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胡慧闵指出:“一个群体能否真正促进个体的专业成长,最关键的不在于有没有这类合作型组织,而在于这些组织是否具有共同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有效的运行机制。”高中英语学科研修共同体,是建立在高中各年级部英语备课组基础之上集体开展的教学研讨活动。创建起初,由于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和部分教师认识不到位或理解偏差,不少教师仅仅基于学校管理要求,而非主动参与每周半日研修活动,教师缺乏合作的自主性。备课组长在每周的半日研修时段完成行政部门下达的任务,每周开设的公开课只是任务式地完成。备课组成员之间评课尽是恭维之语,整体缺乏规划和主题性研究。因此,笔者所在学校将每周半日研修“提升综合能力,趋向专业化”列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初步形成了高中英语学科研修共同体建设性运行机制。
顶层设计,健全研修组织
行政驱动,构建框架 一方面,创建学科中心组。学校成立了英语学科中心组,组长是分管学科的中层以上干部,组员是各年级部英语学科教学资深的备课组长。学校搭建平台,是为了高中三年英语备课组长开展学术探讨、经验分享、答疑解惑,真正做到通晓高中英语教学目标,既能分段实施,又能有机融合,并最终达到教学整体化。另一方面,建立双组长制。一位组长负责英语学科教学进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导学案的制作与打磨和学生试卷的筛选等;一位组长负责研究高考走向,在课题研修中发挥积极引领作用,不仅探究各类课型的基本模式形成课堂案例,进而加工形成范式,还要指导教师个体成长,培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
健全保障,确保工作常态化 其一,确立固定时空。学期初,学校教务处安排教师教学课程时,都会在每周的5个工作日中预留2个半天,同年级英语教师都没课。英语备课组长根据教学任务需求,选择其中1个半天作为英语学科教师半日研修,具体活动地点也相应固定。其二,委派专人协调。学校派中层以上干部直接蹲点各备课组,参加每周的半日研修,负责指导和帮助英语学科研修建设,解决学校和备课组间需要协调的工作,了解备课组工作的需求,以便学校及时提供相应的支持。
资源共享,注重协同发展
现代教育已经告别单打独斗式的“个人英雄时代”,合作才能共赢。共享教育资源,分享已有的教学管理经验以及探究教学中遇到的疑难,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
名师引领,举措共享 一是设立“名师工作室”。英语学科中心组成员指导同组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设立“我也是名师”工作室,健全教师成长导师制,快速引领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工作室负责人要吸引更多的年轻教师加入,制定培养名师的总体培养目标,确立名师自我提升计划。教师成长导师要根据“自我提升计划”定期开展专题研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策略,助推教师成长。二是开展同伴互助式学习。英语教师在平日教学中都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并发现了一些疑难问题。作为同年级同学科的老师,可以运用发现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序,完成相互比对和互补、相互体验和借鉴,形成良性互动,提升工作实效,增强研修共同体内的凝聚力。
科研先导,成果共享 一是开展专题研讨。教师成长导师预设一些“订单式”专题研讨任务,驱动教师自主成长,将理论成果转化为教育实践,也要将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进而上升为英语学科研修共同体共有的教育理念,形成更丰富的教学行为生态。二是撰写每月教学反思。学校教科室根据教学实际,要求教师围绕学科研修撰写教学反思。通过每月教学反思,发现问题,加以研究,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师个体教学素养,打造学者型、研究型和反思型的教师。
实施动态评估
引领教师集约成长 英语学科作为高考大学科,同组教师有较大的教学质量竞争压力。而这种同伴竞争压力,会使研修合作产生无形壁垒。但要提高整体教学效益,英语教师必须走集约成长之路才能减少教师“能源”消耗,做到“多、快、好、省”。学校对教师考核评价采取“捆绑式”考核,倒逼同学科教师共同努力,实现共生和共进。
融合教学、研讨和培训 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是教学实践智慧的提升,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发觉、在研讨中感悟,在培训中提升。学校评价教师,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变,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术研讨以及参与培训等综合评价。评价激发教师的内驱力。教师熟悉每周半日研修流程,对上周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共同讨论下周教学内容中的要点,并形成统一的教案和学案,然后教师按照师情、生情进行个性化解读创作,实施“同课异构”“商材议教”,形成符合个性的具有班级特色的教学模式,也能积极围绕某一专题,整合英语学科研修组的集体智慧,开展沙龙式的半日研修。
