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TIR的芝麻油真伪鉴别和掺伪定量分析模型

来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son_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低价油掺入到高价油是食用油脂中的常见掺伪现象,芝麻油由于品质好价格高,市场上时有假冒伪劣产品,因此应用FTIR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建立了芝麻油的真伪和掺伪的快速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了芝麻油与大豆油、葵花籽油在4 000~650cm-1范围的FTIR谱图,由于食用植物油都是不同脂肪酸甘油三酯的混合物,其谱图极为相似,很难发现芝麻油与其他油脂的明显差异。但是不同食用油的脂肪酸组成不同,其1 800~650cm-1红外指纹特征区也有所不同,因此可以选择该区域,对红外光谱数据用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分类识别。通过建立主成分分析(PCA)和簇类独立软模式识别(SIMCA)模型,进行了芝麻油的真伪鉴别,该模型聚类效果较为理想,识别正确率达到了100%;采用标准正态化校正(SNV)和偏最小二乘法(PLS),经过PCA分析计算,芝麻油中掺入大豆油、葵花籽油的掺伪检测限均为10%;利用FTIR和PLS,建立了芝麻油掺的定量分析模型,该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预测相对误差为-6.87%~8.07%之间,说明定量模型可行。本方法能够实现芝麻油的快速真伪鉴别和掺伪定量分析,其优点是模型一旦建立,分析简便、快速,可以满足大量样品的日常监测。
其他文献
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Al12O19∶xMn4+(x=0.0~0.001 84mol)红色荧光粉,研究了反应温度及Mn^4+掺杂量对荧光强度的影响,通过正交设计优化的最佳合成条件是1 500℃,掺杂量x=0.014 7m
以乙腈为溶剂、γ-CuⅠ粉末为原料,采用溶剂蒸发法,通过工艺优化,生长出了尺寸约为9mm×9mm×1mm的透明γ-CuⅠ闪烁晶体。卢瑟福背散射谱(RBS)实验结果表明,所生长的γ-CuI
采用微波等离子体炬(MPT)作为激发光源,通过气动雾化系统进样,循环水冷凝-浓硫酸吸水装置作为去溶系统,以Ar为等离子体工作气体,建立了氩微波等离子体炬全谱仪检测矿泉水中Na,Mg,Ca,Li
由中国光学学会和中国化学会主办,苏州大学承办的'第18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将于2014年10月31-11月4日在江苏苏州召开。本次会议是我国分子光谱科学工作者的又
在氩气/空气的混合气体近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中,首次观察到点状与线状放电共存的放电现象,测量比较了点状与线状放电的谱线频移和振动温度。谱线频移的测量利用的是氩原子Ar
基于离散偶极子近似法(DDA),对水雾包裹沙尘颗粒的核壳结构光学特性进行研究,计算了长短轴比例为2∶1的椭球形粒子的核壳结构内、外层厚度及散射角度变化对光散射特性的影响。
采用一步固相合成方法制备了荧光量子产率高达82%的N,S-GQDs.并通过对制备时间的调控,得到尺寸更大的氧化石墨烯纳米片.与未掺杂GQDs相比,N,S-GQDs表面电子特性及表面化学活性明显改变.所得到的N,S-GQlDs可与Fe3+的特异性结合引起电子转移,导致N,S-GQDs的荧光猝灭.据此建立了高灵敏、高选择性传感Fe3+的定量分析方法,检出限为3.3nmol·L-1,线性范围0.01~3
冬小麦受晚霜冻影响的外部症状短期内不明显的特点,为红边光谱的应用提供了契机。利用田间移动式霜箱和低温室系统分别开展不同温度梯度的霜冻试验,基于冻后第1天测定的冬小麦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腕关节的X线与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8例类风温性关节炎患者和1例正常人的腕关节X线片和MRI,SE序列T1WI和T2WI及Gd-DTPA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X线平片示8例患者均有腕关节软
八月十五那天晚上,一轮圆月挂在天空。我坐在爸爸的摩托车上到乡下奶奶家去。刚出市区,我忽然发现前边路旁的草丛中闪动着几颗亮点,发出绿莹莹的光芒。走近一瞧,原来是两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