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玄机——在过程控制中创造完美

来源 :AMT前沿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0%×90%×90%×90%×90%=?
  90%×90%×90%×90%×90%=?答:59%。抛开简单的数学计算,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
  无数次应对考试的经验告诉我们,60分是及格线,100分遥不可及,而90分似乎已经是个可以自豪的分数了。工作中也有很多人认为:“把工作做到60%会被公司炒鱿鱼;做到100%太累、太辛苦;做到90%就很不错了”。乍听之下似乎很有道理,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环节串联而成的,每个环节都以上一个环节为基础,各环节之间应该是以乘数的方式相互影响,而不是百分比的简单叠加。所以当一系列工作过程结束后,“看似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只有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就需要过程控制效应。
  一个集约化的现代经营过程要经过构思、策划、设计、讨论、修改、实施、反馈、再修正等诸多环节。如果不能在每个环节上斤斤计较,而只是想当然地认为“结果不会有太大问题”,那么最终的结局就是五个90%的环节之后,工作成绩59分——一个会被激烈竞争炒鱿鱼的分数。这时再回过头来按照100%的标准进行“检修”,就可能意味着整个项目、整个工程都需要“推倒重来”,这不仅会带来时间和资源的浪费,更意味着效率低下和时机错失。90%×90%×90%×90%×90%=?这个等式在数学之外的警示是——执行过程不能打折。
  100-1=0
  过程控制中的小瑕疵会造成毁灭性的后果。过程控制就是对任何事物的发生、演变在发展全过程即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方位评估、监督、检查、改进。简单地说,过程控制中的一个小瑕疵都可能造成毁灭性的后果,如果用数学公式表示,就是:100-1=0!将100中的“1”漏掉将是怎样的后果!100 -1= 0的例子多到难以数计: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因为一个橡胶垫圈的质量不合格导致坠毁;中国众多“知名”企业和“巨型”企业,由于某个环节的薄弱、某个项目的失误,甚至是一则危机处理不当,导致了整个企业大厦的崩溃。看似微小的“疏忽”、“大意”、无所谓”,就是执行过程中不起眼的“-1”,而它确实拥有着改变项目的结局,改变企业的命运,改变人生际遇的能量。
  执行不能打折。工作中需要我们把每一个90%换成100%,当我们100%的人在100%的时间里,按照100%的标准,100%地执行,才能最终达到100%的目标;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地批判性思考,在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进行反复的检讨、反馈和修正,努力地消除在任何一个角落里可能存在的“-1”。
  对过程控制的挚爱和执着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历来是中国知识阶层的奋斗目标。不难发现,我们的文化中更注重目标的达成,较少提倡对执行层面和对过程的精确把握。所谓“君子动口不动手”、劳心者制人,劳力者制于人”、“述而不作”这些成语民谚都可以折射出我们对过程执行的轻视。不动手就无法参与过程,也就无从发现过程中的瑕疵和问题。所以现代西方经济学莫不以实证研究为基础,没有经过实证数据检验的理论是难以让人信服的。
  形成过程控制文化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大工业化和市场竞争机制的历史洗礼,它需要一个痛苦的试错过程。日本在二战后的经济崛起过程中,最初也是采用低成本模仿的方式发展自己的制造业,低价的仿造品质量总归要粗糙些,市场竞争力明显落后于西方国家。而现在的日本制造几乎是质量优良的代名词,其根本原因就是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了一场以过程控制为关键的质量革命。相比我国,基础管理总体上来说还是处于低级、粗放型管理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浓重的小农经济特征:散漫无序、不重纪律、不重规范,与工业文明所要求的以精细化、标准化、流程化为核心的管理标准相差甚远。
  要做好过程控制不仅需要耐心,还需要对过程怀有一种挚爱和重视。当我们看到别人做什么都按程序一板一眼、不省却任何微不足道的环节时,往往认为他们“傻”,不懂得灵活变通。殊不知正是由于严格地执行流程,控制每个细节,才能让结果达到更高的精确度,堵塞了可能的漏洞。只有当过程控制的理念、意识渗透到一个组织的任何一个角落,并成为组织文化的一部分的时候,一个组织才能完整地落实每一项计划。
