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译制片的繁荣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liang7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先辈的带领下
  很多译制片爱好者都知道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上海译制片的辉煌时期。但很少有人知道,自1950年至“文革”之前,上海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也曾译制过很多世界各国有代表性的影片。那时的剧目也可谓琳琅满目,精彩纷呈。我想七八十岁的老观众,也许还记得。
  上海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创立于1950年2月。我们演员组,除了邱岳峰、尚华、赵慎之等少数人过去演过话剧外,其他大多数都是爱好文艺的青年出身,或者在学校参加过一些文艺演出。幸而我们的组长陈叙一,解放前曾在“苦干剧团”跟黄佐临先生学过导演。他跟上影演员剧团的很多人都很熟,可以把一些人借过来,参加配音。应该说,“配音也是演员表演的一种”。所以一个好演员立刻就能成为一个好的配音演员。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实践中向这些前辈学习,得以快速成长。
  1950年翻译片组创立之初,最有影响的一部电影就是《桃李满天下》(又名《乡村女教师》),由高博、舒绣文配男女主角。我们翻译片组的演员多是配群众角色。由苏联著名女演员玛列茨卡娅主演。她从十六岁中学毕业,就自愿到边疆乡村做教师,直到白发苍苍,桃李满天下。当时很多年轻人看了这部电影,也选择了到边疆去做教师。当年,他们都是自愿的,没有人强迫他们。另一部有影响的影片《列宁在1918》,张伐配列宁,冯喆配斯大林,孙道临配捷尔任斯基,李农配瓦西里,就是说“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的那个人。姚念贻配一个老保姆,有一小场戏,问列宁会不会煮牛奶。我配列宁妻子——柯鲁普斯卡娅,人物虽重要但话不多,就是招呼来看望列宁的高尔基,请他坐。张同凝配向列宁开枪的女特务,也没几句话。唯有邱岳峰配一个托派,是我们当中戏最多的。在跟着这些有造诣的前辈们一起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也迅速成长起来了。两三年之后,产生了另一种搭配形式。如在阿根廷影片《生的权力》中,张同凝配黑人妈妈多洛雷斯,是主要角色之一。由中叔皇与林彬配男女主角,为她保驾。1952年,在《彼得大帝》中,温锡莹配彼得大帝,我配叶卡捷列娜皇后。虽然扮演皇后的,是前苏联最有成就的女演员塔拉索娃,但是在影片中,她的戏并不多。所以温是男主角,我是女配角。到1954年,译制由陈叙一亲自担任译制导演的东德影片《不可战胜的人们》时,崔超明配工人罢工领袖修茨,韩非配社会民主党的领导贝贝尔,我配修茨太太。我是这部影片的主角,这回是师傅们给徒弟捧场。这种以老带新的做法,使我们上海译制片从创立之初起,就是高质量的。同时,也是一条使新人迅速成才的捷径。后来我做译制导演的时候,也多次运用这些方法。例如施融刚来时,在《砂器》中,让毕克配老警官今西,小施配年轻便衣吉村,使他在跟毕克搭戏的实践中,得到锻炼,建立信心。
  各国电影流派的代表作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1950年译制片成立之初,基本上都是苏联和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影片,自1954年开始,也进口了很多西方国家进步作家的作品。首先就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作品,如德·西卡导演的《偷自行车的人》。二战后的意大利,国家贫困,工人失业,电影艺术家请不起职业演员,更租不起摄影棚。因此,《偷自行车的人》的主人公,就是由一个真正的失业工人扮演的(李伟配音)。影片也是在大街上实景拍摄的。这种纪实风格,反而更贴近生活。因而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在我国,也有极其深远的影响。