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全国肠外肠内营养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来源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inlong19880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与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营养支持学组联合主办,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承办的“2010全国肠外肠内营养学术会议”,将于2010年5月28日至31日在合肥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大会将围绕当前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各个领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广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专题演讲,并进行大会学术交流。本次大会征文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其他文献
药理营养素(pharmaco—nutrients)是从改进营养支持疗法(nutritionsupporttherapy,有译为营养支持治疗,但重叠使用“支持”和“治疗”欠妥;营养支持一词仍在普遍使用)的临床效果出发,将临床的需求提供给营养代谢实验室,实验室进行有关营养素的实验研究,
期刊
目的 观察w-3多不饱%脂肪酸(tO-3PUFA)对颅脑损伤伴失血性休克(TBIS)大鼠全身炎性反应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成假手术组、TBIS模型组%tO.3PUFA治疗组,每组12只。于建立颅脑外伤合并休克模型术前12h及2h经尾静脉给to-3PUFA治疗组大鼠注射2ml/kgw-3PUFA,同时给假手术组%TBIS模型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在模型建
期刊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第一届常委会于2004年12月开始组建“营养风险、不良、支持、结局与成本-效果研究”协作组,目前该协作组的工作已进入第三阶段,并于2012年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完成了第28次工作坊(Workshop)。
期刊
目的 探讨血管超声结合塞丁格(MST)技术在改进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方面的适用性和优越性。方法选取108例采用血管超声结合MST技术行PICC置管的患者及108例采用常规直视盲穿PICC的患者,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所需时间、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超声组一次穿刺成功率88.89%高于盲穿组的72.22%(P=0.002);一次置管成功率
期刊
目的 通过对北京协和医院10例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方法、维护及导管使用的临床观察,探讨导管的特点及安全性。方法10例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分别置入4Fr单腔、5Fr双腔、6Fr三腔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评估治疗效果。结果10例患者成功上臂置管,常规维护,并发症较少。结论导管耐高压注射、能够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流速快,可以满足临床加强CT造影及大量补液的
期刊
目的 比较3种不同的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固定方法对导管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留置PICC导管患者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分为3组,每组各40例,分别采用缝合固定(A组)、免缝胶带交叉固定(B组)和思乐扣免缝导管固定装置固定(C组).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置管后留置期间导管固定的牢固性、并发症发生率、固定部位皮肤损伤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B组导管移位的发生率(57.5%)明显高
期刊
随着临床上静脉导管被广泛应用,导管相关血源性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s)应当引起重视。为推动该方面的研究,从2011年第3期开始,《中华临床营养杂志》即将开辟新栏目“导管相关血源性感染专栏”,请广大医务工作者关注并踊跃投稿。
期刊
“营养风险、营养不良、营养支持、结局与费用”协作组目前已进入第三阶段(营养支持对有营养风险患者结局的影响)工作,已于2010年1月23日在北京举行了2010年度第一次(总第20次)工作坊。来自全国19个中心的代表参加并讨论和改进了第三阶段的研究方案。
期刊
免疫营养素( immune-nutrients)从实验室研究到临床实际应用已有30余年历史,是转化医学( 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显著成果之一.早在20世纪70、80年代,Peter Fürst和Douglas Wilmore就分别在瑞典和美国开始了免疫营养素谷氨酰胺的实验室研究,发现在创伤、感染后,狗肌肉细胞内的谷氨酰胺大幅度下降,比血浆内的谷氨酰胺下降比例高出许多倍.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