结束语
探索建设高中英语学科研修共同体,是基于教师成长共生和共进的理性选择。高中英语学科研修共同体建设是一项长期发展工程,需要教育不同主体共同关心和支持,提升研修共同体发展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立发中学)
顶层设计,健全研修组织
行政驱动,构建框架 一方面,创建学科中心组。学校成立了英语学科中心组,组长是分管学科的中层以上干部,组员是各年级部英语学科教学资深的备课组长。学校搭建平台,是为了高中三年英语备课组长开展学术探讨、经验分享、答疑解惑,真正做到通晓高中英语教学目标,既能分段实施,又能有机融合,并最终达到教学整体化。另一方面,建立双组长制。一位组长负责英语学科教学进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导学案的制作与打磨和学生试卷的筛选等;一位组长负责研究高考走向,在课题研修中发挥积极引领作用,不仅探究各类课型的基本模式形成课堂案例,进而加工形成范式,还要指导教师个体成长,培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
健全保障,确保工作常态化 其一,确立固定时空。学期初,学校教务处安排教师教学课程时,都会在每周的5个工作日中预留2个半天,同年级英语教师都没课。英语备课组长根据教学任务需求,选择其中1个半天作为英语学科教师半日研修,具体活动地点也相应固定。其二,委派专人协调。学校派中层以上干部直接蹲点各备课组,参加每周的半日研修,负责指导和帮助英语学科研修建设,解决学校和备课组间需要协调的工作,了解备课组工作的需求,以便学校及时提供相应的支持。
资源共享,注重协同发展
现代教育已经告别单打独斗式的“个人英雄时代”,合作才能共赢。共享教育资源,分享已有的教学管理经验以及探究教学中遇到的疑难,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
名师引领,举措共享 一是设立“名师工作室”。英语学科中心组成员指导同组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设立“我也是名师”工作室,健全教师成长导师制,快速引领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工作室负责人要吸引更多的年轻教师加入,制定培养名师的总体培养目标,确立名师自我提升计划。教师成长导师要根据“自我提升计划”定期开展专题研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策略,助推教师成长。二是开展同伴互助式学习。英语教师在平日教学中都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并发现了一些疑难问题。作为同年级同学科的老师,可以运用发现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序,完成相互比对和互补、相互体验和借鉴,形成良性互动,提升工作实效,增强研修共同体内的凝聚力。
科研先导,成果共享 一是开展专题研讨。教师成长导师预设一些“订单式”专题研讨任务,驱动教师自主成长,将理论成果转化为教育实践,也要将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进而上升为英语学科研修共同体共有的教育理念,形成更丰富的教学行为生态。二是撰写每月教学反思。学校教科室根据教学实际,要求教师围绕学科研修撰写教学反思。通过每月教学反思,发现问题,加以研究,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师个体教学素养,打造学者型、研究型和反思型的教师。
实施动态评估
引领教师集约成长 英语学科作为高考大学科,同组教师有较大的教学质量竞争压力。而这种同伴竞争压力,会使研修合作产生无形壁垒。但要提高整体教学效益,英语教师必须走集约成长之路才能减少教师“能源”消耗,做到“多、快、好、省”。学校对教师考核评价采取“捆绑式”考核,倒逼同学科教师共同努力,实现共生和共进。
融合教学、研讨和培训 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是教学实践智慧的提升,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发觉、在研讨中感悟,在培训中提升。学校评价教师,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变,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术研讨以及参与培训等综合评价。评价激发教师的内驱力。教师熟悉每周半日研修流程,对上周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共同讨论下周教学内容中的要点,并形成统一的教案和学案,然后教师按照师情、生情进行个性化解读创作,实施“同课异构”“商材议教”,形成符合个性的具有班级特色的教学模式,也能积极围绕某一专题,整合英语学科研修组的集体智慧,开展沙龙式的半日研修。
结束语
探索建设高中英语学科研修共同体,是基于教师成长共生和共进的理性选择。高中英语学科研修共同体建设是一项长期发展工程,需要教育不同主体共同关心和支持,提升研修共同体发展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立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