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汉语中的性别文化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b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性别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它游离于社会主文化系统之外,具有亚文化特征,反映的是男女两性之间行为、观念等意识形态。语言是文化重要的载体,也是文化重要的表达形式,与文化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可以影响语言结构的变化,同样的,语言也对文化具有反作用。性别文化在汉语中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主要体现在称呼语、谚语、俗语等上面。本文将主要对性别文化在汉语中的体现进行分析,希望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部分参考。
  关键词:性别文化 意识形态 汉语
  1.前言
  性别文化主要指的是反映男女两性特征、需求、行为、关系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知识能力、风俗习惯、制度规范等方面的意识形态及表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性别文化方面的发展,其规律主要是由平等到不平等再回归平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可以直接地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语言与文化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文化可以影响语言的内部结构以及语言所包括的含义,而同样的,语言的结构特征也会影响文化的变化。在一个语言系统中,最能够反映出语言对文化产生影响力的就是语言的词汇系统,因为词汇在语言系统中发展速度最快,最不稳定的,它的发展可以说与社会文化的发展紧密相关,是一个社会时代性特征最直接的反映。在汉语里面,性别文化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并且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表现。
  2.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探讨
  在文化与语言的关系研究方面,有学者认为,语言与大的文化是一种从属关系,而与小文化的关系则是一种并列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语言又是文化重要的载体,可以说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与文化之间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
  2.1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对语言而言,影响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语言虽然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它却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达形式之一,又是文化传承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笔者认为,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1 人的价值观念
  人类学家认为,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之一。西方人强调个人价值,强调自我意识,为人处事、言语行为也比较追求个性,因此,其在语言的表达上比较直接,而中国人则比较强调集体利益,个体意识比较弱,不追求个性突出,因此在语言的表达上显得比较含蓄。
  2.1.2 人的社会心态
  由于各民族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人们的思维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在对待同一件事情的心态上也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比如,在禁忌和隐私方面,东西方人在态度上就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英美人见面很少问及家庭情况,他们视个人年龄、收入、财产等为隐私。中国人见面交谈毫不避讳地谈论这些问题。还有一些关于年龄上的避讳,反映在语言的表达上就是,比如西方人忌讳使用“old”、“aged”等程度的词,在表达一些年老的人时,西方人不是直接称为“the old man”,而表达为“the advanced in age”(上了年纪的人)。可见人的社会心态也会直接影响着语言。
  2.2 语言对文化的影响
  语言是文化中重要而独特的组成部分。正如马林诺夫斯基指出的那样:“语言是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但是它并不是一个工具的体系,而是一套发音的风俗及精神文化的一部分”。而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也认为:“语言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语言的独特就在于作为文化的承载和表达手段,把文化的其他要素融会于自身之中,使文化中的各个要素,各个层面都能在语言中得到充分体现。”也就是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外现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支撑,它不仅可以使文化与民族文化自身相结合,同时还可以全面地反映文化中的各个要素。此外,大量的不同时期的文化内涵随时间推移也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性别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语言对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语言是反映人类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通过人类的语言,可以了解人类不同的各种各样的社会文化形态,以汉语的称呼语为例,我们就可以知道汉语中的很多称呼语都反映出了当时传统社会中男女关系的不平等,比如,妻子称丈夫为“良人、官人、老爷、外人、外子、相公”,但是女性一般自称为“贱妾、奴、奴家、妾”等。
  3.性别文化在汉语中的反映探讨
  性别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主要是对于人类两性差异的思考;具有普遍性,在不同的社会中都存在,具有亚文化特征;游离于政治文化、教育文化等主体文化之外,具有隐蔽性;主要隐藏在各种法律规章制度中。在汉语中也体现得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
