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马克思主义世界理论的当代价值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iion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世界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容易被人所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正确认识世界历史理论才能为我们现在全球化的发展中才能趋利避害,促进自身发展。同时,对于的继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唯物史观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唯物史观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在人类进入资本主义工业化这个崭新的时代时提出的全新的世界历史观。首次剖析了自古以来的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及方向,对于我们当前面临经济全球化趋势下该如何发展 等问题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可以更好的理解共产主义事业。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通过批判继承前人的世界历史理论形成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是其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并在1845年之后的著作中反复论证完善。当前,其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我们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南,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形成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是形成世界历史的决定性因素。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角度入手,自人类进入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之后,世界渐渐连成一个整体,消灭了以往每个国家孤立的状态。各个国家的原始封闭状态被大工业机器所带来的的商品倾销所打破,从此历史就成为了世界历史。所以说生产力是历史进步的唯一推动力。
  第二,世界历史的形成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变化过程 。 首先,世界历史不是从来就有的,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从原始部落开始就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群体,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商品经济促进了部落间的交流合作所以出现了封建社会。同理,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带来的就是世界市场的拓展,世界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次,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这就说明历史的发展不是其自我意识的体现,不是其主观能动地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而是通过生产力的变革与进步实现的。
  第三,共产主义是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最终目的。马克思指出,世界历史的形成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和物质,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无产阶级是最先进的阶级,他们是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主体。明确了无产阶级肩负着解放全人类的使命,必将推翻资产阶级,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全球化提供理论支持
  首先,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今全球化发展进程相一致。虽然有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但是全球化是当前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这一点我们不可否认,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这一点我们也不可否认,目前的全球化进程就是世界历史理论所揭示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全球化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的盲目性与自发性反而更加激化了其阶级矛盾。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扩展到全球的同时,资本主义的双刃剑也把危机带给了全球,华尔街危机、叙利亚动乱、英国脱欧都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无法调解的情况下,将危机转移的结果。所以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中所藐视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
  其次,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当前在全球化视域下处理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世界市场的拓展,国家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正是在这些一来一往中形成了世界历史,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问题也具有了“世界普遍性”。提出了世界生产力的形成和利用问题,指出了无产阶级和共产主义事业都离不开世界历史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和研究为我们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研究的依据,指出了方向。因此由于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不同,他们在面临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交往时,他们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
  第三,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很大的帮助。首先,我们说世界历史是共产主义诞生的条件,无产阶级是解放全人类的阶级,共产主义并不是某一个地域的产物,而是全球性的共产主义。其次,马克思世界理论认为共产主义实现的特征目标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在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中,只要无产阶级能够把人类从人与自然、社会、自身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人作为历史的人而不是片面的人,才可以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实现共产主义。第三,共產主义目标需要通过无产阶级来实现。共产主义是把之前一切旧的生产方式全部推翻,建立起新的社会生产模式。因此,建立共产主义是具有一定物质基础的,因为现存制度只不过是个人之间交往的产物。无产阶级可以推动先进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力带来的交通便利科技进步就自然而然扩大了交往范围,消灭剥削消除就得生产方式,最终实现真正的人的全面发展。
  三、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首先,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充分揭示了生产力发展阶段的超越问题。科学技术日趋进步,生产与销售的国际化趋势也日渐明显,但是每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都是不同的,这种差异也就造成了不同的国家选择不同的发展生产力的道路。也就有可能出现某一国家在某个领域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了个别发展阶段的超越。这种超越的实现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联系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力发展方式,例如由于信息传播工具的进步我们不必再担心新技术是否会失传,这就有效避免了生产力发展重复问题。同时也因为世界历史使单个人摆脱了地域等束缚,从而实现了全球生产。正是由于科学技术打破了原有的隔阂界限,落后的国家学习新的科学技术才能实现自身发展水平的飞跃。
  其次,任何社会的发展都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直接动力。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就让我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道路选择问题。在世界历史的前提下,单一国家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并不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唯一推动力,而是整个国际背景下的复杂矛盾运动。这个矛盾已经超越了地域、民族和社会,各个国家联系的更加紧密,同时带来也是不同国家在面临矛盾时的不同选择。各个民族国家从而依据自己的现实情况走向了带有各自民族特色的发展道路。
  第三,任何理论的终点都会落在“人”这个问题上。人既是社会发挥的主体,又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二者互为目标和前提。发展生产力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必然条件。生产力是考察社会发展程度的尺度,也是衡量人的发展的尺度。生产力的发展人的交往关系的丰富化,也促进了人的社会化;激发人的主体意识,人们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来思考,如何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科学技术的发,从而为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创造更多脑力体力支持。
  总而言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其单纯的理论结果和观点,而是在于其为我们当前看待全球化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在遇到问题时,我们不能够以一国的眼光单独片面的分析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逐渐联为一个整体,必要以“世界历史”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虽然目前面临着英国脱欧等诡谲多变的国际形势,我们仍然应当举起马克思世界理论作为理论指导工具,在风云变幻的世界中找准自己的立足之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葛谢飞.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启示[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6):27-30.
