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中的法理思考与定位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nneru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工智能与法律作为法学研究的一对基本范畴,是一个先者浅探的神秘领域。作为一个技术和法律关系结合体,给予人工智能关注和定位,有利于打开法学研究的新思路。在司法实践中,人工智能为法律人提供辅助性工作,没有取代的能力,人工智能与法律的亲密结合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人工智能;法律推理;辅助作用
  绪论
  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已经袭来,电脑的深度学习能力被成功地应用到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领域,在法律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得到了各方重视。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开展“智慧法院人工智能系统”研究计划;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检察大数据行动指南(2017-2020 年)》,全国检察机关将依托大数据及智能语音等前沿科技,打造“智慧检务”。人工智能与司法未来的关系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试以法理学视角嵌入对该问题作一番探讨,以探求其真谛,并求教于方家。
  一、人工智能法律系统的发展动力
  人工智能法律系统的发展源于两种动力。其一是法律实践自身的要求。随着社会生活和法律关系的复杂化,法律实践需要新的思维工具,否则,法学家以及法律工作者将无法承受法律文献日积月累和法律案件不断增多的重负。其二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需要。人工智能以模拟人的全部思维活动为目标,但又必须以具体思维活动一城一池的攻克为过程。它需要通过对不同思维领域的征服,来证明知识的每个领域都可以精确描述并制造出类似人类智能的机器。
  二、人工智能在司法实践中的定位争议
  (一)法律形式主义
  以J·奥斯汀为代表的英国分析法学的所主张的法律形式主义,具有忽视法官主观能动性和法律推理灵活性的僵化的缺陷,但是,从人工智能就是为思维提供机械论解释的意义上说,法律形式主义对法律推理所作的机械论解释,恰恰为人工智能法律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可能的前提。
  (二)法律现实主义
  霍姆斯法官明确提出“法律的生命并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的格言。相对于法律形式主义,法律现实主义推动智能模拟深入到主体的思维结构领域。法律现实主义对法官主观能动性和法律推理灵活性的强调,促使人工智能研究从模拟法律推理的外在逻辑形式进一步转向探求法官的内在思维结构。
  (三)折中立场—“开放结构”
  哈特在法律形式主义和法律现实主义的争论中采取了一种折中立场,他既承认逻辑的局限性又强调其重要性;既排斥法官完全按自己的预感来随意判案的见解,又承认直觉的存在。即“开放结构”的法律概念。法律概念既有“意义核心”又有“开放结构”,逻辑推理可以帮助法官发现问题的阳面,而根据社会政策、价值和后果对规则进行解释则有助于发现问题的阴面。开放结构的法律概念,使基于规则的法律推理模拟在受到概念封闭性的限制而对疑难案件无能为力时,找到了新的立足点。
  三、我国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中的定位及未来畅想
  (一)我国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中的定位
  2017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拒绝提审State v.Loomis一案,间接承认了法官在定罪量刑中可以参考智能化软件提供的预测结果。虽然如此,非盈利机构ProPublica对COMPAS的实证研究发现,COMPAS的犯罪风险评估算法系统,系统性地歧视了黑人,黑人被该系统错误地评估为高犯罪风险的概率是白人的两倍,而白人则更多地被错误评估为低犯罪风险。
  该案带给我们的启示是:预测算法只能是一种辅助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工具,而无法直接做为判案依据,实践中要严谨使用以避免不正當的程序违法行为。尤其是在面对可能涉及歧视的算法规则时。
  目前在国内外法律领域采取的人工智能技术普遍应用深度学习技术(deep learning),而这一技术本身的特点就是决策过程难以具体解释,有所谓“黑箱”的特点,就像AlphaGO先后战胜了世界冠军李世石和柯洁,但其每一步棋后的具体判断连其设计者也无法预测和解释。如果人工智能本身有可能因为其现阶段的技术特点带有不公平性,而又无法做出确定性的解释,那么在我国的司法领域中则需要做出更谨慎的审视,我们在把人工智能作为决策的参考的同时,应严格限制在辅助性地位,而不是唯一的依据。
  (二)人工智能与未来法律的畅想
  人类不能被人工智能不断增长的能力牵着鼻子走,甚至被带入完全不受人类控制的未来。为了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新风险,保护创新的同时确保人类生活的美善品质,未来的法律发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向度。
  首先,现有的法律模式没有摆脱传统的具象化乃至拟人化思维方式,仅将有形的智能化机器或“机器人”纳入规制范围。而这种被称为“合成智能”的由算法、网络和大数据组成的无形、无界的存在,才是人工智能的智能所在。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不只是理工科专业人士的领域,法律人士以及其他治理者也需要学习人工智能知识,对法律人士和其他治理者提出了技术要求。法治管理需要嵌入生产环节,如对算法处理的数据或生产性资源进行管理,防止造成消极后果。这就需要法律人和程序员、人工智能专家的合作,方便使算法进入法律,法律进入算法,从而使人工智能的基础操作系统符合人类的伦理和法律。
  再次,现有的各国立法模式来看,在目前这个阶段,较稳妥的方案是美国式的公法模式,指定一个现有的政府部门负责确立相关的行业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和个人数据保护标准,这个标准不应当是自上而下武断强加的,应当是对行业自身所发展出来的标准与公共利益、个人权利保护原则的综合考量,制定程序应当遵循公共参与、听证等行政程序规则。
  总之,人工智能与法律作为法学研究的一对基本范畴,两者之间的亲密结合在未来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法律人工智能的前景,一方面取决于智能模拟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法理学对法律推理研究的深化。
  结语
  人工智能反过来超越人类智能扮演上帝角色的形势正在迫近,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司法系统获得了某种后发优势,借助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提高办案效率和透明度,使审理流程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质变和突变。这对现代法治的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司法权的终局性注定了要通过辩论的优胜劣汰机制选出一个正确的最终解决方案。在这样的现代法治体制面前,大数据、云计算、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都只是实现合法正义的辅助手段,不可本末倒置,这是我们始终应该铭记的一条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李晟.略论人工智能语境下的法律转型[J].法学评论,2018(1).
