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幺喜龙书法创作的人格主体性特征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5105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幺喜龙书法艺术的成就和特色,最不能忽视的一点是他的书法创作的人格主体性特征。主体性是我们判定他的书法作品是否具有精神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重要标尺。幺喜龙的人格主体性,除了创作的个性化、精神的独创性和心灵的自由化外,还包括心灵的本真、感情的本真和生命的本真。
  关键词:幺喜龙 书法创作 人格主体性
  一、引言
  幺喜龙是辽宁当代书法艺术的开拓者之一。习书四十多年来,他始终以推动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为己任,以独特的“幺体风格”和“幺体精神”,为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主要表现有三:一是在书法艺术的探索上,通过对传统艺术精神的升华,独辟蹊径,由注重用笔转向了注重晋人风度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境界;二是在书法创作上更多地寄寓和阐读着民族魂;三是在书法创作上更注重韵味,用心性、情怀去体悟中国传统文化,并将自身的艺术感受和心灵体验倾注于笔端。可以说,幺喜龙的书法艺术世界是博大精深的,但要研究他的书法艺术的成就和特色,最不能忽视的一点是他的书法创作的人格主体性特征。书法是否具有深度和广度,是否有真情实感,与书法家的人格主体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幺喜龙的书法创作中,他始终侧重于“表现自我”,他的人格主体自然也就体现得更为明显与充分。我们有必要对幺喜龙的人格主体性特征进行深入考察与论证。
  二、幺喜龙书法艺术的人格主体性特征
  主体性是源于哲学领域的人类学本体论命题。“它具有在外的即工艺——社会的结构面和内在的即文化心理的结构面”,“具有人类群体的性质和个体身心的性质”。{1}它是近代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同时不断地摆脱神性而后确立的。作为一个历史地发展着的哲学概念,主体性可以说是一切思维、意识和感觉的统一体,是指积极活动和认识的、具有意识的独立存在的“个人”,它与客体是对立统一的。因此,从哲学角度来看,主体性最大的特色就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人本质上就是自由的。此外,主体性还具有精神性、心灵性和超越性等特征。就书法而言,主体性可在两个层面上来理解:一个是主体性与客体性关系的认识论问题;一个是书法中主体性的历史发展轨迹,它的精神构成和审美特征等问题。我们在下面要探讨的,主要是第二个层面的主体性问题。
  我們在这里要探讨的是书法家幺喜龙人格的主体性,换言之,主要侧重于从书法创作的个性化、精神的独创性、心灵的解放、生命的本真性和主体性的人格智慧等角度,探讨幺喜龙创作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内在能动性和创造性。
  从书法本体的角度来看,作品要想获得成功,要想对观赏者的心灵造成震撼并在观赏者的审美体验中造成“陌生化”的艺术效果,很重要的一点是,书法家在创作时要充分发挥主体的创造性,体现出个性化特征。当然,作为书法家的主观意识与客观对象相统一的产物,任何形式的艺术作品都强调个性化的表达,但因创作主体的美学修养、艺术观的不同,有的表现出的主观色彩淡一些、隐蔽一些,有的则主观色彩浓烈、外露一些。书法家审美理想的表达,是以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和表现来体现他的认识,以明确具体的形象传递他的精神追求与情感体验。书法是主观的王国,这是一个精神的世界,一个孕育着艺术生命并且保持其本真状态而显露的世界。在这里,书法家的个性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幺喜龙的书法作品,是以自觉的创造性以及由此形成的主体个性化而获得观赏者喜爱的。只有通过幺喜龙的个性,我们才能去深切感受和深刻理解他的书法艺术。不过,如果从书法主体性的高度来要求,书法家在创作时,仅仅注意到主体个性还是不够的,主体性作为历史性和社会性的范畴,作为认识与价值论统一的实践性的产物,尤其是如果我们将主体性当作是一种自我和现实的超越性规定,那么这种主体性便不仅是带有个体特征的,而应是建立在不同个体上的人类精神的存在。刘再复在他那篇著名的《论文学的主体》中,就将人的主体性分为实践主体和精神主体:“所谓实践主体,指的是人在实践过程中,与实践对象建立主客体的关系,人作为主体而存在,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行动的。这时人是实践的主体;所谓精神的主体,指的是在认识过程中与认识对象建立客体关系,人作为主体而存在,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去认识的,这时人是精神主体。”{2}应该说,刘再复关于作家精神主体性的论述,对于我们思考书法创作的人格主体性问题有着极大的启示。因为在我们看来,一幅书法作品是否有独特的内涵和真正的价值,是否能给观赏者以强烈的心灵的震撼,最关键的是看这幅书法作品具不具备精神的主体性。所谓精神的主体性,其实是指书法家内在精神世界的能动性,也就是书法家实践主体获得实现的内在机制,它不仅强调人在书法活动中,要以人为中心、为主体,突出人的作用和价值,以人的方式去思考和认识客观世界,而且它还特别强调书法家主体性的最高层次,即精神方面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因为精神属于内宇宙、内自然的范畴,它具有追求自由和反抗束缚的特征。精神是书法家的意志、能力、创造力的凝聚,是书法家整个人格和心灵的体现。一个书法家,如果他意识到精神主体性并为实现这种主体性而努力,那么,他的创造就有可能具有独特性。首先体现在精神的独创性方面,书法艺术不仅要求书法家在创作中体现出精神性的倾向,而且要求这种精神必须是独特的。
