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当前的第一民生大事,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则是眼下最热门的两个词语,当精准扶贫遇上“互联网+双创”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能结出什么样的果实呢?这两年,信阳市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过程中,巧借互联网的春风,不仅让农产品上了线,还让很多人当上了小老板,脱了贫、致了富。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信阳市农副产品丰富,但由于信息不畅通,一些农副产品出现了叫好不叫卖的情况。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这一尴尬局面被打破。现如今,这些农副产品通过网销走向了全国各地,成为城里人餐桌上的新宠。在光山县的一家电子商务公司里,糍粑、麻鸭蛋、粉条等具有光山特色的农副产品纷纷换上包装,俏销网站。
光山县农副产品电商协会会长张忠贻感慨道:“光山县农副产品丰富,但都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山区,产品走不出去,也销不上价钱,像光山的桃子以前只卖两三块钱一斤,通过互联网销售以后,我们一个桃子就卖到9.9元,每箱卖到98元,鸡公潭的糍粑从去年11月份到现在卖了50多万块钱,这种线上销售的模式不仅提高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还使老百姓的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为了提升农副产品的知名度,光山县还把客户评价最好的光山关五玫仙桃、砖桥月饼、鸡公潭糍粑等特色农产品集合起来,命名为“光山十宝”,放在淘宝、京东等各大网络平台上销售。“80后”小伙儿晏辉就是看中了“光山十宝”的销售前景,和几个小伙伴共同成立了光山县三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专门在网上销售“光山十宝”,经过几个月的运营,现在公司发展势头非常好。
光山县三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晏辉说:“从去年5月份到现在,一年多吧,一共销售了150多万件产品,光山县还采取多项措施,拓宽‘光山十宝’的销售渠道,保证这些农副产品的品质,打造诚信品牌。”
据张忠贻介绍,光山县三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注重品牌建设,先后注册商标7个,40大类,并和杭州甲骨文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建立农副产品溯源体系,使“光山十宝”每款产品都有自己的身份。同时加强基地建设,分别在“光山十宝”分布的乡镇建立加工、种植、养殖基地,以保障产品质量和供货需求。
一根细细的网线不仅让农副产品走出了大山,也让一些贫困户在脱贫致富路上越走越宽。在潢川县电子商务产业园的一间2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90后”女孩王志慧正在给一双双童鞋拍照,她可不是摄影师,而是一个年销售额达到200万的淘宝店主。
王志慧说:“现在一个月可以卖10万块钱左右,我现在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请了5个人帮忙。”
王志慧中专毕业后就出去打工,每年辛辛苦苦也就挣个两三万块钱。去年10月份听说家里的电商产业园开业,年纪轻、头脑活的王志慧就动了自主创业的想法,但那时候她对淘宝电商一窍不通,只能从最基础的开始学起。王志慧说电商产业园环境还是比较好的,每周会有电子商务培训,自己就是一边开店一边参加培训。在电商产业园,王志慧不仅学会了如何开店,电商产业园还给她提供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支持。
潢川县电商产业园电商协会执行会长杨明武介绍,产业园不仅免费培训电商人员,还指导就业创业。对于贫困户、下岗职工、刚毕业的大学生,产业园帮助他们创业,没有资金的,产业园可以帮助他们办理创业贷款;没有进货渠道的,产业园有3000多种商品,根据实际情况建议,帮助他们选择一些商品,帮助他们开店。产业园的办公设备、场地、吃住目前都是免费的,就是要给向创业的人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
39岁的梁志成患有小儿麻痹症,以前家庭日常开支都是捉襟见肘,是电商产业让他找到了生活的门路,也找回了自信。现在梁志成的网店一天可以卖500单左右,去年双十一当天就卖了5000多单,一年的销售额在230万元以上。
梁志成说:“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把事业做得更大一点,做大之后帮助更多像我这样的残疾人、家庭困难的年轻人,也让他们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他们的生活。”
据了解,目前,现在像王志慧、梁志成这样在电商产业园里实现就业创业的有800多人,其中残疾人、贫困户、下岗职工就有200多人,电商产业园已成为潢川县开展电商扶贫的基地之一。
杨明武介绍道,目前产业园已经搭建了“51淘潢川”这个线上平台,这个平台触角已经伸到了潢川的13个乡镇,实现就业100多人次,老百姓在这个平台上不仅可以买到优良商品,也可以把自己的农副产品通过平台卖出去。
