴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3]丁未.新媒体赋权:理论建构与个案分析——以中国稀有血型群体网络自组织为例[J].开放时代,2011(1):124-145.
  [4]崔娇娇.新媒介赋权与连接性行动:公益众筹的网络动员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6.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与推广是目前众多高校广泛关注并积极建设的办学特色,同时也是国家对高校在内涵建设方面的要求。因此建立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并加以推广,从而去更好地实现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虚拟现实技术(VR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应用引起了社会各行业广泛的关注,文章研究了以VR技术为载体去实现高校校园文化的品牌建设的新思路和推广策略。同时,以地处民
期刊
摘 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短视频App涌现,其中以音乐短视频最为火热,且被人们广泛接受。文章以抖音App为例,在互动仪式链的背景之下,分析其元素,并分析用户在使用抖音行为过程和产生的情感,具体研究人们喜爱抖音App的原因。  关键词 互动仪式链;音乐短视频;抖音App;分析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6-0028-02  仪式与互动建立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趋于多元化,其中网络视频直播的兴起便是人们娱乐多元化的一种表现。包括但不限于美拍、抖音、斗鱼、快手等直播软件,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网络直播包括专业类直播和泛娱乐类直播,泛娱乐类直播又包括各个方面的内容,文章主要以美拍App生活类直播为例,站在传播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网络视频直播爆红的原因。  关键词 网络视频直播;美拍;传播心理
期刊
摘 要 以新媒体视角提出新“读图时代”的“图视传达”对城市形象传播策略。以新疆天山网“图解、手绘、微刊”三大专栏为研究例证,在深入细致的剖析中提出当下城市形象网络传播新举措:“强画功、图达意,巧构思、增吸睛,图兼文、准定位,强配备、多生产”。  关键词 读图时代;城市形象;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0-0129-03  21世纪的信
期刊
摘 要 网络文学行业发展迅猛,北京、上海等地行业协会不断出现,成都市也成立了“成都市网络文学联盟”,推动本地行业资源聚集和产业发展。文章结合成都市网络文学行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瓶颈,对成都市网络文学联盟的运营模式进行了研究,对其发起方的组成、品牌化活动的打造、产业孵化和助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性网络文学行业组织组建原则,对联盟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网络文学;区域
期刊
摘 要 纵观国内省内发达水平政务新媒体,无不成为新型政治服务中提升政府公信力、化解公共舆论危机的利器。政务新媒体的硬件建设如网站、微博、论坛、微信号等是必要前提,而软件建设如媒体内容日常更新、平台后期维护、系统持久运营等则是提升政务新媒体水平的关键所在。本报告主要调研阳江市政务新媒体的最新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分析阳江市市政新媒体在全省的发展水平,借鉴国内省内的先进经验,提出阳江市政务新媒体改进措施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VR技术成为人们关注焦点的同时,VR新闻也在新闻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新华网是我国媒体中较早建立专门的VR\AR新闻频道的国家级媒体,新华网在VR新闻领域的实践成果相对其他媒体而言也更为丰富。新华网的实践则表明VR技术应当更适合报道具有可预见性质(能够事先策划)的文艺性新闻和新闻性新闻。而传统文化传播一般可归属于文艺性新闻中,鉴于VR新闻具有沉浸式传播、多维叙事等特点,VR技术可以将传
期刊
摘 要 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旺盛的旅游需求,使得单单依靠图片、文字进行定位推广已经满足不了受众的需要。旅游直播带来的动辄上亿的直播观看量,不仅为网络直播平台带来新的流量导入,更让旅游业者看到了旅游定位营销的新途径。因此,文章基于约翰·厄里的游客凝视理论,通过对“奇妙的冰雪之冠”旅游直播过程中旅游目的地的自然景观设计、“家庭”因素的植入、游客凝视下的表演等内容进行研究,思考旅游直播定位推广策略的积极
期刊
摘 要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之路步履维艰。文章以井陉拉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通过对井陉拉花的原生态韵味、传承人队伍、受众群和传播渠道等现状进行分析,利用新媒体双向互动性强、覆盖面广、不受时空限制、受众群体年轻化等优势,通过新媒体这种媒介来达到记录原生态、打开年轻市场、拓宽传播时空、提高知名度的目的,让其走进年轻受众的视野,走进大众的视线,从而缓解井陉拉花传承发展问题,
期刊
摘 要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公众关注新闻的重要来源之一,各公众号对朝核危机的新闻报道呈现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通过对2017年1月至5月报道朝核危机的公众号进行选取与分类,将相关内容的公众号及推文进行梳理,最后将各微信公众号对朝核危机的态度进行总结与分析。  关键词 朝核危机;媒介呈现;微信公众号  中图分类号 G2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6-0014-04  本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