电影《沙鸥》的导演张暖忻就曾亲口对我说过,他们在电影学院学习时,就看过很多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她也很欣赏这种纪实风格。她的主角沙鸥也是一个真正的北京女排队员。我曾问过她“你怎么敢用一个完全没有表演经验的人当主角?”她说:“一个没受过排球训练的演员,很难演出运动员的气质。运动员参加比赛也是当众表演。”她的导演风格也力求贴近生活原始状态。沙鸥的毛衣,就是从导演身上脱下来的。沙鸥的家,也是北京一个普通四合院的一间小屋。连门口的一串红辣椒,都是房东本来就挂上去的。沙鸥与队友在街上的戏,也是把摄影机隐藏在警察的岗亭里,演员就与街上真正的行人混在一起,实景拍摄的。我记得张艺谋在《秋菊打官司》中也这样做过。当然,也不是说,每部戏都适合用非职业演员。张暖忻后来也没再用过非职业演员。但是,这种纪实风格,却是一直被许多电影人提倡的。
  另一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警察与小偷》也是一部非常出色的作品。小偷埃斯波西多,由于战后失业,为了养活一家人,而沦为小偷。这应该是一出悲剧,片中却充满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如小偷为了讨好警察,称他为“局长”,警察说我不是局长。小偷说:“你这么胖,怎么能不是局长?”警察说:“难道局长就非得是胖子?”还有,小人物之间的同情,既令人感动也令人心酸。当警察在押送小偷去监狱的路上,由于了解了他家的贫困,感到非常抱歉,一再说:“你懂吗?我最好能不这么做。”反倒是小偷来安慰他:“好了。都懂了。走吧。”我认为,邱岳峰的小偷,程引的警察,都配得极其出色。我的小偷妻,张同凝的警察妻,也算不失水准。我在美国的前同事施融最近听了《警察与小偷》的录音片段,惊呼道:“没想到,1954年上海的译制片就有了那么高的水平。”
  法国的作家电影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厂进口了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作家电影《广岛之恋》。故事讲一个法国女演员到广岛来拍电影。主题是“为了世界和平”。她遇到了一个日本男人,两人一见如故,当晚就住到了一起。两人睡在床上,女人说:“我看见了。我都看见了”。男人说:“你没看见。你什么都没看见。”这时,我们看到了蘑菇云,原子弹爆炸后,广岛一片焦土。受到原子弹辐射的人的扭曲,恐怖的肢体和脸。第二天,女人看着睡在床上的男人,画面上又出现了法国一个小镇上的一座小楼。那时,我们从未接触过“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因而看得云里雾里。原来,男人睡觉的样子,很像女人初恋情人死时的样子。那是二战期间,她的情人是一名德国士兵,在法国胜利那天,被法国士兵打死在那座小楼下。女人也被当做法奸,剃了光头,关在了地窖里。这部影片由于鼎和赵慎之配男女主角。它也是一部世界名片。   苏联的新浪潮
  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政权又和白军残余势力进行了多年内战。好容易稳定下来,1941年,又受到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被卷进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共两亿人口的苏联,竟损失了一亿人口。因而新浪潮影片的主题,大多是表现战争破坏了个人幸福。如,《一个人的遭遇》中的主人公(苏联电影界的一哥邦达尔丘克主演,高博配音),在大饥荒年代,他的家人都饿死了。他由于在一个富农家打工侥幸活了下来。那是他第一次失去了整个家庭。他后来娶了一个孤儿,又替他生了一儿二女。他赞美妻子(赵慎之配音)“没有比她更称心的了”。但是二次大战又把他的幸福生活打断了。他在战争中立了功。但是他的妻女都在德军轰炸中死去。幸而他还有一个儿子,也在军中服役。他说:“将来我就跟儿子一块过,闲时做做木匠活,抱抱孙子。”可就在战争胜利那天,他唯一的儿子也在最后的战斗中牺牲了。他又第二次失去了整个家庭。