足不出户,联通世界,电商正成为老区人创业就业的新平台、创新创富的新引擎。据初步统计,信阳市各行各业共开设网店1.2万多家,仅在淘宝网开店就有6100多家,各类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区近20个,兰兰小屋、润氏电商、大本营等信阳电商企业年销售额达2亿元;四通一达等16家品牌快递企业在全市设立服务网点超300个,今年春节期间信阳市邮政快递包裹发单量位居全国重点城市第二,仅次于上海,同比增幅达1752%,其中,物流企业鄂豫皖一日达公司发送1009.8万单,很大一部分是茶叶、粮油、花卉等农产品,同时,1万多贫困户借助互聯网的春风实现了脱贫。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信阳市农副产品丰富,但由于信息不畅通,一些农副产品出现了叫好不叫卖的情况。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这一尴尬局面被打破。现如今,这些农副产品通过网销走向了全国各地,成为城里人餐桌上的新宠。在光山县的一家电子商务公司里,糍粑、麻鸭蛋、粉条等具有光山特色的农副产品纷纷换上包装,俏销网站。
光山县农副产品电商协会会长张忠贻感慨道:“光山县农副产品丰富,但都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山区,产品走不出去,也销不上价钱,像光山的桃子以前只卖两三块钱一斤,通过互联网销售以后,我们一个桃子就卖到9.9元,每箱卖到98元,鸡公潭的糍粑从去年11月份到现在卖了50多万块钱,这种线上销售的模式不仅提高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还使老百姓的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为了提升农副产品的知名度,光山县还把客户评价最好的光山关五玫仙桃、砖桥月饼、鸡公潭糍粑等特色农产品集合起来,命名为“光山十宝”,放在淘宝、京东等各大网络平台上销售。“80后”小伙儿晏辉就是看中了“光山十宝”的销售前景,和几个小伙伴共同成立了光山县三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专门在网上销售“光山十宝”,经过几个月的运营,现在公司发展势头非常好。
光山县三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晏辉说:“从去年5月份到现在,一年多吧,一共销售了150多万件产品,光山县还采取多项措施,拓宽‘光山十宝’的销售渠道,保证这些农副产品的品质,打造诚信品牌。”
据张忠贻介绍,光山县三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注重品牌建设,先后注册商标7个,40大类,并和杭州甲骨文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建立农副产品溯源体系,使“光山十宝”每款产品都有自己的身份。同时加强基地建设,分别在“光山十宝”分布的乡镇建立加工、种植、养殖基地,以保障产品质量和供货需求。
一根细细的网线不仅让农副产品走出了大山,也让一些贫困户在脱贫致富路上越走越宽。在潢川县电子商务产业园的一间2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90后”女孩王志慧正在给一双双童鞋拍照,她可不是摄影师,而是一个年销售额达到200万的淘宝店主。
王志慧说:“现在一个月可以卖10万块钱左右,我现在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请了5个人帮忙。”
王志慧中专毕业后就出去打工,每年辛辛苦苦也就挣个两三万块钱。去年10月份听说家里的电商产业园开业,年纪轻、头脑活的王志慧就动了自主创业的想法,但那时候她对淘宝电商一窍不通,只能从最基础的开始学起。王志慧说电商产业园环境还是比较好的,每周会有电子商务培训,自己就是一边开店一边参加培训。在电商产业园,王志慧不仅学会了如何开店,电商产业园还给她提供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支持。
潢川县电商产业园电商协会执行会长杨明武介绍,产业园不仅免费培训电商人员,还指导就业创业。对于贫困户、下岗职工、刚毕业的大学生,产业园帮助他们创业,没有资金的,产业园可以帮助他们办理创业贷款;没有进货渠道的,产业园有3000多种商品,根据实际情况建议,帮助他们选择一些商品,帮助他们开店。产业园的办公设备、场地、吃住目前都是免费的,就是要给向创业的人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
39岁的梁志成患有小儿麻痹症,以前家庭日常开支都是捉襟见肘,是电商产业让他找到了生活的门路,也找回了自信。现在梁志成的网店一天可以卖500单左右,去年双十一当天就卖了5000多单,一年的销售额在230万元以上。
梁志成说:“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把事业做得更大一点,做大之后帮助更多像我这样的残疾人、家庭困难的年轻人,也让他们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他们的生活。”
据了解,目前,现在像王志慧、梁志成这样在电商产业园里实现就业创业的有800多人,其中残疾人、贫困户、下岗职工就有200多人,电商产业园已成为潢川县开展电商扶贫的基地之一。
杨明武介绍道,目前产业园已经搭建了“51淘潢川”这个线上平台,这个平台触角已经伸到了潢川的13个乡镇,实现就业100多人次,老百姓在这个平台上不仅可以买到优良商品,也可以把自己的农副产品通过平台卖出去。
足不出户,联通世界,电商正成为老区人创业就业的新平台、创新创富的新引擎。据初步统计,信阳市各行各业共开设网店1.2万多家,仅在淘宝网开店就有6100多家,各类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区近20个,兰兰小屋、润氏电商、大本营等信阳电商企业年销售额达2亿元;四通一达等16家品牌快递企业在全市设立服务网点超300个,今年春节期间信阳市邮政快递包裹发单量位居全国重点城市第二,仅次于上海,同比增幅达1752%,其中,物流企业鄂豫皖一日达公司发送1009.8万单,很大一部分是茶叶、粮油、花卉等农产品,同时,1万多贫困户借助互聯网的春风实现了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