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公私分明吗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nxi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一个充分包容博弈的弹性框架,在当下已是刻不容缓
  
  随着利益分化的加劇,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淅趋激烈。正视博弈,建立一个充分包容博弈的弹性框架,对博弈进行有效规范,使博弈朝着兴利除弊的方向发展,在当下已是刻不容缓。江平:公权私权冲突是利益博弈的主题
  著名法学家江平把利益冲突分解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私权跟私权的冲突。第二个层面是公权跟公权的冲突。第三个层面是公权跟私权的冲突。他认为,私权跟私权的冲突不可怕,只要有一个公正的法院就足以解决。公权跟公权的冲突后果很严重,在一些国家甚至闹到民族分裂的地步。但在中国这种冲突也不可怕,因为有共产党的统一领导。只有最后一种冲突,即公权跟私权的冲突才是对当下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冲突,最值得关注。
  江平认为,公权和私权的冲突是转型时期不可避免的现象。现在既不同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也不同于发达国家。我们跨进了市场经济时代,但距完全的市场经济还有一段距离,这就注定了一方面国家干预仍较广泛,一方面公民的权利意识又在不断增强。这种情况下,一旦公权越界,必然遭遇私权抵制。这就注定了公权跟私权的冲突要构成当下中国利益博弈的主题。
  江平强调,必须坚持一个基本原则:对于公民的私有财产,除非法律有明确规定,任何人无权剥夺或者限制。那么法律是否完备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而相关法律规定往往不乏粗疏。比如什么是社会公共利益?颇为含混,不免给人以上下其手的空间。于是,征地也好,拆迁也好,没有谁肯承认自己出于商业利益,都假社会公共利益的虎皮包装自己,以名正言顺地抢夺公共资源,侵犯私人财产。这种情况下,准确界定社会公共利益和商业利益就显得非常紧迫。必须把部门利益、小集团利益跟社会公共利益区别开。
  江平说:“国家规定”必须有制约。一方面“国家规定”要有严格界定,另一方面,老百姓如果对国家规定不服,应该有救济渠道,应该可以告上法庭。这就要求修改现行的行政诉讼法。只要是国家规定就必须服从,这样的立意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坐视不管,会给私权保障机制留下很大隐患。孙立平:公权私权很复杂
  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断言,情况实际上比江平先生的划分更为复杂。当下中国社会,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公私分明的社会。比如房屋拆迁,地方政府要把你的房子拆掉,很可能不单是地方政府的利益驱动,地方政府背后可能是某个开发商的利益。这就不是简单的公权私权冲突,而是公权和私权结合到一起,欺压另一部分私权。房地产业、教育产业化、医疗产业化……很大程度上都是私权和公权结合到一起。
   孙立平认为,不止社会在分化,公权也在分化。典型的表现就是部门打架。所以人们讲,现在实际上是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而这种已经分化了的公又和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再加上官员腐败等因素,就使公权和私权以更加微妙的方式联结起来。处于强势的私权往往借着公权的名义大行其道,侵犯没有公权可以倚仗的私权。这使得识别公权私权变得空前困难,更不用说规范公权私权了。 孙立平列举的畸形博弈的几个表征,其一是政府成为利益主体。其二是利益主体不均衡,强势的一方有强大的公权可倚仗。其三是在利益主体高度失衡的情况下,利益博弈往往蜕变为利益掠夺。
  孙立平认为:畸形博弈导致的最后结果,无疑是社会风险的增长。建立正常的利益博弈机制已刻不容缓。首先是政府职能要转换,政府要从市场中的利益主体转变为带有超然性的公共的政府。其次是关于博弈程序的安排不必过于刚性,而应有相当的柔性和弹性。
  