  幺喜龙对知识、文化、人类乃至自我均保持着足够深刻而清醒的认识,因此,他的书法在精神探求中始终透出达观大度和成熟睿智的特质。幺喜龙“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才得以安顿的炽热之情,又使他的精神蒙上了一层诗意,这就是幺喜龙精神探求的独特性。他主要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视角进行他的精神探求,他的主体人格力量的获得,就是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使他的书法具有一种狂放、强悍的气度。近年来,文化生态环境的相对宽松,加之大众传媒的崛起,公共空间的拓展以及自身生存状态的改变等,都为幺喜龙精神探求的独特性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和可能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的《草书古文观止》《隶书岳阳楼记》等长卷比其他时期的作品都更贴近书法的本体。前者体现的是他的天地情怀,书法中所折射出的流光溢彩、精美性灵,动人心魄。后者是幺喜龙“破体”隶书之代表作,蕴涵着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时代理想,这种理想是他的人格之善、生命之真、书法之美的统一。   幺喜龙对于精神独创的重视以及文化環境的自由宽松,必然带来心灵的自由化。我们知道,书法是一种最自由自在,最不受约束规范的艺术。书法的这种艺术特性,决定了它是一种倾向于心灵的艺术。也就是说,书法的表现绝不应仅仅停留在书写的层面,而应当侧重于对人的“内宇宙”的开拓,即表现出心灵的热情和自由自在状态的存在,因为书法说到底就是关乎心灵的事业。它不仅要体现出人的精神主体性,而且呈现出心灵即灵魂的主体性。如果一幅书法作品不能表现出一个人心灵的质量同时加深我们对心灵存在的理解,那么这样的作品无疑是失败的。庄子的散文之所以以汪洋恣肆神游八极,主要得益于他的心灵的自由。庄子向往“乘物以游心”{3},“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生死无终始者为友”{4}的自由无待的“至人”境界,厌恶“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5}的人生状态,他将之称为“天刑”。庄子的这种“无己”“无功”“无名”,追求个体生命的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也正是幺喜龙所追求的,即追求人格的主体性。“是就整个人生和精神修养,以成就整个人生,人格的境界。在此境界之内,精神所涵的不仅是某一特定的具体化的艺术对象,而是涵融着整个的世界,而将之加以艺术化”{6}。
  三、结语
  循着主体的途径,我们看到,幺喜龙的人格主体性,除了创作的个性化、精神的独创性和心灵的自由化外,还应包括心灵的本真、感情的本真和生命的本真。本真,是幺喜龙人格主体的底色。
  书法主体性是书法创作的基本话题。我们从精神的独创、心灵的自由化、生命的本真和幺喜龙的人格智慧以及人生格调等方面对幺喜龙的人格主体性进行概括。我们始终认为幺喜龙的主体性是我们判定他的书法作品是否具有精神和艺术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尺,同时也是幺喜龙书法艺术建构的重要一环,是幺喜龙通向艺术本体的必经之路。
  进入21世纪,主体性虽然有所复苏,但商业大潮卷起的物质欲望又使相当一部分书法家迷失了方向,并由此导致了人格的萎缩和精神的贫困,削弱了当代书法本应达到的思想艺术高度。正是有鉴于此,在新的世纪里,我们要高扬幺喜龙式的书法家的人格主体性,因为唯有强化书法家的心灵质量,激发他们个体生命对自由的追求,当代的书法才有可能进入到一个恢宏阔大、生机勃发的新天地。
  {1} 李泽厚:《关于主体性的补充说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5年第1期。
  {2} 刘再复:《论文学的主体性》,《文学评论》1985年第6期。
  {3}{5} 陈鼓应注译:《庄子今注今译》(上),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36页,第53页。
  {4} 陈鼓应注译:《庄子今注今译》(下),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40页。
  {6}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113页。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知”文化的演变历程,所谓“知”文化,即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发展中,中国的诗人、作家、评论家更为偏重的接受层面的体验,通过对前人文本与作品的接受,读者获得思想情感的启迪。这种接受既可以表现为文学观念的接受,也包括方法论和接受原则的沿袭。通过接受层面的体验,推进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关键词:接受史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知音  中国是诗学大国,华夏民族的人们