  另一部新浪潮的代表作《第四十一》,由新浪潮的领军人物丘赫莱伊导演,并于1957年得过戛纳电影节特别大奖。在十月革命胜利不久,白军的残余势力还很猖獗。有一小股红军突围出来,行进在卡拉库姆沙漠中,他们遇到了一支骆驼队。红军女战士玛柳特卡(苏秀配音)是个神枪手,曾有四十名敌人死在她的枪下。一个白军中尉(斯特里仁诺夫扮演,他也是《牛虻》和《白夜》的男主角。邱岳峰配音),躲在骆驼后面。玛柳特卡举枪瞄准,高喊着“第四十一个”,可没能打中他,他举白旗投降了。原来这个白军是一名重要的信使。红军政委把他交给了玛柳特卡看管,并押送他去司令部,嘱咐她“绝不能让他活着逃跑”。
  在押送俘虏过海时,遇到了风浪。另两名红军战士牺牲了。小船被风刮到了一座无人的孤岛上。只剩下了玛柳特卡和白军中尉。幸而岛上还有一间渔人留下的小屋,并存有一小袋大米。中尉受凉发着高烧,玛柳特卡为了留下活口,不得不精心照顾他。
  两人在篝火旁一起烤着被海浪打湿的衣服,听中尉讲《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在为了生存而合作的过程中,产生了感情。但各自仍不愿放弃原来的立场。所以时而争吵,时而和好。终于,有一艘船从远处驶来。为了引起该船的注意,玛柳特卡让中尉赶快从屋里拿出枪来,放了几枪。那是一艘白军的船。白军中尉高喊着“我们的,我们的”,不顾一切地向船跑去。玛柳特卡也毫不犹豫地举起枪,怒吼道:“站住!下流的白匪。”枪响了,中尉应声倒在浅浅的海水中。玛柳特卡这才意识到,她亲手打死了自己挚爱的情人,抱着中尉的尸体,呼唤着“蓝眼睛,我的蓝眼睛”。还在押送中尉的船上,玛柳特卡就注意到了中尉的眼睛“我的妈呀,你的眼睛怎么那么蓝?蓝得像海水一样”。他终于成了她第四十一个枪下鬼。
  除了以上两部,还有《雁南飞》《一个士兵的颂歌》《晴朗的天空》等。当年,并称为“苏联修正主义五大王牌”,都是表现二战中苏联普通人的不幸遭遇的。
  名著改编的电影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译制了大量世界各国名著改编的电影。最早的一部是根据果戈理同名话剧改编的影片《钦差大臣》,由卫禹平配假钦差。其他角色有林榛、傅惠珍等人,也基本上是演员剧团的人。再有根据列夫·托尔斯泰名著改编的《安娜·卡列尼娜》,由舒绣文配安娜,邱岳峰配卡列宁,韩非配渥伦斯基。我认为,这部影片比文革后进口的英国版《安娜·卡列尼娜》更忠实原著。但是,苏联版的安娜扮演者塔拉索瓦已到中年,身体发福,不复有少妇的风韵。因此,很难受到观众的欢迎。由契诃夫同名短篇小说改编拍摄的《带阁楼的房子》是我非常喜爱的一部影片。无论是摄影,还是音乐,都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黄昏后,画家(邱岳峰配音)站在庄园门口,遥望着阁楼上摇曳的灯光;画家和穿着白衣的少女米修斯(赵慎之配音)站在庄园的栅栏旁,都像是一幅幅油画。俄罗斯荒凉的原野,悲怆的俄罗斯民歌,在在表达出俄国知识分子所感到的郁闷。还有《白夜》(邱岳峰,李梓配男女主角),《白痴》《偷东西的喜鹊》等。我特别欣赏《白痴》的配音。那也是由陈叙一亲自担任译制导演的。尤其欣赏孙道临配音的梅斯金公爵。他是那样单纯,善良,简直像婴儿一样纤尘不染。我不知道还有谁能配出像他那样单纯。我甚至觉得他的梅斯金公爵比他的哈姆雷特配得还要好。另外,张瑞芳配音的娜斯达西娅,她的悲愤,她的刚烈与玩世不恭;毕克配音的加利亚是那么无耻,贪财;温锡莹配的商人罗果金粗俗、豪放、挥金如土,都性格鲜明,如一串珍珠。叶潘钦将军(富润生配音)收养了孤女娜斯达西娅,使她沦为为将军们的情妇。现在有人要娶门当户对的小姐了,必须快点把她打发掉。叶潘钦想让他的副官加里亚娶她为妻,同时答应为此付给加里亚七万五千卢布。梅斯金公爵发现娜斯达西娅虽然沦落风尘,但心地纯洁,为人正直,遂不顾她的身份,毅然向她求婚。而娜斯达西娅觉得梅斯金公爵,单纯得像个孩子,不愿因自己的身世连累他。她说:“叶潘钦才喜欢孩子。”罗果金为了娶娜斯达西娅,愿付给她十万卢布。她拿到了钱,说:“现在这十万卢布是我的了?”一面把钱丢进了壁炉的火中,并对加里亚说:“你能从火里把钱拿出来,这钱就是我赏给你的。”便随罗果金乘雪橇扬长而去。
  此外苏联还曾根据莎士比亚的剧本,拍过《第十二夜》和《奥赛罗》。
  还有就是英国自己根据莎士比亚名著拍摄的《王子复仇记》。孙道临配哈姆雷特,张同凝配王后,程之配篡位的国王。
