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当前面临的问题,提出用改革考试评价模式来引领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方向,以便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 面临问题 考试评价 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113-01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摸索中不断发展,虽然有了20多年的历史,但是它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至今不能得到固定和规范,或者说,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一直不能适应信息技术本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自从教育部颁发“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以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这个名词取代了沿用了近20年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可是许多学校的实际操作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仍然沿用过去的计算机教育学科化的观念。这种把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数、理、化的错误观念,由于正式和相对固化的评价方式,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能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
1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师课上理论讲了很多,学生云里雾里很难听懂,只好死记硬背。
(2)上机时,学生偷着玩儿游戏、上网。
(3)学生水平相差太大,统一布置任务比较困难。
(4)学生学习的知识很容易忘记。
2 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1)信息技术本身的完善和普及,使得计算机操作和上网越来越简单化,特别是近几年来,已经具有了融入到社会生活之中,成为社会生活的一般技能的趋势。
(2)一些学生被束缚于传统的学习方法中,习惯于教师的讲授,一旦脱离教师,便失去了方向,不知该做什么。这样的学生喜欢死记硬背,一般觉得计算机操作很难,不习惯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熟悉操作技能,不能自主学习,更不能尝试着去探索,去发现操作方法,及操作的共通性、规律性。
(3)信息技术课程专业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定位持有落后的观念,多数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就是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和上网,而对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感到迷茫。
(4)其他科目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解比较狭隘,大多数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就是课堂上使用课件教学。
观念的落后必然使得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方法不得当、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3 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的关系
信息技术着重强调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技术的理解、认识;另一方面是对使用技能的熟练掌握。信息素养是一个含义广泛的综合性概念,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第二是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第三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并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协作精神进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综合性的,它涉及各方面的知识,包含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是发挥和使用这种能力的手段。信息素养的提高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和良好的推理和鉴别能力来完成。
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是信息素养的基础,是提高信息素养的保障,而在信息素养的提高过程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也能得到进一步的熟练和完善。
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教师主导的、全体教师参加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一项大的系统工程,它对于充实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效率都有着现实的意义。
4 改革考试评价模式
我们知道考试评价是教与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考试评价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领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模式的方向。这里所说的考试评价模式不仅包括信息技术教育课本身的考试评价也包括其他科目的考试评价。
我们现在的考试评价模式大多是以学生能记住多少概念和公式为标准,这种评价方式是一维的、单调的,是仅仅为了考核学生记忆力的。适应未来发展的考试评价模式应当是多维的,它一般通过记录和观察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团对合作方案、实验准备过程、完成任务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简而言之,就是考核学生对问题的综合处理能力。
(1)信息技术教育本身的考试评价:考试评价应当为课程目标来服务,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核心应当是“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形成能力、强化意识”。因此,考试评价不应再是绝对的单一的考核,而是多方面考察学生综合素质的。
信息技术教育课阶段性的评价可以是任务式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彼此评价、教师的点评、完成任务的方案,甚至在团队中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都可以构成评价因素。评价体系还应考虑结果是否体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创新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展。
(2)其他科目考试评价的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单纯的靠信息技术教育课是远远不够的,在信息技术教育课上学习到的理论和技能应当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提高。其他科目中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提供练习的素材,可以成为检验的平台。
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和技能水平建议其他科目的教师在教学设计和作业布置方面适当的融入一些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才能完成的任务。在这些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信息技术老师可以扮演技术顾问的角色,信息技术课上可以演示和练习完成这些任务。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逐渐认识到信息技术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的途径和有效的方式方法。这些方式方法反过来作用于所学科目,会拓宽这些科目的知识面、提高这些课目的教学效率。
在阶段性的考试评价设计中,可以有目的的提供让学生发挥信息技术能力的空间。例如:适当比例的电子版作文、考试時拓宽教材内容、部分考试的考试过程中可以使用网络资源。
在这样的考试评价改革中要注意科目的主体性,不要让信息技术喧宾夺主。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避免在使用传统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
我们真正要达到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实际使用价值,以达到或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珠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