  钟伟:以平常心看待利益冲突
  
  经济学家钟伟说,从大量博弈个案中发现一个规律:所有事端都发源于单纯的经济利益的冲突,只是当利益冲突不能得到妥善处置的时候,冲突才会升级,矛头开始转向基层政府;如果基层政府继续采用错误的方式处理冲突,冲突才会向上蔓延。钟伟据此断言,利益冲突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只要能尊重底层民众起码的利益,事情至少不会不可收拾。但如果不能以平常心看待利益冲突,就构成威胁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因素,这才可能导致矛盾的激化。
  钟伟认为,导致利益冲突的另一个原因,是整体利益、个体利益不均衡。比如电厂的建设肯定会比农业使用带来更多的利益。所以问题不在于利益总量的大小,整体利益独大,个体利益被忽略,这才是要命的事情。
  作为政府官员,尽管从整体上看,他们的决策甚至可能是对的,是理性经济人的决策,确实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因为他们不能正确处理整体利益跟个人利益的关系,忽略个人利益,结果就导致了抵制,导致了冲突。
  钟伟说:必须警惕公权过于强势的倾向。人民需要的不只是效率,更需要公平;人民需要的不只是繁荣,更需要可以分享的繁荣。历史证明,只强调强势公权的效率和带来的制度节约,那么资源成本可能是节约下来了,但比资源成本代价更昂贵的社会成本却会累积起来,最终导致严重后果。
  
  漫长征程需要一个起点
  
  孙立平认为,现在是构建博弈机制的好时候,因为社会矛盾虽然突出,但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增长,这一方面说明构建博弈机制时不我待,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具备了构建博弈机制的实力和能力。因此,在靠政策平衡利益关系的同时,更应该致力于构建博弈机制的宏大布局。
  (陈敏:整理) 中国社会公私分明吗
  建立一个充分包容博弈的弹性框架,在当下已是刻不容缓
  
  随着利益分化的加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淅趋激烈。正视博弈,建立一个充分包容博弈的弹性框架,对博弈进行有效规范,使博弈朝着兴利除弊的方向发展,在当下已是刻不容缓。江平:公权私权冲突是利益博弈的主题
  著名法学家江平把利益冲突分解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私权跟私权的冲突。第二个层面是公权跟公权的冲突。第三个层面是公权跟私权的冲突。他认为,私权跟私权的冲突不可怕,只要有一个公正的法院就足以解决。公权跟公权的冲突后果很严重,在一些国家甚至闹到民族分裂的地步。但在中国这种冲突也不可怕,因为有共产党的统一领导。只有最后一种冲突,即公权跟私权的冲突才是对当下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冲突,最值得关注。
  江平认为,公权和私权的冲突是转型时期不可避免的现象。现在既不同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也不同于发达国家。我们跨进了市场经济时代,但距完全的市场经济还有一段距离,这就注定了一方面国家干预仍较广泛,一方面公民的权利意识又在不断增强。这种情况下,一旦公权越界,必然遭遇私权抵制。这就注定了公权跟私权的冲突要构成当下中国利益博弈的主题。
  江平强调,必须坚持一个基本原则:对于公民的私有财产,除非法律有明确规定,任何人无权剥夺或者限制。那么法律是否完备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而相关法律规定往往不乏粗疏。比如什么是社会公共利益?颇为含混,不免给人以上下其手的空间。于是,征地也好,拆迁也好,没有谁肯承认自己出于商业利益,都假社会公共利益的虎皮包装自己,以名正言顺地抢夺公共资源,侵犯私人财产。这种情况下,准确界定社会公共利益和商业利益就显得非常紧迫。必须把部门利益、小集团利益跟社会公共利益区别开。
  江平说:“国家规定”必须有制约。一方面“国家规定”要有严格界定,另一方面,老百姓如果对国家规定不服,应该有救济渠道,应该可以告上法庭。这就要求修改现行的行政诉讼法。只要是国家规定就必须服从,这样的立意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坐视不管,会给私权保障机制留下很大隐患。孙立平:公权私权很复杂   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断言,情况实际上比江平先生的划分更为复杂。当下中国社会,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公私分明的社会。比如房屋拆迁,地方政府要把你的房子拆掉,很可能不单是地方政府的利益驱动,地方政府背后可能是某个开发商的利益。这就不是简单的公权私权冲突,而是公权和私权结合到一起,欺压另一部分私权。房地产业、教育产业化、医疗产业化……很大程度上都是私权和公权结合到一起。
   孙立平认为,不止社会在分化,公权也在分化。典型的表现就是部门打架。所以人们讲,现在实际上是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而这种已经分化了的公又和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再加上官员腐败等因素,就使公权和私权以更加微妙的方式联结起来。处于强势的私权往往借着公权的名义大行其道,侵犯没有公权可以倚仗的私权。这使得识别公权私权变得空前困难,更不用说规范公权私权了。 孙立平列举的畸形博弈的几个表征,其一是政府成为利益主体。其二是利益主体不均衡,强势的一方有强大的公权可倚仗。其三是在利益主体高度失衡的情况下,利益博弈往往蜕变为利益掠夺。
  孙立平认为:畸形博弈导致的最后结果,无疑是社会风险的增长。建立正常的利益博弈机制已刻不容缓。首先是政府职能要转换,政府要从市场中的利益主体转变为带有超然性的公共的政府。其次是关于博弈程序的安排不必过于刚性,而应有相当的柔性和弹性。
  
