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代价:糖的“七宗罪”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ch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知道,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单糖、双糖、可吸收多糖(淀粉)和不可吸收多糖(膳食纤维)。通常所说的精制碳水化合物指的就是淀粉(多糖)。粮食在精制加工过程中丢失了许多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营养素,几乎与精制的蔗糖、果糖一样,剩下的只是“空洞的热量”了。
  事实上,糖(包括淀粉)远没有您想象的那么甜蜜,有时甚至可以说它是一种“慢毒品”!因为它会使您上瘾,而且在短期内还会使您愉悦、舒服,长期的高糖状态将使您受害,直至毁于“甜蜜”的诱惑。
  科学研究发现,我们每天要面对的精制糖(包括精制碳水化合物)一旦过量摄入,将对您的身体造成诸多伤害,内忧外患一起向您扑来,真可谓是“甜蜜”的陷阱!
  就此笔者罗列出食糖的“七宗罪”,希望能给胖哥胖姐们和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以及糖尿病病友提个醒,以免因此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1.加重2型糖尿病:糖的燃烧和转化需要胰岛素,过量的糖可导致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加重2型糖尿病。
  2.加重心、脑血管疾病:过量的糖不仅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还可以导致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高血液粘稠度,继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3.降低智商:糖的燃烧会“带走”大量B族维生素,进而影响胆碱对大脑神经记忆作用的发挥。
  4.加重肥胖:糖导致血糖波动,刺激食欲,体内未燃烧的糖转化为甘油三酯储存起来就引起了肥胖。
  5.破坏牙齿:糖与牙菌斑接触,发生酸性反应,侵蚀牙釉质,导致龋齿。
  6.损害皮肤:糖的燃烧消耗了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并降低胶原蛋白弹性,致使皮肤干燥粗糙、弹性降低、多皱且无光泽。
  7.精力低下:过量摄入糖类食物 (包括淀粉)后血糖发生波动,致使感觉全身疲倦,以至萎靡不振。
  
  作者简介
  栗树和 健康管理专家,早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后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取得营养学博士学位,现为北美肥胖研究协会会员。研究和宣传人体营养学、糖代谢综合征和健康管理。
其他文献
很多食物同时又是药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药食同源。路边野菜——马齿苋,对糖尿病病友来说,也具有保健功能。    马齿苋是食药兼忧的野菜    在全国各地的路旁、田间、园圃,几乎都可以看到马齿苋的身影。它因为叶柄极短,叶片呈倒卵圆形,前端稍凹,形似马齿而得名。中医认为马齿苋性寒,味微酸,能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它可以用来充饥,不但无不良反应,还有多种保健功能。    研究发现马齿苋有降糖功效    马齿
期刊
与病友聊天,挂在嘴边的话总是血糖高呀低呀的。本来甜滋味是生活中离不开的享受,可到了糖尿病病人身上却成了“苦涩”。因此,有必要提醒病友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防“恐糖病”。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多,不懂防治糖尿病知识的人(或称“糖盲”)居多,一旦发病,视“糖”为虎,怕“糖”怕得要命,不敢沾甜食,不敢吃米、吃面,天天以菜代饭,盲目地推行“饥饿疗法”。血糖稍高的人,如能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血糖其实可以保
期刊
药膳是将经过特殊炮制的某些药物与特定的食品原料相配再以合理的烹调方法制成色香味形俱佳的膳食。它既可饱口充饥渴,补营养.又有滋补强壮,消疾治病,延年益寿的作用。药膳既不同于单纯的中药方剂,又区别于普通食品。它取药物之性.食物之味,具有特殊的性味作用。药借食力,循经入脏,调补功能明显增强;食助药威,病家喜食善用。治疾而不损正气,服药无妨胃气。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对于治疗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具有特殊的意
期刊
在同糖尿病做斗争的14年中,我逐渐认识到在坚持执行治疗方案的同时,保持心态平衡也是很重要的。  保持心态平衡需要做到以下六点:  1.明确生活目标。老年人即使不幸患病也要老有所为,要有生活的理想目标。  2.明确奉献。在有生之年仍要继续发挥余热,这样就能享受继续奉献的快乐。  3.期望值不宜过高。有病当然希望别人关心,但对子女,对他人期望值不要过高,否则,期望变成失望,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期刊
我是一个书虫,当《糖尿病之友》成为我每期必读的杂志后,也总结出了自己如何读懂读透这本刊物的方法,现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1.浏览法    当我拿到新一期的《糖尿病之友》后,首先看一下目录,然后从《开卷》起,把整本杂志快速阅读一遍。这样,我就心里有数了:这期杂志哪些文章我知道就行了,哪些文章我得细读,哪些文章我要跟以前的文章对照起来学习。    2.立体法    在一般的泛读以后,我会找一段
期刊
糖尿病的早期确诊对以后的病情控制尤为重要,在临床诊断中,稍有疏忽就会误诊、漏诊。根据我多年的从医经验总结出糖尿病诊断时易中的六大误区,现分述如下,以飨读者。    误区一:血糖高就是糖尿病    血糖升高可能是多种因素引起的生理性升高,如情绪紧张、应激(如高热、严重外伤)及药物等,还可能是一些全身性疾病引起,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嗜铬细胞瘤等等。因此必须复查血糖及通过其他相关检查,排除相关
期刊
我患2型糖尿病后,一直用药物控制血糖。从去年起我在继续服药的同时,开始注射胰岛素。我用胰岛素笔,每晚注射一次,每次剂量为6单位 (经住院检查后医生确定的)。每次注射,我都严格按要求操作,血糖控制效果不错,但不久前去检查发现空腹血糖为7.9mmol/L,血糖偏高,后来又接连去查了两次,分别为8.7mmol/L、 9.3mmol/L,明显偏高。  我反复查找血糖升高的原因,并没有发现其他可能导致血糖升
期刊
我是一名经济工作者,今年72岁,7年多前确诊为2型糖尿病。30多年的顽固性失眠和消化系统疾病,让我一直消瘦且体弱多病。  5年前,我因15小时以上持续性左上腹疼痛并向背部转移,就诊子一家著名大医院消化内科。接诊医生给我做腹部检查未发现有明显压痛等异常体征后,诊断我还是老毛病——胃病!  由于长年累月的腹部疼痛,使我曾用心读过《人体解剖学》,隐约中感觉疼痛的位置该是胰腺。而且自从我患胃病以来,从没有
期刊
当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向人们走来时,野菜也随之上市了。我国老百姓素有食野菜的饮食习惯。有的人信服野菜的药用价值,有的人认为野菜纯天然、无污染,甚至有人在春季大量进食野菜。当一盘盘野菜端上餐桌时,人们不禁要问:糖尿病病人能不能吃野菜?病友在吃野菜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带着这些疑问,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于康。于主任提醒人们——  对于吃野菜的问题,于康主任的看法是,不管是糖尿病病人还是
期刊
老唐:今天我借用清代文学家袁枚《随园诗话》中的两句诗作开场白:“去官人易懒,无累病常轻。”上句讲做官的感叹,这就不妄加评论了。但下旬对我们糖尿病病友修身养性,平稳控制血糖,减轻疾病痛苦却是颇有几分好处。  老徐:为什么会突然说起这句话呢?  老唐:今年初清华大学的两位教师,仅隔四天相继英年早逝。他们身在中国的最高学府,又属于科技界的精英,却分别在36岁、46岁的年龄撒手而去,不单留下两个破碎的家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