[2] 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王晓轩.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探析[J].北方经贸,2011(11):65.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 面临问题 考试评价 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113-01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摸索中不断发展,虽然有了20多年的历史,但是它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至今不能得到固定和规范,或者说,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一直不能适应信息技术本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自从教育部颁发“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以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这个名词取代了沿用了近20年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可是许多学校的实际操作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仍然沿用过去的计算机教育学科化的观念。这种把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数、理、化的错误观念,由于正式和相对固化的评价方式,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能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
1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师课上理论讲了很多,学生云里雾里很难听懂,只好死记硬背。
(2)上机时,学生偷着玩儿游戏、上网。
(3)学生水平相差太大,统一布置任务比较困难。
(4)学生学习的知识很容易忘记。
2 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1)信息技术本身的完善和普及,使得计算机操作和上网越来越简单化,特别是近几年来,已经具有了融入到社会生活之中,成为社会生活的一般技能的趋势。
(2)一些学生被束缚于传统的学习方法中,习惯于教师的讲授,一旦脱离教师,便失去了方向,不知该做什么。这样的学生喜欢死记硬背,一般觉得计算机操作很难,不习惯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熟悉操作技能,不能自主学习,更不能尝试着去探索,去发现操作方法,及操作的共通性、规律性。
(3)信息技术课程专业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定位持有落后的观念,多数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就是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和上网,而对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感到迷茫。
(4)其他科目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解比较狭隘,大多数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就是课堂上使用课件教学。
观念的落后必然使得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方法不得当、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3 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的关系
信息技术着重强调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技术的理解、认识;另一方面是对使用技能的熟练掌握。信息素养是一个含义广泛的综合性概念,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第二是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第三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并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协作精神进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综合性的,它涉及各方面的知识,包含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是发挥和使用这种能力的手段。信息素养的提高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和良好的推理和鉴别能力来完成。
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是信息素养的基础,是提高信息素养的保障,而在信息素养的提高过程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也能得到进一步的熟练和完善。
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教师主导的、全体教师参加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一项大的系统工程,它对于充实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效率都有着现实的意义。
4 改革考试评价模式
我们知道考试评价是教与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考试评价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领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模式的方向。这里所说的考试评价模式不仅包括信息技术教育课本身的考试评价也包括其他科目的考试评价。
我们现在的考试评价模式大多是以学生能记住多少概念和公式为标准,这种评价方式是一维的、单调的,是仅仅为了考核学生记忆力的。适应未来发展的考试评价模式应当是多维的,它一般通过记录和观察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团对合作方案、实验准备过程、完成任务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简而言之,就是考核学生对问题的综合处理能力。
(1)信息技术教育本身的考试评价:考试评价应当为课程目标来服务,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核心应当是“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形成能力、强化意识”。因此,考试评价不应再是绝对的单一的考核,而是多方面考察学生综合素质的。
信息技术教育课阶段性的评价可以是任务式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彼此评价、教师的点评、完成任务的方案,甚至在团队中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都可以构成评价因素。评价体系还应考虑结果是否体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创新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展。
(2)其他科目考试评价的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单纯的靠信息技术教育课是远远不够的,在信息技术教育课上学习到的理论和技能应当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提高。其他科目中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提供练习的素材,可以成为检验的平台。
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和技能水平建议其他科目的教师在教学设计和作业布置方面适当的融入一些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才能完成的任务。在这些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信息技术老师可以扮演技术顾问的角色,信息技术课上可以演示和练习完成这些任务。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逐渐认识到信息技术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的途径和有效的方式方法。这些方式方法反过来作用于所学科目,会拓宽这些科目的知识面、提高这些课目的教学效率。
在阶段性的考试评价设计中,可以有目的的提供让学生发挥信息技术能力的空间。例如:适当比例的电子版作文、考试時拓宽教材内容、部分考试的考试过程中可以使用网络资源。
在这样的考试评价改革中要注意科目的主体性,不要让信息技术喧宾夺主。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避免在使用传统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
我们真正要达到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实际使用价值,以达到或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珠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
[2] 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王晓轩.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探析[J].北方经贸,2011(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