  上世纪50年代初,我们译制过一部法国影片《勇士奇遇记》(又名《马兰花芳芳》或《郁金香芳芳》)我不知道它是否有小说原著,或者只是个民间传说。故事是讲法国国王路易十五把战争看得像跳伦巴舞一样轻松,所以王的士兵一个接一个地升天了。因而必须快点招募新兵。各个负责招募新兵的军官,都想出各种办法吸引青年来参军。有一个军官让女儿阿德琳(吉娜·劳洛伯丽吉达扮演,她也是《巴黎圣母院》的主演。宏霞配音)冒充吉普赛人,给人算命。外号郁金香芳芳的青年来到阿德琳面前,阿德琳看了他的手相,骗他说:“你参军后,会立大功,做大官,还会娶公主为妻。”扮演芳芳的演员杰拉·菲利普是当年红极一时的小生,可以和八十年代的阿兰·德隆有一拼。《勇士奇遇记》也像后来的《佐罗》一样大红大紫。   根据司汤达尔原著改编拍摄的《红与黑》,主人公于连也是杰拉·菲利普扮演的(胡庆汉配音。)据说,当年杰拉·菲利普的女影迷们,为了得到他身上的一点东西,竟然当街把他的衬衫扯得粉碎。德·瑞娜夫人(姚念贻配音)德拉·穆耳侯爵小姐玛季德(苏秀配音)。那是1957年下半年。上半年,我们三个人都曾获得文化部颁发的“1950—1955的优秀电影工作者”奖章。姚是金奖,我是银奖,胡是铜奖。所以胡庆汉得意地说“我们是得奖剧组”。另外,邱岳峰配市长,尚华配德拉·穆耳侯爵。寇嘉弼担任译制导演。
  玛季德是个贵族小姐中的异类。她特立独行,不愿循规蹈矩。主动约于连夜晚到她房里来。于连作为她父亲的秘书,就是他们家的下人。因而于连都不敢相信玛季德是真的要与他幽会,以为是玛季德捉弄他的一个圈套。可一夜情之后,她又不理于连了,说:“我恨自己,随便失身给一个人。”于连感到受到了极大的侮辱,拔起墙边的剑,想要杀她。她这才感到这场爱情不一般了。她一面唱着歌一面得意地问她母亲:“妈妈,有人要杀过你吗?”于连死后,她也像她的某个祖先一样,花钱向刽子手买下情人的人头,亲手把它埋葬了。
  早在这部影片在做准备工作的时候,姚念贻就问我:“你说,玛季德这个人物,包括演员剧团的人在内,谁配最合适?”我问:“谁?”她说:“你。”我问她为什么,她说:“你不觉得,你跟她的性格很像吗?”我说我可不想做她做的那些事。她说:“我不是说,你也会做她做的那些事。我只是觉得她不甘平庸,敢做敢为的性格,跟你很像。”
  此外,还有英国狄更斯的作品。由大卫·里恩导演的《孤星血泪》(黑白版)尚华配匹普,我配艾斯泰拉,中叔皇配囚犯,程之配律师,路珊配老处女哈维夏姆。扮演律师的演员是个大胖子,程之为了能配出他胖得流油的味道来,在两个腮帮子里,各放了一枚五分币,显得他腮帮子的肉特别厚。我受了他的启发,在后来译制《金环蚀》的时候,为了让富润生配的石原,能说出爆牙齿的感觉,也给他做了一个牙套。狄更斯自幼跟父母生活在监狱中,因而熟悉强盗,妓女,杀人犯等各种人物。所以他笔下的人物都很怪诞,令人过目难忘。我也很欣赏这部影片的氛围。如,凌晨,坟山阴暗的天空,浓雾中老树的枯枝姿态狰狞,从雾中忽然出现的带着手铐脚镣的囚犯,以及另一个囚犯脸上的刀疤,都让人感到阴森,恐怖。还有,匹普准备陪同囚犯逃离英国时,沙滩上空无一人,风吹得小旅店的招牌吱嘎作响,也都给人一种不祥的感觉。同时我们也译制了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和《老古玩店》。
  还有前东德根据席勒名著拍摄的《阴谋与爱情》。这部电影一共来了两个拷贝,一部是普通银幕,一部是宽银幕。普通银幕的译制导演挂名的是我和胡庆汉,其实真正执行导演任务的是陈叙一。我们俩只是跟在棚里,看他怎么导戏,怎么启发演员,他就是在给我们上大课了。后来译制宽银幕时,陈叙一和胡庆汉到北京去开会了,是由我担任译制导演的。那就是我在给老师回课了。
  此外,我们还译制了大仲马的《三剑客》(于鼎配达达尼昂,邱岳峰配泼兰歇,程之配解说),塞万提斯的《唐·吉珂德》(程之配音)。
  根据真实事件拍摄的《冰海沉船》
  1912年,英国建造了一艘超豪华的邮轮——泰坦尼克号,被称为“不沉的海上之城”,是英国的骄傲。可是就在首航去美国的途中,夜里撞上了冰山,把船撞出了一个大裂口,两小时后沉没了。船上一共有两千两百多名船员和旅客,只有七百零五人获救,一千五百零二人遇难了。因为在设计这艘船时,根本没想到,泰坦尼克号还会出事。所以救生艇只能坐下一千人。船长决定:只有妇女和小孩可以上救生艇,男人一律不能上船。
