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征兵:篆刻艺术之路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fall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读中学期间跟随刘征兵先生学习篆刻艺术,受益匪浅。
  刘征兵先生为人处世坦率真诚,和睦谦逊,对待学术严谨细致,对待学生平易近人。他是一个豪爽开朗的艺术家,创作、研究、传授都是一丝不苟,在纯粹洁净的心态支撑下,使其艺术水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刘征兵先生的篆刻注重在广泛深入地吸收中塑造自我,秦汉时期的朱文、白文、封泥、以至将军印、古玺都是他研习的对象,在深厚积淀中涉猎明清流派,从而确立了审美取向,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个性。
  他的印章用刀爽劲,如书法的用笔,或清丽,或拙朴,大气中不乏小巧,随着心境情绪的变化而尽情演绎着用刀如笔的激情。
  印面的布局有如书法,在方寸之间因线条与空间的对比而产生韵律美,处处构造矛盾而又寻求和谐平衡,小天地中包罗大气象,难能可贵。刘征兵先生的篆刻艺术对空间的分割可谓匠心独运,密不透风与疏朗开张相互融汇,有时候得奇险精绝,有时又平实安然,读之、品之新奇畅达,有谦谦君子的风度。他的印文变化对比恪守适度,偶尔夸张的线条与空间分布都是在情理之中,从不刻意故作姿态以博哗众取宠。
  刘征兵先生早年研习绘画,后来对篆刻艺术产生兴趣便一发不可收拾。青年时期当兵入伍,而后人川,结识书画篆刻名家都对他的艺术创作有重要的影响。从部队转业定居在成都,北方与南方的生活习性的变化,以及观念认知的改变,使他眼界更加开阔,创作源泉丰富深邃。从古至今,生活地域变动和居住环境的迁移都是艺术家成長的宝贵财富,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密不可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经历,刘征兵先生的积淀方才广博,创作理念与创作热情也得到了有力推动。
  “学不可以已”“学又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长期以来,刘征兵先生从不以名家自居,时刻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和潜心为学的谦虚谨慎。在创作之余不舍临摹观察,在篆刻之外同样对书法用功甚勤,在创作技巧的提升中又强化文字素养的积累,因而他的作品总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他在不断进步,这是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珍贵处,但凡固步自封绝非为艺宗旨,也绝不是刘征兵先生的初衷与航标。
  品读刘征兵先生的作品,在静谧和睦的气氛中,那种刻刀与印石的碰撞铿然如同天籁。在夜深人静时,笔墨的挥舞带给他创造的遐思,一种虔诚,一份耕耘,一个不灭的信念,总会给予他无比丰厚的回报,艺术的魅力散发的书香绵长而隽永,必将愈久弥醇。
其他文献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叙论》中说:“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在姚叶红颇有些金石意味的运笔中,张彦远所意指的意境,不仅仅是墨的明暗呈现的问题,还有着色阶的丰富性建构的效果表達。  作为多年的老朋友,我认为我还是很了解姚叶红的,不论是对他的为人还是对他的绘画作品。近来,姚叶红还是那个人,还是那样的豁达开朗,但他的山水画却又让人不得不对他在艺术上的追求做一番新的审视。  姚叶红的山水画,很多人都很熟悉并
战疫驱魔行书 l38cmX 50cm 2020年   向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致敬祈福武汉平安  龚小膑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書法家协会副主席,省书协行草书委员会主任,绵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四川省绵阳市文学与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
宜兴紫砂 29cm×28cm 2009年  作品古樸典雅,节奏跳跃错落有致。潘若骏用自制的钨钢刀,别于宜兴传统“双刀保底”技法,以刀代笔,单刀直入,在壶身铭苏轼茶诗《西江月》。潘若骏与东坡神交,在享用龙焙绝品的甘醇后,在壶盖铭:“博雅俗 铸古今”。字体古朴灵动,自然流畅,饶有天趣。这是立体化的再创作,其表现形式、内容、意境、追求切壶切茶切型,器型蕴意镌刻融为一体,彰显“壶随字贵,字随壶传”。博古壶
主办单位:雅安市文化馆  雅安市雨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雅安市雨城区文化馆  杨宓  YANGMI  《西康文学》主编。中国影协会员,四川省影协理事,四川省作协会员,四川省音协会员。在省级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30 0余篇,并有多篇收入文艺丛书。出版有散文集《且歌且行》,长篇小说《蓝色子午线》《爱的天空》《谍战黑水》等,多次获得全国和省级文艺类奖项。  寄语  《西康文学》创刊于2012年
蜀锦 60cm×760cm 2014年  这件蜀锦艺术精品历时五年完成,以世界第一张纸币“交子”的生产、流通为背景,以宋代成都特有景观散花楼、摩珂池、解玉溪、东大街等为场景,以川西民俗生活为内容,展现宋代成都的繁华景象。画卷全长六米,仅人物就达五百多个。创作者在蜀锦传统工艺上大胆创新,除充分应用“七梭三十六色”传统技法外,还大量换套,创造了单位面积换套最多、提花交织次数最多、晕色应用最多等多项蜀锦
根雕 188cm×58cm×39cm 2002年  根雕艺术是一门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创作者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術形象作品。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就是说在根雕创作中,大部分应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少部分进行人工处理修饰。  该根雕作品是作者满怀敬意,利用
非遗文化一直以来都是戏剧艺术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所有优秀的艺术形式在呈现过程中都必然承担着文化继承与文化传播的重任。  所以,我们在创作一部剧的时候,除了视听效果以外,更加注重它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这是创作质量的重要保证。从舞剧《醒·狮》2018年摘得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桂冠,到舞剧《努力餐》2020年再度捧得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醒·狮》和《努力餐》都是遵循这样的创作主旨,它们
1974年生于成都。中国民盟盟员。成都画院专职画家、院长助理、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工笔画会副秘书长、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人物画专委会委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成都市当代工笔画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理工學院、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  向洋的工作室不大,但处处透着精致,靠外侧的一排窗子,正好被半人高的细竹遮挡着,似乎隔绝
高级记者,纪录片导演。现为中央新影集团梁碧波工作室总监,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研究生导师,成都广播电视台专家工作室专家。  从业25年来,为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DISCOVERY、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拍摄制作了100多部(集)电视纪录片、3部电影纪录片、1部电影故事片。获国际大奖6项、国际入围15次。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百佳电视
黄世敏  笔名黄钺,1957年出生,四川省成都市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锦水书画院常务理事,成都现代工笔画会会员。  八十年代初拜蜀中名宿,陈子庄、伍瘦梅先生门人林旭中先生为师,系统学习中国山水画。后又问道于著名画家秦天柱老师,受益匪浅。作品经常参加省、市各级的展览,作品多被各界朋友及外国友人收藏。  比文字更厉害的,莫过于绘画艺术。寸尺之间,简单的构图,挥洒的勾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