  钟伟:以平常心看待利益冲突
  
  经济学家钟伟说,从大量博弈个案中发现一个规律:所有事端都发源于单纯的经济利益的冲突,只是当利益冲突不能得到妥善处置的时候,冲突才会升级,矛头开始转向基层政府;如果基层政府继续采用错误的方式处理冲突,冲突才会向上蔓延。钟伟据此断言,利益冲突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只要能尊重底层民众起码的利益,事情至少不会不可收拾。但如果不能以平常心看待利益冲突,就构成威胁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因素,这才可能导致矛盾的激化。
  钟伟认为,导致利益冲突的另一个原因,是整体利益、个体利益不均衡。比如电厂的建设肯定会比农业使用带来更多的利益。所以问题不在于利益总量的大小,整体利益独大,个体利益被忽略,这才是要命的事情。
  作为政府官员,尽管从整体上看,他们的决策甚至可能是对的,是理性经济人的决策,确实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因为他们不能正确处理整体利益跟个人利益的关系,忽略个人利益,结果就导致了抵制,导致了冲突。
  钟伟说:必须警惕公权过于强势的倾向。人民需要的不只是效率,更需要公平;人民需要的不只是繁荣,更需要可以分享的繁荣。历史证明,只强调强勢公权的效率和带来的制度节约,那么资源成本可能是节约下来了,但比资源成本代价更昂贵的社会成本却会累积起来,最终导致严重后果。
  
