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教学法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ink_x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谈到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时,我们可能马上就会把系统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等如数家珍般罗列出来,这些方法都是前人在大量实践基础上总结而出的,对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具有巨大的指导和帮助作用,就像在管理学中经常会提到科学管理、过程管理等管理方法一样,但这些管理方法要想取得好的效果,还必须注重人的因素和作用,即管理“以人为本”。其实,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一样,所有的教学方法要想达到理想效果,同样必须注重人的内在因素,而欣赏教学法正是基于这点应运而生的。
  关键词:教学方法欣赏欣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a)-0090-01
  
  1 人们潜意识中的师生关系
  说到学校里的老师,可能多数人都会想起至今仍记忆犹新的千古名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是想起孔子、谭千秋等教师中的典范。故而潜意识中会认为:作为一名老师,首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美好的情操,还应具备渊博的知识,并富有爱心与同情心,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等一切美好的品格与情操。其实,这些人们头脑中潜意识的观念,无形中把教师职业过于“神”化,这种过于“神”化的观念,在现代教育环境下存在着诸多弊端。
  首先,在现实世界中这种过于“神”化的教师并不多,如果我们硬要强求自己一生中能遇到这样一位老师的话,恐怕我们多数人只能遗憾地发现:我们一生中似乎很少遇到这样的老师;其次,这种过于“神”化的老师定位,不仅给老师以巨大压力,也使学生可能对老师失望,因而产生厌学情绪;再次,这种被“神”化的老师定位也不利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被“神”化的教师定位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老师“高高在上”的心理错觉,试想他们之间又怎能很好地沟通与互动呢?
  再来说学生,那个我们印象中模糊的梳着小辫子摇头背咏三字经的形象恐怕已经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电视、网络等科技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的媒体各种知识的相互交汇、相互冲击,这就象是一条信息的海洋,无形中将学生和老师隔在了河的两岸,使得前人已经总结出来的那些已成体系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所以,我们必须要在老师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用“欣赏”构筑起来的桥梁。
  