  [2]高奇琦,张鹏.论人工智能对未来法律的多方位挑战[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8(1).
  [3]郑戈.人工智能与未来法律[J].探索与争鸣,2017(10).
  [4]潘庸鲁.人工智能介入司法领域的价值与定位[J].探索与争鸣,2017(10).
  [5]吴汉东.人工智能时代的制度安排与法律规制[J].法律科学,2017(5).
  [6]曹建峰.“人工智能+法律”十大趋势 [J].机器人产业,2017(5).
  [7]袁 曾.人工智能有限法律人格审视[J].东方法学,2017(5).
  [8]吴习彧.司法裁判人工智能化的可能性及问题[J].浙江社会科学,2017(4).
  [9]刘伟.关于人工智能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 [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7).
  [10]张保生.人工智能法律系统的法理学思考[J].法学评论,2001(5).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樊明芳(1992-),女,汉族,山西临汾人,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第二作者:高天尧,1992,女,汉族,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民商法专业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21世纪的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林场林业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和新发展,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林场林业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应加大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以逐渐取代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基于此,文章就林场林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出发,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几点有效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场林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  信息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化、信息化、电子化的缴费方式已经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尤其在电力系统方面的推广和应用,不仅给广大用户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而且更为电力行业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改变了传统的上门收缴电费的复杂方式,但要想使这种多渠道电费缴纳模式得到进一步的创新与完善,就必须要找到更加优化的机制和策略,推动电力事业质的飞跃。  关键词:多渠道;电;费缴纳模式;优化
期刊
摘 要:作为读者的重要共享空间,中庭空间能够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空间以及實践场所,为了更好的提高公共空间的观赏性,促进环境品质以及质量的综合提升,在公共图书馆设计的过程之中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站在宏观的角度,在实现基本功能的前提之上,明确不同的设计要求以及设计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积极的落实中庭空间的设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为读者营造良好的阅读空间以及环境。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中庭空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景观设计基本原理的分析,在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使用功能,归纳现代居住区设计的相关理念。总结在居住区景观设计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综合考虑,最终设计出科学合理的人居环境。  关键词:人居环境;景观设计;设计元素  1、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  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迅猛推进,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呈现出高层次、多样化的特点。各个国家在景观设计中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有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经济不断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也不断加大,对自然资源需求量的增加,湿地生态系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破坏,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平衡湿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为挠力河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现实、可行的参考。  关键词:挠力河;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1 前言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
期刊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增强,网上购物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应运而生。网络购物为人们的便捷生活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交易途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理念并且已经被大众所接受,更是被在校的大学生所追捧。然而,网上购物的条件已经发展的相对完善,但是一些店家的售前售后服务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通常带有物流昂贵,送货时间长,购物质量依据匮乏,远距离鉴别困难等弊端。因此,轻购物应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多,人们的住房需求不断提高。为了缓解住房压力,建筑行业把住宅的建设方向转向高层住宅并进行了人性化设计。本文将从人性化高层住宅的基本概念出发,对人性化视角下高层住宅建筑设计进行分析与探究,希望对相关建筑企业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人性化视角;高层住宅;建筑设计  引言:高层建筑能否融入城市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与住宅居民的感受有着直接关系
期刊
摘 要: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对于园林的养护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科学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可以保证园林工程的质量,降低植物出现病害,使城市园林的绿化作用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加强园林绿化养护的重要性,然后针对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管理策略。  关键词:园林绿化养护;长效管理;策略  引言  园林景观大都是由假山、石块等建筑及水、植物等构成的,其中植物是唯一一种有生命的构成
期刊
摘 要:2018年4月9日,AI翻译(人工智能翻译)首次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亮相后,关于“机器翻译是否会取代真人翻译”的讨论愈发热烈。作为机器翻译的鼻祖,谷歌翻译更是引领了机器翻译的发展,其翻译系统的每次更新都让机器翻译更加智能化。尽管机器翻译水平越来越高、在某些领域甚至可以替代真人翻译,它却始终无法取代真人译者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地位。本文以小说《苍天在上》为例,浅析谷歌翻译在文学作品英译中的优缺
期刊
摘 要:配电网是整个电力系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旦配电网发生事故就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力的供应,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产活动及日常生活,但是配电网的稳定性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配网故障。我国的配电网发生故障的频率较高,快速复电以及电网修复的效率相对较低,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加强配电网快速复电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配电网;自动化;快速复电  1 引言  随着经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