  这是一出空前绝后的人间惨剧。但编导并没有表现人们对死亡的恐怖和绝望。自船长(程引配音)、设计师(邱岳峰配音)、二副(于鼎配音)到电报员,小乐队的乐手,他们明知轮船两小时后即将沉没,自己也将随之葬身海底,但他们仍然镇定自若,坚守岗位,为的是维持好船上的秩序,不要出现混乱,可以多救出一些人。直到轮船将沉,船长通知小乐队:“你们的任务结束了。各自逃命去吧。”实际已经无处可逃。小提琴手又拉起了小提琴,其他人也围拢上来,他们又开始演奏了。此外,影片也表现了英国百姓在生死关头的自律,人性的高贵和尊严。一对老夫妻,妻子说:“我们一辈子都没有分开过。干吗现在要分开?”坚决不肯上救生艇。边上一个人说:“没有人会反对这位老先生上船。”老先生说:“别的男人不上,我也不上。”落在海中的赌棍,把救生圈推给了别人,说:“有妻子,儿女在等你。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在等我。”
  当我作客“可凡倾听”时,曹可凡曾问我:“你们演员组人最多时,也不过二十几个人,等于一个小乐队。为什么能配出交响乐的气势?”我想《冰海沉船》也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这部影片开口说话的有五十多个人。但我们那时只有二十人不到。所以毕克既是儒雅的贵族男爵,也是另一艘船粗鲁的船长,还是陪挖金子的女人聊天的俗气的旅客。程引既是处变不惊,指挥若定的船长,也是特别有尊严,不肯上救生艇的老先生。李梓既是有教养,见过世面的二副妻,也是初次离家,新婚燕尔的小新娘。差不多,每个人都要配两三个角色。作为译制导演,我的任务,就是把影片分成块。例如,邮轮的上层人物是一块,在甲板上工作的二副和船员是一块,旅客是一块,其他船上的人是一块。这样分块来搭配角色,尽量使观众感觉不到演员在兼戏。
其他文献
为纪念谭廷栋教授逝世 1周年 ,石油学会测井专业委员会于 2 0 0 1年 3月 2 5日在北京举办了“中青年测井新技术研讨会”。会议由陆大卫同志主持。报告会得到各单位的响应 ,共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河流泥沙工程学教研室从事泥沙工程的教学工作已三十年,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累累,是我国研究泥沙问题的基地之一。六十年代曾编写出版了《河流动力学》及
本文对英国的汉语教学现状做了简要描述,并希望通过对英国媒体有关汉语教学报道的分析,发现汉语教学发展的内在原因和动力。在对媒体报道进行主题词检索和语境分析后,笔者发
韩国目前已经建成17所孔子学院和2所孔子课堂,日益成为在韩国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重要品牌和平台,承担了大量的韩国本土汉语教师师资培训任务。韩国孔子学院师资培
近两年多来,我们采用分级增量荷载和非线性的双曲线型的应力应变关系,用有限元法对一些土石坝其中包括粘土心墙、沥青混凝土心墙和混凝土防渗墙砂砾石坝的应力和位移做了一
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一个人受害终生;相反,良好的习惯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德育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作
目前针对高职新生网络成瘾的防治显得颇为重要和迫切。本研究显示高职新生网络成瘾与人际关系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高职新生对网络越依赖其人际关系越差的结论。 At present, i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成果颇丰的一年。在这一年中,面对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在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指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骄人的进展与成果
混凝土防渗墙是基础处理的一项新技术,是筑坝技术上的一个突破,为我们提供了深厚覆盖层防渗处理的有效手段。为了在条件适宜的工程上大力推广使用,促进水利水电建设的发展,水
动画剧本的创作,是动漫艺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篇文章主要从动画作品的意蕴特点入手,对动画剧本创作中的场景构建方法、角色塑造方法和传统民俗元素的应用方法等问题进