  2 欣赏(appreciation)教学法,一座老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说到欣赏教学法,虽然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广为运用并深有体会和收获,但在相关文献中却较少正式提及。查阅了大量资料,印象较深的是笔者在一本管理论著中找到了一定的依据。
  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在其著名的激励—— 保健理论(motivation-hygiene)中认为:如果我们想在工作中激励人们,就要强调成就感、认可、工作本身、责任和升迁,这些因素被称为激励因素(motivation factors),换句话说,让人们感到满意的因素有:成就感、认可、工作本身、责任和升迁等,这些因素会最大程度的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同样道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哪些因素是让老师和学生感到满意并对他们产生巨大激励作用呢?那就是老师对学生的欣赏和学生对老师的欣赏(appreciation),毫无疑问,这种师生的相互欣赏是对双方最大的认可,会使对方产生巨大的成就感。
  2.1 首先,老师对学生的欣赏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会强调诸多的教学方法,比如:系统讲授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学习指导法、研究指导法等诸多方法,但有一点我们都知道:外因要靠内因起作用,而从这点出发,老师对学生的激励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对学生的欣赏,无疑是对学生的最大认同和激励。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在知识领域中,老师通常因走在学生前面而因此得到学生的极大尊重。但学生在许多方面也存在着许多闪光点,犹如躺在矿中之宝石,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挖掘、去打磨,直到变成价值连城的“宝石”,而在这个发现过程中,具备欣赏的眼光无疑是“探宝”最重要的工具。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曾经在小学阶段一直都处于“业绩平平”的懵懂状态,直到我在中学遇到一位老师后,学习成绩才有了大改观。虽然她上课不是最好的,但她懂得如何去欣赏和激励她的学生,在她眼中,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是最棒的,在她的欣赏和激励下,全班的学习热情空前的高涨,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初中毕业许多同学都由一所普通中学顺利考入了重点高中并进入大学深造。每当同学聚会时,我们总会提到这位老师,虽然她讲课可能不是最好的,但在我们心目中,她永远是最棒的老师,因为,她是一位懂得欣赏的老师!
  2.2 学生对老师的欣赏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会强调老师的主动性,认为老师应该如何鼓励学生,以便更有效地激励学生上进。其实,我们都知道,在教的外因条件下,学生的内因更为重要,外因要靠内因起作用,而这种内因的重要源泉之一,就是学生对老师的欣赏。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许多同学在学不好某门课程时,通常会列举一大堆这位老师的“缺点”并倒出满肚子的苦水和抱怨,以便为自己“难见公婆”的成绩开脱。但是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你不喜欢某个老师,那真的很难在这门课上取得好成绩。所以这种抱怨根本于事无补,却反而加深了我们对这门课程的厌恶。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再好的老师,都或多或少存在不足,只不过我们通常会看到他(她)的闪光点而忽略了他(她)的缺点而已;反过来讲,即使一名极普通的老师,在他(她)身上也会不乏许多闪光点。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呢:这个老师虽然普通,但在他身上也不乏闪光点呀,比如:这个老师还是很负责任的;他(她)很有亲和力;他(她)很有爱心;又比如:他(她)讲课很有特色;他(她)实践经验真丰富;他(她)长得好帅(漂亮);他(她)的声音真好听……如此下去,我们会挖掘出这个老师的许多优点,因而对这个老师也会由发现优点继而到喜欢这位老师进而去欣赏他(她),进而喜欢听他(她)的课,进而喜欢上这门课程。由此,学好这门课程那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吗?
  而学生对老师的欣赏也是对老师最大的肯定,也会成为老师提升自己的最大动力。而这种对教学的提升,最大的受益者莫过于学生。反过来讲,如果学生不懂得去欣赏老师,他很可能从负面角度去看待老师,进而产生不喜欢、甚至厌恶这位老师上的课程,试想他又怎能学好这门课程呢?
  所以,没有不好的老师,也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懂欣赏的老师和学生。当我们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欣赏着我们的老师时,我们已经历成长;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去欣赏我们的学生时,我们同样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成长,也收获了无数欣赏。我们成长,因为我们懂得欣赏!
  
  参考文献
  [1] (美)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李成良,顾美玲[M].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M].贵州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为了减小交织路段给交通路网带来的影响,将匝道调节RM(Ramp Metering)与可变限速VSL(Variable Speed Limit)协调起来应用到高速公路单侧交织区域的控制上,基于宏观交通流模型
《荒史》六卷,明陈士元辑,明万历二年(1574)德安府刻本。陈士元,字心叔,明湖广应城(今湖北应城市)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官至滦州(今河北滦县一带)知州,著有《易象钩解》、《五经异文》
本文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单位复工管理的特殊要求,设计一种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智能复工疫情防控管理系统,以健康打卡管理为核心,旨在满足复工期间不同类型员工的分级化、差异化和
杨树二尾舟蛾在阿勒泰地区1年发生1-2代,主要危害人工杨树种类。介绍了该虫的危害、受害情况、调查方法、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等,为尽快控制其危害,提出了防治建议。
大学和谐校园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巨大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优美和谐的大学校园,对于师生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通信行业是服务于用户信息传递的产业结构,近年来,由于人们对通信安全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更加注重信息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尤其是对一些秘密信息的传输更需要保证其
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GIS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本文基于移动政务办公的工作特点,利用移动GIS技术、移动存储技术等,从系统架构、系统数据集设计、系统功能设计等方面设计实现了移动政务工作用图系统,系统可广泛应用于政府部门宏观科学决策、科学规划、移动办公等,转变地理信息服务方式。
佛教文化旅游区不仅保护及优化了自然景观资源,而且成为当代城市的一片绿洲。佛教园林中第一大构成要素是植物,被称为佛教文化具象化的载体,园林植物包括寺庙里人工种植的花
《乡土中国》作为费孝通先生对中国社会结构进行分析的一种尝试,是他在经历了从社会基层展开的自下而上的广泛调查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对中国特有的乡土伦理体系的理论构建。近
从5个方面阐述了流动图书馆的优越性,详细论述了基层流动图书馆建设的模式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