  过程控制是“走过场”、 磨洋工”的克星
  究其本质,过程控制就是明确“如何做”与“什么结果”的关系问题。结果是由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的“如何做”构成的。过程是产生结果的一系列行为,过程控制就是把“如何做”和“什么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围绕结果对“如何做”的过程中可能或已经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监测、检查、反馈、统计、核查、评审、分析和纠正。一方面强调“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要素;另一方面强调“控制”的手段和方法,确保每个环节的运作顺畅。
  重结果还是重过程?这一问题在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普遍。许多企业在进行新产品研发时,往往把所有的注意力寄托在产品开发的结果上,而不注意建立产品规范化研发与流程控制。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只要能把新产品研发出来就行。”由于研发人员单个人认知能力的局限,高科技产品开发过程中必然存在诸多的缺陷,如果没有相应的质量控制、文档管理、双人复核、测试等各个阶段的保障,往往会造成很多隐患。对一个好的项目,只重视可行性分析而不重视通过不可行性分析搜索那些可能存在的风险和缺陷,这也是中国软件出口规模远远落后于印度的根本原因之一。
  环环相扣的“细节——规范——过程控制”原理
  查隐患、找漏洞是过程控制的法宝。质量检验、质量控制的理念不仅可以运用在工厂生产环节,也应该在公共管理、行政事务中得到应用。公路建好了,但标识不清楚,是因为没有计划,还是因为没有及时检查、巡查,或者对公众的投诉置之不理?一项政策的出台,效果到底怎么样?有没有渠道去倾听群众的意见,对实施效果进行跟进、检讨?听到了意见以后谁去落实解决并逐一列出时间表、责任人?还是悬在半空,或者停留在以文件传达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的“走过场”状态?
  有了过程控制意识,这些问题是完全可以找到合适的办法去解决的。将大目标分成不同的小目标,将工作分成不同的阶段和过程,找出可控制的关键点。从最坏的可能出发,对各种可能的隐患和漏洞进行密切关注和随时检讨。对“绝对没问题”、全都知道”、差不多啦”、我可以打保票”等言论进行怀疑,对任何一个细节、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层面可能存在的模模糊糊、懵懵懂懂进行检讨,看看有没有没想到、没做到的地方,还有什么不足,或可以做得更好。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如果不重视过程控制,不学会查隐患、找漏洞,必然会管理无序、漏洞百出。
  “永远可以做得更好”。完美是一种极限目标,人们当然不可能任何时刻都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总有一种可能,就是在当前给定的环境和条件下,通过对每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实施精细化管理,在精细化运作中形成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样式,通过过程控制将细节与规范最有效地串联,查漏补缺。当运用好了“细节——规范——过程控制”原理,把握好了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最终每一件事情都可以做得比原来更好。
其他文献
科学合理地做好库存管理,是制造业企业盘活资金、提高效益的重要举措之一。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库存所占用资金的比重最大,一般约占企业运营成本的 30%以上,对企业利润的影响超过了机器设备、厂房、人力等其他资源。   现在库存研究方向集中在库存管理的方法和技术,着眼于局部对库存管理进行分析和改善,缺乏全局观来研究库存管理。在实际商业活动中,供应链上各成员的库存设计和策略未能考虑到整个供应链,只针对和着眼于
期刊
【链接 前文回顾】再起飞公司得益于早起的爆发式增长而快速发展,但是随着近几年竞争者急剧涌现,行业开始整合洗牌,再起飞公司遭遇发展瓶颈。我作为咨询顾问接手了该公司的案例,通过访谈、调研以及参加公司会议,对再起飞作为青春期企业在战略、机制、管理等方面的典型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并初步形成了项目思路……  关键词:客户服务 战略执行 组织变革  再一次与董事长见面,董事长兴致高涨,见面第一句话就急不可
期刊
