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与活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0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观察和部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反思,提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指出“实”与“活”和谐一体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并说明实施“实”与“活”和谐一体的课堂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谐一体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纷至沓来。对于怎样一堂课算是好课的界定,不同时期的标准不尽相同。随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评价好课的标准也随之发生一些实质性的转变。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很多教育专家给出过标准。语文课程标准组组长巢宗祺提出好课必须具备四点:这节课本身有意义;这节课有效、真实;师生情绪饱满;师生才智得以充分展现。“实”与“活”和谐一体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强化学业基础,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实”就是要做到面对实际,目标实在,方法实用,狠抓落实,确有实效。“活”就是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课堂气氛、学生活动要“活”;“活”是形式、表象、手段,“实”是实质、本质。
  一、“实”与“活”语文教学思想的提出
  “实”与“活”的教学思想深深扎根于基础教育实践。所谓“实”,则体现了基础教育基础性的根本要求,语文教学的“实”是指教学体现务实的态度,扎实的教风,学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从而使语文课程目标落到实处。所谓“活”,则体现基础教育发展性的时代趋势,语文教学的“活”是指教学要目中有“人”,教学理念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从而使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在不断地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实”与“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的统一,既不能孤立地追求“实”,也不能片面地追求“活”。
  首先,“实”与“活”的教学思想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与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理念,都要求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既要把语文的教学目标扎扎实实地落到学生身上去,又要实现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其次,“实”与“活”的语文教学追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比如,语文教学实践反映出一些教师搞枯燥的、题海战术式的语文训练,教学方式陈旧、僵化,教学上不敢求“活”,认为“活”会降低教学质量。这样的语文教学束缚了师生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努力通过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深化课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二、“实”与“活”语文教学的构建
  1.研究四个“实”,实现学生实质性的发展
  基础教育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的工程。我们必须潜心研究,怎样通过六年的语文教学,才能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实质性的提高?所谓实质性的提高,是指学生扎扎实实地实现所处学段的语文素养的发展,特别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语文兴趣、语文知识、语文习惯等的发展。
  (1)实在夯实基础
  夯实基础是中小学学科教学的直接价值体现。小学语文是语文教育的基础性阶段,它不但影响到一个人进入初中、高中后的语文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讲,也会影响到一个人终身的语文学习。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小学语文的重要性,也必须准确把握小学语文的层位与程度,夯实小学语文学习的基础。
  (2)实在做实学段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要求分为三个学段,这三个学段的标准表明了一名学生在相应学段的语文学习水平。学生的语文学习在不同学段有不同的任务、不同的要求,实际体现了对学生年龄特征的正确把握和对语文学习认知规律的科学认识。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着学科教学的“错位”和“越位”现象。特别是一些教师用最优秀学生的学习标准要求所有学生,追逐“超标”的教学使学段应有的任务难以落实。
  2.讲求四个“活”,实现学生生动性的发展
  搞好语文教学,我们必须认识到以下两点:一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观发生了变化。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具体的儿童,而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目中有“人”,生动活泼。二是语文学习的课程观发生了变化。课程不等同于教材,教材不等同于课本。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走出一本书”的时代,必须走出“封闭的课堂”。
  (1)活在开发资源
  传统的课程观造成教学资源的视野比较狭窄,学习空间比较封闭。而新的课程改革,为我们打开了广阔的资源视野,体现出学习的开放性。我们认识到,课本虽然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或核心)资源,但并不是唯一资源;教科书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或基本)凭借,但并不是唯一凭借。学生语文发展的空间也并非几十平米的教室,教室以外有着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因此,我们提出要“走出一本书的时代”,在用好国家规定教材的同时,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资源视野。
  (2)活在方式方法
  教育的变革必然要求学习的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发展。如果说开发资源体现了学习的开放性,那么,方式方法的变革则体现了学习的发展性。深入的实践研究证明,语文教学不应有僵化的程式,应讲求方式方法的灵活、创新。不同学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年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也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学方法应符合学生的特点与教材特色,利于激发情趣,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例如,读《红楼梦》参观大观园……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现实中的景致尽收眼底,有的同学在参观游览中,随口吟诵诗篇佳作;有的同学游览归来再细心读书,对其中的内容豁然开朗……学生们在这样的活动中学习语文,感到充实、快乐。
  (3)活在过程生成
  教育过程本身是动态的,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的生成性。但能不能实现真正的生成?是不管学情,按原有教案推进教学,还是关注学情,灵活调整,使教学呈现新的有价值的生长点?是把语文课堂搞得压抑沉闷,还是使语文课堂呈现生机勃勃?这取决于教师切实转变课堂的“主导”方式与“组织”行为。
  (4)活在学生评价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学习的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基础教育改革如何适应学习的个性化趋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众所周知,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学业的评价应该“盘”活,变以甄别式评价为主为发展性评价为主。在语文教学上,我积极探索、推行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多种评价方法,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关注学生个体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拥有自信、挖掘潜能,最大可能的促进学生发展。
  三、结语
  总之,“实”与“活”的教学追求促进和提升了学校语文学科的建设,五年多的研究,不但形成了一定的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大面积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我们将不懈努力,不断深化实践,用全体教师共同的智慧谱写“实”与“活”语文教学的新乐章。
其他文献
作为教师,绝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要允许学生出错,并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
文章实证分析货币供应量增加对蔬菜价格的推动作用及论证与蔬菜相关的具体调控政策是否有效降低了蔬菜价格波动的剧烈程度.经验研究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显著影响各类蔬菜价格
每年高考结束后,最能吸引眼球、最能引发热议的,就是作文。今年的安徽高考作文题是“时间在流逝”。乍一见这题目,让人惊讶,惊讶它的简单,简单得出乎意料,简单得无所适从,简单到准备
针对转轨时期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统计工作将如何开展?国家统计局咨询员郑家亨同志在《统计与决策》1995年第2期上发表的论文,富有启发性。 首先,在市场经济下,统计对象更加
到本世纪末,我国将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险体系框架,建立起适用于多种经济成份中各类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制度。 “九五”期间,社会保险制度将按照统
现实世界中,很多问题都涉及不等关系,对不等关系的研究,不但在高中数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且能够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这也正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活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如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初中学生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心理基础。在草履虫的实验中,采用“自主性实验”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生物实验
古人曾说:文章“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可见,古人在强调文章开头要生动,主体要饱满的同时,要求结尾要有力。结尾好,不仅能深化主题,而且使读者有回味的余地。好的结尾犹如撞
每年的高考理科综合试题中,都有与新科技信息密切联系,体现时代气息的试题。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罗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此课题所涉及的生物学科内容备受大家关注和重视。下面就通过例题对这一内容进行解析,供大家参考。  例1控制细胞分裂次数的时钟是位于染色体两端的一种特殊构造(端粒)。它随着细胞分裂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