我一直以为,人是在一夜间长大的,其实不是。人是在那些年少的岁月里,一步一步,慢慢成长的。  一年级,我背着空荡荡的书包,一个人孤魂野鬼似的在学校里游荡。妈妈去医院照顾生病的奶奶了,爸爸在外地工作,第一天上学,只能我一个人走。  我一边走,一边歪着脑袋,努力地想:额,我在那个班?额,好像,好像是一年二班。唉?一年二班在哪——妈妈昨天不是刚交代过吗?额,想不起来了诶……  这时,我忽然撞到了一个人——
【摘要】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形式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初中英语教学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对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不断创新,以此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本文对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并对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摘要:陈忠实的《白鹿原》以其书中所体现出的对民族文化的深入挖掘,對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被称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文坛上的扛鼎之作,而作者对封建制度解体后的民族命运走向的探索,在书中所塑造的诸多女性形象中亦有所体现。通过女性主义的批评视角,结合《白鹿原》中的经典女性形象,以此窥探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的女性观念,并探究在性别政治背后,女性命运悲剧与民族命运走向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键词:《白鹿原
摘 要:在《紫颜色》中,虽然女主角西莉的蜕变完美地诠释了作者艾丽斯·沃克所提倡的妇女主义。但该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如索菲亚、耐蒂和莎格的思想、经历和选择则破坏了妇女主义的内涵。因此,《紫颜色》所呈现的只是折中后的妇女主义。  关键词:妇女主义 蜕变 折中  当我们将《水浒传》定义为农民起义的时候,常常忘了许多梁山好汉隐晦的目的是为了被招安;當我们为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反抗精神所折服时,常常忘了他后来保护
摘 要:国家队与社会队在文艺创作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二者之间互为补充、互相促进,而要想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离不开二者之间的相互配合。明确二者的使命和责任,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塑造国家队“领头羊”形象,激励不同主体成长是实现这种配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文艺创作 国家队 社会队 以人民为中心 实现途径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1}文艺
摘 要:回顾20世纪的中国新文学革命是激动人心的,而其中的新诗从无到有再到轰轰烈烈地进行却也是值得永远纪念的。1956年8月由臧克家编选、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新诗选(1919—1949)》正是这样的纪念册之一,它选取的正是“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三十年间的新诗作品。这样一部选本从诗人到新诗作品的选择的背后,无不体现着那个特定年代的现实因素和文学格局的变迁,从它的编选上也可以看到中
【开栏语】   通过认真审题,在弄清楚了写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表达什么主题等问题之后,接下来该采取怎样的方式来展开全文呢?大家不妨用一用“书信式”。   所谓“书信式”,就是围绕着作文标题或所确定的论题(中心论点),以书信的方式将文章展开,由书信的内容构成文章的主体。   让我们读例文、悟写法。      【佳作示例】  例文一:  勇往直前  一考生  小S:  
摘 要:爷爷说“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于是兄弟俩开始了回家的路。回家是寻找也是寻根,是对草原不断沙漠化的控诉。水是生物链的根系,父亲的草原沙化、母亲的河流干枯都是人类向自然巧取豪夺的结果。人与自然不和谐的声音,导演艺术地把它隐含在诗意的画面里。  关键词:李睿珺 《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 回家 寻找 和谐 寻根  看了青年导演李睿君的电影《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我们会联想到北朝民歌《敕勒川》:“敕勒
摘 要:李碧华的短篇小说《饺子》通过描写李太艾菁菁为了留住丈夫而不惜代价吃下婴胎饺子,展开了对男权社会的批判与反思。根据小说改编而来的电影《三更2之饺子》,不管在编剧、拍摄还是表演等方面都达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获得台湾电影金马奖多个奖项,但影像却解构并改写了文本中原有的性别意识。本文试图从女性身体被消费、男性形象被美化、商业化因素三个方面,分析电影对小说性别意识的解构与篡改。  关键词:《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