  漫长征程需要一个起点
  
  孙立平认为,现在是构建博弈机制的好时候,因为社会矛盾虽然突出,但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增长,这一方面说明构建博弈机制时不我待,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具备了构建博弈机制的实力和能力。因此,在靠政策平衡利益关系的同时,更应该致力于构建博弈机制的宏大布局。
  (陈敏:整理)
其他文献
2005年10月26日20时31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荣毅仁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荣毅仁的一生在企业家与政治家之间转换,将“资本”与“红色政权”结合得天衣无缝。新华社悼念文章称其为“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卓越的国家领导人,伟大的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战士”。    红色资本家    银发满头,金边眼镜,法式双排扣西装,一米八几的身材,气宇轩昂,雍容大度。这是荣毅仁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
期刊
国务院严查广东矿难背后的官商勾结    8月7日,梅州兴宁市大兴煤矿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123名矿工被困井下,生还希望渺茫。  经初步调查,大兴煤矿系1999年由原地方国有煤矿破产转制而来,不但证照不全,而且根本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但是该矿的董事长和副董事长居然是当地的市人大代表以及省政协委员,且该矿在当地颇具影响力。  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目前已介入调查,调查的主要方向是非法生产长期得不到查处背
期刊
2005年的8月,在接踵而来的空难中成为全球航空业的黑色月份,先后八起坠机事故,近400人罹难。惊魂未定的9月,印尼空难的阴霾再次笼罩了全球航空业。  空难频仍使得中国民航在8月下旬开展了一场全行业的安全检查,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副局长王昌顺分别带队赴东航、南航、国航等单位进行安全督查,杨元元甚至亲自登上太原至北京的往返班机,作为飞行观察员,全程检查波音737的飞行安全问题。  9月2日,杨元元与
期刊
为防止遭暗算,沙龙入睡前总将一把子弹上膛的左轮手枪藏在枕头下面    对于中东各方来说,8月15日是充满了期待和悬疑的重要日子。  按照计划,以色列于8月15日正式开始撤离加沙地带的犹太人定居点。但此前右翼势力的多次死亡威胁和极端举动让人怀疑,沙龙是否真的能按计划实行单边撤离。  8月7日,以色列财政部长内塔尼亚胡在内阁会议上突然宣布辞去财长职务,以表示对沙龙撤离计划的不满,这无疑又加重了8月15
期刊
《兄弟》的题材是当代中国最具特征的两个时代相遇以后产生的故事    对于8月6日开幕的上海书展来说,台风的威胁丝毫没有减弱读者的热情。这在余华看来,似乎又像是一场高涨的群众运动,只不过这次的目标,更大程度上锁定的是他蛰伏十年而写的长篇小说《兄弟》。  展程过半,《兄弟》已然高居销售排行第一,余华被一再邀请与数以千计等待着他的读者们见面交流。  目睹此情此景,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副社长阚宁辉感叹:“这是
期刊
10月5日。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海州湾燕尾港。  上午9点,燕尾港的水产商人王永贵家后院里发出阵阵鱼腥味,工人们正在从一堆仅能打到的拇指粗的小鱼小蟹中挑拣鲜活的分类。院墙外边,这个三年前曾以虾皮,海蜇、梭子蟹等水产而闻名的国家二级渔港,如今静静停泊着近百艘渔船,桅杆林立,只偶尔听到一两声马达的轰鸣。  “大海已经死了。”王永贵伸出手臂指向灌河对岸的陈家港方向,表情平静,但越来越高的声音透露了他真实
期刊
尽管人类在不时地纪念战争,反省罪恶,并努力遏战争的冲动,但人类似乎总在战争与和平的悖论中苦苦挣扎。  关于战争,人们的联想总伴随着恐怖和屠戮的画面,而我们的战地记者在阿富汗这个连年战事的国家,却记录下了这样的图景。  在随时扣动的扳机下,在无处不在的暴力背后,孩子们珍珠般迷人的眼神与虔诚的祈祷共同上演,这些因战争而尘封的美丽和和然所带给人们的震撼似乎超越了残杀本身所带来的冲击。
期刊
主要要能体现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10月26日,记者致电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所长李崇富。他正在组建新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与之一道主持筹建工作的是上海财经大学教授程恩富。  2004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13次集体学习,李程二人曾作为主讲老师,一道就繁荣和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问题进行讲解。  据介绍,如无意外,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将在今年12月26日毛
期刊
官司的胜败重要不重要?重要。历史的真相重要不重要?同样重要。媒体应该对后者负责  2004年9月2日,《瞭望东方周刊》第42期发表本刊记者陈磊的报道《承德文物大案牵出著名慈善家》。此报道使本刊被迫卷入创刊100期中的第一个诉讼。  2005年4月15日上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驳回了本刊的上诉,维持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定本刊侵权的原判决,认定本刊刊登的《文物大案牵出著名慈善家》一文
期刊
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要求伊朗停止铀浓缩活动    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紧急会议8月11日在维也纳通过一项决议,对伊朗不久前重启伊斯法罕的铀转化设备表示严重关切,要求伊朗“立即停止所有与铀浓缩有关的活动”,与欧盟恢复核问题谈判。  对此,伊朗外交部发言人阿塞菲表示,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当天的决议是在美国及其盟国的压力下,由政治因素推动通过的,它既不合法又不合理,因此伊朗无法接受。  伊朗在拒绝了欧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