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学核心启迪学生思维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282211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和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强调了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启迪学生思维也就成为数学教学课堂的核心。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学生实际,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启发学生学会有条理、有依据地思考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启迪思维 数学课堂教学 核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启迪学生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核心,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并有机地结合学生实际,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活思维的火花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思维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材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帮助学生创设富有变化、能产生新奇感的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打开其思维的“闸门”,进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例如,在教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时,教师和学生一起玩开车游戏,模拟“车上原有8位乘客,到了站上来3人,4人下车”这一情境,然后提问:“要想知道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应怎样解决?”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掌握了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想象一下:“到了下一站还会遇到什么情况?”“如果到了一个车站,没有人上车,也没有人下车,又该如何解答呢?”
  学生正是在这种情境下,产生了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间,也促使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二、开放时空,促进思维的发展
  1.经历学习过程,从“简单”向“复杂”过渡
  皮亚杰指出:“学习不是主体对现实简单、被动的反映,而是主体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依托所进行的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总是从简单向复杂过渡。因此,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学生用内心的创造和体验得到的数学知识,会理解和掌握得更加牢固。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放手让学生利用学具自己倒一倒,3次把圆柱倒满,说明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见图1)。这样学生才有真实的体验,才能感受到两者间的关系,从简单的倒水过程,理解复杂的“关系”,真正感受数学的魅力,搭建起情感的“互动点”,在充满情趣的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思维。
  2.设计有效提问, 引“思考”向“创造”转身
  课堂提问是实施教学步骤、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方式。因此,恰当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则可以给学生提供思考的起点与方向,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积极、有深度的思维活动。
  例如,在六年级“常用的量”总复习后,教师提出问题:你会用喜欢的方法整理本单元的内容吗?这个问题需要学生通过复习整理思考创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常见的量,图2、图3是学生的整理情况。
  实践证明,只有设计合理有效的提问,并适时启发,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有序地去探求知识的奥秘,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的本质属性。
  3.渗透数学思想,让“感性”与“理性”联姻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灵魂。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美丽与深刻,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3 5 7 9 11 ……35”时,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计算的方法,而是先出示了一道题:图4是一个装满铅笔的笔架,你能联系梯形面积公式,计算出铅笔的支数吗?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思考3 5 7 9 11 ……35,能否运用计算梯形面积的方法进行计算。通过数形结合,引导学生在分析、观察、比较中,感知等差数列就可以结合这种梯形图思考解决问题。
  其实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在数学教学的每一个领域,我们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润物细无声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复杂的数量关系具体化,无形的解题思路形象化,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质疑,提升思维的品质
  质疑是通往新知的起点,构建新知的殿堂由质疑开始奠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多留一些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问难,激起学生深入探究的积极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的思维在问题中得到拓展。
  例如,在复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出了这样一道题:127÷( )=5……2。生1回答:“(127-2)÷5=125÷5=25。”生1的思路与回答可以说无懈可击。可生2认为:“用不着那么麻烦,只要127÷5=25……2,答案是一样的。”不少学生立刻响应,并对生2独特的简单算法十分赞赏。这时,生3举手质疑:“用生2的方法,余数根本没用,这好像有点不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启发说:“让我们根据这类题目,自己举一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想法,好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19÷9=2……1,36÷5=7……1,18÷4=4……2。同意生2算法的学生欢呼雀跃,而一些不同意生2算法的学生又举了两组例子:19÷(8)=2……3,29÷(6)=4……5。按生2的算法,第一个( )里要填9,第二个( )里要填7。这样原来同意生2算法的同学就放弃了自己的想法。教师鼓励学生讨论:为什么有些算式能成立,有些不能?通过讨论发现:只有余数比商小时,生1、生2的方法都可以,而当余数大于或等于商时,只能用生1的常规解法。
  正是有生3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学生心中才会充满着解开疑惑的强烈欲望,经历由困惑到明了的过程,学生的思维不断地走向深入,获得了更有价值的发现。
  四、丰富内涵,拓展思维的空间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发掘潜能的重要载体。数学教学中多设计一些有层次、有拓展的练习,以此来丰富练习的内涵,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打造灵动有效的数学課堂。
  例如,在六年级“数与代数”总复习时,安排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在1、2、8、4、15这些数中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数。这种开放题使学生摆脱了“答案唯一”的僵化思维模式,于是有着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得出了不同的答案: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1在这些数中是最小的;2是偶数却是质数;2是最小的质数;4是最小的合数…… 这样的开放题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思维空间,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数学的学习中展示自我,获得一定的发展。
  此外,还可以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题组式习题的训练,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应贯穿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组织富有实效的教学活动,来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进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白羊宝宝有一个英雄梦,所以在课堂上穿超人服,以要拯救世界为由企图冲出教室是他儿时做的“奇葩”事,一惊一乍的功夫把老师吓得不轻。老师以为这孩子有多动症,还悄悄和家长沟通。
Neil Anderton阐述了特殊材料和精密制造如何增强最为苛刻工艺条件下计量泵的精密性能
夜很深了,同学们都发出了均匀的呼吸声,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窗外的月光斜斜地射进来,照在我对面的床上,也照在对面床下的一双鞋上,那是一双崭新的运动鞋,它是那样雪白
那天回老家,碰上一个40多岁的的士司机。他吹着口哨,极其开心的样子。我坐过那么多车,从没有碰到一个司机像他这么快乐,便毫无芥蒂地跟他拉起了家常。他告诉我,他最近碰上了一件事,让他很感动。  他说老妈前段时间突然脑梗了,几个月治疗,花光了他全部的积蓄。正当他们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他发现这个医院的院长,是他曾经搀扶过的老人的儿子。院长不仅为他减免了很多费用,而且帮助他筹集钱款。现在,老妈身体一天天好转,
白岩松是中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时言语犀利头脑睿智,做人方面也坦诚率真,颇受观众喜爱.除了业务能力出众以外,白岩松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堪称模范老爸.
一、"匠才施教"法的概念什么叫"匠才施教"呢?即在教学过程中不讲算理算法的理论知识,只注重实际操作。就好比瓦匠、木匠师傅带徒弟一样,瓦匠修楼角,木匠修桌椅,
<正> 儿童从社会交往中逐渐理解社会同伴想法,喜好或厌恶等可能和自己的不同,从而影响对自我和他人的区分。欺骗也会因情境及对象的不同而不同。本研究采用儿童熟悉的欺骗情
在与中国珠算界20多年来的交流体验中,使我认识到.对于珠算指导存在“无过错责任”这一课题。 在日本的大辞典《广辞苑》中,对于“无过错责任”是这样定义的:“不论是否存有故意
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的一项主要职能,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制度落实和自身认知等原因,县级政协在履行民主监督职能方面不同程度存在不敢监督、不会监督
报纸
<正>在粘土矿中,高岭石是一种典型的1:1型二八面体层状硅酸盐,在此构造了高岭石硅氧层、铝氧层的团簇模型Si6O18H12和Al6O24H30,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并在B3LYP/6-31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