  3.1称谓语
  众所周知,我国的古代社会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在男女的称谓上体现得非常明显,漂亮的女子常被别人称为 “妖精”“骚货”“祸水”等。夫妻之间妻子被称为“糟糠”“屋里的”;丈夫则是“当家的”“掌柜的”。而妻子则常常自称为“妾”“贱妾”等;在外人面前,丈夫则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这些称呼上的语言无不体现出女性地位的低下,而妻子称丈夫为“良人、官人、老爷、外人、外子、相公”等,反映出男性地位的高大。
  3.2姓氏和名字
  在汉语中存在这样的现象,女子没有为自己命名的权力,在出嫁之后要将自己的姓放在丈夫姓的后面以示对丈夫的服从,另外,有一些女子在出嫁之前甚至没有自己的名字,只有姓氏。在现代,我们也可以发现,男孩子取名字与女孩子取名字之间的差异,女性的名字一般多与“美丽、善良、柔美”等靠拢,而男性的名字则多与“力量、权力”等体现男性性格特征的词靠近。
  3.3 俗语、谚语及成语等
  俗语、谚语及成语是文化的结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语言,代代广泛流传。其中也蕴藏着丰富的性别文化。汉语中,有很多反映女性地位的谚语和俗语,比如“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头发长见识短”、“红颜祸水”、“养儿防老、养女赔钱”、“女大不中留、留了结冤仇”等。可见,在古代,我国的女子一直是处于一个从属的地位,基本上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真实写照。而在关于男子的谚语、俗语方面,比如:“男儿膝下有黄金、男儿志在四方、男子汉大丈夫、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等,这些都鲜明地体现出古代社会崇高的男子形象。
  3.4 汉字的语义上
  在汉语里,我们可以发现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某些词语用在不同性别上所呈现出的语义色彩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具体而言,就是某些用在男性身上的具有贬义色彩的词用在女性身上却不具备贬义色彩甚至还有可能带上褒义色彩。比如,“假小子”,本来“小子”一词就存在对男性的蔑视之意,但是“假小子”用在女性身上却含有对女子的肯定之意,带有很强的褒义色彩。
  4.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语言与文化之间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性别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普遍性、亚文化特征,同时还具有隐蔽性,是社会文化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汉语中有重要的反映。本文主要对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释,并对性别文化在汉语中的表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谷素萍.漫谈性别文化在汉语中的反映巧[J].安徽文学,2011.6:260-261.
  [2]吕红平.中国性别文化的变迁及其现实意义[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2-17.
  [3]彭文钊.语言文化学研究的基本单位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5:14-18.
其他文献
番茄花萼一直伴随果实的生长、发育及成熟,是花和果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包被在花的最外层,对花蕾有重要的保护作用。本试验以29份不同品种、不同果型的番茄为材料,对其花萼的发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和实施,中职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就中职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且提出一些在中职教育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中职教学思想品德渗透一、在课堂上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理念  教师们要想提高中职院校的学生们的思想品德水平,就必须在平时的课堂上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丰富自己讲课的教育方法。
刘庆邦的中篇小说《到城里去》最初发表于2003年第3期的《十月》杂志上,曾荣获第四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在这篇小说里,作家刘庆邦以他醇厚绵长的乡土情思,通过揭示主人公杨成
在这份报纸,我们使用了 SVM 方法检测 P300 信号。在为 SVM 训练一个分类参数前,几预处理操作包括过滤被用于数据, downsampling,单个试用抽取, windsorizing,电极选择等。与 SVM
为研究在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穗颖花量的变化特征,设置4种不同田间种植方式,研究水稻稻穗颖花特征。试验发现:(1)稻穗颖花由穗基部向穗顶方向在稻穗呈抛物线型分布,穗中部颖花量
利用电激转化法对橡胶树悬浮细胞系进行转化,初步确定卡那霉素的筛选浓度、共转化的实验条件。通过电激共转化法将NPTII、GUS、EGFP和Hb CBF1基因成功导入到橡胶树悬浮细胞并
分析了低温(6℃)处理对6份柱花草种质地上部鲜重、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浓度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的影响,并比较不同柱花草种质抗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低温处理
近几年来,大学生自杀和杀人事件不断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生命意识薄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高校都在积极研究,寻求对策。而我们尝试着通过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融入生命意
籽粒硬度是石榴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探究石榴籽粒硬度特征及其相关生理指标,旨在为进一步的籽粒硬度形成与调控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建立了一套用TA.AX质构仪测定石榴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