其他文献
【摘要】:抗战爆发后,日本在华北以及山东通过多次试验制定了不同的掠夺政策,农业资源作为日军极为看重的战略物资,日本为支撑其侵华战争,采取了多种措施强化对粮食、耕地以及劳动力的掠夺。同时,日本的掠夺不仅加重了沦陷区人民的负担,更造成了大量土地的荒芜,人口的流失以及农村阶级关系的剧烈分化与阶级矛盾的激化。  【关键词】:日本;山东地区;粮食  抗战爆发前,日本侵略者就计划将山东农业作为“掠夺”的重要对
期刊
【摘要】:儒家思想已“仁”为核心,屹立不倒的在我国繁衍出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路程,尤其在政治、经济、王权统治中画上了浓墨重彩让人无法忽视的一笔,至今又在新的环境背景下诞生出了新的现实意义,儒家文学是中国宝贵的传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哲学范围与各种流派中占着最为重要的地位,且流传与影响范围极广,已走出国界,在世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尤其以对东南亚、欧洲各国的政权领导和变更、经济、商贸、艺术流派产生了几乎带有
期刊
【摘要】:克林顿政府福利改革的进步成果有促进了就业;减少了长期依赖福利的家庭,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联邦政府财政负担;增强了家庭意识。消极方面是医疗保险体制改革的最终流产;改革重视局部,没有把握全局;对无辜的儿童造成了伤害。  【关键词】:克林顿;政府;社会福利;改革;得失  美国福利政策的发展演变,大体上以二十世纪 70 年代为分水岭,分为两大阶段:一是从罗斯福政府开始经杜鲁门政府、约翰逊政府,是单纯
期刊
【摘要】:黨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法治是一个国家治理能力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依法治国是一个国家治理方式的必然选择。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其他部门法的母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因此依法治国的关键首先要依宪治国。本文从依宪执政、程序正义及民众宪法意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多元化带来了利益的多元化,不同的利益群体在社会转轨的过程中都力图使自己的利益达到最大化,而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利益群体间的矛盾与冲突也越来越成为研究社会问题不可回避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和利益分析法为我们研究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方法论,在我们分析研究时应将利益群体的矛盾问题置于社会矛盾体系中,对利益群体矛盾与冲突的性质及其特殊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利益群体;矛
期刊
【摘要】:教学内容的单元整合是实施单元化教学的物质前提,将美术教材中“单课时化”的知识进行重新编程,形成若干单元化,既不能把原教材搞的支离破碎,又要适应一个学段学生的总体特点,还要不被教材固有体系束缚,同时保持“独立性”较强的课按单课时安排教学。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单元化;策略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我们对美术课的性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美术课不再单单是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
期刊
【摘要】:公平正义是引领人类社会追求进步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导向,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征和新情况出发,对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和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探索习近平公平正义观的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习近平;公平正义观;实践路径  公平
期刊
【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我们创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就是根据时代和我国社会发展需要来进行建设的。思想掌握群众,既是运用一定阶级的思想掌握本阶级群众的活动,也是运用一定阶级的思想影响和掌握其他阶级群众的活动,而中共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先进思想掌握 群众的活动。思想掌握群众集中而充分地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  【关
期刊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敌后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陕甘宁边区军民艰苦奋斗,把边区建设成为了政治上进步、经济上发展、军事上顽强的全国模范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和持久战略理论,成为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思想武器,陕甘宁边区和延安因此被誉为“抗日的灯塔”和“革命的圣地”。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抗战;地位;
期刊
はじめに  明治維新とは、19 世紀60 年代に日本は、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文明  の衝撃を受け、上層から下層まで運行した資本主義の色彩を持って  いる西洋化と現代化を連れる改革運動である。政治には、明治天皇  が新しい政府を建て、日本政府は近代化の政治改革を推進し、立憲  君主制の政治体系を設立した。経済には、「近代産業を育成するため  の殖産興業政策が積極的に推進された」、富国強兵を目指し、欧米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