关键词: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  近几年,在国资委、财政部及证监会的大力推动下,央企、国企、上市公司逐渐掀起了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与内控体系的热潮。然而,这是一个较新的管理领域,很多企业在体系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得操作困难、难以落地,或者只是为了应付检查,体系建设成果最终变成几本束之高阁的手册。其实,全面风险管理与内控是当今大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它并没有那么神秘,
期刊
虽说钱是身外之物,但是俗语又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其实在每一段人生经历中,或长或短地都会有一段为钱奔波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挣钱和花钱就是生活的主要内容。  翻开随便一篇都市报纸,至少有一半的内容在教人们如何挣钱花钱,其中既有有理性的理财建议,同时也有为推销产品而伪装自己态度客观的软文。其实如何理性地花钱这个命题在经济学的学者中是个经久不衰的热点论题。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
期刊
由于工作缘故,近一半的时间在各地游走。久闻成都茶肆天下闻名,所以也曾驻足小憩。一日偶见一款茶盏,盏身环绕五字“可以清心也”,均衡相间,头尾相连。茶盏把玩转动之间,依次出现五种解读:“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有趣的是种种解读皆无语碍,且彼此之间并无分歧。不禁感慨,文字之妙,构思之奇。茶道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这茶盏之间的乐趣也是文化中亮丽的一抹。  然
期刊
作为咨询顾问,在经历了诸多交付报告模式的传统咨询项目后,我来到了某成长型企业,尝试一种新的咨询服务模式,我们称之为伴随式项目,即做为客户的贴身教练,帮助客户将解决方案切实落地,手把手帮助客户的能力提升,并按照帮助客户产生的实在价值收费。几个多月的伴随式项目经历,让我体会到了不同的咨询方法以及理念,下面结合帮客户筹备干部大会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情,谈谈自己对伴随式咨询服务的感触与思考。  在服务理念上
期刊
关键词:内部控制 认知 工作方法 实施落地  “内部控制”已成为央企、国企和上市公司的热门词汇,不过大家态度不同,有的公司对它热烈欢迎,有的则对它诚惶诚恐,也有的对它嗤之以鼻,表面上恭恭敬敬,实则敷衍了事,或者避而远之。总体来说,央企、大型国企和大型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比较重视,也做得较好,但也有许多上市公司抱着应付证监会审查的心态,形式化的开展合规型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而没有真正结合企业实际,
期刊
你说:企业业务和管理运作各方面都存在问题,该如何切入和快速见效?  我说:抓住业务之痛,通过流程综合各管理工具落实。  企业在流程优化过程中会面临以下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有的企业制定好了战略,但是对于战略如何落实,从组织、流程、绩效到IT支撑各个方面似乎都存在问题,不知道从哪里去切入。  第二个问题:大革命似的流程优化运动,没有具体目的,没有项目范围,只有工作量,这种做法的结果会导致部门间
期刊
知识管理工作在很多组织进行一段时间后,很容易陷入持续性不足、生命力不够的情况,大家对知识管理的热情大大降低,由原来的渴望、热心参与,变成应付了事,甚至搁置一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知识管理工作伊始,大家对未来知识管理的愿景都有着美好的设想,在前期组织的知识管理更多会聚焦在如何快速构建知识库,把以往已有的知识纳入到统一体系中,而忽略了知识应用问题,这就导致大家在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依然没有体会到知
期刊
流程优化强调以量化目标为牵引,通过配套优化措施改善运营绩效,促进业务实质性的改变和提升。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成立了专门的流程管理部门或组建了一个流程管理团队在企业内部推动流程管理工作,其中以流程为切入去开展优化日益成为重要内容。  但是在很多企业开展此类优化工作往往不得章法,也不知从何入手,经常存在以下的现象:问题一直存在,但一直未能解决;问题一直存在,但没有一个人能真正把问题描述清楚,往往不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